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肌瘤202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郑秀;王金华;吴桂珠;吴丽瑟;周梅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其中40~50岁妇女发病率高达51.2%~60%,多年来大宗相关报道较少见,为探讨子宫肌瘤发病趋势和临床病理特征,本文就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作一临床分析.

  • 子宫腺瘤样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桂英;付文荣;梁晋军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2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49%,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近浆膜下肌壁及子宫角;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EMA、CEA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足一种良性肿瘤,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9例分析

    作者:高焱;王力力;刘欣

    子宫平滑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发生红色变性者较为少见,本院自1994/2005年间共诊治9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现报告如下.

  • 子宫腺瘤样瘤误诊卵巢囊肿1例分析

    作者:韦金杏

    对子宫腺瘤样瘤误诊卵巢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5岁.平素体健,月经规则,孕2产2剖2,因B超检查发现盆腔内有占位性病变2个月于2009-02-18入院.

  • 绝经后子宫肌瘤致子宫扭转1例

    作者:王春梅;孔繁斗

    1 病例报告女,63岁,G5P3A2.因下腹隐痛8个月,发现盆腔包块2 d,于2000-04-06入院.绝经10 a,既往有风心病史30 a.查体:一般状况尚可,腹软,肝脾未及,于下腹部可触及一偏实性包块,如孕6月子宫大小,表面光滑,界限清,稍可活动,触痛阳性.

  • 子宫畸胎瘤1例

    作者:陈永利;任青;胡平

    1 病例报告女,45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0.5 a,于2003-03-20来我院求治.查体:T 36.5℃,P 78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 Hg.皮肤黏膜红润,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下腹部可及一儿头大小包块,质韧,活度可,无压痛,包块似来自盆腔.

  • 子宫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1例

    作者:陈燕;曹开群

    1 病例报告女,50岁,G4P2.因月经量增多1a,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于2000-05-25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a来月经量进行性增多.周期及经期无改变,无痛经史.入院后检查: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子宫如3+月妊娠大小,表现凹凸不平,质软、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2000-06-06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 ml,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质软,淡红色,表面凹凸不平.膀胱子宫腹膜反折下及双侧阔韧带内有成群直径在0.5~3cm大小不等椭圆形、质软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取一结节剖开呈质软灰白色组织,内有胶质样物及暗红色血液、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组织.因考虑肿瘤形态,不符合平滑肌瘤,且患者年龄50岁.故决定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因子宫峡部,宫旁结节密集并向盆底延伸,为避免损伤输尿管,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后腹膜逐一剔除小结节后断扎,未见明显子宫动静脉.术后剖开子宫肌层见多个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内均有暗红色血液.术后病理:子宫肌壁间海绵状血管瘤,子宫峡部浆膜下双侧阔韧带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术后经过良好,7d拆线痊愈出院.术后2a复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 子宫肉瘤误诊1例

    作者:张立花;陈福美;陈瑕

    1病例报告女,43岁.3个月前发现下腹部包块,约鸡蛋大小,活动,无腹痛,未诊治.近1个月包块增大明显,伴胀痛,故来我院就诊.

  • 静脉内平滑肌瘤1例

    作者:于静;张义红;王小明

    1 病历摘要女,52岁.以体检发现盆腔包块4 a为主诉,于2005-10-18入院,查体:BP 100/70 mm Hg,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光,子宫后位,鸭卵大,质中等硬,活动好,无压痛,子宫左后方可触及一囊性肿物,超鸭卵大,活动差,无压痛.

  • 子宫腺瘤样瘤1例

    作者:杨川林

    1 病例报告女,27岁,已婚.因停经39+4周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妊娠腹,胎心胎位正常,下腹一横切口瘢痕(3 a前曾行剖宫产).术中情况:子宫足月孕大,羊水呈黄色清亮液体约300 ml,以头为支点娩一男活婴,脐带绕颈一周,体重3 500 g,身长45 cm,Apgar评分8-10-10分.胎盘手剥完整,子宫右侧壁近子宫角浆膜下见一约3 cm×2 cm包块,突出于浆膜层,包块质硬,与周围组织界清.

  • 单角子宫并子宫肌瘤足月分娩1例

    作者:张玉珍;徐晓燕

    1 病例报告37岁,孕3产0,停经39周于2003-11-03入院.孕4个月下腹坠痛,经保胎治疗好转,孕期经过尚顺利.既往月经规律,26岁结婚,婚后6 a未孕,6 a前发现子宫肌瘤,渐增大.5 a前孕4个月,2 a前孕2个月各自然流产1次.孕前B超示:子宫10.1 cm×10.6 cm×7.2 cm,子宫右侧壁子宫肌瘤6.4 cm×4.6 cm×3.9 cm,右附件区实性包块,卵巢肿瘤可能.双肾均位于右侧.t36.4℃,P90次/min,R18次/min,BP120/75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宫高36 cm,腹围98 cm,胎位右枕前,胎动良好,胎心136次/min.肛诊检查:先露头,棘上4 cm,颈管未消,宫口未开.入院诊断:①孕3产0宫内孕39周,右枕前位;②子宫肌瘤;③右侧卵巢肿瘤?④珍贵胎儿.于2003-11-05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男婴,重3 850 g,Apgar评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子宫收缩良好.探查子宫为单角子宫,左侧附件正常,右宫角部一8 cm×8 cm×9 cm肌壁间肌瘤,充血,子宫前壁、后壁各一直径1 cm大小肌瘤.探查右侧盆腔见一4 cm×4 cm×5 cm大小包块,质中等,后方与一卵巢直接相连,卵巢上连一长3 cm输卵管及伞端,包块与子宫无连接,与输卵管不相通,术中行包块切除,子宫次切术.术后抗炎、止血等治疗,切口甲级愈合,术后5 d病理回报:单角子宫子宫壁平滑肌瘤,残角子宫.

  • 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1例

    作者:杨川林

    1 病例报告女,40岁.因妇检发现子宫增大1+个月入院.B超示:后壁浆膜下探及2个中等回声团,大小分别为4.8 cm×4.7 cm及7 cm×6 cm,界清,形态规则.临床诊断: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行剖腹探查术,剥除包块送检.

  • 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3例分析

    作者:李建茹

    对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3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35岁,孕3产1.主因孕4+个月第二胎下腹痛5 d加重1 d入院.

  • 子宫平滑肌肿瘤组织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孙立奇;石一复

    目的:了解bcl-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USMT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20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UL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LMS组,P<0.05(18例/10例);BLM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LMS组,P<0.01(62例/10例).结论:bcl-2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凋亡旁路的抑制可能在USMT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鹤;陈心秋;黄薇;李菲;姚德生;高琨;潘忠勉

    目的: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1例UPSC和185例子宫内膜样癌(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UPSC的发生率为4.7%,发病平均年龄UPSC组(60.0岁)明显高于UEC组(52.5岁),t=2.52,P<0.05.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绝经后阴道流血,UPSC组无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例,而UEC组43例(23.24%)合并高血压,31例(16.76%)合并糖尿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4.UPSC组和UEC组Ⅲ、Ⅳ期患者分别为5例(45.45%)和45例(24.73%),χ2=8.031,P=0.04;G3级患者分别为6例(54.55%)和51例(27.57%),χ2=6.091,P=0.04;肌层浸润深度>1/2者分别为7例(67.64%)和62例(33.51%),χ2=4.493,P=0.04;p53阳性者分别为9例(81.8%)和34例(18.4%),ER阳性者分别为1例(9.1%)和79例(42.7%),PR阳性者分别为1例(9.1%)和65例(35.1%),χ2=5.841,P=0.02.与UEC组一致,UPSC组亦以手术为主,1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术后辅以化疗、放疗,但死亡率(45.45%)较UEC组(15.14%)明显高,χ2=8.266,P=0.01.结论:UPSC少见,发病年龄偏大,病期晚,分化差,肌层浸润深,临床预后明显不良.手术为其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范围类卵巢癌,术后辅助放疗不能降低复发率,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作者:王强修;卢宝彦;陈立华;林晓燕;程显魁;王家耀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ESS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ighly cellular leiomyoma,HCL)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比分析.结果:ESS瘤细胞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相似;HCL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可见大的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ESS瘤细胞CD10、SMA、MSA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0%、20%及25%,而HCL相应的阳性率则为20%、100%、100%及100%.这些抗体在两组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SS具有特殊形态特点,有向平滑肌分化的能力.CD10、SMA、MSA及Desmin的联合应用是鉴别ESS与HCL有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CD10蛋白是一种相对特异的子宫内膜间质标记物,在子宫肿瘤中可以区别ESS和HCL.

  • 子宫平滑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作者:赖启明;石一复

    子宫平滑肌肿瘤(usMT)包括良性的普通子宫平滑肌瘤(LM)、恶性的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BLM又可分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L)、奇异型平滑肌瘤(BL)、核分裂活跃型平滑肌瘤(MAL)、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UMP )和不典型平滑肌瘤(AL)等5种亚型.为探讨usMT的细胞增殖活性,我们对93例usMT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进行了研究.

  • 子宫性索样间质瘤1例

    作者:陈砚凝;王占东;杨会钗

    患者,36岁,已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年,加重2月入院.近1年来经期持续10-20天,出血量多,伴血块,白带不多,于2个月前症状加重.妇科检查:经产外阴,阴道通畅,无充血,出血,宫颈肥大,轻度糜烂,无接触性出血,穹隆重空虚;子宫稍大,水平位,中等硬度,无压痛,双附件未发现异常.

  • P53和c-myc及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对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燕;马秀敏

    目的:研究P53,-myc,cl-2基因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状况,以探讨上述基因与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5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分为平滑肌瘤组、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平滑肌肉瘤组.选取2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切除的子宫组织作为正常子宫平滑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中P53,-myc,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正常子宫平滑肌组无,子宫平滑肌瘤组为10%,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39.3%,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85.7%,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83~22.04,<0.01~0.05).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正常子宫平滑肌组无,子宫平滑肌瘤组为6.7%,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35.7%,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71.4%,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3.89~17.53,<0.01~0.05).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子宫平滑肌瘤组为63.3%,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为21.4%,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为14.3%,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为35%,正常子宫平滑肌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5,<0.05),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组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0.37,x2=8.56,<0.01).结论:①P53,-myc基因蛋白其含量随平滑肌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对平滑肌肿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可评估预后.②Bcl-2基因蛋白影响子宫平滑肌肿瘤的凋亡,是肿瘤发展的早期事件.

  • 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子宫肌瘤中的意义

    作者:孙建清;GUO Mei-jun;连瑜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0例子宫肌瘤及瘤旁正常的子宫肌层中的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标本中TGFβ1和IGF-1R蛋白的表达.结果 (1)TGFβ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均位于细胞浆.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2±0.38、1.42±0.67,在相应的正常子宫肌壁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6±0.48、0.58±0.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GF-1R在子宫肌瘤和相应的子宫肌壁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2±0.88、0.80±0.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指标在增殖期、分泌期肌瘤和肌壁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GFβ1与IGF-1R无相关性.结论 TGFβ1、IGF-1R是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