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性索样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安民;王啸;王进进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UTROSCT)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UTROSC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大体上子宫体后壁黏膜下见一息肉状肿物1.5 cm×1cm×1 cm大小,杏黄色,无旋涡状结构,肿瘤浸润浅肌层.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小索状、小条状、实性管状结构,肿瘤细胞较一致,圆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呈泡沫样,细胞多形性及非典型性不明显;核不规则,见核仁,无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子宫肌层.肿瘤细胞CD99、calretinin、vimentin、bcl-2、AE1/AE3和PR弥漫(+);inhibin、CD10和ER局部(+).结论 UTROSCT是非常少见的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转移复发瘤的形态特点

    作者:董颖;石雪君;李挺;张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和转移复发瘤组织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其肿瘤分化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5例子宫原发ESS及4例转移复发瘤的组织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TM二步法检测CD1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AE1/3及α-抑制素的表达,以10例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作对照.结果 15例患者发病年龄22~75岁(平均45岁).组织学分型:7例经典型,3例平滑肌分化型,2例纤维黏液型,3例分化差型,细胞异型明显.4例复发转移瘤中3例组织形态与原发瘤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果:在14例ESS及4例复发转移瘤中CD10 15/18、SMA 5/18、ER7/18、PR10/18;AE1/3和α-抑制素仅在腺样分化区阳性.平滑肌瘤对照组CD10为1/10、SMA为10/1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S多向分化的特点使其呈现多样的组织形态,且转移复发瘤形态可与原发瘤不同.CD10与SMA联合应用有助于ES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55例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作者:史景丽;成宁海;郭丽娜;连利娟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病理形态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收集该院55例ES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重新阅片,参照文献分类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不伴核多形的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U)、伴有核多形的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P);同时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包括纤维样、肌样、黏液样、上皮样分化,并计数核分裂象等.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并随访.结果 LGESS、UES-U、UES-P型病例分别为39、9、7例.病理形态上,ESS有多种形态分化并存的特点,LGESS、UES-U及UES-P型病例中分别有12.8%(5/39)、5/9及5/7伴有两种以上混合的形态学分化;同一病例的不同区域核分裂象计数和组织学类型亦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肿瘤复发比例分别为51.6%(16/31)、5/6、2/3;LGESS无死亡病例,UES-U和UES-P中各有2例死亡,且UES-U的死亡病例均有局灶UES-P区域.按核分裂象高计数进行预后分析,≥10/10 HPF的病例复发率显著高于<10/10 HPF的复发率(P=0.009),在LGESS病例中亦存在这种统计学差异,所有死亡病例的核分裂象高计数均>30/10 HPF.结论 ESS常见不同程度分化重叠及多向分化的特点,尤以UES-U和UES-P中更为常见,因此应充分取材以寻找诊断线索.肿瘤中伴有UES-P图像,同时伴核分裂象计数高度活跃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在LGESS病例中,核分裂象高计数≥10/10 HPF的肿瘤复发率显著增高,在诊断时应引起重视.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及JAZF1-SUZ12和YWHAE-FAM22融合基因检测

    作者:常彬;卢立霞;涂小予;成宇帆;毕蕊;杨文涛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探讨JAZF1-SUZ12和YWHAE-FAM22融合基因的表达对ESS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53例ESS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1O、cyclin D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和H-caldesmon蛋白在53例ESS中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47例ESS和14例其他子宫梭形细胞肿瘤(未分化子宫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3例、平滑肌瘤3例、腺肉瘤4例和类似于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2例)中JAZF1-SUZ12和YWHAE-FAM22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 53例ESS中,低级别43例,高级别10例.除了经典的病理形态外,在低级别ESS中观察到平滑肌分化7例(16.3%)、性索样分化2例(4.7%)、横纹肌分化1例(2.3%)、透明细胞变1例(2.3%)和神经鞘瘤样栅栏状排列1例(2.3%).10例高级别ESS中,伴有性索样分化1例、黏液微囊性改变1例、部分区域出现透明细胞改变1例.43例低级别ESS的ER、PR、CD10、cyclin D1、SMA、结蛋白和H-caldesmo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81.4%、74.4%、2.3%、23.3%、23.3%和4.7%.10例高级别ESS的ER、PR、CD10、cyclin D1、SMA、结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1/10、6/10、6/10、7/10、1/10和1/10,H-caldesmon未表达.47例样本成功提取总RNA,其中低级别ESS 39例,高级别ESS 8例.低级别ESS中JAZF1-SUZ12融合基因mRNA表达率为30.8% (12/39).高级别ESS中YWHAE-FAM22融合基因阳性比例为1/8.14例对照组病例均未检测到JAZF1-SUZ12和YWHAE-FAM22融合基因.结论 低级别和高级别ESS均可出现一些特殊的形态特点.用RT-PCR方法检测JAZF1-SUZ12和YWHAE-FAM22融合基因有助于病理特征不典型的ES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柏乾明;常彬;涂小予;毕蕊;成宇帆;黄丹;朱晓丽;吴丽静;张欣;周晓燕;杨文涛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29例患者资料,包括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105例、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21例和未分化子宫肉瘤3例,同时收集子宫其他梭形细胞肿瘤16例.采用FISH法检测上述病例的JAZF1基因易位情况,并与既往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JAZF1/JJAZ1融合基因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ISH法成功检测了144例样本(包括104例LG-ESS)中JAZF1基因易位情况,其中63例检出JAZF1基因易位,均为LG-ESS.LG-ESS中JAZF1基因易位的总体阳性率为60.6%(63/104).在伴有不同组织学形态的LG-ESS中,JAZF1基因易位的阳性比例分别为:经典亚型69.3%(52/75)、子宫内膜间质结节/LG-ESS 4/6、伴平滑肌分化2/10、伴性索分化4/5、伴纤维黏液样变1/5、伴透明细胞变0/1、伴横纹肌样分化0/1、伴神经鞘瘤样栅栏状排列0/1.在LG-ESS的各种组织学变异亚型中,不同组织形态学区域的肿瘤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学改变,均有或无JAZF1基因易位.在43例LG-ESS中,1例FISH检测失败,3例RT-PCR法检测失败.FISH与RT-PCR法检测JAZF1基因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1.9%(26/42)和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AZF1基因易位相对特异地发生于LG-ESS,LG-ESS各种组织学亚型中JAZF1基因易位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具有经典形态的LG-ESS易位阳性率较高.JAZF1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与其特殊形态变异细胞具有相同起源,支持单克隆学说.应用FISH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作者:刘雪芬;李海明;张国福;强金伟;刘佳;郭燕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0.2%,占子宫肉瘤的10%以下[1],术前诊断准确率非常低,通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虽然国内外已有小样本和个案ESS的影像学研究[2-3],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研究较少见,故其MRI表现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6例ESS的临床资料、常规MRI和DWI征象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ESS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正确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9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宁;吴令英;张宏图;安菊生;李晓光;马绍康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并分析术后辅助治疗对其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年1月-2006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97例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69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16例,不详者12例.患者中位年龄44.0岁,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5~277个月);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占43%)和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占36%).结果 患者总的2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和84%,LGESS与HGESS、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间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与未放疗、化疗与未化疗患者间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ESS患者中共有34例(37%)患者出现复发转移,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27个月(3~150个月).其中LGESS与HGESS复发转移率分别是25%和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初次治疗保留卵巢功能和未保留卵巢功能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9%和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化疗与未化疗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5%和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与未放疗者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和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HGESS的预后明显不如LGESS,初治时保留卵巢功能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明显高于未保留卵巢功能者,术后放疗可提高ESS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 子宫肉瘤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敖梅红;李隆玉;乔志强;吴云燕

    子宫肉瘤是发生于子宫内膜间质、肌层和肌层内结缔组织的一种较少见、高度恶性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较特异的肿瘤指标和辅助检查方法,导致早期诊断率低.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作者:王强修;卢宝彦;陈立华;林晓燕;程显魁;王家耀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ESS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ighly cellular leiomyoma,HCL)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比分析.结果:ESS瘤细胞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相似;HCL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可见大的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ESS瘤细胞CD10、SMA、MSA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0%、20%及25%,而HCL相应的阳性率则为20%、100%、100%及100%.这些抗体在两组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SS具有特殊形态特点,有向平滑肌分化的能力.CD10、SMA、MSA及Desmin的联合应用是鉴别ESS与HCL有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CD10蛋白是一种相对特异的子宫内膜间质标记物,在子宫肿瘤中可以区别ESS和HCL.

  •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平滑肌及性索样分化一例

    作者:吕慧

    报道1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关键词: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累及下腔静脉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一例

    作者:余江涛;黄晓绣;郑飞云;王芳;赵红琴

    报告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累及下腔静脉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病例临床资料.患者71岁女性,因反复右下腹痛1年余就诊,影像学检查示盆腔及下腔静脉内肿物,行手术治疗.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理特点探讨

    作者:佟敏;许斌;刘斌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病理特性、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4例LGESS进行分析.结果 LGESS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疼痛.肿物直径2.0-6.5厘米.HE染色镜下见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构成.弥漫束状排列,类似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润性生长,可见丛状分布薄壁螺旋动脉样血管.免疫组化CD10 4/4、Vim 4/4、PR 2/4、ER 3/4、linhibin 0/4、CK 0/4、8MA 1/4.结论 LGESS临床少见,是一种以梭形细胞为主,类似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可以向平滑肌、性索样组织分化,故易误诊为平滑肌肿瘤,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有助于病理诊断.本病预后较好.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婷婷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子宫肉瘤,其肿瘤细胞形似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及子宫外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早期即可能发生浸润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织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镜下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和漏诊率都非常高.单凭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往往较难正确诊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

  • 子宫肉瘤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桂兰

    子宫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强调术后治疗的规范化及个体化.术后放射治疗并不能改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辅助性化疗因能提高子宫癌肉瘤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而成为标准治疗方案.曲贝替定用于治疗晚期子宫平滑肌肉瘤有效且安全.靶向药物治疗子宫肉瘤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 关于分碎术对未预料子宫肉瘤影响的55例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赵万成;杨清

    目的:对腹腔镜及开腹手术中发现的未预料子宫肉瘤病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分碎术对该病的影响,并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4年11月术后病理为子宫肉瘤而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的病例,其中腹腔镜组8例,开腹组47例,腹腔镜组使用分碎器而开腹组未使用,行对照研究并分析患者临床特点。结果:55例未预料子宫肉瘤患者中16例(腹腔镜组7例,开腹组9例)行二次手术;腹腔镜组二次手术率高于开腹组(87.5%vs.19.1%,P=0.000),二次手术中发现盆腔种植转移病例数多于开腹组(2 vs.0),术中病理确诊率低于开腹组(37.5%vs.76.6%,P=0.038)。结论:腹腔镜下分碎术可能增加了未预料子宫肉瘤的盆腔种植转移以及二次手术的概率,并降低了术中病理明确诊断率,这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此风险的发生。

  • 子宫肉瘤诊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糜若然

    子宫肉瘤是一类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术前诊断率极低.子宫肉瘤病理分类较复杂,主要包括平滑肌肉瘤、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未分类肉瘤等.近年来,关于子宫肉瘤病理学特征、临床病理分期、治疗与预后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展.

  • 子宫肉瘤误诊四例原因分析

    作者:陈淑英

    1 病例资料[例1]40岁.因子宫肌瘤手术后7天由外院转入.孕,产.,有2次人工流产史.患者7天前在外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可疑恶性),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我院后1周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超声误诊12例原因分析

    作者:关军;张彦青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SS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12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频谱多普勒检查发现子宫或盆腔占位,肿瘤直径2.3 ~11.2 cm,收缩期流速峰值为(29 ±13.4) cm/s,阻力指数为(0.41±0.04).超声检查均误诊,误诊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癌各2例,子宫腺肌症、子宫黏膜下肌瘤、盆腔肿块各1例.12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ESS.结论 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有助于提高ESS的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理误诊为子宫腺肌症

    作者:孙涛;李晋云;袁志伟

    1 病例资料女,42岁.因阴道流血、子宫增大5个月,在外院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图1、2见封三).术后半年发现盆腔包块到我院就诊.查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未触及.专科检查:右侧附件区可触及7cm×6cm×5cm大小的包块,质硬,与膀胱后方似有条索状物相连,触痛.B超检查示盆腔多发占位性病变,宫颈受浸润,膀胱后壁不规则增厚,腔内有多个实性突起.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双侧附件区不规则肿块向膀胱、输卵管、右髂窝及腹壁侵犯、粘连.行双附件、子宫、膀胱壁肿瘤切除.病理检查:肉眼见不整形组织4块,分别为9.0cm×4.6cm×2.0cm、5.0cm×4.0cm×2.0cm、4.5cm×3.0cm×1.5cm及4.0cm×2.0cm×0.8cm大小,组织表面及切面见多个黄豆、米粒大小暗红色出血区,部分呈腔隙样(似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表现).镜下瘤组织呈岛屿状、舌状、条索状浸润生长于双侧卵巢、膀胱、膀胱壁组织间,瘤细胞形态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似,呈梭形、类圆形,形态较一致,弥漫散在分布,部分有异形,可见核分裂像,分裂像计数<10/10HP,部分瘤细胞呈外皮细胞样排列(图3~6见封三).免疫组化:瘤细胞标记NSE及S100阳性;Des、ACT、CD68、CD34、CK均阴性.特殊染色:VG染色瘤细胞呈黄色,POLLAK染色示瘤细胞呈蓝绿色.病理诊断: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扩散至双侧卵巢、膀胱旁,并侵入膀胱壁等脏器.

  • 警惕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作者:殷林林;舒丽莎

    目的 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下腹部疼痛1年,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同时结合外院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盆腹腔肿物,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请北京某医院会诊,病理报告示:低度恶性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平滑肌分化,行卵巢功能去势治疗.随访10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病情未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少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时行病理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