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MSCT对18例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析

    作者:陆云;施益锋;滕华英

    目的 探讨MSCT对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肿瘤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恶性肿瘤中CT定位正确16例(88.9%),区分良、恶性正确15例(81.8%),组织类型诊断正确12例(66.7%).MPR成像显示肿瘤和周围器官的空间关系及对周围器官的侵犯较直观、准确.结论 MSCT对腹膜后恶性肿瘤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对病理类型诊断有一定限度,MPR成像对肿瘤的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 胃癌术后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晓芬;崔学芳;李晶晶;袁瑛

    目的 比较奥沙利铂联合5-FU或紫杉醇联合5-FU 2种化疗方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1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37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5-FU方案化疗(奥沙利铂组),14例接受紫杉醇联合5-FU方案化疗(紫杉醇组),随访2年.结果 47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奥沙利铂组和紫杉醇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和64.3%,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和57.1%;1年生存率分别为87.9%和78.6%,2年生存率分别为78.8%和57.1%.奥沙利铂组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略高于紫杉醇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2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奥沙利铂组Ⅲ~Ⅳ度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多于紫杉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FU或紫杉醇联合5-FU两种化疗方案是胃癌根治术后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

  • 弹性髓内钉结合人工骨治疗单纯性骨囊肿

    作者:姚陆丰;叶招明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运用骨囊肿刮除人工骨植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单纯性骨囊肿共19例,其中肱骨近端13例,股骨近端6例.根据Neer标准活跃性8例,非活跃性11例.术后骨囊肿稳定后1年拆除弹性髓内钉.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9-41月的随访,平均27.3月.参照Capanna骨囊肿愈合结果评定,完全愈合14例(73.7%),部分愈合5例(26.3%).愈合时间3-7月,平均4.2月.19例除1例出现皮肤激惹,其余未发生感染、人工骨排异反应、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弹性髓内钉结合人工骨治疗单纯性骨囊肿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治病理性骨折,而且愈合快,愈合率高,是一种临床上可行、安全的有效方法.

  • 苏拉明对小鼠肺腺癌瘦素表达的调控及意义

    作者:贺兼斌;易高众;陈智魁;何微;许霞辉;张平

    目的 观察苏拉明对肺腺癌小鼠异体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移植瘤内瘦素(leptin)的表达,初步探讨苏拉明抑制肿瘤生长的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将24只接种Lewis肺癌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顺铂组和苏拉明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于接种后24日处死各组小鼠,剥离皮下肿瘤,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下移植瘤中lep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 顺铂组、苏拉明组抑瘤率分别为39.2%、49.1%,与对照组比较,瘤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顺铂组和苏拉明组leptin灰度值分别为135.47±5.30、127.87 ±5.51、80.44 ±4.69;VEGF灰度值分别为156.26 ±6.45、134.7 ±5.81、96.13 ±5.66.结论 苏拉明对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eptin过表达,下调VEGF表达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 食管鳞癌中COX-2和VEGF的表达与放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朱兆峰;卢鑫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行局部放疗,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放疗前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放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COX-2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两者表达均阴性者放疗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4.7%和100.0%,且生存率亦高于阳性表达者.结论 COX-2和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放疗疗效差,生存期短.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患者放疗后预后不良的指标.

  • 术后放疗与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临床研究

    作者:邓霞;张萍;谢聪颖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Ⅱ~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共101例,分为单纯放疗组(n=49)和同步放化疗组(n=52),全部患者在术后4-6周内给予放疗,放疗总量50 Gy,2.o Gy/次,1次/d,共25次,5周完成;同步放化疗组在放疗的第1周和第4周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顺铂20 mg/m2,第1-3天.结果 单纯放疗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3%、42.0%、38.5%和27.2月,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92.2%、49.1%、42.1%和34.1月(P=0.328);Ⅲ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34.7%(P=0.015);3年生存率分别为7.7%、32.5% (P =0.047).结论 与单纯放疗比较,同步放化疗可延长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提高3年生存率.

  • Nectin-4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杨坤;任建强;孙和国;盛宇伟

    目的 研究Nectin-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Nectin-4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Nectin-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 Nectin-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Nectin-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乳腺癌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3)Nectin-4蛋白表达与EP、PR、CerbB-2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Nectin-4是一个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 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与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比较

    作者:马小兵;张洁;王哲彦;線丽歌;尉迟浩男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与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7例及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4例进行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在常规HE染色下,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和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多表现为结节性淋巴细胞灶,但B细胞淋巴瘤浸润灶多位于小梁旁,边界不清楚,细胞具有异型性,细胞因淋巴瘤类型不同而不同;而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为境界清楚的圆形结节,位于小梁间.其中的淋巴细胞均为小细胞,无异型性.两者免疫标记谱亦有不同,B细胞淋巴瘤浸润灶弥漫表达CD20等B细胞标记,而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同时表达CD3等T细胞标记和CD20等B细胞标记.结论 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和骨髓良性淋巴细胞小结形态学上相似,结合病史、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两者鉴别.

  • 医学影像引导下注射乙醇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复发性恶性神经鞘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然;冯庆亮;李永杰;徐艳军;贾秀青

    目的 采用医学影像引导下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恶性神经鞘瘤,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术后复发无法再次手术切除的恶性神经鞘瘤患者,采用CT或超声引导下先向瘤体内注射乙醇再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局部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Karnofsky评分由治疗前的67.52±10.50提高到85.33±14.32(P=0.013).治疗后增强CT扫描显示肿瘤无强化并且体积逐渐缩小,随访至6月,体积由治疗前的(34.65±9.27) cm3减小到(24.51±6.32)cm3(p=0.011);随访期24-62月,生存6例,死亡2例;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注射乙醇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恶性神经鞘瘤具有微创、无明显并发症、局部疗效明显等优点,可作为术后复发患者的补充治疗方法.

  • 榄香烯乳联合CHOPE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爱梅;赵朴

    目的 比较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常规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复发或难治性NHL7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榄香烯乳300 mg加入5% GS 500 mL中静脉滴注,持续用药14天.同时联合CHOPE(CTX 0.75 g/m2静脉注射第1天,IDA 12 mg/m2静脉注射第1天,VDS 4 mg静脉注射第1天,DXM 15 mg静脉滴注第1-5天,VP16 0.1 g静脉滴注第1-3天)化疗;对照组单用联合化疗方案,用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1.6%,对照组总有效率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率36.9%,对照组CR率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乳对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NHL疗效肯定,比单用常规化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无血象和骨髓抑制.

  • 胸水细胞块鉴别肺及胸膜恶性肿瘤中免疫组织化学抗体的选择

    作者:阮雅君;潘登;夏朝霞

    目的 综合评价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抗体在胸水细胞块中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在肺及胸膜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胸水常规脱落细胞诊断找到癌细胞的所有病例,经观察细胞无退变的新鲜标本制成细胞蜡块,常规HE切片中有足够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PV-600法检测TTF-1、CK5/6、CK7、CEA、p63、D2-40、WT-1、Calretinin、CD56、Syn和CgA.结果 TrF-1在14例肺腺癌患者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其中12例CK7阳性表达;2例恶性间皮瘤D2-40、CK5/6、Calretinin呈阳性表达,其中1例WT-1阳性表达;1例肺鳞癌中CK5/6、p63呈阳性表达;2例转移性癌未表达上述抗体.结论 TTF-1、CK7、CEA,CK5/6、p63,D2-40、WT-1、Calretinin、CK5/6,CD56、Syn、CgA分别在肺腺癌、肺鳞癌、恶性间皮瘤、肺小细胞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胸水细胞块诊断区分肺癌类型及与恶性间皮瘤鉴别的首选抗体组合.

  • 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刘仕鹏;邹绍静;赵建强;周保祥;汪忠红;贾华锋;袁开胜;何敬东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ay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l,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食管癌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Sequenom 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系统对200例食管癌及200例对照者XRCC1基因10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统计分析基因型频率和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统计基因多态与食管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XRCC1基因10个多态位点,rs25491位点、rs3213242位点没有多态性.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25487位点在显性模型中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58,95% CI=1.020-2.381,P=0.040);rs1799778位点在显性模型中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58,95%CI=1.019-2.381,P=0.041);rs2682585位点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313,95% CI=5.188-39.489,P=0.000);其余位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单体型.未发现基因多态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论 XRCC1基因SNP位点rs2682585、rs25487和rs1799778与食管癌发病风险有显著相关性,很可能是决定食管癌个体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以上3个SNP位点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性.

  • 术中冰冻切片诊断肺部肿物427例分析

    作者:甘咏莉;葛荣

    目的 总结冰冻切片诊断肺部病变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27例肺部病变冰冻切片诊断资料.结果 利用冰冻切片诊断肺部病变,确诊率为96.7%,未确诊率为0.9%,误诊率为2.3%.误诊10例,误诊率高的病变为硬化性血管瘤(36.4%)、腺癌(3.9%)和鳞状细胞癌(1.7%).结论 冰冻切片是手术中确定肺部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全面的临床资料、充足的标本和仔细的观察是正确诊断的基础,病理医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癌骨转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杨;张季;沈丽达;胡凤娣

    目的 观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程度.方法 收集183例伴有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86例晚期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化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的骨髓抑制情况和其它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下降Ⅲ~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46.6%、48.1%、37.2%和24.0%,对照组为31.4%、26.7%、16.3%和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EC/CEF方案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下降Ⅲ~Ⅳ度的发生率分别为60.8%、62.7%、37.3%,对照组为32.0%、36.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红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7.5%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方案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下降Ⅲ~Ⅳ度的发生率研究组为65.1%、69.8%、36.5%和26.9%,对照组为39.3%、32.1%、14.2%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T方案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下降Ⅲ~Ⅳ度的发生率研究组为16.7%、14.3%、21.4%和14.3%,对照组为14.3%、9.5%、9.5%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骨髓抑制低点出现时间研究组分别为第8、12、16天,对照组为第12、16、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6.9%,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度感染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化疗后总体的骨髓抑制较无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严重,神经毒性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 人工关节置换在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徐台锋;叶喜刚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在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7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乳腺癌和肺癌各2例,前列腺癌、肾癌和大肠癌各1例;病理性骨折5例,全部行肿瘤切除后5例肿瘤型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行肿瘤型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所有7例患者均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平均随访21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局部感染,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5-67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6月.按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结论 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恩度联合国产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郑爱红;吴国清;薛骞

    目的 观察和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国产培美曲塞(普来乐)与单药普来乐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1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分为恩度联合普来乐治疗组41例,普来乐单药对照组40例,两组同时给予普来乐500 mg/m2,第1天,治疗组恩度15 mg于化疗周期第1-14天使用,21天为1周期给药,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至2012年5月30日.结果 治疗组有效18例(43.9%),对照组有效9例(2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组出现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ponse,CBP) 26例(63.4%),对照组出现CBR 15例(37.5%),两组CBR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2年5月30日,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时间(prog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3月和5.1月(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国产培美曲塞(普来乐)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膀胱癌根治术中施行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方毅;王峰;翁志梁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切手术中施行双侧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1997年7月-2011年3月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8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997-2001年膀胱全切未行淋巴结清扫术24例,2002-2011年膀胱癌根治常规行淋巴结清扫63例,手术主刀为同一医师.结果 除了行膀胱根治术加两侧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60分钟)比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220分钟)稍长外,患者平均住院日(25天与23天)、术中平均出血量(680 mL与650 mL)、术后早期并发症(18.3%与15.8%)、死亡率(0%与0%)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生存时间比较,行双侧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8.3月)与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8.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膀胱癌根治手术加双侧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无严重并发症.

  • 改良IN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亚雷;杨海虹;邓秋华;赵美玲;徐光川;何建行

    目的 观察改良IN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及脑转移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探讨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异环磷酰胺/诺维本/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改良INP方案[异环磷酰胺(IFO)3 000 mg/m2,第1天,同时使用尿路保护剂美司钠+诺维本(NVB)25 mg/m2,第1天+顺铂(DDP)60 mg/m2,分3天静脉滴注],每3周1疗程.结果 2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改良INP方案治疗,初治患者PR 2例(2/9),SD 6例(6/9),PD 1例(1/9),客观缓解率(ORR)22.2%,疾病控制率(DCR) 88.9%;复治患者PR 2例(2/20),SD 14例(14/20),PD 4例(4/20),ORR 10.0%,DCR达80.0%,总的ORR为13.8%,总DCR达82.8%.脑转移患者12例,除2例不可评估外,其余10例患者PR 3例(3/10),SD 4例(4/10),PD 3例(3/10),脑转移灶的ORR为30.0%,DCR达70.0%,不良反应大多轻度且可控.同时β-tubulin-Ⅲ低表达者对该方案的反应优于高表达者.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改良INP方案进行化疗,临床疾病控制率较高,耐受性良好,对脑转移患者亦有较好疗效,肿瘤组织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可能与该方案的疗效相关.

  • 缺氧时肝癌HepG2细胞HIF-1α对GLUT-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梁辉;宫伟;姬宏斌;赵威;张琳娜;康洪林

    目的 探讨缺氧状态下肝癌HepG2细胞中HIF-1α表达对GLUT-1的影响.方法 HepG2人肝癌细胞株,以DMEM培养基加胎牛血清培养,分为常氧对照组(21%O2),缺氧组(1%O2),常氧加吲哚美辛组,缺氧加吲哚美辛组.收获细胞后,分别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HIF-1 α的表达和核转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的HIF-1α、GLUT-1蛋白表达;RT-PCR检测各组的GLUT-1 mRNA含量.结果 缺氧时HIF-1α(蛋白:68.25±11.72)和GLUT-1(mRNA:0.7424±0.1127;蛋白:70.33±12.83)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增高(P<0.05);缺氧时以吲哚美辛抑制HIF-1 α蛋白(36.34±9.50)稳定和积聚后,GLUT-1 mRNA(0.3710±0.1016)及蛋白(38.46±12.20)表达受到抑制(P<0.05).结论 缺氧可以上调HIF-1α和GLUT-1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HIF-1α可以调控其下游靶基因GLUT-1的转录和表达,影响糖酵解和细胞能量的产生.

  • 原发性肝细胞癌肺转移1例报告

    作者:牛广林;程昌盛

    原发性肝细胞癌易侵犯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从而导致肝内播散与远处转移,尤其是肺与骨的转移颇为常见[1].但不论是肝癌的侵润性生长,还是肝癌的肝内、肝外转移,都应有肝内原发癌的发现.但本病例特殊在于,该患者在行肝CT平扫+增强以及肝动脉造影均未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肺部肿物的病理活检提示:肝细胞癌转移至肺部.现报告如下.

  •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1例报道及分析

    作者:张宇;李富秀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4岁,撒拉族,于2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有一约红枣大小包块,无疼痛,无发冷、发热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不明确,并感右乳腺包块逐渐增大,无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故来本院就诊.临床诊断:右乳腺癌?体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乳腺对称,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3 cm×3 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可,触痛阴性.无皮肤红肿、破溃,无酒窝征或橘皮样变,双侧乳头无糜烂、破溃、偏斜、内陷.

  • 肿瘤免疫治疗新观点及其临床实践

    作者:彭瑞清;张晓实

    近20年肿瘤免疫治疗正经历巨变,免疫编辑假说、双相调节假说和获得性免疫豁免假说交相辉映.免疫编辑假说认为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免疫监视继而达到免疫平衡,后出现免疫逃逸;双相调节假说认为,在免疫逃逸阶段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可双相调节肿瘤的存亡;获得性免疫豁免假说则认为肿瘤组织内产生免疫抑制分子,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依据上述假说衍生的免疫重建、免疫靶向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等策略取得成功,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疗法.

  • 肾癌免疫治疗新策略

    作者:李瑞蕾;宋鑫

    肾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成人肿瘤的2% ~3%.约1/4的患者初诊为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肾癌.而转移性肾癌预后差,中位生存期近10月.因肾癌对放疗、化疗的抵抗,促进多种免疫治疗,如细胞因子、过继性细胞治疗及疫苗等在肾癌的临床应用.新的免疫治疗因子,CTLA-4及PD-1/PD-L1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良好临床前景.为了大临床获益,将不同治疗有机结合——联合治疗,可能通过多种抗瘤机制显现更大的疗效,而成为肾癌患者的佳选择.部分联合治疗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的叠加,研究者应及时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治疗方案.

  • 浸润性乳腺癌经胸肌间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术41例体会

    作者:王勇攀;王全;顾海青

    目的 探讨可手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经胸肌间入路清扫锁骨下淋巴结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乳腺癌常规腋窝清扫术中经胸肌间入路分别牵开胸大肌与胸小肌,保留胸前神经和胸肩峰血管,清扫锁骨下淋巴结.结果 4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同时清扫锁骨下淋巴结,其中20例(48.8%)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在这些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有6例(30.0%)同时存在锁骨下淋巴结转移.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同时清扫锁骨下淋巴结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同时经胸肌间入路清扫锁骨下淋巴结有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 早期大肠癌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周岩冰

    早期大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一大小结直肠癌,而不管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根据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隆起型(Ⅰ型,可分为有蒂Ⅰp,亚蒂1ps和广基1s)、平坦型(Ⅱ型,可分为表面隆起Ⅱa,凹陷Ⅱc和侧向发育型,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两种.进展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0% ~50%,早期可达97%,因此大肠癌的治疗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治疗

    作者:潘文胜;周星璐

    早期大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一大小结直肠癌,无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m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sm癌).早期大肠癌的预后要明显好于进展期癌,其5年生存率可达97%[1],因此,大肠癌的早诊早治对预后非常重要.目前早期大肠癌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与内镜治疗.前者包括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能大限度切除原发癌灶,防止复发和转移,但与后者比较,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费用高;而后者的出现,使得肿瘤的微创治疗得到实现,大大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 早期结肠癌的化疗

    作者:于卓;沈虹;潘文胜

    早期结肠癌(early-stage colonic cancer,ECC)是指限于局部、不伴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涵盖TNM分期中的Ⅰ期和Ⅱ期,即Duke's A期和Duke's B期.ECC患者,Ⅰ期以手术治疗为主;Ⅱ期除手术之外,部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尚需进行辅助化疗.Ⅰ期、ⅡA期、ⅡB期未化疗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y OSR)分别为97.1%,87.5%和71.5%[1].早期结肠癌的化疗尚无定论,尤其Ⅱ期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许岸高;姜泊

    自1925年首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大肠癌(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UCCRC)被报道以来,肠道慢性炎性反应与CRC的关系一直倍受关注.UC-CRC发生率仅占整个CRC的1%~2%,却占炎性反应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死亡率的10%~15%[1],是UC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其确切机制尚不清,但大量研究表明,与散发性CRC比较,UC-CRC在危险因素、生病机制、预后、早诊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2].

  •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现状

    作者:仲华;潘文胜;徐翔

    随着近年来结直肠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结肠镜检查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下视野清晰的必要条件,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应具备安全、迅速、清洁效果好、方法简便、经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虽然目前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均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尚无统一的清肠方式,现就国内外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介绍如下.

  •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检测在大肠癌诊治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者:王芬;盛剑秋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跃居第3~5位,特别是在大城市增幅更快[1-2].错配修复基因(DNA mismatch repair,MMR)系统(主要包括MLH1、MSH2、MSH6和PMS2)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完整性,避免遗传突变发生具有重要作用.MMR种系基因突变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引起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发病率占全部大肠癌的5% ~ 15%.hMLH1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沉默,可引起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发病率约占全部大肠癌的15%.二者共同构成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缺陷(defective DNA mismatch repair,dMMR)大肠癌[3-4].dMMR与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密切相关.在大肠癌中,dMMR大肠癌绝大多数表现为MSI.

  • 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历程与展望

    作者:郑树;黄彦钦;董琦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在城市.2009年中国市县登记结直肠癌发病粗率29.44/10万,死亡率14.23/10万[1].上海市登记资料2009年新发生7141例结直肠癌,而2008年为6 708例,净增加433例,增幅为6.45%[2].而在发病率显著高于我国的美国(发病率46.4/10万),由于开展筛查及减少接触高危因素,则发病和死亡率均逐年下降.其发病率自1975年-2000年下降22%,2003年-2007年又降低3.4%,分析其原因,50%是由于减少了危险因素的暴露,50%是由于开展了筛查[3].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