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NSCLC患者血清IL-8、IL-1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邬志勇;余国伟;刘敏伟

    目的了解NSCLC患者血清IL-8、IL-12的浓度,研究IL-8、IL-1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分NSCLC组(A组)、肺良性疾病组(B组)和正常健康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8、IL-12浓度,并收集42例A组和16例B组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A、B、C三组IL-8浓度分别为56±33.6(pg/ml,下同)、29.6±29.3和29.3±15.7,A组>B组和C组,B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A、B、C三组IL-12浓度分别为49.8±46.2(pg/ml,下同)、33.2±12.3和81.5±33.3,C组>A组和B组,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SCLC患者血清IL-8浓度升高,IL-12浓度降低,可能存在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

  •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sIL-2R的研究

    作者:梁业民;胡立宽;程玉峰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IL-2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且随病情进展而升高.放疗后血清sIL-2R水平较放疗前显著降低(P<0.001).放疗结束时Ⅰ~Ⅱ期血清sIL-2R<600 U/ml与>600 U/ml 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021);Ⅲ~Ⅳ期<1 000 U/ml与>1 000 U/ml 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046).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明显增高,并与肿瘤进展、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含HSV1-TK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对小鼠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乃军;李秋香;李冬田;孙文敏;佟惠春

    目的观察含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HSV1-TK)基因和CMV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AdE1CMVHSV1-TK(AdTK)对L795小鼠肺癌细胞和T739近交纯系小鼠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人胚肾293细胞中构建重组腺病毒AdTK,用PCR方法鉴定;TCID50(50%组织细胞感染量)方法滴定病毒;将荷瘤小鼠分为DMEM对照组,AdLacZ对照组,AdTK实验一组,AdTK实验二组;连续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存活期.结果 PCR证实了TK基因的导入;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瘤体的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组,且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比实验组生长旺盛.结论可在人胚肾293细胞中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AdTK,且能达到治疗有效滴度;AdTK/GCV系统对小鼠肺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肝肿瘤细胞DNA倍体分析中选择参照细胞核的依据

    作者:魏清柱;王凤岩;夏潮涌;黄中新;覃莉;饶晓黎;黄华梅

    目的利用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小鼠肝细胞涂片的DNA含量,探讨细胞图像光度术(ICM)和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分析肝肿瘤细胞核DNA倍体时,选取参照细胞核的原则.方法本文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白鼠的肝组织涂片,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单个完整肝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倍体.结果 (1)不同小鼠同一倍体的肝细胞核DNA含量大致相同;(2)二、四、八和十六倍体肝细胞单个核DNA含量间的比值接近2、4、8,它们的CV<8.0%;(3)当仅出现二倍体和四倍体时,以二倍体的细胞核为主(80.4%),伴随八倍体和十六倍体的出现,四倍体肝细胞核所占百分率大于二倍体.结论由于肝细胞具有多核和多DNA倍体的特点,分析和计算肝脏肿瘤细胞核DNA倍体和其它指标时,不能简单地遵循以同种属、同个体、同源的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核作为参照细胞核,正常四倍体和八倍体甚至十六倍体肝细胞核作为参照细胞核也应该加以考虑.

  • 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作者:李淳;梁英锐;吴名耀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1(TP-1)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对45例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同时应用原位杂交对癌组织切片进行hTERT、TP-1的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2.2%.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hTERT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64.4%,TP-1的阳性率为62.2%.hTERT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而TP-1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TP-1的mRNA表达均较高.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hTERT与端粒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后复发恶性软组织肿瘤

    作者:陈文直;王智彪;伍烽;朱辉;黎克全;谢方林;邹建中;白晋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术后复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HIFU对恶性软组织肿瘤高温原位灭活,治疗18例术后复发的恶性软组织肿瘤,通过主要脏器功能测定、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和肿瘤转归,评价HIFU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心、肝和肾功能正常,DSA示邻近主要血管无损伤;CT表现"完全灭活"的肿瘤逐渐缩小,直至强化消失.18例平均随访22.3个月,生存16例,无瘤生存14例,2例因转移死亡;3例局部复发,其中2例再次HIFU治疗,局部控制良好;3例神经损伤,随访12~30个月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结论 HIFU治疗复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安全、有效,有望成为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方法之一.

  • 肺癌肉瘤与多形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林雪平;方铣华;尹满香;严蕊琳;陶正义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与多形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诊断为肺癌肉瘤和多形性癌27例作回顾性分析,并用S-P法作了CK、EMA、Vim等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诊断肺癌肉瘤7例,其中肉瘤部分为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2例,肺多形性癌20例.结论肺癌肉瘤和多形性癌多发生在老年男性患者,可能与吸烟有关.两者肿块体积较大,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较差.在发病年龄、肿块大小、病程等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 子宫颈腺癌组织中BAG-1及bak的表达

    作者:陈炳锦;石一复;周彩云;陈晓端

    目的探讨BAG-1及bak在宫颈腺癌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宫颈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宫颈腺上皮的BAG-1及bak进行检测.结果 BAG-1在宫颈腺癌组织细胞浆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7.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宫颈腺上皮(P<0.05),细胞核表达两者无差别(P>0.05);宫颈腺癌组织100%表达bak,且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宫颈腺上皮(P<0.05);BAG-1及bak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两者表达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宫颈腺癌组织BAG-1及bak呈高表达,凋亡调控基因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凋亡抑制基因占优势.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gp170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惠延平;黄高升;张晓晖;王映梅;马福成;郭国祯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糖蛋白(P-gp170)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TUNEL)检测了36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gp170表达和细胞凋亡,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 36例原发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gp170表达率为61.1%,不同组织学分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I在非角化型鳞癌显著高于角化型和乳头状鳞癌(P<0.05);AI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gp170阳性表达组明显低于P-gp170阴性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P-gp170高表达可能抑制细胞凋亡过程并反映肿瘤的高恶性.

  • 肝细胞癌术后1年内和1年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潘金飞;彭淑牖;赫军;邹全庆;刘颖斌;徐军明;李松岗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1年内和1年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可根治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复发病人分为1年内和1年后复发组,研究两组病人有关临床病理指标,分析肝癌术后近、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癌术后近、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不同,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初诊时有症状、肿瘤>5 cm、有子瘤和小血管癌栓.本文所研究指标对1年后复发均无显著影响.术后1年内复发的病人预后比1年后复发者差.结论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不同.早期发现肝癌,预防肝癌术后1年内复发,是提高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 脑转移性肿瘤与恶性胶质瘤CD44V6表达及意义

    作者:沈宏;刘伟国;陶祥洛;杨小锋

    目的研究CD44黏附分子变异体V6在原发与继发脑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5例脑转移性肿瘤与30例恶性胶质瘤的病理进行免疫组化CD44V6表达的检测.结果脑转移瘤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2%.尤以鳞癌为高表达90.9%,而恶性胶质瘤与对照脑组织几乎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CD44V6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脑转移性肿瘤的分子标记.

  •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毛刷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曹敏;魏红权;陈培辉

    目的探索纤支镜及毛刷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病理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常规活检切片及毛刷细胞学涂片检查,并比较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575例同时进行纤支镜活检及毛刷细胞学检查的病例中,检出癌及癌疑病例分别为245例与215例,检出率为42.6%与37.4%.综合两项检查结果,有一项以上阳性者为274例,综合检出率为47.7%.结论联合应用纤支镜活检及毛刷细胞学检查可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癌MVD、MCD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友元;熊密;魏爱君;肖和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肥大细胞密度(MCD)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用俾士麦棕法显示150例乳腺癌肥大细胞(MC),单克隆抗体CD34标记血管内皮.结果 (1)150例乳腺癌MVD与MCD存在直线回归关系:y=4.791+0.838x,r=0.557;(2)MVD(≤21)低计组病例的MVD与MCD(>21)高计组病例MV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59例乳腺癌中,MCD+MVD≤44的病例与MCD+MVD>44的病例比较,前者5年生存率较高,后者5年生存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CD、MVD可能影响乳腺癌的发展与转归,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 原发性肝癌骨骼肌及腹腔转移结节破裂2例报告

    作者:李春明;周斌;郑敏

    原发性肝细胞癌以肝内转移为常见,肝外转移好发部位大多为肺和骨骼.本组报告1例临床较少见的肝细胞癌骨骼肌转移,另1例为肝细胞癌腹腔转移结节破裂,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

  • 男婴骶尾部内胚窦瘤1例报告

    作者:伍天会

    患儿男性,出生6个月.其母发现患儿于出生后骶尾部长出一鸡蛋大包块,呈进行性增大,肿块局部皮肤温度正常,皮肤无改变,无压痛;四肢活动自如;大小便失禁.门诊拟诊为骶尾部畸胎瘤,于1998年5月7日收住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局部检查:骶尾部肿块约10 cm×15 cm×8 cm,张力高,质偏硬,无波动感,触痛不明显,表面光滑,边界不清.

  • 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1例报告

    作者:杨小平;陈国强;陆晓生

    患者男性,17岁.因反复胸闷两个月,颜面及颈部肿胀并呼吸困难20天,咳血丝痰两天而入院.体检:颜面、颈部明显肿胀,嘴唇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右肺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血清学检查:AFP>726 μg/L,LDH 7.05 μmol*s-1/L,HCG 3.3 IU/L.胸部X光线示右胸肿物23 cm×17 cm×14 cm,CT示右前上纵隔肿块.诊断:纵隔肿瘤--畸胎瘤(恶性).

  • 光动力学疗法对不同妇科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

    作者:魏薇;张友忠;孔北华;江森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满意,近来正受到广泛关注[1].

  • 端粒酶与癌基因

    作者:许晶虹;陈丽荣

    自从人们在四膜虫细胞提取物中发现端粒酶后,揭开了体细胞有限复制、生殖细胞无限繁殖的奥秘.但在欣喜于端粒酶能使细胞永生化的同时,也发现其参与了肿瘤细胞的转化.在此过程中,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亦是关键步骤.曾有人比喻,癌基因是油门,抑癌基因是刹车,端粒酶是油箱.当汽油充足,可以驱动、加速汽车时,油门、刹车就能发挥作用.而当汽油耗竭,汽车停止时,无论怎样踏油门或刹车都是毫无意义的.显然,端粒酶和癌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 超声引导穿刺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范妙英;王林波

    超声引导穿刺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是在超声显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介入性超声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实时显示,灵敏度高,引导准确,无X线损伤,不需造影剂,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许多优点,近20多年来,超声引导穿刺应用极为广泛.1972年Holm和Goldberg首次成功地研制出带有中心孔的穿刺探头,标志着超声引导穿刺术的开始;1975年Hancke等报道超声引导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胰腺癌;1981年Isler等首先报道超声引导组织切割细针(22G)的临床应用,使细针穿刺活检技术提高到组织学诊断水平;1982年Lindern等首次报道自动活检装置(automatic biopsy device)研制及其初步临床应用的经验.此后Parker将自动活检装置扩大应用于脑部、甲状腺、乳腺、肺脏、纵隔和腹部等许多种疾病的穿刺活检[1].近年来,超声引导穿刺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有了很大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滑膜肉瘤的分子标记

    作者:张如忠;陶惠民

    自1936年Rnox提出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概念以来,相继有大量临床病理学文献报道.SS是软组织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11.6%[1];可见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发;全身各个部位包括无滑膜结构处都可发生,但主要见于四肢大关节附近;一般生长缓慢,约2~4年.其组织并非来自滑膜细胞,而是由未分化间叶细胞发生的具有滑膜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双相分化是SS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依据癌组织内幼稚的瘤细胞、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数量及分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双相型、单相纤维型、单相上皮型、低分化型.

  • 脑瘤WHO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云亭

    长期以来脑瘤分类混乱,临床、病理、影像学研究结果不一,经过多年众多专家努力对其认识逐渐深入,在1993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肿瘤分类,又于2000年再次对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使分类趋于一致.本文介绍1993、2000年WHO分类和其中部分新分类脑瘤的影像学表现.

  •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作者:沈周俊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部分,它能使进展期前列腺癌获得明显治疗效果.一般来讲,内分泌治疗仅用于进展期前列腺癌病人.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表了"去势、雌激素和雄激素注射对转移性前列腺癌血清磷酸酶的作用"的论文,他们发现升高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在去势后即下降,碱性磷酸酶初始阶段有缓慢上升,后下降保持正常.这些磷酸酶水平变化通常和前列腺癌症状有关.Huggins因为发明了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应用

    作者:陈昭典

    前列腺癌(CaP)是老年男子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悬殊的地区、种族差异;自然病史独特多变、难以预料,可迅速进展、导致死亡,也可长期潜伏,终生不发病;原发于移行带的潜伏癌可无症状,或表现为伴发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梗阻症状;原发于周围带的临床癌却以无症状的前列腺硬结为特征.总之,CaP的临床症状常在病理晚期才出现,待明确诊断时常已失去治愈的机会,需要有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

  • 前列腺癌骨转移分子生物学特征与治疗对策

    作者:侯树坤;徐涛

    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美国前列腺癌患者中,有8%白人、14%非洲裔美国人存在骨转移,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85%~100%合并骨转移.

  • 前列腺癌的MR诊断

    作者:王霄英;高玉洁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及治疗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与术前分期.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多平面成像能力,能较好地显示前列腺病变.

  • 腹腔内置管引流加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临床观察

    作者:巩怀玉;苏学军;郅桂梅

    我科自1997年3月~2000年5月间采用腹腔置管引流加腹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18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MVP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郑荣生;秦凤展;孙惠娟;翟云芝

    目的观察比较MVP(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与NP(长春瑞宾、顺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58例Ⅲ~Ⅳ期NSCLC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MVP(32例)、NP(26例)方案化疗,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MVP组有效率34.4%,NP组有效率42.3%,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MVP和NP方案治疗Ⅲ~Ⅳ期NSCLC疗效确切,毒性可耐受,有临床应用价值.

  • MVP与康莱特配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副反应比较

    作者:任宏轩;张灿珍;李杨;沈丽达;和积高;赵玲

    目的探讨MVP与康莱特配合MV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方法治疗组(A组)30例患者接受康莱特+MVP化疗两疗程:MVP方案同B组,康莱特200mg d4~24.对照组(B组)为30例患者接受MVP化疗两疗程:MMC 8mg,d1,VDS 4mg d1,8,DDP 40mg d1~3.化疗结束后第56~60天评价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27.0%,4例出现三度消化道毒性(WHO标准),3例出现三度血液毒性;卡氏评分提高率23.3%.治疗组有效率33.3%,2例出现三度消化道毒性,3例出现三度血液毒性,卡氏评分提高率70.0%.结论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VP与康莱特配合MVP化疗疗效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但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副反应.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