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端粒长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英华;黄迪南;祝其锋

    端粒长度调控是一个复杂的机制,端粒酶、端粒特异性结合蛋白(TRF1、TRF2、Pot1等)均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端粒结合发挥其对端粒长度、端粒稳定性的调节作用,此外还存在不常见的ALT途径.综述了有关端粒长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调节因素.

  • 大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文怀;鞠晓明;李涵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一种新的肿瘤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实验(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测定35例大肠癌标本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结果:35例大肠癌标本中,29例为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82.86%;而相邻正常黏膜中全部为阴性.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经统计学分析,端粒酶活性与大肠肿瘤Dukes'分期有关.结论:端粒酶表达具有很高的肿瘤特异性,对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断有应用价值,并且有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潜在意义.

  •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cDNA编码区的克隆及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用于延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寿命的研究

    作者:芮钢;王者生;吕刚;刘戈飞;高景恒;金旭红

    目的:克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nptase,bTERT)cDNA编码区,构建hTERT重组表达载体,用于延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寿命.方法:利用具有hTERT表达特异性标志(expression specific tag,EST)的商品化cDNA克隆,克隆hTERT cDNA编码区,选择Gateway基因克隆表达系统,将hTERT克隆到Gateway系统的入门载体后,通过LR重组反应,将hTERT分别构建到了天然状态表达载体pcDNA3.2-DEST表达载体和GFP报告基因pDEST53表达载体,同时进行了hTERT细胞定位研究和表达状态研究.结果:使用ESTcDNA克隆进行hTERT cDNA编码区基因克隆,获得了成功.构建了hTERT重组表达载体.克隆的hTERT编码区表达的hTERT蛋白成簇分布在细胞核内,重组的hTERT保持了天然hTERT的特性.结论:使用EST cDNA克隆进行基因克隆,提供了一种快速进行基因克隆的方法.通过DNA序列分析和hTERT细胞内定位及表达分析,证实了克隆的hTERT编码区序列的正确性和生物学功能,为今后延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寿命奠定了基础.

  • 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作者:李淳;梁英锐;吴名耀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1(TP-1)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对45例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同时应用原位杂交对癌组织切片进行hTERT、TP-1的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2.2%.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hTERT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64.4%,TP-1的阳性率为62.2%.hTERT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而TP-1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TP-1的mRNA表达均较高.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hTERT与端粒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作者:林进;谢珏;钱文斌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19+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提取细胞蛋白后,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法(Telomeric repeats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测定端粒酶活性;Southern Blot测定细胞端粒长度.结果:SLE患者CD4+、CD8+和CD19+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但只有CD19+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CD4+和CD8+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均较正常对照明显缩短,CD19+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无明显缩短.结论:SLE患者CD19+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维持了细胞端粒长度;而CD4+和CD8+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不足以维持由于细胞分裂所导致的细胞端粒缩短.

  • 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徐晓玲;戴海明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PCR-ELISA法检测37例恶性、32例良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与胸水细胞学、癌胚抗原(CE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有26例端粒酶活性阳性(26/37),阳性率为70.27%,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表达(2/32,P<0.01);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恶性胸水敏感性为70.27%,特异性为93.75%,与胸水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54.05%;其敏感性高于胸水CEA诊断结果(敏感性为51.35 %)。结论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能提高恶性胸水的诊断率,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 端粒-端粒酶与血液病

    作者:程军;周永明

    真核生物的线状染色体与环状DNA相比具有可以进行快速重组和基因分配的优势,但同时在遗传过程中有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在染色体两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结构,由串联的重复序列(5-TTAGGG-3)组成,称为端粒(telomere).端粒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不被降解或出现端-端融合并由此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不同种属生物的端粒的长度范围有显著差异.作者简介程军(1971-),男,四川邻水县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

  • 端粒-端粒酶与血液病

    作者:程军;周永明

    真核生物的线状染色体与环状DNA相比具有可以进行快速重组和基因分配的优势,但同时在遗传过程中有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进化过程中,在染色体两端出现了一种特殊的DNA结构,由串联的重复序列(5-TTAGGG-3)组成,称为端粒(telomere).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