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乳头隐匿性分泌液中CEA的检测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杨峂;刘颖斌;李克强;俞吉霞;傅庆国;李旭军;和钢

    目的 分析检测乳头隐匿性分泌液中CEA的表达及其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4例乳腺癌患者,2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乳头分泌液CEA检测;将硝酸纤维膜贴附于乳头上24小时,取下后低温保存,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吸附于膜片上的CEA进行检测.结果 34例乳腺癌患者中12例膜片中出现CEA染色,而良性疾病患者26例中仅1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硝酸纤维膜可吸附乳头分泌液中的微量抗原,对其中CEA的检测有可能作为一种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

  • 阿维A酸和沙利度胺对鼠黑素瘤细胞株B16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丁政云;李艳菊;张晓君;杨阳

    目的 探讨阿维A酸和沙利度胺对鼠黑素瘤细胞株B16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16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阿维A酸和沙利度胺处理.(1)MTT比色法检测两药在不同的时间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2)倒置显微镜观察B16细胞形态的变化;(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4)免疫细胞化学法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MTT法示两药对B16细胞的增殖有抑制效应.(2)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阿维A酸组细胞不贴壁,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贴壁生长.(3)流式细胞术示两药处理后B16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4)免疫细胞化学法示阿维A酸组VEGF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两药均能抑制B16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从G0/G1期进入到S期;阿维A酸能影响B16细胞VEGF分泌,沙利度胺无此作用.

  • 胆囊腺癌中IR和IR mRNA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杨乐平;杨竹林;付汐;杨晓静;罗鑫;苗雄鹰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慢性胆囊炎组织中IR和IR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染色法分别检测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IR和IR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胆囊腺癌IR和IR 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淋巴结无转移及周围组织无侵犯病例IR和IR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组织侵犯病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IR和IR mRNA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 IR和IR 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转移或侵袭潜力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 GCS在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与P-gP的关系

    作者:胡萍萍;陈同钰;田波;蒋敬庭;邓海峰;李敏

    目的 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其与P-糖蛋白(P-gp)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多柔比星(阿霉素)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和敏感株MCF-7的抑制率和ICs0.以GCS抑制剂D,L-threo-1-phenyl-2-decanoyl-amino-3-morpholino-1-propanol(PDMP)预处理MCF-7/Adr后检测抑制率和IC50.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MCF-7及MCF-7/Adr中GCS、P-gp的表达,以PDMP预处理细胞后检测GCS、P-gp的表达.FCM法检测细胞中ADM的荧光强度.结果 MCF-7/Adr对MCF-7的耐药倍数为22.7倍,PDMP作用后阿霉素对MCF-7/Adr的抑制率升高,IC50下降(P<0.05).MCF-7/Adr中GCS和P-gp的表达均高于MCF-7,PDMP使MCF-7/Adr中GCS表达下降(P<0.05),对P-gp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FCM检测显示PDMP可使阿霉素在MCF-7内潴留增多.结论 GCS在MCF-7/Adr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PDMP能影响P-gp功能,GCS与P-gp有一定关系.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环氧合酶-2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冯振中;徐锦程;承泽农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OSCC、23例癌前病变19例良性病变中COX-2、VEGF-C,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OSCC中VEGF-C和COX-2表达明显高于口腔癌前病变和良性病变(P<0.05).OSCC中VEGF-C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P<0.01);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VEGF-C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1).结论 COX-2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OSCC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FOLFOX4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复发性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胡建斌;孙晓南;杨起初;许靖;王奇;何超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FOLFOX4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无法手术的复发性直肠癌48例接受立体定向放疗:既往未接受盆腔放疗病例,常规盆腔前后野或三野外照射DT40 Gy,然后针对复发病灶行立体定向放疗总剂量DT56~66 Gy(中位剂量60 Gy);曾接受盆腔放疗病例,直接针对复发病灶行立体定向放疗DT36~46 Gy(中位剂量40 Gy).治疗组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其中接受全盆腔照射者,在放射治疗开始第1周和第5周予FOLFOX4化疗2周期;直接行适形放疗者,于放疗第1周和后1周予FOLFOX4化疗2周期.放疗结束后2~3周开始序贯FOLFOX4化疗2~4周期(平均3.6周期).记录两组症状缓解情况、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5.2(20/21)%和91.3%(21/2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40.0%(P>0.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0.2%和80.0%、23.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个月和16个月(P<0.05);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9.1%和56.0%(P=0.054).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除外周神经毒性外无明显差异,毒副反应较轻,基本可以耐受.结论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FOLFOX4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复发性直肠癌安全可行,可望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和改善生存率.

  • 肾脏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甘梅富;卢洪胜;周涛;蔡菊芳

    目的 探讨肾脏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of kidney,CDC)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8例肾脏集合管癌病理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0.8岁),临床常见腰痛、血尿.光镜下见瘤细胞呈靴钉状、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vimentin.随访2例死亡.结论 肾脏集合管癌有独特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其预后跟肿瘤的形态密切相关,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 EGFR、p53、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邵明海;陈仕林;卢洪胜

    目的 探讨EGFR、p53、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Ki-67Li)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6例胸腺瘤患者EGFR、p53、Bcl-2的表达和Ki-67标记指数.结果 胸腺瘤EGFR、p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8%、56.5%、54.3%,Ki-67标记指数平均值为11.0%.EGFR、p53、Bcl-2蛋白表达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均无明显关系;B2、B3、C型与A、AB、B1型之间Ki-67标记指数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蛋白表达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和预后均无关系(P>0.05)EGFR、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P<0.05);Ki-67标记指数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 EGFR、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反应其侵袭性,Ki-67标记指数还与组织学分型相关,并可作为估计胸腺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 肝十二指肠韧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葛巧;倪桂宝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多发生于胸膜,发生于胸膜外如肺、肝、肾、腹膜后、腹腔等只有少数报道[1].发生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报道,本院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 伴发于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徐元成;陈丽荣

    乳腺外佩吉特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PD)多发生于外阴、阴囊、会阴、腋下、肛周或外耳道等处.肛周佩吉特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约占EPD的5.4%[1],而同时伴发直肠癌者更罕见.浙江永康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PPD的组织学发生和临床病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 双侧乳腺分叶状肿瘤1例报告附文献综述

    作者:章宏欣;吕银祥;洪堂灿;张洁慧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占乳腺肿瘤的1%,是由排列成裂隙状双层上皮成分环绕过度生长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双侧乳腺分叶状肿瘤更是罕见,鲜有文献报道.本院收治1例双侧乳腺分叶状肿瘤合并怀孕患者,肿瘤经第一次局部手术后短期内自切口向外迅速生长,具有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 腮腺皮脂腺腺瘤1例报告

    作者:杨含金;赵剑;郑炜智

    患者女性,59岁,因右耳垂下无痛性肿块6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有一核桃大肿块,经抗生素治疗无效,逐渐增大,于2004年3月8日以"右腮腺混合瘤"收住本院治疗.体检:右耳垂下方可触及一3.5 cm×3.0 cm肿块,质中,边界欠清,活动度不佳,无明显压痛.2004年3月11日手术时见肿块位于腮腺深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但能完整分离,切除肿块送快速冰冻切片.

  • Castleman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宁波;张晓红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为淋巴结非典型增生性疾病,首先由Castleman在1956年总结报告该类病例而被命名.其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一般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分为局灶型和多中心型.多中心型CD可合并多个系统损害,造成诊断的困难,现就我科近期诊治的2例多中心型CD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报告如下.

  • 生殖器Paget's病6例临床分析

    作者:左丽;郑春海

    生殖器Paget's病(GP)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外阴恶性肿瘤,占外阴恶性肿瘤的1%~7%.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老年人,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现就本院及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总医院198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6例生殖器Page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以提高疗效.

  • Lhermitte-Duclos病1例报告

    作者:张妍芬;赵立峰;高思佳

    Lhermitte-Duclos病(LDD)又称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dysplas-tie gangliocytoma of cerebellum),是一种罕见的起自小脑皮层的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随着基础医学和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对LDD的认识不断深化,在MRI和CT上LDD具有特征性表现,术前能作出明确诊断.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结合有关文献将本院近期手术证实的1例LDD报告如下.

  • 脆性组氨三联体基因在肿瘤组织内的促凋亡功能

    作者:邱喆夫;韩德民;张罗;张伟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在组织细胞的增生--生长抑制的相对平衡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脆性组氨三联体(fragile histindinetriad,FHIT)基因是几年前被发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1],各肿瘤抑制基因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抗肿瘤的机制不尽相同,同一肿瘤抑制基因对于不同的细胞系的诱导凋亡的作用也不可同日而语.FHIT基因的多方面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 一种全新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多重替代扩增

    作者:刘超;周韧

    在现在的一些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如法医鉴定、产前或植入前诊断、致瘤基因分析等,DNA的分析都只是针对少量的细胞甚至单个细胞.而且在对实际临床样本的遗传性分析中,能获得的基因组DNA也十分有限,从而无法满足多种遗传学分析要求[1,2].

  • ECGC抗癌作用相关的细胞内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张岚翠;于海宁;孙世利;沈生荣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作为绿茶儿茶素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癌、抗辐射损伤等生物活性,并且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脑血栓等具有良好作用.1987年富田勋研究组首次报道了EGCG对人体肿瘤细胞具有较高体外抑制作用.随后,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中EGCG都有阻抑效应.

  • 肿瘤干细胞的起源

    作者:蒋东海;隋梅花;范伟民

    长期以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被认为是渐进的、多步骤、多环节的过程.例如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其累积导致正常体细胞的信号转导及生长调控发生紊乱,促使细胞转化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肿瘤细胞[1].肿瘤细胞曾被认为都具有无限增殖和再次形成肿瘤的能力.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中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没有或仅具有有限的增殖能力,而另外一小部分有致瘤性的肿瘤细胞则具备某些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如可增殖分化、自我更新、不对称分裂等,因此这种具有致瘤性及类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2].

  • 吉西他滨2小时输注加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钱炯;邓晶;徐农;张晓琛;沈朋;郁兰芳;包悍英;石根明;黄穗;方维佳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2小时输注[10 mg/(m2·min)固定剂量输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4例Ⅲ B和Ⅳ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200 mg/m22小时输注(10 mg/m2·min)第1天、第8天,卡铂AUC 5第1天,每21天重复一周期,共223个化疗周期,中位4个周期(1~6个周期).结果 可评价疗效患者51例,总有效率为41.2%(95%可信区间,28%~57%),完全缓解率(CR)3.9%,部分缓解率(PR)37.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5.0个月(95%可信区间,3.7~6.3个月),中位生存期(OS)11.5个月(95%可信区间,9.9~13.1个月).1年生存率41.7%.可评价毒性患者54例,主要的3~4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5.6%),血小板减少(57.4%).27个周期(12.1%)需接受血小板输注.56个周期(25.1%)需造血因子支持治疗.无出血事件发生.3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6%,1~2度皮疹发生率42.6%.结论 延长吉西他滨输注时间联合卡铂毒性可控制,疗效与其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相似.

  • 康莱特可有效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铁英;褚敏;倪志强;张扬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在增加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体重,减轻疼痛作用.方法 10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滴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对症、支持治疗55例;对照组51例,单用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体重,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康莱特既能抗癌症恶病质,又能缓解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有效地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胆道恶性梗阻的内镜治疗现状

    作者:蔡建庭;陈佳敏

    胆道恶性梗阻包括原发性胆管腺癌所致胆道梗阻以及胆囊癌、肝细胞癌、壶腹部癌、胰头癌及其它转移癌对肝胆管的侵犯.约70%~90%的患者合并梗阻性黄疸,易并发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凶险,预后差.多数患者明确诊断后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有文献统计仅10%~15%的胰腺癌和胆管癌患者有Whipple手术适应证,且手术疗效差,患者5年生存率均约5%~8%.

  • 52年间9 05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类疾病构成

    作者:何虹;陈关福;周瑛;平飞云;张苏展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与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情况及构成特点.方法 分析在本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首诊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和瘤样病变9 056例,按其性质、组织类型、性别及部位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肿瘤6 337例,囊肿2 363例,瘤样病变356例.肿瘤中良性占56.7%(3 596/6 337),恶性占43.3%(2 747/6 337);良性肿瘤常见的依次为多形性腺瘤、血管瘤和成釉细胞瘤;恶性肿瘤中以癌常见,占86.2%(2 367/2 747),尤其是鳞癌居癌中之首(50.0%,1 184/2 367,男女之比2.34∶1);好发部位依次为舌、牙龈、颊等.涎腺良、恶性肿瘤中分别以多形性腺瘤和腺癌多见,好发部位分别以腮腺、颌下腺、腭腺和腮腺、腭腺、颌下腺多见.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囊肿中分别以含牙囊肿(33.9%,408/1 202)和舌下腺囊肿(41.1%,477/1 161)多见.瘤样病变以牙龈瘤(54.8%,195/356)多见.结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和瘤样病变中肿瘤常见,其中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

  •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殷文瑾;周力恒;陆劲松;柳光宇;狄根红;吴炅;沈坤炜;沈镇宙;邵志敏

    目的 研究我国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本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共2 214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及复发风险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无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患者年复发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即该复发风险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左右;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绝经状态或激素受体状态不同的患者均存在术后双峰型复发模式,但不同亚组间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该复发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复发双峰较阴性患者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结论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 质子放射治疗儿童实体肿瘤

    作者:穆向魁

    1 质子放疗的特点与优势目前,多种儿童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50%,甚至达到了90%以上[1],其中约40%~50%的儿童肿瘤患者需放疗.放疗不但可治疗原发肿瘤,而且可治疗潜在的亚临床病灶区.然而放疗带来的晚期反应问题妨碍了其在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髓母细胞瘤的质子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李家敏;刘素文

    髓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很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小脑蚓部,10岁以前小儿多见,是儿童中常见的实体肿瘤.由于该肿瘤具有生长迅速,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并有沿脑脊液播散性种植的倾向,使得该病的治疗比较困难,就诊时约有30%患儿伴有蛛网膜下腔播散.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髓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65%.随着治疗疗效的提高及生存期的延长,与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并发症如认知障碍、听力障碍、垂体功能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心肺功能受损、脊柱侧凸、胃肠功能紊乱、不孕不育和第二原发癌等均明显影响了髓母细胞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 质子治疗肿瘤:国内外进展现状及其前景

    作者:蔡伟明;穆向魁

    北京质子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治疗肿瘤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之一.当质子射束进入人体组织,到达一定的深度会产生一个急剧上升的剂量高峰--Bragg峰,而在Bragg峰的后面,其能量则骤降为零.因此,按照肿瘤的大小和形状,调节不同能量的质子射束和扩展Bragg峰的宽度,可以使质子射束的高剂量区正好集中在所需要照射的肿瘤靶区,并使肿瘤周围正常器官和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降到低.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