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疫苗与IL-2联合免疫治疗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眭翔;郭全义;袁玫;崔雪梅;卢世璧

    目的 观察混合热休克蛋白,肽(mHSP/P)疫苗、环磷酰胺(Cy)及重组人IL-2(rhIL-2)联合免疫治疗小鼠肉瘤的效果.方法 取小鼠S180细胞肉瘤组织,经层析分离获得混合mHSP/P疫苗,进行常规蛋白质印迹鉴定.S180细胞接种至小鼠皮下后第2天开始实验,将小鼠按mHSP/P、Cy、rhIL-2药物组合、疗程和剂量的不同依次分为B~I组,以及给予生理盐水的A组(对照组).自肿瘤移植后至第45天,观察计算肿瘤体积;以肿瘤移植后3个月仍无瘤生长或肿瘤逐渐缩小至消失为标准,观察各组小鼠的无瘤生存情况,并进行平均生存期比较;以对照组的肿瘤体积为参照,计算第35天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所获目的 蛋白为含有HSP110、HSP70、HSP60、Gp96的混合mHSP疫苗.3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mHSP/P疫苗,且多疗程较单一疗程疗效好,其中rhIL-2的佳治疗剂量为5×10~4~1×10~5IU/只,并可使30%的小鼠肿瘤消退而长期生存(治愈),平均生存期延长22~26 d,肿瘤生长抑制率为65%~76%.结论 mHSP疫苗与适量rhIL-2以及小剂量Cy联合应用为临床肉瘤治疗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

  • 氟达拉滨联合瘤苗抗肿瘤生物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柴晓菲;高全立;许林平;买玲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对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同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相对量.氟达拉滨或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10只小鼠,4 d后用丝裂霉素灭活的肿瘤细胞免疫小鼠,观察小鼠抗肿瘤的能力(观察肿瘤发生率和出瘤时间);用乳酸脱氢酶杀伤实验进一步验证氟达拉滨可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果 氟达拉滨组CD4+CD25+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50±0.256)%,对照组为(1.488±0.270)%,氟达拉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第13天肿痛发生率分别为10%、30%、50%和70%,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达拉滨+接种瘤苗组、生理盐水+接种瘤苗组、氟达拉滨+未接种瘤苗组和生理盐水+未接种瘤苗组小鼠分别在接种后第13天、第10天、第8天和第5天发现出瘤现象;对照组的肿瘤牛长曲线较为陡直,氟达拉滨组的生长曲线较为平缓.氟达拉滨联合瘤苗接种组和单纯瘤苗接种CTL的活性分别为24.425±13.544和17.575±10.26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氟达拉滨降低CD4+CD25+Treg细胞,使其抗肿瘤免疫作用增强,联合接种灭活瘤苗进一步增强抵抗肿瘤攻击的能力.

  • GM-CSF修饰的异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晚期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

    作者:康红刚;王运良;于津浦;曹水;任宝柱;张新伟;张维红;韩颖;任秀宝

    目的 探讨GM-CSF修饰的异体肿瘤细胞疫苗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 收录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病理明确的Ⅳ期癌症患者50例,其中恶黑11例,卵巢癌10例,肾癌15例,胃癌,结直肠癌14例.每周皮卜注射肿瘤细胞和GM-CSF分泌细胞混合物1 ml:共受6次.在第1、5次注射同时,进行DTH接种试验.治疗前后取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亚型及细胞因了检测.治疗完成1个月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无脱组患者.丰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瘙痒和发热.4例治疗后影像学好转但未达到部分缓解,32例稳定,14例进展.DTH阳性率68%(34/50).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后CD8+T细胞(CTL)明显增加(P<0.05),CD4+CD25+CD127-T细胞(Treg)降低(P<0.05).ELISA检测IFN-γ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升高趋势.结论 异体GM-CS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安全,耐受良好,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

  •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及实践进展

    作者:袁媛;苏川;束永前

    癌症是威胁全球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虽有进展,但癌症患者的预后仍不令人满意。发展新治疗策略仍迫在眉睫。由于树突状细胞疫苗为基础的免疫治疗能活化机体免疫细胞,通过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细胞,目前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

  • 小鼠恶性黑色素瘤MCP-1趋化型肿瘤疫苗的研究

    作者:郭丽丽;刘林嶓;王刚成

    目的:构建 MCP-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 B16,从而构建含有趋化因子MCP-1的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疫苗,研究该疫苗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通过对目的基因的提取来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MCP-1并转染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B16,观察其对单个核细胞体外趋化的活性。结果趋化型肿瘤细胞疫苗B16-MCP-1组细胞侵袭数目明显高于空白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及野生型B16疫苗组,而野生型B16疫苗组趋化的单个核细胞数目与阴性对照组相似。结论成功构建 MCP-1真核表达载体 pEGFP-N1-MCP-1及小鼠趋化型肿瘤疫苗B16-MCP-1,该疫苗在体外具有趋化小鼠单个核细胞的功能。

  • 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豆豆;韩双印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常见的具侵袭性的脑部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放疗和化疗取得了进步,GBM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寻求特异性强、靶向性高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免疫治疗通过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为 GBM 治疗开辟了新道路,其中以疫苗、抗体和细胞为基础的临床研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免疫治疗有望突破传统治疗策略的藩篱,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赋予患者新的希望。本综述回顾了当前GBM的免疫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

  • 树突细胞与NCI-H460肺癌细胞融合体诱导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在云;吴金民;潘宏铭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NCI-H460细胞融合体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1)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并与NCI-H460细胞融合.设融合细胞(FC)组、冲击细胞(PC)组及T细胞(TC)组,分别以融合细胞活化的T细胞、抗原冲击DC活化的T细胞及未活化T细胞为效应细胞,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3种效应细胞对NCI-H460细胞的杀伤作用.(2)皮下注射NCI-H460细胞制备荷瘤裸鼠,将1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FC组、PC组及TC组,每组6只,接种上述3种T细胞,比较3组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结果 (1)对NCI-H460细胞的杀伤率,FC组为43.54%,PC组26.57%,TC组3.25%,3组杀伤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P<0.05).(2)FC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PC组和TC组.FC组肿瘤重量为(1 129±123) mg,PC组为(1 709±160) mg,TC组为(3 344±288) mg,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5, P<0.01﹚.结论 DC与NCI-H460细胞融合体可有效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优于细胞抗原冲击的DC.

  • 胰腺癌疫苗的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吴文川;靳大勇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IL-2、IFN-γ、GM-CSF基因修饰的胰腺癌细胞疫苗、DC疫苗、MUC 1或突变ras蛋白质/多肽疫苗,而核酸疫苗研究刚起步.多数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少部分进行了以晚期胰腺癌为对象的临床Ⅰ/Ⅱ期试验.研究发现,接种疫苗后出现较为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存在抗原特异的CTL应答.胰腺癌疫苗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未来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一席之地.

  • 人骨肉瘤融合瘤的快速制备及其体外的免疫效应

    作者:王臻;吕昌伟;李立文;彭磊;郭刚;曹云新;李雪松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抗原进入提呈细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筛选制备人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瘤的方法,并研究其体外免疫原性和作为人骨肉瘤免疫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做有意义的前期实验.方法抗人Ig M、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及少量IL-2和PMA活化的人脾脏来源B淋巴细胞,以500mg/ml聚乙二醇为融合剂,使骨肉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进行化学融合,贴壁后去除未融合淋巴细胞,特异性抗B细胞抗体预包被平板捕捉与B细胞融合的骨肉瘤.条件培养基体外筛选扩增,检测融合效率.紫外线灭活,同时设单纯灭活的未融合骨肉瘤组作为对照,记数法测量各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培养所得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效靶比50:1),改良MTT法测量淋巴细胞对亲源之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指数.结果人B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可以与人骨肉瘤细胞化学融合,可利用贴壁性质和特异性B淋巴细胞抗体等方法部分纯化融合细胞并适当扩增浓集.融合细胞于3周和4周表达B淋巴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效率分别为60.6%和45.4%.紫外线灭活融合瘤明显提高其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诱发淋巴细胞对亲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1.60%且P<0.01).结论利用人骨肉瘤细胞和活化B淋巴细胞可以制备融合瘤,融合瘤显著提高亲源骨肉瘤的体外免疫原性,引发体外抗瘤免疫作用.这提示利用细胞融合方法快速构建人骨肉瘤与B细胞融合瘤的瘤苗方案也是简便有效的,可能成为现实的个体化肿瘤疫苗新方案.

  • SGC7901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张坤;高朋芬;余佩武;饶云;周立新

    目的为基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融合疫苗研究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聚乙二醇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和DC融合,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培养,获取高纯度融合疫苗,对其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能力、免疫缺陷动物成瘤活性进行观察.结果SGC7901胃癌细胞-DC融合后,分裂增殖能力显著弱于亲代SGC7901胃癌细胞,不能形成细胞克隆,不能在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形成种植瘤,但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融合细胞刺激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在1:1、1:10、1:50、1:100比例时,CPM值分别为15 083±231、9608±83、4214±135和3020±28,与混合培养DC刺激效应T淋巴细胞的能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GC7901胃癌细胞-DC融合细胞疫苗具备强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体内外不成瘤特性,可以用于抗肿瘤生物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 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的体外抗胃癌实验研究

    作者:赵永亮;余佩武;蔡志民;朱金明

    目的研究gp96多肽复合物树突状细胞(DC)疫苗特异性抗胃癌的免疫反应.方法应用层析技术从胃癌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制备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致敏的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10的水平;51Cr释放实验检测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表面分子CD1α(79.3±4.1)%、CD80(84.3±2.4)%、CD83(85.7±3.2)%和HLA-DR(83.4±2.9)%的表达显著增高;对原代培养胃癌细胞的杀伤率(58.5±10.7)%显著高于对SGC 7901细胞的杀伤率(24.0±4.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epC2细胞(13.8±2.8)%则无明显杀伤作用.DC疫苗诱导的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IFN-γ(2875±178)pg/ml的量明显增加,分泌IL-10(36±7)pg/ml的量显著降低.结论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能诱导出较强的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具有高度特异性.

  • 建立胰腺癌黏液蛋白核芯肽-连续重复序列核酸疫苗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文川;靳大勇;秦新裕;楼文晖;王单松;倪晓凌;吴肇汉

    目的构建胰腺癌黏液蛋白核芯肽连续重复序列(MUC1-VNTR)核酸疫苗,研究疫苗所诱生的免疫应答.方法将重组人VNTR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胰腺癌MUC1-VNTR核酸疫苗.C57BL/6(H-2b)小鼠2次免疫2周后取血检测抗VNTR抗体,取脾细胞体外以VNTR合成肽特异刺激培养6 d后进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试验.结果疫苗组小鼠脾细胞CTL的特异性杀伤率(34.8±3.1)%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9.2±0.8)%,P<0.01]和空白对照组[(6.1±0.6)%,P<0.01].CTL对未经VNTR合成肽孵育的靶细胞EL4-VNTR-杀伤较低(P<0.01).VU 3C6可抑制CTL对经VNTR合成肽孵育的靶细胞EL4-VNTR+的杀伤活性(P<0.01).疫苗组小鼠血清抗VNTR抗体等效浓度(2324±238)μg/ml高于载体对照组(1896±533)μg/ml和空白对照组(1736±142)μg/ml,P<0.01.结论本实验构建的胰腺癌MUC1-VNTR核酸疫苗免疫C57BL/6小鼠后可诱生VNTR特异的CTL应答和抗体应答.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癌症疫苗
  • 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诱导抗结肠转移癌免疫应答

    作者:和宇;王杉;叶颖江;许峰;崔志荣

    目的 检测结肠转移癌细胞SW620和树突状细胞(DC)融合构建的肿瘤疫苗对结肠转移癌细胞SW620及其同源结肠癌细胞SW480的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促融合剂50%聚乙二醇(PEG)对SW620细胞和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DC进行融合,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其表型并检测融合效率,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DC、SW620和融合细胞(DC/SW620)形态;51Cr释放法检测DC/SW620致敏CTL对SW620及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从PBMC成功诱生出高表达HLA-ABC、HLA-DR、CD80、CD86、CD83的成熟DC,DC/SW620的融合效率达到27.12%.融合细胞兼具DC与肿瘤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免疫表型.51Cr释放法检测DC/SW620激活的CTL对SW620及SW480的杀伤作用强于各对照组(P<0.01).结论 DC与SW620细胞融合体外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能生成抗原特异CTL,对结肠转移癌细胞SW620及同源结肠癌细胞SW480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 肝癌疫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作者:李挺;刘剑勇;刘剑仑;韦长元;杨南武;张力图

    目的探讨经冷冻的肝癌疫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s-TIL)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方法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s-TIL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其CD3、CD4、CD8、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计算1、2、3年生存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s-TIL患者,其第19天、30天的CD3、CD4、CD4/CD8比值和NKC活性分别为55±3、76±5;28.3±1.6、44.6±2.3;1.19±0.22、2.21±0.36;9.8±1.2、17.4±2.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CD8和血清sIL-2R明显下降,分别为24.9±1.4、21.1±1.2;569±90、150±31(P<0.01).其3年生存率为88%,与对照组(57%)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s-TIL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

  • 癌细胞裂解物修饰的DC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作者:唐朝晖;邹声泉;邱文洪;杨想平;裘法祖

    目的观察经胰腺癌细胞裂解物修饰的DC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胰腺癌细胞裂解物修饰小鼠DC制成DC疫苗,研究其对小鼠抗胰腺癌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评估了其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结果 DC疫苗组的小鼠接种胰腺癌细胞25d后未见移植肿瘤形成,其余各组在3~9d后可见有移植肿瘤的生长.DC疫苗组的CTL对胰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但其余各组的CTL则缺乏明显的细胞毒作用.DC疫苗组小鼠的生存期(56±9)d比其余各组明显延长,且肿瘤重量(1.4±0.8)g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P<0.05).结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可诱导荷瘤小鼠产生高效的抗胰腺癌免疫应答反应.

  • 转4-1BBL基因小鼠肝癌细胞瘤苗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

    作者:刘承利;窦科峰;臧晓霞;朱帮福;陈苏民

    目的研究转4-1BBL基因小鼠肝癌细胞疫苗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及刺激同系小鼠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的能力.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4-1BBL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高表达克隆,以丝裂霉素C(MMC)处理后,制成肿瘤细胞疫苗(TCV),经体外与同系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测定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及对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的影响.结果转染4-1BBL的Hepa1-6细胞能够高表达4-1BBL蛋白,并且经MMC处理后制成的瘤苗在培养48 h仍能表达m4-1BBL.与野生型的Hepa1-6细胞相比,上述瘤苗能诱导淋巴细胞产生针对亲本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但是对于小鼠肝癌细胞H22及成纤维细胞NIH3T3无效;此瘤苗在体外能显著增强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TNF-α和GM-CSF的能力.结论转4-1BBL基因小鼠肝癌细胞疫苗能诱导有效的抗肝癌免疫反应.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作者:刘剑平;王禾

    前列腺癌已成为危害我国男性人群健康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预后极差,治疗棘手,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细胞能够刺激免疫应答,因此,免疫治疗成为CRPC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多肽疫苗、核酸疫苗、全细胞疫苗和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等肿瘤疫苗的研究多已处于二、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等疾病效果满意,但用于CRPC尚缺乏系统研究,疗效仍需观察;免疫调节剂对CRPC虽然显示出抗肿瘤活性,但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并未得到延长.现有研究结果显示CRPC免疫治疗的前景良好,但多数药物仍处于前临床研究阶段,与真正的临床应用尚存在相当距离,免疫治疗的佳介入时机、联合用药的价值、治疗效果的评估、预测性和预后性免疫标志物的建立等问题均有待探索.相信随着肿瘤免疫制剂的开发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CRPC的免疫治疗将获得更规范的应用.

  • 表达趋化因子MIP-1α的小鼠肝癌疫苗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杨庆;杨广顺;卫立辛;贾凤歧;王维锋;吴孟超;郭亚军

    目的探讨小鼠趋化因子(m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MIP-1α)体外感染肝癌细胞株Hepa1-6后,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成为肝癌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Hepa1-6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检测感染效率;每天细胞计数(连续14 d)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取5×106个修饰后的Hepa1-6细胞接种C57BL/6小鼠,4周后在AdmMIP-1α组未荷瘤小鼠原接种部位的对侧再接种2×106个野生型Hepa1-6或EL4细胞,观察肿瘤大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AdmMIP-1α能有效感染靶细胞Hepa1-6,感染前、后Hepa1-6的体外生长无明显改变;修饰后Hepa1-6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4周后再接种Hepa1-6细胞,肿瘤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而再接种的EL4细胞呈渐进性生长,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表达mMIP-1α基因的肝癌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能激发特异性免疫保护反应,有可能成为有效的肝癌疫苗.

  • 可控性树突状细胞活疫苗产生抗卵巢上皮性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玉;徐丛剑;刘惜时;张新华;吴超群;钟翠平;顾健人

    目的研究可调控存活状态的树突状细胞(DC)活疫苗在体内产生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1)将大鼠骨髓来源的DC与转导有自杀基因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1-TK)的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NuTu-19细胞,以聚乙二醇法融合制成DC活疫苗.以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分析DC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RT-PCR技术、蛋白印迹法鉴定DC活疫苗中TK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更昔洛韦(GCV)对DC活疫苗的杀伤效应.(2)在体内实验中,将大鼠分为活疫苗组、活疫苗+GCV组、死疫苗组、DC+NuTu-19/TK组、GCV组和对照组.各组大鼠经二次免疫后,或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或再给予NuTu-19细胞攻击后观察肿瘤的发生与生长情况.活疫苗+GCV组在给予NuTu-19细胞攻击后1周开始腹腔注射GCV,将疫苗在体内灭活.结果(1)DC活疫苗高表达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OX6、共刺激分子B7-2、整合素OX6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其阳性率分别为(87.6±3.4)%、(71.1±9.3)%、(68.0±7.4)%和(77.1±2.0)%;DC与NuTu-19/TK细胞的融合率为(23±14)%;DC活疫苗中TK基因呈阳性表达.(2)活疫苗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NuTu-19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1.8±8.3)%,明显高于死疫苗组的(26.0±3.8)%(P<0.05).与对照组相比,活疫苗组大鼠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00%、80%),成瘤时间明显延迟[分别为(39±8) d、(70±16) d],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分别为(806±553) mm3、(89±53)mm3,(P<0.05].(3)活疫苗+GCV组中仅有部分未与肿瘤细胞融合的DC存活,总杀伤率达73%.结论携带有自杀基因HSV1- TK的 DC活疫苗,在体内可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可通过HSV1- TK/GCV系统调控其存活状态.

  • 白细胞介素12和共刺激分子B7-1联合修饰肿瘤细胞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华茂;姜洁;孔北华;马道新;江森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B7-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对大鼠卵巢上皮癌腹腔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切、去磷酸化、连接、重组的方法,构建携带B7-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mB7-1SN ,以脂质体介导法,建立高表达细胞株NuTu-19/B7-1、NuTu-19/IL-12及双基因联合表达细胞株NuTu-19/IL-12-B7-1,并以转染空载体pLXSN的细胞NuTu-19/Neo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在大鼠体内的致瘤性;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各组肿瘤细胞,以皮下接种方式免疫动物,观察其对卵巢癌腹腔转移大鼠模型生存期的影响,及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本研究构建pLmB7-1SN成功.建立的NuTu-19/B7-1、NuTu-19/IL-12和NuTu-19/IL-12-B7-1细胞株中mB7-1和mIL-12稳定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各组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致瘤性有不同程度下降.B7-1组[NuTu-19/BT-1(B7-1单独免疫)]和IL-12组[NuTu-19/IL-12(IL-12单独免疫)]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2.4和4.6,后者与对照组(PI=1.0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联合组[NuTu-19/IL-12-B7-1(IL-12+B7-1联合免疫)]PI为10.2,与对照组和B7-1组、IL-12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诱导CTL杀伤活性的作用,B7-1组(15.0%)和IL-12组(31.5%)明显强于对照组(2.6%)(P<0.05,P<0.01);而联合组(52.4%)与对照组、B7-1组及IL-12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7-1组或IL-12组荷瘤动物生存期均有所延长(分别为56.2 d和59.8 d),但与对照组(53.4 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组(66.0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IL-12和B7-1联合制备的肿瘤细胞疫苗,通过刺激CTL增殖、成熟和增强CTL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及杀伤活性,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对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7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