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旋转细胞培养系统培养的山羊软骨细胞

    作者:郭全义;张莉;眭翔;许文静;袁玫;田明;赵斌;黄靖香;孙明学;康红军;卢世璧

    目的 探讨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进行大动物软骨细胞扩增的可行性.方法 将单层培养的具有正常表型的中国山羊软骨细胞和Cytodex-3微载体放入RCCS的培养容器中,加入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细胞培养的第3、6、9、12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ytodex-3微载体表面软骨细胞生长形态及增殖变化情况,并对收获的软骨细胞进行蕃红花"O"染色和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软骨细胞贴附于微载体表面生长,细胞初期呈球形、半球形凸起,逐渐向周围伸展,随时间的延长,贴附于微载体的细胞逐渐增多.收获的软骨细胞蕃红花"O"染色呈强阳性,Ⅰ型胶原染色呈阴性,Ⅱ型胶原染色则呈强阳性.结论 利用RCCS可简便快速地在体外扩增羊软骨细胞,培养的软骨细胞具有正常的表型,能特异性分泌软骨组织特有的基质成分.

  • 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建造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常勇;刘爽;赵强;石桂欣;王身国;贝建中;范明

    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临床上修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软骨缺损带来了希望[1,2].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具有模拟微重力、高密度培养细胞、组织的特性[3].目前,国外已经将其广泛用于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本研究旨在应用RCCS进行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的再造研究,探讨RCCS提供的外部环境对形成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的影响.

  • 多种地面失重或模拟失重细胞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作者:赵博伦;李东韬;胡泽兵(综述);张舒(审校)

    空间失重环境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威胁航天员健康,阻碍人类的空间探索。空间飞行实验机会少,耗费巨大,不能满足对失重生物效应深入研究的要求。科学家可在地面进行失重生物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本文对多种地面失重或模拟失重的细胞学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

  • 微重力旋转细胞培养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孔德胜;胡龙虎

    1990 年, Kleis 等人首先研制了一种生物反应器, 随后美国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对此进行改进研制了圆柱形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 rotating wall vesselbioreactor, RWVB)并应用到组织培养领域.RWVB 是由2个同心圆柱体构成的旋转装置,将细胞与培养液置入内、外圆柱体之间, 整个装置绕纵轴旋转,根据细胞的种类、性质、数量、培养物的大小调节容器的旋转速度, 使培养物长时间保持悬浮状态.

  • 模拟微重力条件HN13细胞的生长特点

    作者:李洁云;严明;陈万涛;毛力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HN13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形态学特点和生长情况,检测肿瘤细胞分化和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将HN13细胞接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进行模拟微重力培养14d,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以实时定量PCR检测分析立体培养和平面培养细胞中,HIF1α、TGFβ1、VEGF-C、NF-κB和CCND1等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贴附于PLGA材料表面呈立体生长,表现为典型角化细胞形态,并形成类角化珠样结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形态相似.HIF1α,TGFβ1和NF-κB表达降低(P<0.05),VEGF-C表达升高(P<0.05),CCND1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三维培养的细胞更接近体内细胞的真实形态,模拟微重力可作为构建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方法.

  • 多孔明胶微载体旋转培养hMSC的研究

    作者:施洪臣;周强;罗飞

    [目的] 观察利用多孔微载体结合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hMSC,扩增至第2代(P2)后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多孔明胶微载体CultiSpher G在RCCS内进行动态培养,对照组则继续静止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细胞粘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并在不同的时相点取样,行细胞计数、MTT检测,了解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接种24h后,大部分细胞贴附于微载体表面,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增多并分泌大量基质.MTT检测及细胞计数提示细胞对数生长期较静止培养方法延长,达到生长高峰时旋转培养方法收获细胞总量为接种时10.75倍,而静止培养方法为3.19倍;细胞周期检测两种方法差别不大,大部细胞均处在S1期.[结论] Culti Spher G微载体旋转培养系统是体外扩增hMSC的有效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为工程化组织的构建提供大量特性稳定的种子细胞.

  • 模拟微重力影响EPO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机制研究

    作者:高雅;平宝红;郑磊;岳春燕;朱阳敏;龙星星

    研究发现,人体暴露于微重力状态中会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和溶血现象,细胞膜对抵抗重力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空间环境可以使细胞膜的某些成分改变,从而影响红细胞生成[1].模拟微重力对红系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为模型,应用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研发的第四代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 RCCS-4)模拟微重力环境,与地面环境同时用EPO诱导培养K562细胞,并分别用联苯胺染色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ting等观察和分析模拟微重力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的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 模拟微重力对人牙髓干细胞在裸鼠体内矿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丹丹;李艳萍;潘爽;张巍巍;何丽娜;牛玉梅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环境对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上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cells,hDPSCs)在裸鼠体内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并进行鉴定,然后将hDPSCs接种到PLGA支架上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重力组和模拟微重力组,经矿化诱导液培养1周后分别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到裸鼠体内,植入术后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HE和Vonkossa)和免疫组织化学(DSPP)检测.结果:HE染色均可见有血管生成,Vonkossa染色均为阳性,模拟微重力组DSP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重力组(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有利于hDPSCs在裸鼠体内的矿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