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HLE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韩继武;刘铁夫;徐洪雨;庄丽维

    目的研究As2O3对肝癌细胞株HLE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电子显微镜观察As2O3对HLE细胞株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形态学改变,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测试肝癌细胞内[Ca2+]i变化.结果As2O3对肝癌细胞株HLE具有诱导凋亡作用,CLSM检测肝癌细胞内[Ca2+]i高浓度As2O3作用下48 h达高峰;在低浓度下96 h达高峰.结论 As2O3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替尼泊甙和顺铂对胃癌BGC-823细胞抑制作用

    作者:罗执芬;周云;刘明月

    目的:探讨顺铂和替尼泊甙联合对胃癌细胞BGC-823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DDP,VM-26单药及联合用药对BGC-823的体外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结果:1.250~20.000 μg/ml VM-26抑制率为15.99%~80.83%,经1.250 μg/ml VM-26处理后凋亡率在0、12、24、48 h分别为3.90%、4.42%、7.60%、17.70%;从1.563~25.000 μg/ml DDP抑制率为11.71%~82.65%;经1.563 μg/ml DDP处理后凋亡率0、12、24、48 h分别为3.90%、6.13%、14.48%、15.3%;联合用药时抑制率为49.37%~91.12%,凋亡率为3.90%、11.01%、14.75%、46.11%.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为0.430.结论:DDP与VM-26单药可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DDP与VM-26联合同时应用在胃癌细胞上产生协同作用.

  • 改良莪桃汤抗BALB/C裸鼠人肺腺癌机理的研究

    作者:顾莹莹;程嘉骧;陈国勤;吴玉新;刘芳;候景辉;杨通

    目的:探讨改良莪桃汤抗人肺腺癌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BALB/C裸鼠人肺腺癌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改良莪桃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TSP-1、Bcl-2、P53基因的表达.观察改良莪桃汤对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改良莪桃汤各组均可见肿瘤组织大片或多灶性坏死.模型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TSP-1呈弱阳性表达;改服良莪桃汤各组VEGF阳性表达明显降低,TSP-1有所升高;而模型组Bcl-2、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服药各组Bcl-2、P5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改良莪桃汤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 顺铂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杜正通;黄东标;凌志强

    目的研究顺铂(cDDP)对人骨肉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骨肉瘤细胞经cDDP处理后,用台盼蓝技术法检测cDDP的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DAPI荧光染色、TUNEL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DD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其IC50为1.05 μg/ml±0.25 μg/ml.0.5~2.0 μg/ml cDDP处理骨肉瘤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峰,流式细胞光度计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DNA梯形条带.结论 cDDP在体外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这种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是cDDP疗效的基础,在对骨肉瘤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 维甲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作者:李良平;张正;韩盛玺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属于维生素甲类化合物(retinoids)家族,基本结构或生物活性类似于维生素A[1],由环已烯、侧链及极性基团三部分组成.因为羧基方向不同而分为两种异构体,即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顺式维甲酸(cis-RA).其生物活性是通过核内可被配体饱和的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和维A类化合物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而介导的[2].自1988年我国学者应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以来,极大地推动了RA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室和临床的研究[3-7].现已证实,RA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8-10]、免疫功能[11]、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12,13].近年来研究又发现,RA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均有积极影响[14].

  • 防御素的抗肿瘤研究

    作者:刘文超;穆怀兴;任军;潘伯荣

    当代肿瘤的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1,2].防御素引入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途径.防御素(defensins)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巨噬细胞、小肠Peneth细胞中的一组同源性很高的生物多肽类,由29~3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Mr3000~4000.

  • 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治疗肝癌

    作者:高虎;陈嘉屿;余西林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一种形式,是一切生物正常胚胎发生过程和人类发育过程细胞清除的正常途径.这一过程的紊乱,将导致人类发生多种疾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1],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2],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起始过程,并对癌症的发生起负相调控作用.Dive认为肿瘤的化疗、放疗的目的就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在肝癌的治疗中不断地探讨新方法新途径,包括化疗药物、放射线、细胞因子、激素和基因编码等.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可以通过人为地触发细胞凋亡而被清除,其中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对今后肝癌治疗研究提供了诱人的前景不同种类的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对不同种类肿瘤敏感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部分化疗药物、生物药在体外实验中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如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细胞因子等[3,4].下面就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治疗肝癌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 紫杉醇体外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秦云才;亓玉琴;司君利;林静;朱菊人;刘吉勇

    目的研究紫杉醇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0.001~1 μmol·L-1的紫杉醇处理SGC 7901细胞后,用MTT法测定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TRAP-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光镜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0.01μmol·L-1的紫杉醇处理后24 h,细胞即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及凋亡峰,对端粒酶活性的同步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且随紫杉醇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2 h相对端粒酶活性为96,24 h为58,48 h为28,72 h起变为阴性.结论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 β-葡萄糖醛酸酶前药对β-G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戴辉;窦科峰;李开宗;高志清;仇凯;陈勇;管文贤;岳树强;侯小娟;孙凯;陈志南;陈苏民

    0 引言胆管细胞癌目前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但疗效均不够理想.许多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不是肿瘤复发转移,而是胆道梗阻,因此提高局部肿瘤治疗的效率,保证胆道通畅是目前提高胆管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1-2].自杀基因疗法是有效治疗肿瘤且有临床应用潜能的治疗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将βG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用其不同浓度的前体药-葡萄糖醛酸化表阿霉素[Epi-bus]处理,探索β-G基因/β-G前体药系统对人胆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自杀基因系统.

  • 肝症口服液含药血清对TGFα诱导SMMC-7721细胞增殖和ERK蛋白的影响

    作者:殷飞;姚树坤;吴新满;高洪生;李志辉

    目的观察肝症口服液含药血清对TGFα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因子ERK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病理鼠血清作对照,应用MTT比色法观察中药鼠血清对TGFα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药血清对信号传导因子ERK蛋白表达影响.结果中药血清作用24 h对SMMC-7721细胞抑制率达25%,P<0.05;作用48 h抑制率达30%,P<0.001;中药血清作用24 h对1μg·L-1 TGFα诱导的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2.3%,P>0.05;作用48 h抑制率为16%,P<0.05;中药血清作用24 h对5μg·L-1TGFα诱导的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9%,P>0.05,作用48 h抑制率为17.2%,P<0.001.中药血清对TGFα诱导的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中药血清能抑制ERK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结论肝症口服液含药血清能够抑制TGFα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增殖,阻断TGFα在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 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关系的研究

    作者:司维柯;潘静;陆华;李招权

    目的研究0.05 g@L-1~3.5 g@L-1浓度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及其剂量与抑制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打下基础;为临床应用苦参碱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苦参碱处理细胞后,MTT法、细胞计数法、H3-TdR掺入法测定HepoG2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曲线、DNA合成率的变化;台盼蓝拒染法和细胞外液LDH活性测定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苦参碱浓度小于0.2 g@L-1时不能抑制HepG2的增殖,细胞存活率大于80%;0.7 g@L-1~0.8 g@L-1时,HepG2对药物中度敏感,细胞存活率为30%~50%;大于1.0 g@L-1时为抗HepG2的敏感药物浓度,细胞存活率小于30%;苦参碱大于3.0 g@L-1时,细胞膜完整性破坏,以坏死细胞为主.而苦参碱对大鼠肝细胞影响很小,达1.5 g@L-1时,细胞存活率仍为72.4%.结论一定浓度苦参碱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0.8 g@L-1苦参碱可作为诱导HepG2细胞分化的作用浓度;1.5 g@L-1~2.5 g@L-1可作为诱导HepG2凋亡的作用浓度;苦参碱大于3.0 g@L-1时主要引起HepG2坏死.

  • 舒林酸抑制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作者:孙波;吴云林;张学军;王升年;贺恒益;乔敏敏;章永平;钟捷

    目的在体外对舒林酸抗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MKN45,MKN2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舒林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分别用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舒林酸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变;应用Western斑点免疫印迹法观察经舒林酸2mmol·L-1和4mmol·L-1作用24 h后细胞内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程度的变化.结果舒林酸对人胃腺癌细胞MKN45,MKN28的杀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舒林酸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杀伤率不同.舒林酸能够诱导人胃腺癌细胞MKN45,MKN28产生凋亡,凋亡诱导作用的强弱同样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且对不同类型胃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有显著差异.经舒林酸2 mmol·L-1和4 mmol·L-1作用24 h后,MKN45细胞内COX-2和Bcl-2蛋白比未经舒林酸作用的细胞表达明显减少,而MKN28细胞内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舒林酸在体外对人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MKN28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凋亡是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重要作用机制.舒林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与其抑制细胞内环氧化酶-2,并进而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

  • 茶叶水提取物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差异

    作者:谭晓华;周殿元;张亚历

    目的探讨几种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水提取物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差异性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显示二种绿茶、二种红茶和二种乌龙茶水提取物对LoVo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HE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上述处理因素对LoVo细胞在形态学和生化方面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LoVo细胞的凋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台盼蓝拒染法显示不同品种的茶叶水提取物对LoVo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这种细胞毒效应在不同茶叶水提取物之间存在差异.HE染色显示几种茶叶水提取物皆能诱导LoVo细胞的凋亡,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核固缩、碎裂等.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典型的"梯状”带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表明不同茶叶水提取物所致的凋亡率不同.结论不同品种的茶叶水提取物可诱导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强弱依次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茶叶诱导LoVo细胞凋亡除主要由其中的儿茶素介导外,可能还有其他成分的参与.

  • 丝裂霉素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杨建青;杨连粤;祝和成

    目的建立化疗药物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化疗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丝裂霉素(MMC)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肝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DNA片段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凋亡发生的程度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MMC能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肝癌细胞凋亡,8 g@L-1作用24h后肝癌细胞出现凋亡,至48h达高峰.形态学上可见细胞浓缩,核固缩,染色质浓聚聚边等典型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独特的DNA"梯带”.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典型的凋亡峰.4 g@L-1,8 g@L-1和16 g@L-1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5.83±5.72,20.33±5.73及17.00±6.41,与对照组(1.90±0.4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8 g@L-1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P<0.05).空白对照组中,分布在G1,S,G2/M各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0.79,0.12,0.09,而经药物处理后相应细胞周期分布为0.53,0.39和0.08,提示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阻于Q/M期.结论 MMC能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该凋亡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化疗药物诱导肝癌细凋亡的分子机制和化疗药物作用机制.

  • 复方中药体外保护肝细胞的机制

    作者:韩聚强;胡聪;刘树贤;修贺明;徐铮;胡大荣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制剂体外保护肝细胞的机制.方法用MTT法、荧光染色、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中药复方制剂(包括黄芩、黄柏、板蓝根、山豆根等)抑制TNF-α+Act-D诱导正常大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检测各组清蛋白的分泌结果自组中药复方制剂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状况,出现了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但存在药物浓度上的差异.中药组(0.2,2 mg.L-1)的凋亡率(10.4%±1.2%,13.9±0.4%)低于凋亡模型组(vs17.4%±1.9%,n=3,P<0.05),中药组(20mg.L-1)的凋亡率(18.30%±1.15%)与凋亡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此之外,自组中药复方制剂还促进肝细胞清蛋白的分泌,但存在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的交互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能够抑制正常肝细胞凋亡并促进其清蛋白分泌.

  • 防御素对胃癌细胞系体外的杀伤作用

    作者:刘文超;穆怀兴;任军;张学庸;潘伯荣

    目的观察防御素对胃癌细胞系及胃癌耐药细胞系的毒性作用,探讨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制备防御素,即人中性粒细胞多肽(HNP)并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NP对细胞SGC-7901及SGC-7901/VCR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自由基.结果纯化HNP的Mr3500,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HNP对SGC-7901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在100 mg·L-1,10 h,杀伤率达97%;比较HNP对SGC-7901和SGC-7901/VCR的毒性作用,在80 mg·L-1,8 h,其杀伤率SGC7901为84.45%,SGC-7901/VCR为86.75(P<0.01).HNP使SGC-7901细胞S期比例有所减少,实验组(22.2±1.3)%,对照组(19.1±0.6)%,P<0.05.HNP诱导SGC-7901细胞产生MDA及NO自由基,当HNP剂量为10~80 mg·L-1时,MDA的检出量为3.21~8.14(10-19mol·cell-1);NO的检出量为1.73~7.99(10-15 mol·cell-1).结论防御素对胃癌细胞系和胃癌耐药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特别是对胃癌耐药细胞系的毒性作用更强,这可能与耐药细胞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学改变有关.防御素的细胞毒性作用除了其可能的膜损伤作用机制外,还可能为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对其更敏感,或是其对细胞S期过程具有延迟或阻抑作用.此外,活性氧及NO等自由基在HNP介导的胃癌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 瑞香狼毒小鼠药物血清协同细胞毒化疗药物抗肝癌及机制研究

    作者:樊俊杰;贾正平;谢景文;马骏;王荣;谢华;徐丽婷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SC)与细胞毒化疗药物的协同抗肝癌效应,探讨其协同抗癌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口服SC水提物10 g·kg-1,2 h后采集血清.将对数生长的人肝癌BEL-7402细胞用SC药物血清与阿霉素或VP-16联合处理,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细胞bcl-2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50 g·L-1SC小鼠药物血清可明显增强阿霉素和VP-16体外抗肝癌活性,IG50分别由0.81 mmol·L-1和1.26mmol·L-1减小为0.32 mmol·L-1和0.29 mmol·L-1.流式细胞仪DNA分布图可见,VP-16 1 umol·L-1与50 g·L-1小鼠药物血清联合处理组C2/M期细胞较单独VP-16组增加68.2%(从0.22到0.37),亚二倍体凋亡细胞增加100.0%(从0.25到0.50),Bcl-2阳性表达细胞降低47.8%(从0.46到0.24).光镜下可见联合处理组细胞生长停滞,数量显著减少,部分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凝集,核碎裂;单独VP-16组细胞形态改变较轻.结论瑞香狼毒可增强细胞毒化疗药物抗肝癌活性.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bcl-2阳性表达,阻止肿瘤细胞周期于G2/M期是其主要机制.

  • 蛋白激酶C和Na+/H+交换在EGF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作者:吴斌文;王家陇;袁顺玉;崔武任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和Na+/H+交换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人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21,给以EGF 10-9 mol·L-1,以3H-Thymidine(3H-TdR)掺入法,检测肝癌细胞DNA合成的速率.并分别用蛋白激酶C阻滞剂H-7 50μmol·L-1和Na+/H+交换阻滞剂amiloride 0.1mmol·L-1阻断EGF对肝癌细胞的促生长作用.结果 EGF 10-9mol·L-1可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掺入值为(1880±281)·min1·孔-1,与对照组掺入值(1353±175)·min-1·孔-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H-7或amiloride,掺入值分别为(1179±150)·min-1·孔-1和(1392±152)·min-1·孔-1,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而H-7,amiloride与EGF合用,掺入值分别为(1241±147)·min-1·孔-1和(1380±189)·min-1·孔-1,与EG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EGF能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蛋白激酶C和Na+/H+交换在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中起关键作用.

  •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药敏研究

    作者:王艳萍;袁淑兰;陈晓禾;杨燕;宋毅;姜曙;屠重棋;吕青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的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以及与肿瘤细胞化疗药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142例肿瘤患者PBL及其肿瘤细胞对17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神经胶质瘤患者PBL与肿瘤细胞对15种化疗药的敏感性相关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患者PBL与肿瘤细胞对13种化疗药的敏感性相关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PBL和肿瘤细胞对12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和骨肉瘤患者PBL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提示PBL的体外化疗敏感性检测对这两种肿瘤的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ATP-TCA技术指导表浅性膀胱癌灌注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磊;李长岭;张伟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体外肿瘤药敏检测技术(ATP-TCA)指导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新鲜膀胱癌标本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应用ATP-TCA技术检测肿瘤标本对三种常用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MMC)、表阿霉素(EPI)]的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46例标本中,THP、MMC和EPI的敏感率分别为82.46%、63.04%和39.13%,肿瘤细胞对三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相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T1G2)的膀胱癌中,THP、MMC和EPI的敏感率分别是88.61%、 61.54%和24.62%,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结论:应用ATP-TCA技术测出的药敏结果能够反映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以作为选择灌注化疗用药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