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丝分裂关卡功能下降在中国仓鼠肺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易宗春;傅娟玲;张旻;周宗灿

    目的观察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在经化学致癌物恶性转化后的染色体不稳定性、有丝分裂关卡功能和对秋水仙素细胞毒性的抗性.方法 CHL细胞在经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恶性转化后,进行核型分析,以秋水仙素诱导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比例反映有丝分裂关卡功能,MTT法检测秋水仙素的细胞毒性.结果细胞经2 μg/ml MNNG处理24 h,3周后出现明显的形态转化,而且软琼脂集落形成率(54.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10%),表明处理细胞已恶性转化;核型分析显示转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14~48之间,只有7%的细胞有25条染色体;而对照细胞81%有25条染色体,表明转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性;以0.5 μg/ml秋水仙素处理转化和对照CHL细胞不同时间,计数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细胞比例,可见在各时间点,转化细胞的中期相细胞比例都低于相应的对照细胞, 这表明转化细胞的有丝分裂关卡功能下降;以不同浓度秋山仙素处理转化和对照细胞24 h,可见各浓度组转化细胞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细胞,这显示恶性转化细胞具有明显的秋水仙素毒性抗性.结论有丝分裂关卡功能下降可能在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体内微核实验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遗传不稳定性

    作者:马国建;薛开先;陈森清;周建农;李金田;高萍

    大多数人类肿瘤都具有基因组遗传不稳定的物质基础.其表达在细胞水平上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和微卫星不稳定性[1-3],这种遗传与环境风险因子相互作用对体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为目前肿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微核作为染色体损伤的生物学标记物,反映了机体遗传不稳定性状态或受到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暴露作用的影响,在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检测及肿瘤防治研究中已广泛运用[4-5].本研究随机在临床抽取一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以探讨患者体内自发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结直肠癌基因组遗传不稳定的相关性.

  • STIL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举;张勇

    中心体异常扩增和多极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分离缺陷,出现非整倍体细胞,促进染色体不稳定性形成,而染色体不稳定性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中心粒复制相关因子(STIL)基因可与干细胞白血病/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SCL/TAL1)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其编码蛋白参与中心粒形成及数目调控,活化CDK1/CyclinB1复合体、促进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通过Shh信号通路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本文就STIL结构与功能,其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以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吕煊;周婷;陈刚;王世宣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异倍体细胞的存在是肿瘤细胞的遗传学特征之一,而纺锤体的失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纺锤体检查点,又称有丝分裂检查点,是细胞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监控纺锤体形态、染色体着丝点与微管联接及其产生的张力、染色体排列、确保姐妹染色单体精确分离的质控机制[1-2].Bub1作为纺锤体检测点蛋白,可能通过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传代促进肿瘤发生.对于卵巢癌患者,微管稳定剂紫杉醇类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耐药现象仍频繁出现,相关研究指出,紫杉醇类药物的敏感性必须依赖于功能完整的纺锤体检查点[3-4].纺锤体检查点与肿瘤耐药机制研究是目前国际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限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卵巢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进一步了解纺锤体检查点的作用机制,为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及其分子逆转研究奠定相关基础.

  • 肝细胞癌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丛文铭;张树辉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展是一个多步过程,涉及多染色体的改变,且与肿瘤的形态和进展相关.在癌前病变,由于DNA甲基化的改变、HBV和HCV的侵入、肿瘤抑制基因的点突变或杂合子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肿瘤进展期的特征包括许多染色体上肿瘤抑制基因的LOH.不同的HCC结节所观察到的改变常常是不同的,表明其在分子水平上的异质性.这些发现表明HCC的发生过程中遗传学的改变也是一个进行性积累的过程.对HCC分子机制的理解可能获得肿瘤分期的新的标记物,评价肿瘤形成的相对危险性,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 ATM基因突变与细胞辐射敏感性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宏梅;伍新尧;夏云飞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是 AT唯一的致病基因,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有小脑退化、免疫缺陷、染色体不稳定性、细胞周期紊乱,对放射线及类射线细胞毒药物极度敏感等.由于AT患者这种特殊的遗传性的辐射敏感性,使得ATM成为放射生物学界研究辐射敏感性机制的重要对象之一.笔者就ATM基因的结构功能、ATM基因突变和细胞辐射敏感性机制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做一综述.

  • ECRG2基因缺失导致纺锤体检测点功能缺陷

    作者:崔永萍;成晓龙;宋肖静;陆士新

    目的 观察ECRG2基因对纺锤体检测点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敲除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ECRG2基因在细胞内的定位及生物学功能.结果 ECRG2基因在有丝分裂间期分布于中心体、有丝分裂期分布于着丝粒处,可能参与中心体复制和纺锤体检测点功能.siRNA技术敲除ECBG2基因细胞导致纺锤体检测点功能丧失,在nocodazole处理时无法阻断细胞于有丝分裂期而进入下一细胞周期,终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细胞出现.结论 ECRG2在纺锤体检测点中起重要作用,对确保染色体稳定性必不可少;ECRG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和非整倍体细胞产生的重要原因.

  • 喉鳞状细胞癌染色体端粒缺失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桥现象

    作者:吕梅;杨占泉;董震

    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表现为大量、复杂的染色体变化,但其潜在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细胞遗传学研究提出染色体异常的融合和断裂是促进染色体不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这种现象大体表现为细胞分裂后期的异常形态一染色体桥[1].另外,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一组TTAGGG DNA重复顺序,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性的功能[2].在鼠上皮癌的研究中发现端粒的缩短或丢失可引起染色体末端的融合,促进染色体异常的断裂及再融合[3].我们通过对喉鳞癌细胞系染色体端粒的表达和细胞分裂形态的检测和分析,研究端粒缺失和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桥现象是否存在于喉鳞癌,探讨二者之间潜在的关系.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心体扩增与染色体不稳定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宏;蔡扬;于燕妮;卢虹;李世灵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8例正常口腔黏膜及32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的中心体形态及数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应组织DNA倍性情况,分析中心体异常与非整倍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例正常口腔黏膜均显示大小数目正常的中心体,32例OSCC组织中,25例有明显的中心体数目扩增及排列紊乱,21例为非整倍体;中心体扩增发生率在非整倍体OSCC组(19/21)高于二倍体OSCC组(6/11)(Fisher确切概率=0.032);相关分析显示中心体扩增与OSCC非整倍体之间存在相关关系(Spearman r=0.413,P=0.019),中心体扩增程度与核型异常程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earson r=0.364,P=0.041).结论 中心体扩增作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始动因素,可能是OSCC非整倍体形成的潜在原因之一.

  • survivin与X射线诱导的染色体不稳定性

    作者:沈波;鞠桂芝;刘扬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X射线诱导染色体不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转染小片段发卡状RNA干扰HeLa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转染后细胞接受4 Gy X射线照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后0、4、12和48 h的多倍体细胞发生率,并与单纯接受4Gy X射线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转染小片段发卡状RNA能够有效抑制HeLa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转染48 h抑制率达到32.16%.细胞接受4Gy X射线照射后,多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在48 h时高于对照组(P<0.001).而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后,多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于12和48 h明显升高,大约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X射线照射可以诱导HeLa细胞发生染色体不稳定性.干扰survivin表达可以加强该效应,因而survivin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肺癌

    作者:芮萌;刘长庭

    染色体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改变和染色体结构改变,是各种肿瘤共同的细胞学特征之一.笔者从纺锤体检测点、中心体、端粒和端粒酶异常等角度综述了染色体不稳定性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及其在肺癌中的表现形式,并对其与肺癌早期诊断、耐药、预后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述.这些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 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与染色体不稳定性

    作者:杜小莉;王明荣

    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是纺锤体检验点信号途径中的一个蛋白,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着丝粒.Hec 1-Nuf 2复合物是招募纺锤体检验点复合物Mad 1/Mad 2的重要结构基础.Hec 1蛋白可以与26S蛋白酶体亚基相互作用抑制其降解细胞周期素功能.Hec 1是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寻找与Rb相互作用蛋白时发现的,Rb可通过与Hec 1相互作用调节Smc 1与DNA的结合能力,从而参与M期调控.Hec 1主要在G2/M期表达,激酶Nek2磷酸化Hec 1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Hec 1在一些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在部分肿瘤组织中表现扩增.Hec 1基因的功能异常会引起严重的染色体分离障碍,从而导致染色体不稳定,而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Hec 1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 染色体不稳定性与肺癌及其研究策略

    作者:戢福云;钱桂生;黄桂君

    肺癌的常规化疗效果差,特别是复发性肿瘤,常产生对原化疗药物和其他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已有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及其耐药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这些遗传不稳定性导致了肿瘤及其耐药性的产生.遗传不稳定性以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染色体不稳定性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染色体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支气管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春霞;张锦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主要是应用荧光物质通过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的位置,在中期及间期细胞均可检测到DNA序列及其变化.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是肺癌发生过程的重要阶段,在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及分期中均有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在分子水平上则表现为DNA片段的扩增、缺失、碱基改变等.应用原位荧光杂交技术对肺癌组织细胞进行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同时对于判断治疗效果、预后及有无复发等均有辅助作用.

  • 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及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桂芝;刘长庭;熊玮;刘东山

    目的 为探讨化学混合物联合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观察了挥发性有机物(VOC)混合物(以VOCs表示)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VOCs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半数致死量(LC50),以低剂量(8% LC50)对BEAS-2B细胞进行诱导,获得诱导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观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BEAS-2B细胞在VOCs作用后细胞逐渐变大、变圆,细胞质丰富,并伴有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核嗜碱深染,体积增大,核仁增多;细胞复层生长,排列紊乱,细胞克隆为无序的条索状团块状排列.经VOCs诱导后细胞倍增时间[(1.79±0.02)d]较对照细胞[(2.08±0.03)d]缩短,而饱和密度[(529.1±31.6)×104/ml]、大增殖倍数[(104.8±6.2)倍]均高于对照细胞[(321.2±13.1)×104/ml和(54.6±5.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OCs诱导细胞第15代可在软琼脂培养基内形成典型的甚至肉眼可见的阳性细胞克隆,克隆形成率(35.02±7.80)%高于对照细胞(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细胞与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细胞中二倍体(2n=46)比例降低,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非整倍体(77条、80条染色体)、大量亚二倍体(<2n)、超二倍体(>2n & <4n)和多倍体(≥4n)细胞,其非稳定性畸变频率(67%)高于对照细胞(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OCs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 乳腺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娇;张晟;胡蕴慧;张瑾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世界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与肿瘤预后差及多重耐药相关。通过对乳腺癌相关基因改变的研究,寻找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不稳定基因,探索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当前乳腺癌基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时能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就与乳腺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的基因、形成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环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郭跃贞;周岩

    目的:通过对21例患儿进行污染源接触的追查,探讨环境污染对人体染色体不稳定性及有关疾病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遗传咨询、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及B超辅助检查.结果:因职业需要及对污染源的危害认识不足,所致子代病残.结论:环境污染可损伤胚胎或胎儿体细胞DNA,引起细胞突变致染色体不稳定或畸变,使器官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胎儿死亡(流产)或造成畸形儿.

  • 转染突变基因对HELF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作者:易宗春;傅娟玲;张旻;李民;周宗灿

    目的观察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在转染突变关卡基因hBub1后有丝分裂关卡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突变hBub1基因表达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有丝分裂关卡功能.结果 HELF细胞经pTet-On质粒和pBI-GFP-hBub1共转染后,在转染24 h后可见部分细胞有报告基因绿色萤光蛋白(GFP)的表达;转染HELF细胞经秋水仙素处理12 h后收获,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反应细胞的有丝分裂关卡功能,可见未转染的对照细胞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有较高的G2/M期细胞比例(43.21%);转染野生型hBub1细胞无论有无GFP表达也有类似的G2/M期细胞比例(44.27%和43.37%);而转染2种突变型hBub1的细胞,有GFP表达的细胞有相对较低的G2/M期细胞比例(23.13%和20.87%).结论突变hBub1基因在转染入正常HELF细胞并诱导表达后引起有丝分裂关卡功能下降.

  • SMC1A在肿瘤领域的研究

    作者:张一帆;张兴义;姜睿;孙梅

    一个世纪以前, Boveri曾在研究中观察到染色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相关,并由此推测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CIN)可介导肿瘤的发生[1].如今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恶性肿瘤具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例如过度激活的增殖信号、抗凋亡途径以及侵袭转移机制等.其中染色体不稳定性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标志之一,可以促进恶性肿瘤产生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从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2].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高肿瘤发生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加林;曹建平;郑斯英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主要表现为易患癌症、基因组不稳定性、辐射敏感性、渐进性小脑退变及免疫缺陷等.本文主要综述ATM(ATmutated)在染色体不稳定性、辐射敏感性、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从而对AT病人的肿瘤高发生率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