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人胚胎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毒性及作用机制

    作者:侯海峰;李金平;丁国永;叶文静;焦鹏;李群伟

    目的 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人胚胎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原代培养人胚胎膝关节软骨,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传代,在培养基中加入DON,建立以下DON染毒浓度:0.1、0.2、0.4、1.0 μg/ml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处理72 h后进行相关研究指标的检测:分别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的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术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软骨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Ⅱ型胶原表达的情况,RT-PCR法分析iNOS mRNA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DON组凋亡率为6.78%~19.05%,高于对照组的1.20%,凋亡率随DON浓度增高而增加(F=174.761,P<0.05).DON组上清液NO含量为20.8~40.7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0.2 μmol/L(F=91.966,P<0.05);MMP-13含量为0.25~0.56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0 μmol/L(F=78.420,P<0.05);PGE2含量为3.2~20.6 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6 μmol/L(F=276.453,P<0.05).DON组软骨细胞iNOS表达强度为14.8%~56.8%,高于对照组7.1%(F=214.614,P<0.05).高剂量DON组(0.4 μg/ml和1.0 μg/ml)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分别为56.7%和52.7%,低于对照组的62.2%(F=5.134,P<0.05).DON组软骨细胞内iNOS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A值)为1.07~1.33,高于对照组的0.62(F=8.358,P<0.05).高剂量DON组(0.4、1.0 μg/ml)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mRNA表达量分别为0.83和0.82,低于对照组的1.14(F=7.887,P<0.05).结论 DON导致人软骨细胞合成NO增加,并通过NO调节MMP-13和PGE2等促进Ⅱ型胶原等软骨基质的降解和软骨毒性损伤;DON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凋亡.

  • MicroRNA在软骨损伤退变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强;李浩鹏;郭雄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蛋白的RNA分子,参与了各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脂代谢等.软骨损伤退变可引起多种骨关节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研究已发现,miRNA在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合成与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随着miRNA新的靶目标的研究发现,其重要作用进一步被证实.本综述总结了miRNA的合成与功能,及其在软骨损伤退变中的具体作用及调节机制.认为miRNA在软骨损伤退变所致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潜在价值,为治疗退变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分析的“脑心同治”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陈迪;卢朋;张方博;唐仕欢;杨洪军

    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分析、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找到步长脑心通这一实现脑心同治的方剂中的化合物成分共同作用于人体内的主要靶标组合,并对比分析这些主要成分在基于冠心病和中风病相关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中作用的节点的异同.结果从分子层面上找出该方的主要成分对于2种疾病频繁作用的共同靶标及对于2种疾病分别作用到的不同靶标,同时确定了主要成分在作用于2种疾病共同靶标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不同靶标,从而解释其脑心同治的分子作用机制.

  • 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作者:任真真;张燕玲;王星;王石峰;贺昱甦;翟晨曦;乔延江

    三七皂苷类成分是三七发挥药效的活性部位,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无系统的研究.该文构建了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蛋白互作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通过模块的功能及包含的蛋白从分子水平上阐释三七皂苷类成分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七皂苷发挥药效主要与环磷酸腺苷代谢、血管伸缩、血液凝固、T细胞增殖与分化等生物过程相关.

  • 葛根素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群林;李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为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也是DM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旨在综述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为葛根素在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 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作者:方福德

    本文从遗传分析、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概述了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特别强调了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整合分析的重要性,并就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筛查和鉴定、与糖尿病临床表型相关的"组学"数据资料分析以及分子和(或)通路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提出建议.

  • 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作者:尹若峰;邱贵兴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和关节退变所引起的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和软骨下骨硬化.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发现,除了机械应力作用之外,软骨组织本身也发生一系列改变,造成了软骨损伤的加重或干扰其修复功能.本文从分子作用角度对OA的发生发展做一综述,帮助骨科医师了解该疾病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为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eIF5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邵国丰;徐国栋;史信宝;孙东波;周青云;郑大为;石活顺;李旎

    目的 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West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型变化,利用siRNA转染下调eIF5A-2表达后再以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型的改变.用TGF-β1刺激诱导NSCLC细胞系NCI-H358和HCC827发生EMT后并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eIF5A-2的表达.结果 NCI-H358和HCC827细胞系低表达eIF5A-2,为上皮表型,而NCI-H1299细胞高表达eIF5A-2,为间质表型.eIF5A-2 siRNA干扰后可以改变NCI-H1299细胞的间质表型.NCI-H358和HCC827细胞经TGF-β1诱导后可发生EMT变化,而eIF5A-2 siRNA干扰后则可防止这种变化的发生.结论 在不同的NSCLC细胞系中,间质表型细胞较上皮表型者高表达eIF5A-2.TGF-β1可诱导上皮表型细胞发生EMT,而干扰eIF5A-2则可阻止EMT的发生.

  • 可控性坏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俊杰;甘靖

    缺血再灌注是多种器官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而可控性坏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拟就3种可控性坏死相关分子机制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旨在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治疗提供新思路.

  • BRMS1对肿瘤转移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魏灿;史本涛;李贤新;叶炯贤

    目的:综述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在抑制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基因、转移抑制和BRMS1”为关键词,检索1996-01-2011-1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 BRMS1的发现及其名称来源;2)BRMS1的结构及其功能;3)BRMS1在肿瘤中的表达;4)BRMS1与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关系.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6篇.结果:BRMS1与其他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一样,主要抑制肿瘤的转移,并不影响肿瘤的生长,通过许多复杂的机制,如调节细胞间的缝隙连接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转移.结论: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肿瘤转移的认识,为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干扰素诱导肿瘤凋亡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济;陈汉春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一类重要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细胞因子.IFNs广泛用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及多种实体瘤的临床治疗.IFNs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途径,调节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 ISGs)表达,这些功能性基因包括凋亡相关分子Fas/FasL、TRAIL/APO-2、抑癌基因bax、bak及p53等,这些ISGs与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周期密切相关.此外,IFN还可放大由caspase诱导的线粒体功能紊乱效应,诱导细胞经线粒体途径凋亡.因而,IFNs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诱导抑癌基因的表达及增强肿瘤细胞对凋亡信号敏感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生物学活性.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群;李勇;檀碧波;田园;焦志凯;赵雪峰;张志栋;王冬;杨沛刚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ⅡB~ⅢC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40例)和单纯手术组(45例).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均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R0切除率、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1、p5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32.5%,肿瘤控制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R0切除率为87.5%,高于单纯手术组(73.3%,P<0.05).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为25.4个月,单纯手术组为22.8个月(P =0.37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24.4个月,单纯手术组为19.9个月(P =0.15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肿瘤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例分别为(77.59±4.36)%和(72.04±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S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54±2.93)%和(17.80±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67 ±2.84)%和(7.8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中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而p21、p53蛋白的表达高于单纯手术组(均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有关.

  • 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苏会玲;刘风玲;郝彤;范洪君

    20世纪80年代中期,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其受体(c-Met)相继被发现.c-Met基因早在人骨肉瘤细胞中克隆,其编码产物c-Met具有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活性,常因基因重排(即在其5'端加上易位启动区tpr)而被激活,并在恶性肿瘤远处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1991年,基因打靶技术证实,HGF为c-Met的配体.进一步的研究显示,HGF和c-Me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在不同细胞与组织的生存、生长和迁移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

  • 胃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分型的探讨

    作者:徐建明

    随着紫杉类、三代铂、蒽环类药物为基础方案的临床应用,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了一定的延长。但是,这种延长也很有限,即使是三药联合化疗,与两药联合化疗相比较,延长的生存期一般都只有1~2个月,而且三药联合方案带来的毒性更大[1-2]。所以,化疗方案的选择除了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之外,还应在用药前评估方案本身可能带来的毒性和并发症。

  • 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与5-氟尿嘧啶通道基因的关系

    作者:王华;吴晓江;步召德;董培德;侯明星;季加孚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与5-氟尿嘧啶(5-Fu)通道基因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FOLFOX4化疗6个周期病例,建立数据库.选择5-Fu通道基因中的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3个基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临近正常组织TS、DPD、OPRT mRNA表达,探讨5-Fu通道基因对化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肿瘤组织中相对于GAPDH,TS mRNA相对表达量为0.92±0.28,较对应正常组织中的0.71±0.30高(t=3.730,P=0.001),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OPRT mRNA呈正相关(r=0.45,P=0.001),TS和DPDmRNA表达分别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无相关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OPRTmRNA高表达者有较长生存期(t=3.036,P=0.003;t=2.713,P=0.009),肿瘤组织低DPDmRNA表达者有较长生存期(t=2.708,P=0.009),在正常组织中,高DPD mRNA表达者有较长生存期(t=2.616,P=0.012).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与DPD和OPRT相关,与TS的表达无关.

  • 影响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疗效的相关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浩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率高、治疗困难的恶性肿瘤.近期虽然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用于其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生存率改善不明显.在过去的十年里,诸多学者了开展大量涉及胰腺肿瘤对吉西他滨代谢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近有资料报道影响胰腺癌治疗疗效的相关分子和基因的检测,对于应用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预测疗效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个体化治疗领域.就影响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疗效的相关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化学疗法对肿瘤的分子免疫调控研究

    作者:李杰;林洪生;孙桂芝

    除了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对荷瘤机体的免疫调节是化学疗法发挥作用的另一重要方面.清除调节性T细胞,骨髓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和调节肿瘤细胞表面凋亡受体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对免疫效应的应答能力是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化学疗法的作用新机制为临床合并免疫,中医药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亚砷酸治疗淋巴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莉;马梁明

    淋巴瘤治疗目前主要以联合化疗及放疗为主,对难治及晚期患者可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亚砷酸(As2O3)治疗淋巴瘤获得了一定疗效.就As2O3对淋巴瘤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 血流动力学的分子作用机制在颅内动脉瘤转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永发;黄清海;刘建民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其发生、发展和破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因素与颅内动脉瘤的转归密切相关.而基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能触发相关的分子级联反应,是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2].

  • 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分型及其调控肿瘤细胞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阳

    糖原合成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是众多信号转导通路的中心组分,与糖尿病、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已逐渐成为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研究热点.1 GSK3的分型GSK3有不同基因编码的两种亚型,即GSK3α与GSK3β.由于N末端的延伸,GSK3α的分子量大于GSK3β,但两者间有80%的同源性,在激酶的控制区域,其同源性甚至可达97%[2],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然而在C末端的76个氨基酸区域二者的同源性仪为36%,导致其功能的差异.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