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검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8640
  • 国内刊号: 31-191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72
  • 曾用名: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吕元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清胸苷激酶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青峰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TK1)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120例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及1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TK1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TK1水平为2.49(1.36 ~ 3.89)pmol/L,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1.19(0.73 ~ 2.08)pmol/L]和正常对照组[1.09(0.69 ~ 2.01)pmol/L,P均<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TK1水平明显下降,为1.61(1.22~2.53)pmol/L.结直肠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TK1阳性检出率为58.3%,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13.0%)和正常对照组(14.1%)以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 18.3%、CA199 15.0%,P均<0.01).结论血清TK1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甲状腺激素、肌钙蛋白I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预后评价

    作者:唐新;李永姝;贾克刚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甲状腺激素(T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ACS患者120例,按照病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3个亚组;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再次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MACE(+)]和未发生组[MACE(-)],分别观察TH、cTnI和BNP水平.结果 NSTEMI组和STEMI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水平明显低于UA组(P<0.05、P<0.01);NSTEMI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低于STEMI组和UA组(P<0.05).MACE(+)组TT3 和FT3水平明显低于MACE(-)组(P<0.01).STEMI组、NSTEMI组cTnI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NSTEMI组高于STEMI组(P<0.05),但在MACE(+)和MA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BNP水平在STEMI、NSTEMI和UA 3组间以及MACE(+)和MACE(-)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cTnI、BNP阳性率与M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低TT3和FT3水平易发生MACE;cTnI和 BNP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无提示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替代方法评价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黄永富;曹兴建

    目的 评价德灵和奥林巴斯2种生化检测系统间糖化血清蛋白(GSP)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校准用于测定GSP的德灵和奥林巴斯2种检测系统,并在该分析批内确认室内质控在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GP29-A文件要求分割实验样本,收集患者血清后一分为二,在2种检测系统上分别对室间质评中不能提供能力验证(PT)的检测项目GSP进行双份测定,分析浓度尽可能分布于检测项目方法的整个检测范围内,后计算2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差值(d)及允许差异值(D),判断2种检测系统是否能得出一致性的结果.结果 奥林巴斯检测系统上GSP检测结果均落在德灵检测系统的允许差异值范围(±D)内.2种检测系统在1.0~16.0 mmol/L范围内测定GSP的相关性良好,其结果一致性可以接受.结论 德灵和奥林巴斯2种检测系统测定GSP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任选1种用于GSP测定.对于目前暂没开展室间质评计划的项目,根据CLSI GP29-A文件进行样本分割实验(SST)并评价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是一种评价2种检测系统结果一致性方便而快捷的手段.

  • 免疫抑制法测定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地英

    目的 作者简介:王地英,女,1971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探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抑制法和酶水解法分别测定60例肝炎患者和48名肝功能基本正常者(AST≤50 U/L,对照组)的m-AS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m-AST/AST比值;通过外加胞浆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AST)抗体试验,分析免疫抑制法试剂中存在的抗c-AST抗体不足问题.结果 对照组免疫抑制法m-AST测定结果明显高于酶水解法(P<0.01);肝炎组则明显低于酶水解法(P<0.01).由免疫抑制法得出的m-AST/AST比值在对照组和肝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由酶水解法得出的m-AST/AST比值肝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组免疫抑制法m-AST和AST的相关性(r=0.969)高于对照组(r=0.878);而酶水解法二者的相关性(r=0.856)则低于对照组(r=0.902).在免疫抑制法外加抗c-AST抗体试验中,m-AST测定值随抗c-AST抗体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免疫抑制法试剂中抗体不足导致c-AST抑制不完全,m-AST项目特异性下降.使用m-AST/AST比值可以分析肝病的严重程度.规范免疫抑制法m-AST试剂中的抗体浓度、抗体稳定剂等因素有利于质量控制工作,提高m-AST的临床应用价值.

  • IgM-RF、IgG-RF、IgA-RF及抗C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小慧;吕星;卿之驹

    目的 了解IgM、IgG、IgA 3种血清型的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各指标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5例RA患者、4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IgM-RF、IgG-RF、IgA-RF和抗CC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组中IgM-RF、IgG-RF、IgA-RF及抗CCP的阳性率和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RA组中,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5.1患者的IgA-RF浓度显著高于2.6

  • 抗α-胞衬蛋白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项meta分析

    作者:秦琴;孙懿;谷明莉;胡志德;陈孙孝;邓安梅

    目的 探讨抗α-胞衬蛋白抗体对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已经发表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α-胞衬蛋白抗体诊断SS(以2002年国际标准为诊断依据)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ELISA检测抗α-胞衬蛋白抗体对SS的总体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优势比(DOR).以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分析抗α-胞衬蛋白抗体的总体诊断性能.结果 终有7项研究进入了本次meta分析,ELISA检测抗α-胞衬蛋白抗体IgA、IgG的总体诊断敏感性[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30(0.25~0.34)和0.32(0.28~0.36),总体特异性分别为0.90(0.87~0.93)和0.83(0.80~0.86).已有的研究质量并不高,且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结论 抗α-胞衬蛋白抗体对SS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但其诊断敏感性并不理想.对抗α-胞衬蛋白抗体的结果解释应建立在患者临床特征之上.

  •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朱建凯;宋松山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及奥氮平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以10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利培酮及奥氮平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血清中T3、T4水平下降,TSH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培酮及奥氮平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定期监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 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杜岩青;冯爽;冯冉冉;刘树业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TB) 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受试者共124例,包括健康对照者30名、初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5例.用T-SPOT.TB测试上述受试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和/或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致敏的T细胞,并与其他相关指标[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TB-Ab)、涂片]进行比较.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恶性胸腔积液组(9.4%)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9%、90.6%、91.3%,优于ADA和TB-Ab.结论 T-SPOT.TB可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时T-SPOT.TB获得了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T-SPOT.TB作为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乔昀;陈君灏;罗云桃;赵英妹;张珏

    目的 分析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基因分型同源性,为控制MRSA医院感染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以及高级微生物基因分型系统(DiversiLab)细菌同源性分析技术对23株医院感染的MRS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3株MRSA分为4个基因型,A型、D型主要分布于急诊观察室,B型、C型主要分布于中医外科.结论 中医外科存在以B型、C型基因型为流行株的MRSA医院感染爆发;REP-PCR技术和DiversiLab自动化细菌同源性分型技术可成为医院感染病原研究的有效手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快速检测

    作者:陈旭;肖淑珍;董丹凤;杨海慧;李生香;倪语星;韩立中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PCR检测法,将85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区分为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些菌株进行检测,评价MRSA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目前常规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根据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扩增结果进行分组,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组菌株45株,MSSA组菌株40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上述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SA的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性好,且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等特点.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和MRSA的筛选结合起来,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及MRSA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中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作者:许泼实;赵静;陈光辉

    目的 研究中原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探讨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导流杂交技术对11 861例就诊的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PV感染率为29.0%,其中高危型HPV16感染率高(8.3%),其次依次为低危型HPV6(6.0%)、低危型HPV11(5.5%)、高危型HPV52(4.6%)、高危型HPV58(3.8%).不同年龄组间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0岁组感染率(42.8%)高,其次为30~40岁组(25.7%)和50岁以上组(23.2%),低的为40~50岁组(17.9%).结论 中原地区女性HPV感染的优势亚型为HPV16,20~30岁女性HPV感染率高.

  • 脂血对Sysmex XE-2100D血液分析仪检测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徐玉兵;高春芳;赵琳

    目的 探讨脂血对Sysmex XE-2100D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主要指标的影响.方法 取20例无溶血、黄疸、脂血标本设为对照组,将这20例标本去除上层血浆成分,加入同体积的Sysmex XE-2100D血液分析仪原装配套稀释液,测定血常规设为实验组,将其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取66例无溶血、黄疸、脂血已测定的血常规标本,随机分为3组,用实验组相同的方法去除10、50和100 μL血浆后,加入等体积脂肪乳剂,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根据TG的含量不同,将脂血的程度进行分级,TG 6.0~10.0 mmol/L 21例,设为轻度脂血组,未加脂肪乳剂测定结果设为对照组A;TG 10.1~14.0 mmol/L 21例,设为中度脂血组,未加脂肪乳剂测定结果设为对照组B;TG﹥14.0 mmol/L 24例,设为重度脂血组,未加脂肪乳剂测定结果设为对照组C,将测定结果分别与其未加脂肪乳剂者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A与轻度脂血组比较13项参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脂血组与对照组B和重度脂血组与对照组C比较,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均升高,其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脂血对Sysmex XE-2100D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Hb、MCH、MCHC、WBC参数影响较大,并随着脂血程度加深而加重.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与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孙红;朱杰;林云华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和心脑血管意外、大手术术后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应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oulter LH-750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28例急性细菌感染患者、56例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51例大手术术后患者、4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中的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NS)及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DW).结果 急性细菌感染组的MNV、MNC、MNS、NDW分别为(154.90±7.61) fL、146.02±2.56、134.13±6.18、24.88±3.57;急发性心脑疾病组分别为(144.50±6.52) fL、146.64±2.60、139.00±3.50、20.40±2.34、;急性消化道出血组分别为(147.42±5.00) fL、147.00±3.10、138.00±3.91、21.51±2.50;大手术术后组分别为(150.84±5.96) fL、146.20±3.13、136.80±4.87、22.75±1.9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22±4.27) fL、147.21±2.05、142.42±6.18、18.56±1.15,急性细菌感染、急发性心脑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大手术术后组与对照组的MNV、MNS、N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急性细菌感染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为显著.应激性疾病组(包括急发性心脑疾病患者、大手术术后患者和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MNV、MNS 、NDW分别为(147.50±6.29) fL、137.50±4.70、21.66±2.54,与急性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的VCS参数能反映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与应激性疾病时血液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细菌感染疾病变化为明显.

  • ACL-TOP全自动血凝仪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作者:陈晓蓓

    目的 通过对ACL-TOP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的2种方法学进行比较,评价两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实验室的方法学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仪的Von Clauss 法和PT-der 法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组和口服抗凝剂组Fib含量;对1份高Fib标本用因子稀释液进行稀释,具体稀释比例依次为1:8、2:7、3:6、4:5、5:4、6:3、7:2、8:1、原倍,然后以稀释比例倍数为横坐标,以2种方法测得的Fib含量为纵坐标分别进行简单线性回归.结果 无论PT正常组还是口服抗凝剂组Fib测定的2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Fib PT-der 法所得结果明显高于Von Clauss 法;2种方法的线性关系显示,Von Clauss 法近乎为完美且基本过原点的直线,要优于PT-der法.结论血浆Fib PT-der法测定的结果高于Von Clauss 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on Clauss法能真实反映人体内具有凝血功能的Fib水平,建议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Von Clauss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的常规方法.

  • 孕32~33周孕妇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对晚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小华;程蔚蔚

    目的 探讨孕32~33周孕妇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的检测对晚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 562例无其他合并症的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孕32~33周时抽取外周血,测定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浓度,定期随访至分娩,其中154例孕妇发展为子痫前期.结果 子痫前期组PLT计数、Fib含量均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0);Hb、D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中Fib的浓度升高对晚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47,95%可信区间(CI)1.23~1.76,P<0.05],血液中PLT计数升高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0,95% CI 1.13~1.41,P<0.05).孕晚期DD的测定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 CI 0.90~1.28,P>0.05).结论孕晚期测定PLT计数及Fib浓度对晚发性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 t(8;21)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伴cCD79a的异常表达

    作者:季正华;计雪强;黄益萍;何亚香;邵雪君;徐俊;胡绍燕

    目的 报道自2005年来在19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发现的7例t (8;21)(q22;q22)M2亚型中cCD79a异常表达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析7例t (8;21)(q22;q22)M2伴cCD79a异常表达的双表型AML患儿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临床特征,取同期诊断的20例t (8;21)的AML-M2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83例t (8;21)(q22;q22)AML-M2患儿占同期连续190例AML患儿的43.7%,其中有7例伴有cCD79a异常表达,占8.4%.伴有cCD79a异常表达的t (8;21)(q22;q22)的AML-M2患儿其骨髓细胞形态学均显示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分类中原始细胞均显著增多;免疫表型均为髓系伴B淋系表达;CD34为高表达阳性;均有t (8;21)(q22;q22)染色体改变,且常伴有染色体复杂易位或缺失等改变;融合基因AML1/ETO检测均为阳性;临床治疗对兼顾髓系和淋系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结论 t(8;21)M2是儿童AML中的常见类型,易伴有B淋巴细胞表型共表达.

  • 实验室信息系统改造在门诊检验流程优化中的作用

    作者:刘栋;施惠兰;刘瑾;李智

    目的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深化改造和创新,优化门诊检验流程,减少差错率,提升满意度.方法 门诊优化流程中针对非血液标本应用虚拟条码,结果审核中应用自动审核系统;使用2次条码校验减少差错率.结果流程优化后,非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由41 min缩短到22 min;自动审核系统的应用使血常规TAT由39 min缩短到31 min;2次条码校验的应用将误码造成的标本信息丢失率由万分之一、二降至零.结论 门诊非血液标本实行无纸化是可行的,2次条码校验方法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检验差错率,满意度明显提升.

  • 1337名离退休老干部体检生化结果分析

    作者:谭琳琳;黄田海;何华平;张彦波;冯苏娟

    为了解某军区驻渝离退休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以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也为了加强老干部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和重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对他们的体检生化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 外周血检测miR-21方法的建立及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作者:朱继文;张道纪;阎红;韩俊岭

    目的 设计茎环结构引物,建立外周血检测微小RNA-21(miR-21)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样本的检测.方法 设计miR-21的茎环结构反转录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引物,以U6为内参照,利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检测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组间的差异.结果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检测U6和miR-21含量的熔解曲线单一,PCR产物特异.在外周血中20例哮喘患者的miR-21水平明显高于20名健康人(P<0.001).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的技术平台,为miR-21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中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建立了基础.

  • 分支链DNA Alu技术定量检测败血症患者血浆循环DNA的表达

    作者:侯彦强;梁冬雨;彭亮;娄晓丽;刘涛;陈洪卫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DNA(cf-DNA)水平定量检测在败血症诊断和败血症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分支链DNA Alu技术定量检测24例败血症患者、43例SIRS患者和73名健康人血浆cf-DNA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cf-DNA的临床价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cf-DNA表达水平为68.56(12.56~309.78) ng/mL,SIRS组为609.67(15.98~2 596.87) ng/mL,败血症组为1 398.96(19.28~2 987.56) ng/mL,败血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SIRS组(P<0.001).SIRS组与正常对照组、败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败血症组与SIRS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 (0.661~0.865)、0.955 (0.884~1.025) 和0.777 (0.663~0.891).结论 血浆cf-DNA具有作为新的败血症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原发性肝癌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丽娜;李晓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 YMDD变异情况,结合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各组变异与肝癌有无相关性.结果 HCC组、LC组、CHB组HBV YMDD变异率分别为11.67%(7/60)、31.67%(19/60)、26.67%(16/60).HCC组、LC组及CHB组中ALT活性分别为56(25~113)、61(23~301)、58(31~267)U/L,而AST活性分别为105(39~137)、64(25~109)和55(33~214)U/L.60例HCC患者中有HBV YMDD突变7例,突变率为11.67%.结论肝癌发生与HBV YMDD变异不存在明显相关性.AST比ALT更能反应HBV引起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而ALT是与HBV YMDD变异有关的较为敏感的肝功能指标,有利于病情监测.

  • 高敏C反应蛋白、CD62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安成;任永强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是常见的多发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占各种死因之首.其中脑梗死占脑卒中的80%~85%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10%的患者可于发病急性期内死亡,其早期诊断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与炎症和血小板的活化关系密切[1-2].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反映机体各种急慢性炎症的蛋白指标,P-选择素 (CD62P) 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2].因此,我们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s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水平,探讨其与ACI的关系.

  • 白细胞介素6与高敏C反应蛋白在炎性反应中的表达水平

    作者:朱文秀;王福刚;于帆;王晓妹;孔焱

    白细胞介素6(IL-6)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炎症介质,是目前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感染、炎症及脓毒症的有效指标之一.本研究将手术、子宫肌瘤、外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胰腺炎和骨折患者IL-6、hs-CRP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

  • 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邵良荣;邵杰

    肺部感染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目前认为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其他少见病原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和立克次体)引起的肺实质炎性病变.正确区分肺部感染与非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和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对患者的预后亦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来国内外已将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认为是一项有潜在诊断价值、敏感的全新诊断指标[1].本研究通过检测肺部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浓度水平并结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水平、白细胞(WBC)计数、细菌培养结果综合分析,以了解血清PCT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并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

  • 我国肌酐检测系统性能分析

    作者:杨雪;王薇;张传宝;赵海舰;王治国

    目的 研究我国肌酐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方法通过向全国1 402家实验室发放5个不同浓度批次的质评物,进行肌酐检测的实验室室间调查,同时收集各实验室2011年5月肌酐室内质量控制(IQC)信息,按照2种检测方法(苦味酸法和酶法)和11套检测系统分组分析.计算各检测系统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剔除离群值后的均值()、标准差(s)、变异系数(CV).以1/3允许总误差(TEa)和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判断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水平.采用各实验室EQA的平均偏差作为偏倚估计,IQC累积CV作为不精密度估计,计算各实验室的西格玛(σ)水平.结果 EQA结果分析中,苦味酸法组CV范围为1.03%~18.23%,酶法组为1.50%~8.08%.苦味酸法组中Beckman 检测系统实验室间的变异情况较其他系统好,Beckman UniCel系列检测系统CV范围为3.13%~4.90%.酶法组中以HITACHI 系列(Roche)检测系统的变异情况优于其余各组,CV为1.50%~3.00%.IQC结果分析中,80%以上的实验室通过1/3 TEa的质量规范,70%以上的实验室通过基于生物学变异低质量规范.σ水平分析中,σ度量值>6的实验室酶法组约43%,苦味酸法组约23%.结论 肌酐不同检测系统实验室间变异情况酶法组优于苦味酸法组,多数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水平满足生物学变异的低标准,酶法组的σ水平优于苦味酸法组.我国实验室肌酐的检测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临床检验质量规范

    作者:王治国;居漪;王薇

    现代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涉及的内容要比每天日常工作中执行的简单统计质量控制丰富得多.在质量管理中还包括良好的实验室规范(实践)(quality laboratory practice)、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和质量计划(quality planning).这些要素组成了检验医学领域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1].

  • 上海市常规化学项目检验结果互认基础探讨

    作者:居漪;唐立萍;王美娟;虞啸炫;欧元祝;李卿;刘文彬;吕元

    目的 分析2010至2011年上海市医院实验室常规化学项目飞行检查结果,为上海市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至2011年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验室参加由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2次飞行检查常规化学项目结果,计算实验室的合格率,并分别比较20个常规化学项目的 全部参加实验室、三级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和通过认可实验室检测结果间的离散度,用基于允许误差和生物学变异的分析变异质量标准评价每个项目的 达标情况.结果 上海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验室间离散度分析,电解质[钾(K)、钠(Na)、氯(Cl)]3项和尿酸(UA)<3.0%,且Na≤1.6%;白蛋白(Alb)、钙(Ca)、肌酐(Cr)、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总蛋白(TP)均<5.0%;磷(P)、甘油三酯(TG)、尿素(Ure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总胆红素(TBil)离散度≤1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术17.9%.认可实验室的Alb、ALT、AST、Ca、TC、TG、TP和CK检测质量相对优于其他组;全部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三级医院和认可实验室组间的均值基本无差异.ALT、CK和TG是20项常规化学检测中可达到较高质量标准的项目;其次为AST、K、TBil、UA和Urea;然后为Alb、Ca、Cr、Glu、P、TC和TP;Na、Cl、HDL-C、LDH和GGT为达到低质量标准的项目.结论 通过开展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检测项目参考体系,开展中国人群基础数据研究,加强质控管理,以此为基础,逐步达到检测结果的互认,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 实验室血清钾、钠离子检测总误差与临床质量需求比较

    作者:王敏;曹华;袁维祥;熊立凡

    目的 比较实验室血清钾离子(K+)、钠离子(Na+)检测结果总误差(TE)与临床需求的差异.方法用Unity Real TimeTM质量控制软件统计9个月实验室血清K+、Na+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计算均值()、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并比较同组室内质量控制结果偏倚(bias)、标准差指数(SDI)、变异系数比例(CVR)和TE.通过临床问卷调查分析临床对K+、Na+检测允许总误差(TEa)的需求.评估本实验室与国内、国外K+、Na+检测质量标准、生物变异及与本院临床需求的符合性.结果 K+检测结果:平均CV 1.37%、CVR 0.68、SDI 0.44、bias 1.14%、TE 3.40%;Na+检测结果:平均CV 0.94%、CVR 0.85、SDI 0.19、bias 0.17%、TE 1.72%.本院临床对K+、Na+检测平均TEa需求分别为1.63%和1.03%,对K+在高(5.0 mmol/L)、低(3.5 mmol/L)临界值时的CV需求分别为1.0%和1.5%,对Na+在高(155 mmol/L)、低(135 mmol/L)临界值时的CV需求均为0.9%.与多个国家、地区标准和生物学变异比较,本实验室K+质量控制检测质量均符合要求,而Na+质量控制检测与生物学变异有差距.与临床需求比较,K+、Na+质量控制检测均有一定差异.结论 实验室在报告血清K+、Na+检测的同时,尽可能提供包括生物学变异在内的K+和Na+的合成总不确定度;并与临床沟通,让临床知晓造成K+、Na+检测TE的各个环节,达到共识,共同采取措施,不断减少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 分析误差概念的更新

    作者:冯仁丰

    近期,国内正在推出正确度核实等的质量评估工作.但是,基层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人员对什么是正确度还不理解.说起检测质量就会讲到2个方面:精密度和准确度.怎么现在要讲正确度了?其实,正确度不是什么新词语,只是在临床实验室习惯讲的是准确度,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和重视正确使用"准确度".本文就3个关键分析性能词语--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含义作如下介绍.

  • 常规化学项目总误差和不确定度比较研究

    作者:刘文彬;居漪

    目的 分别利用总误差(TE)和不确定度的统计方法评价常规化学项目的 性能.方法 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内质量控制软件统计2012年1至9月本实验室常规化学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累积均值()、累积标准差(s)、累积变异系数(CV),利用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全球室间质评回报数据[共2次(C3-A、C3-B)]计算常规化学项目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bias%)和相对平均偏倚(bias%),结合室内质量控制累积CV计算TE.使用CAP室间常规化学回报数据和室内质量控制累积CV,采用Nordtest方法计算每个项目的 不确定度.结果 3个质量控制水平的葡萄糖(Glu)、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大TE分别为5.40%、6.01%、9.37%、3.00%、6.52%、3.77%、26.79%、5.34%、4.03%、9.42%、9.25%、8.37%、6.19%、9.54%;这些项目的 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6.37%、6.50%、10.64%、3.23%、13.01%、4.84%、31.07%、6.00%、4.37%、13.27%、14.12%、10.07%、6.95%、14.08%.除Alb的不确定度超过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和生物学变异所允许的范围外,其他项目均处于范围之内.结论 TE和不确定度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实验室检测质量分析和改进的重要依据.

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