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검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8640
  • 国内刊号: 31-191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72
  • 曾用名: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吕元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李新征;陈宝炳;康云平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测定11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及103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FFA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NAFLD组血清FFA浓度为(752.50±101.42) μmol/L,HOMA-IR为1.48±0.4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441.75 ±95.64) μmol/L,0.67±0.33] (P <0.01).NAFLD组FFA与HOMA-IR呈正相关(r =0.325,P<O.05).结论 FFA与NAFLD密切相关,FFA致NAFLD可能通过IR起作用.

  • 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的关系研究

    作者:贺勇;高宝秀;杨正兵;聂鑫;李贵星;余霆;胥劲;宋昊岚

    目的 研究肝硬化伴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酸化肠道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变化,探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水平的关系,寻找减少肠道氨吸收的有效方法,达到降低血氨的目的.方法 测定19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单纯性肝硬化患者100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肝硬化伴便秘患者43例)、5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13例单纯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及80名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氨水平.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研究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或(和)便秘患者酸化肠道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变化.结果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组血氨水平为(67.71 ±30.31) μmol/L,高于单纯性肝硬化组[(45.81 ±28.78)μmol/L]、单纯性消化道出血组[(24.85±10.79) μmol/L]和正常对照组[(22.42±7.93) μmol/L](P<0.05).肝硬化伴便秘组血氨水平为(95.53±42.61) μmol/L,高于单纯性肝硬化组、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组和单纯性肠梗阻组[(24.90±11.02)μmol/L](P<0.05).单纯性肝硬化组血氨水平高于单纯性消化道出血、单纯性肠梗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单纯性消化道出血、单纯性肠梗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或(和)便秘组治疗前血氨水平为( 83.28±37.93) μmol/L,明显高于经酸化肠道治疗后的血氨水平[(50.89±19.58)μmol/L] (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水平关系密切;阻止消化道出血、酸化肠道及使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中氨的产生和吸收,从而降低血氨水平,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

  • 运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分析VLDL致THP-1来源泡沫细胞的形成

    作者:鲁艳军;田俊;狄勇;宗义强

    目的 运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寻找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致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形成泡沫细胞中的关键蛋白质,以期揭示其致泡沫细胞的机制.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醇脂(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孵育为空白对照组、VLDL孵育为实验组.提取细胞总蛋白后分别用荧光染料CY3和CY5标记,以所有样本等量混合作为“内标”,用CY2标记,然后将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及内标混合后进行二维电泳,扫描图像后经分析的差异蛋白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CPR)分析3种蛋白质(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烯醇化酶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mRNA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量上调蛋白点在1.2倍以上有34个,表达量下调1.2倍以上有48个.通过软件筛选其中14个有差异的蛋白点做MALDI-TOF-MS,其中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热休克蛋白27、人电子转移味蛋白三维结构-链A、s100钙结合蛋白、人过氧化物酶-3-异构体c、辅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Ⅰ、过氧化物酶烯酰辅酶A水合酶样蛋白、富马酸合酶-异构体d表达增高,烯醇化酶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环孢素A结合双肽甘氨酸-脯氨酸复合物、DMGDH蛋白、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异构体a、果糖胺3激酶-异构体b表达降低.脂肪分化相关蛋白mRNA表达明显上调,烯醇化酶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与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荧光差异凝胶电泳能在整体上揭示VLDL在致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经鉴定的蛋白质可能在VLDL致泡沫细胞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阐明VLDL作用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费凤英;王金金;祝新华;龚倩;林见敏

    目的 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比值的变化与不同胃黏膜疾病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筛查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145例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Ⅱ比值有所下降(P<0.05),胃癌患者PGⅠ/PGⅡ比值明显下降(P<0.001);萎缩型胃炎、胃癌及胃溃疡3组之间PGⅠ/PGⅡ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对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秋芳;唐娟;华为;周晓云;涂美玲

    目的 观察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其比值的升降变化,评价其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将13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按尿钠排泄率分为轻型(35 mmol/d) 85例、中型(10~30 mmol/d)27例、重型(<10 mmol/d)26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正常对照者T3、T4、rT3水平,计算T3/rT3比值及T4/rT3比值,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其与肝脏功能代偿机制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38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中轻型患者T3、T4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型组较轻型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P<0.001);患者组rT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中、重型组较轻型组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 <0.001).T3/rT3及T4/rT3比值随患者临床分型的加重(轻、中、重型)而进一步下降(P<0.01、P<0.001).26例晚期血吸虫病重型患者中伴难治性腹水者治疗前T3/rT3及T4/rT3比值均低于伴非难治性腹水者(P <0.001);出院时伴非难治性腹水患者T3/rT3及T4/rT3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伴难治性腹水患者则持续降低(P<0.05),提示预后不良.动态监测26例晚期血吸虫病重型患者T3/rT3及T4/rT3比值,19例终痊愈患者逐渐上升直至恢复至正常水平,4例病情加重者呈逐步下降趋势,而3例死亡病例则快速下降至低值(0.10 ±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T3/rT3和T4/rT3比值变化为肝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其动态监测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 Array-ELISA法和ECLIA法测定六项肿瘤标志物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曲波;黄妩姣;黎翠翠;蒋莉;丁海明;肖倩;黄素丹

    目的 分析和评价6项肿瘤标志物测定试剂盒[微阵列酶联免疫法(Array-ELISA)]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rray-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相同标本的6项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和糖类抗原153( CA153).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2种方法检测AFP、CEA、PSA和CA125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CA199和CA153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方法对AFP、CEA、PSA、CA125和CA199的检测结果总符合率均>85%,仅CA153的总符合率为61.1%.2种方法对6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为0.695 ~ 0.960.2种方法检测AFP、CEA、PSA、CA125和CA199对相关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介于0.62 ~0.99之间;用Array-ELISA检测CA153对乳腺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低于ECLIA.结论 Array-ELISA与ECLIA对6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均有良好一致性,可以引入Array-ELISA检测6项肿瘤标志物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和筛查项目.

  • 结核分枝杆菌动物建模试验中ABSL-3实验室内生物安全评估

    作者:朱召芹;范齐文;胡香南;刘芳;郭建;宰淑蓓;杨华;宋志刚;吴文娟

    目的 通过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ABSL-3)实验室内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动物建模过程采样监测,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在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由卫生部批准的,可从事MTB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研究工作的ABSL-3实验室内实施MTB动物建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采样.用快速分子诊断和常规病原学方法对样本进行特异性检测分析.结果 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使用后的清场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室环境的细菌量,BSL-3实验室在日常使用中也会存在少量的环境微生物,由于负压强度和使用频率的差异,核心区的环境洁净度明显高于准备间.70%乙醇喷洒消毒及擦拭可以使准备间物体表面的细菌量检出率从59.26%下降到9.38%;核心区物体表面的环境细菌检出率从6.59%下降到1.52%,核心区MTB检出率从10.99%下降到0.在ABSL-3实验室和生物安全柜双重负压环境下,可避免空气中MTB气溶胶污染.结论 ABSL-3实验室的负压环境和正确的防护及消毒措施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有重要的防护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侯佳惠;童郁;费静娴;郭美艳;赵玉杰;包其郁;周铁丽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 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新指标:中性粒细胞CD64

    作者:李德红

    CD64是能识别免疫球蛋白、对IgG单体具有高亲和力、介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IgG Fc片段受体1(FcγRⅠ).正常情况下,CD64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表面,中性粒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CD64.当机体患感染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以下简称CD64)表达迅速升高[1].CD64作为感染性疾病良好的诊断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国内HPV DNA检测的常见方法比较

    作者:王巧燕;陈伟华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元凶,研究表明99.7%的宫颈癌患者存在HPV感染[1].由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高度相关性,而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而且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时序关系,符合生物学致病机理.现有研究都强有力的支持了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因果关系,表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病因条件[2].所以在临床上对宫颈癌的筛查中进行HPV DNA的检测是一项极为必要和有临床价值的筛杏手段[3].目前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HPV DNA榆测列为宫颈癌筛查的必榆项目,并已经列入宫颈癌诊断防治指南中[4-5],而这些筛查手段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还远未普及.目前国内临床上进行HPVDNA榆测的主要方法有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基因芯片法、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Ⅱ,HC-Ⅱ).这3种方法作为临床宫颈癌筛查的手段各有优劣,我们从方法学的角度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比较,可为临床宫颈癌筛查方法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 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管型中的应用

    作者:樊笑霞;吴飞;仲人前

    目的 探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iQ200)在管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iQ200检测显示管型阳性的标本进行屏幕图像的审核修改并记录结果,同时用手工显微镜法对76例标本进行管型鉴别和确认.结果 iQ200检测尿液管型阳性标本76例,人工通过屏幕图像信息,对管型阳性标本进行重新修饰和审核.修审后管型阳性标本为57例,手工显微镜法确认管型阳性标本为52例.以手工显微镜法为标准,iQ200未修审管型假阳性率为31.58%,图像审核后管型假阳性率为8.77%.结论 iQ200受检测原理和技术所限,以及尿液含有许多复杂成分的干扰,在管型检测中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为了给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在遇到尿液检测显示管型阳性的标本,必须在仪器的图像信息中重新复审,而且对于图像异常难判别的结果,要以传统显微镜法对管型进行确认和分类检查.

  • 尿有形成分、尿干化学和尿培养联合检测对于尿路感染的意义

    作者:魏源华;李岷;曹慧玲;李克娟;陈克岩

    目的 分析尿有形成分分析、尿干化学和尿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尿常规检查对于尿路感染(UTI)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iQ2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iQ200)、COMB1500尿11项干化学分析仪及VITECK32细菌鉴定仪对309例临床中段尿标本同时进行尿有形成分、尿干化学分析及细菌培养,分析尿培养鉴定、白细胞定量、细菌定量、白细胞酯酶(LE)和亚硝酸盐(NIT)之间的关系.比较这5项指标对UTI筛查和诊断的意义.结果 有效统计标本271例,其中尿培养阳性74例,阳性率为27.3%.当细菌定量阳性(白细胞≥20个/μL)、且LE和NIT为阳性时,待检标本UTI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大,分别为98.1%(52/53)和96.0%(24/25),但此时敏感性较低,仅为32.4%( 24/74).当以细菌定量、白细胞、LE中的任一阳性结果作为阳性筛选时,敏感性可达94.6%(70/74),阴性预测值达0.778(14/18).尿常规4个检测单项以白细胞的诊断效率高,约登指数为0.420,且其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具有一致性.iQ200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检测能力优于阳性球菌.结论 尿常规检查中干化学和iQ200的4个尿路感染的相关指标可快速拟诊或排除UTI;4个关键指标均为阳性时,可临床诊断UTI,但确诊仍需尿培养结果.iQ200诊断UTI的效能优于尿干化学检测.

  • PCI术前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意义

    作者:饶绘;赵惠;李彬;润袁敏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前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情况及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51例,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9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 ACS) 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6例,另设对照组14名.分别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仪对各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结果 各组间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15,P=0.001),其中STE AC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NSTE ACS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与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关(r分别为-0.038、0.165,P>0.05).结论 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高表达与STE ACS相关,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可结合血小板聚集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后残余血小板活性.

  • 浆膜腔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相关性探讨

    作者:高胜海;唐古生;周道银;夏晓东

    目的 探讨在判断恶性肿瘤侵犯浆膜时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58例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依据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检出恶性细胞组和未检出恶性细胞组,并对其血清及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恶性细胞组浆膜腔积液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分别为294.85 (6.03 ~1 000.00) μg/L、367.00(8.82~1000.00) kU/L、3435.00 (922.20 ~5000.00) kU/L,血清分别为9.98(0.48~1000.00) μg/L、23.76(0.66~1 000.00)kU/L、90.55(47.21 ~1796.00) kU/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检出恶性细胞组浆膜腔积液CEA、CA19-9和CA125水平分别为1.67( 0.20~ 373.08) μg/L、13.13(4.34 ~725.10) kU/L、11.23 (6.83 ~172.50) kU/L,血清分别为2.69(0.20~110.90) μg/L、31.22(6.07~1000.00) kU/L、19.32( 17.20 ~491.10) kU/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检出恶性细胞组与未检出恶性细胞组浆膜腔积液CEA、CA19-9和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检出恶性细胞组中有核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者占61.4%(70/114),巨噬细胞>25%者占42.1%(48/114).结论 恶性肿瘤侵犯浆膜可引起浆膜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

  • 双尾彗星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的方法学建立

    作者:陈建伟;张晓霞;崔云

    目的 建立双尾彗星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的方法学,并分析精子DNA损伤的类型.方法 利用中性和碱性双相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精子DNA损伤的情况.结果 双尾彗星实验共得到9种彗星形态,分别代表9种精子DNA损伤类型.利用H2O2和限制性内切酶AluI分别诱导单链DNA和双链DNA的产生.随着H2O2浓度逐渐增加,单链DNA的断裂逐渐增多,显微镜下可见含Y轴彗星尾的精子数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随着AluI消化时间的延长,双链DNA的断裂增多,显微镜下可见含X轴彗星尾的精子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男性不育组和有正常生育能力组的DNA单链损伤碎片指数(SSB-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男性不育组的DNA双链损伤碎片指数(DSB-DFI)却显著高于正常生育能力组(P<0.05).结论 双尾彗星实验能够区分精子DNA损伤是单链损伤还是双链损伤,为评估男性的生育能力提供更加深入、有力的实验室依据.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分析

    作者:周晓娟

    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解脲脲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会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早产、自然流产等病症.支原体不仅在有感染症状的患者标本中分离率很高,在已婚健康女性当中分离率也较高.为此,我们对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和健康体检女性的阴道分泌物支原体进行检测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 6σ理论在评价临床实验室血液分析各阶段性能及设计质控方案中的应用

    作者:谭晓霞;兰蔚蔚;徐晓红;陈颖

    六西格玛(6σ)是采用允许总误差(TEa)判断质量良好还是质量差或存在缺陷.目前,医学领域也开始应用6σ来评价检验的质量.其计算方法有:(1)检查操作结果和缺陷次数,计算每百万缺陷率(defect rate permillion,DPM),运用统计学方法将DPM转换为σ值,适用于分析前和分析后操作过程;(2)通过估计操作变异度来预测操作性能,由已知TEa和观察变异值来计算σ值,适用于能估计精密度和准确性的检验操作过程.当采用σ值来评判质量时,σ值越大,说明质量越好.据统计[1]在各类原因的错误中,发生在检验前阶段和检验后阶段的错误各占45%,检验阶段的错误占10%.6σ质量管理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患者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不同复杂程度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绩效比较.

  • 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龚显恩;刘娟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体内将有多种蛋白质浓度和酶类活性发生变化.为此,我们检测了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胆碱酯酶( ChE)的活性、甲胎蛋白( AFP)和总胆汁酸(TBA)含量,并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以评价联合检测ChE、AFP、TBA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 一例红细胞冷凝集在2台血液分析仪上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杨宏霞;江政松;焦连亭

    冷凝集是当血液离体后,在低于体温环境的抗凝试管内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的现象,当恢复至体温条件(37℃)时这种凝集现象还可以解除.血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可以明显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应当予以注意.

  • 男性高尿酸血症与URAT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王瑛;施雪莺;高泳

    目的 研究采用非标记探针技术分析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尿酸盐转运子1(URAT1)基因rs893006多态性,以及各基因型与高尿酸患者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18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和260名健康志愿者,记录体重指数、血压,并分别检测血尿酸、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的DNA,采用非标记探针技术检测rs893006基因型测序证实.结果 通过非标记探针能准确区分GG、GT和TT基因型,其结果与测序法一致.GG、GT和TT基因型在痛风和正常人群分布频率分别为53.9%、39.4%、6.7%和55.8%、32.6%、11.6%.痛风组rs893006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指数、血压、肌酐、TC和TG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T基因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274.00 ±26.00) μmol/L]明显低于GT型[(346.00±32.00) μmol/L]和GT型[(438.00±37.00) μmol/L].结论 非标记探针技术检测可简便、快速和精确地检测URAT1基因型分析方法.研究证实SLC22A12基因中rs893006基因多态性评估汉族男性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性的一个遗传学标志.

  • 结肠癌PIK3CA基因G1876A突变的意义

    作者:陆兴热;温柏平;代宏剑;高仕萍;刘孝文

    目的 寻找结肠癌中磷脂酰肌醇激酶-3(PIK3CA)基因的突变位点,结合结肠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期资料分析其意义.方法 收集结肠癌组织78例和癌旁组织30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IK3CA第12和20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SCP)进行筛查,再用测序法确证,并对照经CT检查Dukes临床病理分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癌样本SSCP和DNA测序在PIK3CA第20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第12外显子有16例(20.51%)样本发生G1876A突变,突变样本均位于Dukes分期的A期和B期;而30例癌旁组织样本PIK3CA第12和20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PIK3CA基因G1876A突变可能在结肠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12外显子基因分析对早期结肠癌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脂蛋白(a)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捷;乔蕊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由Berg在1963年首次发现并报道[1].经过多年广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人们对Lp(a)认识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