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脏杂志

心脏

心脏杂志

Chinese Heart Journal 심장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 影响因子: 0.3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236
  • 国内刊号: 61-12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31
  • 曾用名: 心功能杂志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裴建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杨庭树

    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RVA)及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自2007年8月~ 2009年12月,36例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纳入RVA和RVOT-S起搏组,起搏器植入12月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TI),主动脉与肺动脉瓣开放时间差(QAO-QP),房颤负荷(AFb),自动模式转换(AMS),血浆脑钠尿肽原(NT-proBNP)变化,QRS波宽度,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起搏12月后RVOT-S组LVEF及VTI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LVESV,QAO-QP,NT-BNP,AFb,AMS及QRS波宽度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结论:与RVOT-S组相比,RVA长期起搏可导致明显左右心室间以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及左室重构,减低左心室收缩功能,对心室依赖起搏患者应首选RVOT-S为心室电极植入部位.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作者:拓文;孙敏;徐楷;邢尔克;郭宏;张会军;梁泽民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诊治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根据ACC/AHA及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制定我院AMI临床路径,并将临床路径附在病例中,每6个月对关键环节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我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路径应用前收集2006年10月~ 2008年3月住院AMI患者76(男54,女22)例,年龄(63±l2)岁,作为应用前对照组(应用前组);应用临床路径后连续收集2008年4月~ 2009年9月住院AMI患者98(男74,女24)例,年龄(62±12)岁,作为临床路径应用组(应用组).结果:临床路径应用组AMI患者住院时间较应用前明显缩短,其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天数[(13 ±8) d vs.(9±7)d,P<0.05],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间[(13±7) dvs.(7±9)d,P<0.05];应用后高危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率为78%,较应用前(48%)显著提高(P<0.01);应用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0.01);12h内到达医院的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临床路径应用前后分别为67%和87% (P <0.05);AMI药物规范治疗方面,应用后联合用药明显提高;干预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较应用前显著下降(12% vs.2%,P<0.05).结论:在AMI住院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进行诊疗可显著改善医疗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术后hs-CRP和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价值

    作者:罗巍;丁家崇;周海依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临床意义及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2011年4月入住两家医院的ACS患者101例,均已成功行急诊PCI术,术后24 h、72h~7d、3~6个月测定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同时观察ACS药物治疗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而药物治疗组的72 h~7d0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应用重组人脑钠尿肽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玮;高印生;王晓璞;王旭初;巩祥胜;祁国奇;赵建峰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尿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房间隔缺损(ASD)并发肺动脉高压封堵术后的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房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成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术后静脉点滴rhBNP患者为处理组(30例),未应用的为对照组(26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及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 six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术后48 h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及ET水平术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6MWD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48 h和术后6个月处理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及ET水平(P<0.01),显著增加6MWD(P <0.01).结论:封堵术后静脉点滴rbBNP可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及ET水平,增加6MWD.

  • 错过佳手术时机的永存动脉干的一期矫治

    作者:田良鑫;闫军;罗国华;李守军

    目的:总结错过佳手术时机的永存动脉干一期矫治术结果及经验.方法:2008年6月~2010年7月,我院连续收治14(男6,女8)例永存动脉干患者,年龄0.6~ 18(4±5)岁,均大于公认的佳手术年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以牛颈静脉或同种肺动脉带瓣管道连接右心室至肺动脉.结果:术后早期死亡l例.二次开胸1例,术后随访13例,随访时间0.6~2.2(1.6±0.7)年,随访中无死亡.随访期内心功能均较出院时改善.结论:错过佳手术时机的永存动脉干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处理肺动脉高压问题,则行一期矫治术成功率高,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 心电图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小兵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比较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的对应性关系.探讨体表心电图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和左冠状动脉(LCA)病变组.对比分析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Ⅰ、Ⅱ、Ⅲ、aVR导联ST段及aVL导联波形改变对诊断梗死相关血管具有重要价值;V3与Ⅲ导联ST段改变比值预测梗死相关血管部位具有重要价值;伴aVR导联ST段压低患者病情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病情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心电图对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及其临床特点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作者:杨庆辉;董玉梅;宋湘;刘晓霞;陈延军;李学奇

    目的:报告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6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肖融结果.方法: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阵发性房速病史(6±3)年.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标测早心房激动,并进行射频消融.结果:心房刺激能反复诱发和终止6例患者的房速.心房内的前间隔部位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但多次消融未成功.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消融成功.平均随访3~17个月,无1例房速复发.结论:经主动脉无冠状窦消融前间隔房速是安全,有效的.

  • 瑞舒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治疗的影响

    作者:党寅虎;丁抗宁;李永勤;张琳;牛小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阵发性心房纤颤(AF)患者心电图P波时限和离散度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EH并发阵发性AF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替米沙坦(80 mg/d)加瑞舒伐他汀( 10 mg/d)组(联合用药组)和替米沙坦(80 mg/d)组.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P波的时限和P波离散度及AF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两组均可使EH并发阵发性EH患者心电图P波的时限和P波离散度减小,组间比较显示,联合用药组的作用优于单用替米沙坦组.结论:瑞舒伐他汀合用替米沙坦对EH并发阵发性AF患者窦律的维持及预防AF发生的作用优于单用替米沙坦.

  • 应用TIMI计帧法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张绍涛;于波

    目的:应用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来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CFR),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探讨冠脉血流储备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31名DCM患者,同时选取29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形态正常,采用CTFC法测定冠脉的血流速度,采血检测hs-CRP.结果:DCM组主要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前降支:(36±7)帧vs.(27±7)帧,回旋支:(37±7)帧 vs.(30±7)帧,右冠状动脉:(37±7)帧 vs.(30±7)帧,均P<0.01].平均TIMI帧数与hs-CRP呈正相关(R =0.721,P<0.01).结论:CTFC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估DCM患者的CFR,DCM患者冠脉TIMI计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CFR的受损程度与hs-CRP呈正相关.

  • 壳聚糖对结构性心脏病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的协助作用

    作者:张端珍;朱鲜阳;王勃;陈火元;崔春生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股动脉穿刺后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协助压迫止血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需要行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操作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00例,心导管术时均使用6F或7F动脉鞘.术后分别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迫止血和传统压迫止血方式进行止血,记录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加压包扎4h后患者活动下肢,对照组加压包扎6h,平卧24 h,然后下床活动,记录出血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4.0±1.5) min和(7.6 ±2.5) min(P<0.05),总体出血并发症分别为3%和11% (P<0.05).试验组仅有3例出现渗血,而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渗血,4例出血和4例血肿.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对压迫止血时间无明显影响,而试验组压迫时间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壳聚糖止血敷料可有效缩短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时间,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啜玉彩;宋宏鲁;薛明涛;宁晓喧;何争;李源;王晓明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88例)和冠心病组(175例),正常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者;冠心病组经CAG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且排除Hp感染根治史或者恶性肿瘤的病史.我们通过胃十二指肠镜活检制作胃窦部组织切片,War-thin-starry银染色确定Hp感染.结果:两组间观测指标性别、年龄、吸烟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中28例(32%)和冠心病组73例(42%)伴有Hp感染,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2例,半年复查CAG,59例Hp阴性的患者有21例(36%)出现新的冠状动脉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23例Hp阳性的患者有12例(52%)出现新的冠状动脉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没有明确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的四种指标比较

    作者:李昌义;金炜

    目的:评价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 Ⅱ)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和反T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40例AMI患者,对其进行APACHE Ⅱ评分、GRACE风险评分,检测其FT3水平和反T3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患者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GRACE风险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19.7±2.9vs.14.4±3.0,P<0.01;260 ±51 vs.209±34,P<0.01),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的FT3水平、反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2)pmol/Lvs.(4.9±1.5) pmol/L,P<0.01;(1.4 ±0.3)nmol/L vs.(1.2±0.4) nmol/L,P<0.05].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APACHEⅡ评分、GRACE风险评分和FT3水平是AMI患者短期内死亡的影响因素(HR=1.459,95% CI:1.227 -1.734,P<0.01;HR=0.997,95% CI:0.987 -1.008,P<0.01;HR =0.6,95%C1:0.418 -0.862,P<0.01).APACHE Ⅱ评分标准偏回归系数大于GRACE评分和FT3水平的标准偏回归系数(1.321,0.611,-0.57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APACHE Ⅱ评分的AUC大于GRACE风险评分和反T3水平的AUC(0.893,95% CI:0.834 -0.952;0.822,95% CI:0.757 -0.866;0.681,95% CI:0.590 -0.771,P<0.01).结论:APACHE Ⅱ评分对AMI患者短期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GRACE风险评分、FT3水平和反T3水平.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率成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军芳;张军;张海滨;王晶明;徐晖;郑烨;郑敏娟

    目的: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速度(V)、应变率(SR)的变化特点,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室局部梗死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及SRI对20例AMI患者和30例正常人左室前壁及前间壁节段纵向收缩期(S)、舒张早期(E)及房缩期(A)的峰值速度( Vs、VE、VA)、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进行测定,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s:AMI组心梗室壁的不同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VE:除前间隔的心尖水平外,心梗室壁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减低;VA:前壁的不同水平及前间隔的心尖水平AMI组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s、SRE:AMI组不同水平左室心梗室壁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SRA:前壁的不同水平及前间隔的基底水平AMI组较对照组显著性减低(分别P<0.01和P<0.05).结论:QTVI及SRI技术是临床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 多层螺旋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法洛四联症并发畸形的价值比较

    作者:王建堂;马增山;马胜军;董铭峰;柴守栋;唐培哲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法洛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TOF)并发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138例诊断TOF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及TTE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四格表法计算MSCT与TTE诊断TOF并发畸形的真实性评价指标,并加以比较.结果:MSCT与TTE均能对TOF做出明确诊断,但对并发畸形的诊断MS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优于TTE(分别为88% vs.74%,P<0.05;95% vs.81%,P<0.05;90% vs.76%,P<0.01).结论:MSCT对TOF并发畸形诊断的真实性优于TEE.

  • 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李岚;姜述斌;帕尔哈提;赵勤英;徐风燕;张宝简;毛拉提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 FIB)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 d,给予替罗非班期间连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40 mg/12 h),停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2 h后,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4d[依诺肝素:1 mg/(kg ·12 h)];对照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 ·12h)]皮下注射连续使用5~7d.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30和60 d血浆hs-CRP和FIB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两组中治疗后30 d、60 d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胸痛例数;出血状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hs-CRP和FIB水平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于治疗后7 d hs-CRP和FIB水平开始低于对照组,30 d降低作用显著,60d两组hs-CRP和FIB水平差异消失;两组hs-CRP和FIB水平变化呈线性正相关;观察组30 d和60 d的复合缺血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无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进一步降低中危ACS伴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FIB水平;降低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并不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

  • 实时三维超声在三尖瓣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志英;魏素霞;郑浩;周伟利;李旭峰;刘蕾;张亚丽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三尖瓣脱垂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不同作用.方法:总结了本院2009年3月~ 2011年5月接受RT-3DE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三尖瓣脱垂患者24例的超声检查内容.结果:RT-3DE在三尖瓣脱垂中所能显示的病变较2DE内容丰富,能明确地定位病变的位置及立体形态.两种检查方法同名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RT-3DE在三尖瓣脱垂的诊断中可做为2DE有益的补充.

  • 双源CT对冠状动脉支架靶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勇;王联发;朱有志;周文兵;纪勤炯;李华;廖文彬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靶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69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共111枚支架)进行DSCT,评价支架图像质量得分与靶血管级别的相关性;并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分析D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靶血管病变的真实性.结果:DSCT支架图像质量得分与靶血管级别正相关;DSCT对支架靶血管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2%、特异度98%、和准确度95%;DSCT与CAG对不同直径支架的靶血管再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SCT对直径≥3.0 mm支架靶血管再狭窄检出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直径<3.0 mm支架靶血管的相应指标(均P<0.05),而灵敏度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DSCT可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支架靶血管的病变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特点的比较

    作者:华宁;邸春霞;唐雪正;张闯;刘献鹏;唐发宽

    目的:通过对稳定型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进行斑块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别对37例SAP患者与34例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影像学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测定小面积处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脂质斑块数明显多于SAP患者(P<0.05),而钙化斑块例数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定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EMA未见显著差异,而斑块负荷(PA/EEMA)的比较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患者病变处倾向于表现为正性重构,而SAP患者多为负性重构.结论:SAP与UAP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及血管重构存在差异,IVUS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特点.

  • 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邹祎;肖秀金;余泽洪;陈小林;汤立军;冼伟进;王晓霞

    目的:探讨长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脉贮备功能(CF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予常规治疗,试药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期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评评价CFR.结果:经过6个月瑞舒伐他汀的治疗后,试药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C:(3.2 ±0.9)mmol/Lvs.(5.4±1.2) mmol/L,P<0.05;LDL-C:(2.1 ±0.7) mmol/L vs.(3.4±0.8)mmol/L,P<0.05].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1 ±1.4) mg/L vs.(3.7 ±2.1)mg/L,P<0.05].试药组静息冠脉血流速度(bCFV)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显著下降[ (21 ±6) cm/s vs.(26 ±5) cm/s和(21 ±6) cm/s vs.(25 ±7) cm/s,P<0.05],而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hCFV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增加[(71 ±9) cm/s vs.(56 ±8) cm/s和(71 ±9) cm/s vs.(56±10) cm/s,P<0.05],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增加[(3.2±0.6)cm/s vs.(2.1±0.5)cm/s和(3.2±0.6)cm/s vs.(2.2±0.4) cm/s,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贮备功能.

  • 蛋白多糖在脱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中抗钙化的作用

    作者:郭海平;史海峰;李温斌;许秀芳;郭俊平;靳振生;张素玲

    目的:证实去除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对提高脱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抗钙化性能的作用,为研制组织工程化肺动脉带瓣管道做准备.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A组:为新鲜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B组: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处理的脱细胞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和C组:在B组处理的基础上再经透明质酸酶消化,去除细胞外蛋白多糖基质成分的猪肺动脉带瓣管道组织,每组4份(n=4).方法:实验室:将3组样本分别进行HE染色后,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肺动脉管壁及瓣膜组织的变化.采用盐酸胍抽提结合阿利新蓝染色法测定蛋白多糖的含量.同时将3组样本包埋于大鼠皮下,于6周后取出标本进行Van Kosaa银染色法(钙盐染色)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组织的钙化程度.结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猪肺动脉管壁和瓣膜组织的细胞可以较完整的去除,纤维网架结构可以完整保持.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显示,与A、B组相比,C组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大鼠皮下包埋实验显示,与A、B两组相比,C组的钙化反应更少,管壁组织钙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胰蛋白酶+ Triton X-100脱细胞方法可以达到去除细胞的目的.通过大鼠皮下包埋实验证明,采用透明质酸酶消化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的含量可以进一步减少脱细胞组织的钙化反应,为组织工程肺动脉带瓣管道的构建提供较为理想的脱细胞基质材料.

  • 增龄大鼠心肌线粒体DNA损伤及DNA修复酶γ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兰;张毅;刘娴;李赫;顾金霞;肖模超;王晓云

    目的:探讨大鼠增龄过程中心肌组织DNA损伤和DNA修复酶表达的变化.方法:从不同月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提取DNA、RNA及蛋白.采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检测心肌DNA损伤;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酶γ(Polγ)表达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DNA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结果: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核DNA(nDNA)损伤不明显,线粒体DNA(mtDNA)损伤严重,DNA内8-OHdG的水平增加,Polγ的表达下降.结论: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DNA修复酶Polγ的表达下降,mtDNA损伤增加.DNA损伤与DNA修复能力下降间会引起恶性循环,终可导致DNA损伤的增加加快心脏衰老.

  • AMPK抑制剂P5499拮抗无钙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姚远;毕生辉;冯建宇;时全星;张建英;周京军;裴建明

    目的:观察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P5499对短暂无钙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对健康SD雄性大鼠心脏行Langendorff离体灌流,实验全程记录心脏冠脉流量(CF)、左心室内压(LV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心率(HR),并计算左室发展压(LVDP)和心率-压力乘积(RPP)评价心功能的变化.再灌注结束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评价心肌梗死(MI)面积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I/R)后,心功能显著降低,CF明显减少(P<0.01),MI面积的比率为(39.6±1.49)%.短暂无钙预处理( CPC)可使LVEDP明显降低(P<0.05),CF、LVDP、±dp/dtmax及RPP均明显改善(P<0.01),MI面积显著缩小(P<0.01).缺血前单独给予P5499对心功能、CF及MI面积无明显影响,但其可显著逆转CPC的心肌保护作用(P<0.01).结论:AMPK可能是Ca2预处理产生心肌保护信号的下游分子.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动物实验方法

    作者:王建铭;杨剑;杨丽芳;张学昕;杨秀玲;杨倩;易定华

    目的:建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动物实验方法,确定适合于TAVR的实验动物模型及主动脉根部造影的佳投照体位.方法:选用健康绵羊15只(体质量40 ~ 45 kg),于颈中、下1/3处到胸骨上窝区间,通过超声心动图和血管超声分别测量绵羊主动脉瓣环直径和颈总动脉直径.分离绵羊颈总动脉,于直视下测量其直径.穿刺颈总动脉,送入猪尾巴导管,行左心室造影,确定主动脉根部佳投照体位并进行影像学分析.行颈总动脉横切口,依次置入20F和24F介入式大动脉支架(主动脉覆膜支架)输送鞘,观察能否顺利通过.分别在置入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返流百分比、心率,经心导管测量主动脉收缩压(aortic systolic pressure,ASP)、主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aortic pressure,DAP)、平均主动脉压(mean aortic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结果:用超声心动图测得收缩期主动脉瓣环直径为(24.98 ±2.41) mm,舒张期主动脉瓣环直径为(19.82±2.14) mm.用血管超声测得颈中、下1/3处颈总动脉直径为(5.61 ±0.50) mm,颈总动脉胸廓入口处直径为(9.16 ±0.84) mm.解剖直视下测得的颈中、下1/3处颈总动脉直径为(5.90 ±0.64) mm.15只绵羊均可经颈总动脉成功置入20F输送鞘,13只绵羊可成功置入24F输送鞘.造影结果显示,右前斜位2.5°±3°、头足位7.1°±6°,可清楚显示绵羊左、右冠脉的开口及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形态.术后存活绵羊(14只)主动脉瓣的EOA、返流百分比、心率、ASP、DAP、MAP、LVSP、LVEDP与术前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绵羊颈总动脉可建立逆行TAVR实验模型,右前斜位2.5°±3°、头足位7.1°±6°,可获得良好的主动脉根部影像,满足应用介入瓣膜输送系统进行TAVR动物实验研究的需要.

  • 高血压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高登峰;牛小麟;宁宁;郝广华

    目的:探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4周龄及16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以相同周龄的Wistar-Kyoto (WKY)大鼠为正常对照,采用tail cuff法测量SHR及WKY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开胸后分离胸主动脉,分别测量胸主动脉中层厚度(M)和管腔内径(L),并计算二者的比值(M/L).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CTGF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定量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不同周龄的SHR主动脉组织内CT-GF、Ⅲ型胶原(Col Ⅲ)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4周龄SHR主动脉M、L、M/L以及ColⅢ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较同龄的WKY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CT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16周龄的SHR与同龄的WKY大鼠相比,胸主动脉的M无明显变化;而L显著增高,M/L显著降低(P<0.01);CTGF和ColⅢ的表达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可调节VSMCs中CTGF的表达,从而引起细胞外基质释放增加,导致血管重构的发生.

  • 雄激素缺乏对雄性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艳妮;谈世进

    目的:观察雄性大鼠去势后,雄激素缺乏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化分为单纯去势组(10只)和假手术组(10只).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浆睾酮的浓度,取胸主动脉HE染色后,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单纯去势组血浆睾酮的浓度及血浆NO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为[(2.47 ±0.53) μg/L vs.(0.28 ±0.07) μg/L和(33.44 ±8.50) μg/L vs.(21.61±10.51) μg/L,P<0.05];而血浆ET-1的含量则明显升高[(3.84 ±0.16) μg/L vs.(4.41 ±0.34) μg/L,P<0.05].单纯去势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排列不整齐,管壁厚薄欠均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结论:雄性大鼠去势后雄激素缺乏可使大鼠血管内皮受损,释放NO减少以及ET-1增加.

  • 功能化纳米支架承载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研究

    作者:崔晓军;谢华;谭玉珍;国海东;王存;张剑凯;郭金华

    目的:探讨功能化纳米纤维支架(NFS)承载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承载MCSCs治疗MI的可注射性生物材料.方法: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并固相合成自聚多肽.将24只雌性大鼠MI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MCSCs移植组和支架承载MCSCs移植组,每组8只.细胞移植后4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恢复的情况.将心脏组织切片并进行Masso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检测胶原纤维的比率.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的Y染色体细胞,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结果:与MCSCs移植组相比,支架承载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数明显提高,胶原纤维比率明显减小,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支架承载MCSCs移植治疗MI,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受损心肌内的存活和向功能性心肌细胞分化,并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

  • TGF-β1在AVP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范延红;董辉;潘庆;郭文怡;王海昌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精氨酸加压素(AVP)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向肌成纤维细胞(MFs)转化中的作用.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仔鼠的CFs,将CF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AVP、不同浓度的TGF-β1或添加了不同浓度的抗TGF-β1中和抗体的1×10-6mmol/L AVP共同孵育48 h后,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CFs胶原合成的功能,用Western blot检测CFs中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表达量,用ELISA法检测CFs中TGF-β1的合成.结果:AVP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CFs的3H-脯氨酸掺入率和α-SMA的表达量增加,其中1×10-6 mmol/L AVP组CFs的3H-脯氨酸掺入率和α-SM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VP也可浓度依赖性地诱导CFs中内源性TGF-β1的合成增加,其中在1×10-6 mmol/L AVP刺激下,CFs合成显著增加的内源性TGF-β1刚好达到外源性TGF-β1诱导CFs向MFs转化所需要的剂量(>2 ng/ml).抗TGF-β1中和抗体虽然能够显著抑制在10-6 mmoL/L AVP诱导下CFs的3H-脯氨酸掺入率和α-SMA的表达量(P<0.05),但却不能将其抑制到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P<0.05).结论:AVP刺激下CFs中内源性TGF-β1合成的增加可部分地介导AVP诱导的CFs向MFs转化.

  • 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晚期复发患者瓣膜置换术190例临床分析

    作者:尚宝朋;李建明;廖晓波

    2003年6月我科共为190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因症状复发,二尖瓣再次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而进行瓣膜换术患者施行再次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对这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纳入患者190(男48,女142)例,年龄35~66(39±11)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33(12±10)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142例,Ⅳ级34例.

  • 成功救治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脑梗死2例

    作者:吴明祥;刘成伟;陈国洪;苏唏

    DeBakey Ⅰ型夹层因累及血管不同,可以出现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急性内脏缺血等不同临床表现,常容易出现误诊,出现上述并发症后医生及家属常常因风险高及费用巨大而放弃治疗,本文报告2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成功治疗经验,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 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经导管栓塞治疗1例

    作者:宗刚军;秦永文

    临床资料 老年女性,75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胸痛3年加重半月"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min,心率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浮肿.

  • 动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应激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徐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疾病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近的一些病理学方面的研究也发现,某些特异性的调节物参与了这些氧化应激反应并可促进AS斑块在血管壁的形成和破裂.这些特异性的调节物能在人体内测出并作为AS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这些生物标记物作一综述.

  • B族维生素过量与心血管病风险

    作者:周士胜;臧益民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心血管病呈现出全球性快速流行趋势,原因不明.B族维生素与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关系密切.长期摄入过量的B族维生素对人体有何影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近,我们的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肥胖和糖尿病流行与人均维生素B1、B2和B3(烟酸和烟酰胺)呈显著的滞后相关关系.已有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证据强烈提示,长期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3(烟酸和烟酰胺)过量,可能是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 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CTA成像

    作者:何雯雯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心律失常患者一直是此项技术的瓶颈.由于传统的螺旋CT及双源CT的技术限制,对心律失常患者扫描过程中往往因为心脏运动不规律,导致图像不连续.心电编辑技术可解决部分此类问题,改善图像的质量,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宽探测器CT(如320排螺旋CT)在低心率条件下可在一个心动周期成像,能消除此类伪影,但时间分辨力尚待提高.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涛

    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可挽救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但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心肌细胞数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骨髓中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梗死区的血液供应及心肌重构,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BM-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方式,移植的时机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迷走张力评价及其改善方法

    作者:王皓;孙蕾;赵美;臧伟进

    自主神经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新近研究发现,迷走张力降低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提高迷走张力可以减轻心肌损伤,有效地保护心脏功能.改善迷走张力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迷走张力的评价指标及提高迷走张力的方法作一综述,探讨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为更深入研究迷走神经对机体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 高密度脂蛋白与心血管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路英杰;杨雪;张旭昌

    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与冠心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HDL胆固醇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可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抗氧化作用、调节内皮功能、抗炎及影响凝血系统等.本文对HDL的结构和代谢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介入瓣膜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王建铭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迄今为止全球接受TAVR的患者数已近3万例,已成为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患者的标准备选治疗措施.从目前已临床应用的介入瓣膜到正在实验研究的新型介入瓣膜可以看出,未来介入瓣膜的发展目标是尺寸更小、长期有效、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定位精准.随着TAVR的推广,新型介入瓣的研发,操作者经验的积累,以及长期随访的开展,将给TAVR提供更科学的病例选择标准,减少介入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未来此项技术还会逐渐扩大适用人群的范围,成为代替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举足轻重的治疗措施.

心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