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脏杂志

心脏

心脏杂志

Chinese Heart Journal 심장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 影响因子: 0.3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236
  • 国内刊号: 61-12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31
  • 曾用名: 心功能杂志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裴建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

    作者:闫韵洪;张利华

    目的:观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我院进行PTCA的患者86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60例.分别于PTCA和CAG当天及术后第二天清晨采集空腹血测定CRP值.结果:PTCA组术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CAG组造影后血清CRP水平与造影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PTCA明显增加血清CRP浓度,可能与PTCA治疗后局部血管炎症有关.

  • 冠心病P/P-R段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王亚非;刘圣义;公维云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电图P/P-R段比值与多普勒左室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2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测量P/P-R比值.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功能指标,包括E波加速时间(ACCT)、E波减速时间(DECT)、E峰值速度(E)、A峰值速度(A)、E/A比值、E波流速积分(ETVI)、1/3舒张期流速积分(TVI 1/3)、全舒张期流速积分(TOTAL TVI)以及E波充盈分数(RFF)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P/P-R段比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流速及流速积分相关良好,冠心病P/P-R段比值增大,流速及流速积分参数减低,对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P/P-R段比值测量简单易行,可靠性较强,对评价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2例分析

    作者:唐发宽;林先和;张同欣;谭小玉;钮炜西;冯会成;肖军;黄沁;张军芝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2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21例,双支血管病变占11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结果:42例患者病变血管73支,病变长度为18±13 mm.其中B型病变占45%,C型病变占21%.共植入71个支架,成功率97%.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何争;张玉顺;贾国良;郑昌柱;王晓燕

    目的: 随访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Inoue 单球囊扩张狭窄的二尖瓣,对PBMV术患者227例进行追踪随访, 评价临床心功能和瓣口状况.平均随访时间 (6.3±2.1)年.结果: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显著扩大,从(1.01±0.28)cm2 扩至(2.34±0.17)cm2(P<0.01),长期随访,MVA逐渐减小至(1.66±0.37)cm2(P<0.01).再狭窄率为22.9% .二尖瓣跨瓣压差(MVG)从(19.5±6.2) mm Hg分别减少至术后、随访的(7.4±5.1)和(10.1±4.9) mm Hg,差别显著(P<0.01).随访中临床心功能改善仍然维持1个级别以上者达77.1 % .随访射血分数(EF)变化不大、二尖瓣返流(MR)较术前、后明显加重(P<0.01).结论: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郑晓荣;王易虎;张灿久;许庆丽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制剂(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68例心衰患者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相同的或同类的基本抗心衰药物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服比索洛尔.测定患者试验初始时和服药6个月后血浆CGRP和ET-1浓度. 结果:两组患者血浆CGRP和ET-1的浓度初始时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在6个月后血浆CGRP和ET-1浓度与初始时比较,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在原有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可以降低心衰患者血浆中CGRP和ET-1浓度,对心衰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益.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作者:段云友;袁丽君;曹铁生;杨瑛

    目的:评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分娩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临床诊断为重度PIH患者32例,正常妊娠(NP)24例.采用美国Acuson 128 XP/10彩色电脑声像仪,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记录二尖瓣舒张早期活动情况,测量E-F 斜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A)及速度时间积分,计算E/A比值及快速充盈分数(RFF).产后2个月内复查.结果: PIH组同NP组相比,二尖瓣E-F缓慢(6.4±2.9 vs 9.3±4.5 cm/s, P<0.05),E/A明显下降(1.2±0.2 vs 1.4±0.2, P<0.01),RFF减低(56%±5% vs 60%±5%, P<0.05).产后复查时,PIH组 E/A 明显升高(1.2±0.2 vs 1.5±0.3, P<0.01),接近正常产后水平(1.5±0.3 vs 1.6±0.3, P>0.05);RFF,E-F下降速度与正常产后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重度PIH患者孕晚期可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受损,除个别病例外,大多数患者产后2个月内恢复正常.

  • 食道心房超速负荷试验中QT间期离散度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作者:王明空;李春生;岳全廷;魏运亮

    目的:评价食道心房超速负荷试验的QT间期离散度(QTd)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3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4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食道心房超速负荷试验,记录试验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其ST段、校正QT间期(QTc)及QTd.根据ROC曲线求出QTc及QTd的截断点,以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诊断方法,利用四格表法,分别计算各观测指标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并与"并联试验"相互比较.结果:ST段下移、QTc,QTd诊断冠心病的特异度分别为100%,68%,94%;敏感度分别为53%,78%和84%.ST段下移和QTd并联试验时敏感度可达94%.结论:食道心房超速负荷试验时,如以传统的诊断指标ST段下移,结合QTd,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可作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慧芳;王晓明;韩善润;李源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与 CHF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84例CHF 患者sICAM-1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①CHF患者sICAM-1水平(588±152 μg*L-1)较对照组(167±35 μg*L-1)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sICAM-1水平随着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升高,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5),③ LVEF值和sICAM-1水平,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0.55, P<0.01).结论: sICAM-1在CHF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sICAM-1水平可能是CHF患者心功能程度判定和疗效观察的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 心血管疾病的梯度回波电影磁共振成像观察

    作者:韩月东;刘雁丽;赵海涛

    目的:了解梯度回波电影磁共振(cine-MRI)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分析38例心血管疾病的cine-MRI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升主动脉瘤(AAA)10例,夹层动脉瘤(AD)21例,心包血肿(PCH)1例,肥厚型心肌病(HCM)3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ASD并发室间隔缺损(VSD)1例.结果:cine-MRI上心血管壁呈中低信号.AAA和AD主动脉增宽,AAA和4例AD左心室扩大,左室流出道有舒张期低信号区.18例AD内膜破裂口区有局部低信号区,6例假腔内血栓,后者信号强度与心动周期无关.PCH右侧房室受压变形.HCM心肌增厚.ASD和ASD并发VSD有左向右单向分流.结论:cine-MRI可较好地显示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自旋回波序列结合可满足诊断需要.

  •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10例

    作者:陈文生;易定华;汪钢;孙国成;王伟宪;崔琴

    目的:报告10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方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0例,术时日龄7~27(19±4)d,体质量2.7~4.2(3.5±1.4)kg.病种为法乐氏三联症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室间隔缺损8例.并发房间隔缺损7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肺动脉高压5例.8例有肺炎或(和)心力衰竭史.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结果:早期死亡3例,存活7例.随访5~19(17±3)月.患儿发育良好,心前区杂音消失,未见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先心病手术治疗可获较好治疗效果.逐步开展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可行的.

  • 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作者:臧红云;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苗志林;王冬梅;王祖禄

    目的:评价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9名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未预扩直接植入支架术(Ⅰ组, n=95)和预扩后植入支架术(Ⅱ组, n=94)两组,观察两组X线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费用和心功能情况,左心功能通过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UCG)评价.结果:Ⅰ组X线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球囊导管用量(分别是10±5 min,21±5 min,93±10 ml,2根)均低于Ⅱ组(分别是15±2 min,41±10 min,136±23 ml,94根),4 项数据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手术期心功能恶化者Ⅰ组(2例)明显低于Ⅱ组(25例), P<0.05 ;UCG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内径(LVID):Ⅰ组术前LVEF为(41±10)%,术后3月为(54±12)%,P<0.05,LVID术前59±5 mm,术后3个月为 52±5 mm, P<0.05;Ⅱ组术前LVEF为(40±11)%,术后3月为(52±10)%, P<0.05,LVID术前59±5 mm, 术后3月为53±6 mm,P<0.05 ;术后3个月LVEF和LVIDⅠ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直接支架术改善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较预扩支架术疗效明显,且减少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 伊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作者:郭明;杨欣国;王亚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变化以及伊贝沙坦对它们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和6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和AngⅡ浓度.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n=34)和培哚普利组(n=32),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NF-α,IL-6水平与CHF的原发病无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r=-0.58, r=-0.62, P<0.01).伊贝沙坦组、培哚普利组治疗4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伊贝沙坦组较培哚普利组IL-6显著降低(P<0.05),LVEF显著升高(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 Ang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伊贝沙坦具有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

  • 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心房重构逆转作用观察

    作者:张义飞;柳荫;王建榜;张录兴;郑强荪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的治疗及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的作用.方法:选择1998-06~2000-07住院的特发性房颤患者(除外房颤持续时间小于6月和阵发性房颤间隔小于1月,每次持续时间少于48 h者)9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32例,普罗帕酮治疗组32例及安慰剂组30例.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出院后嘱患者1,3,6,12月复查上述项目1次.结果: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组,均可使特发性房颤复律,但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稍长(约1周),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中,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组,12月后转复成功率分别为81%和56%,与安慰剂组自动复律20%(6/3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随访1,3,6,12月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缩小,左心室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的高值(E峰值)和左心房收缩时经二尖瓣血流的大值(A峰值)、E/A增大.1,3,6,12月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罗帕酮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安慰剂组则无变化.结论: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复律及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 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爱国;荣芳;陈登国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Pe)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神经激素、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对56例CHF患者口服Pe 4 mg/d 6个月疗效进行观察,并与56例临床特征相匹配的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和心房钠尿肽(ANP)显著降低(P<0.01),血浆肾素活性(PRA)显著升高(P<0.01),左室功能显著改善(P<0.05).结论:Pe长期口服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张建民;张荣林;梁雨露;曹巧兰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不同导联QT间期的差异,故可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不一致性,冠心病患者的QTd异常增加,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成功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降低患者QTd[2].对我院因冠心病成功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术后QTd进行分析,以探讨介入治疗对QTd的影响.

  •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86例

    作者:曾益华;关小宏;胡爱民;刘伟红

    急性左心衰竭是急诊室和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内科危重症,多发于老年人,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常可危及生命.我科自1995-01~2001-06共救治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现就救治效果和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根据<心血管病诊断标准>[1],结合患者病史、诱因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本组86(男41,女45)例,年龄59~93(平均68.9)岁.院前急救者19例,急诊室救治者67例.基础疾病为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例,肾衰尿毒症2例.所有病例经过简单的病史访问,体格检查,记录心率、血压、呼吸后,均立即静脉通道,给予硝酸甘油10~20 mg 加入50 g/L葡萄糖250 ml静滴,开始剂量20~40 μg/min,根据血压调整药量,维持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上.同时给予速尿20~40 mg,地塞米松5~10 mg,喘定0.25静注,除3例AMI者,其余亦给予西地兰0.4~0.6 mg静注.20 min后呼吸困难症状仍无明显改变者,用吗啡3~5 mg静注,与此同时给予患者高压高浓度吸氧、半坐卧位、双下肢下垂、去除诱因等对症支持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缓解,肺部罗音消失,紫绀消退;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2 结果 86例中显效42例(49%),有效35例(41%),无效9例(10%),其中死亡5例.77例有效者,起效时间≤30 min 33例,30~60 min 38例,60~120 min 6例,所有病例(除死亡者外)在抢救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压、快速心律失常等毒副作用.81例存活者抢救后较抢救前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均P<0.01).详见表1.

  • 闭环刺激频率应答起搏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徐国钰;王海昌

    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临床上的使用,改善了心率的变时性,从而更符合人体生理的需求.传统的频率应答起搏器是开环正反馈式的,其感知信号仅与心排出量间接相关,不能自动调节起搏器频率,并需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分别设定很多参数,程控复杂,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闭环刺激频率应答起搏器应用自身的交感神经系统控制,实现生理性闭环负反馈控制,理论上对患者的心排出量更有利.并且无特殊传感器,对电极无特殊要求,程控上只需设定基本频率和大闭环频率.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导联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雪梅;张守云;孙敬春

    心电图V7~V9导联异常对判定后壁心肌梗死(PAMI)有重要意义.但是PAMI难于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反映出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本文探讨V1~4导联心电图改变对PAMI及右室心肌梗死(ARVI)的诊断.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组:选择1995-03~2000-06住我院ccu的首发AIMI患者68(男49,女19)例,年龄30~7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排除左、右心室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右位心、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照组:临床除外心肺疾病的健康者84(男58,女26)例,年龄30~75岁.1.2 方法 AIMI患者,入院时除做常规标准12导联心电图外,均加做V7~9及V3R~V5R导联.发病第1天每6 h做1次,以后每24 h做1次,3 d后每周2~3次,连续心电监护1周 .对照组做标准12导联心电图.

  • 不同冠脉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作者:梁福攸;陈国任;黄景文

    QT离散度(QTd)反映心肌细胞复极的不均一性,QTd延长可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对不同冠状动脉分支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作者观察了冠心病患者术后QTd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9-10~2001-06在本院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血管狭窄大于70%,并同时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40(男24,女16)例,年龄44~81(65±9)岁.共干预血管50支,植入支架50个,其中前降支22个,回旋支9个,右冠19个.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用药基本一致,术中无特殊用药.

  •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

    作者:董德保

    作者总结了24例老年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的治疗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年以来门诊和住院患者24(男19,女5)例.平均年龄66(60~73)岁,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17例并发冠心病.24例中,原发性高血压18例,继发性高血压6例(均为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平均18.5(5~31)年.急性左心衰诊断标准:血压明显增高继而出现端坐呼吸、气急、胸闷、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泡沫痰,两肺满布湿性罗音.发病诱因:劳罗9例,情绪激动8例,寒冷刺激7例.

  • 经导管灌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慢性动脉阻塞

    作者:刘少忠;赵世华

    静脉法溶栓术因其用药量大,出血并发症高,从而限制其在外周动脉阻塞中应用.近十年来,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性疾患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1].但对慢性血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国内尚无系统报道[2,3],作者着重探讨溶栓术在慢性血管阻塞中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自1986年以来采用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患者18例,均经造影证实.急性阻塞者6(男4,女2)例,年龄平均34(4~65)岁.病程0.5 h~3 d,平均30 h.其中4例血栓源于其它介入治疗术;2例突发血栓,形成原因不明.病程在两年以内者的慢性阻塞者12(男11,女1)例,年龄平均50(30~60)岁,病程1~24月,平均6月.除两例考虑为脉管炎外,其余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心功能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观察

    作者:王军;任久林;王双艳

    近年来对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清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的研究日渐增多.作者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心功能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及应用甲状素片治疗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AMI患者96(男56,女40)例,年龄35~82(58±24)岁.皆符合下述条件:持续性胸痛>30 min,休息或含硝酸酯药无效;血清CK及其同功酶升高2倍以上;心电图示相邻两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示有异常Q波.心功能按Killip方法分级,Ⅰ级30例,Ⅱ级22,Ⅲ级20例,Ⅳ级24例.同时排除甲状腺疾病、近期(2周内)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者.1.2 方法于住院第2天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选择心功能≥Ⅱ级患者,总计66例,在常规AMI及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片治疗2周,先每日10 mg,每3~5 d增加10 mg,至30~40 mg,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功能情况.

  • 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齐书英;何振山;崔俊玉;杨丽

    作者以经胸壁二维超声采色多普勒技术,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确诊的AMI患者;②无严重并发症;③发病48 h以内入院者.入选患者90(男46,女44)例,年龄58(42~72)岁,其中前壁心梗45例,下壁心梗36例,前壁并发下壁梗死9例.按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配对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常规治疗组;第2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卡托普利,剂量从6.25 mg,每天3次,渐增至12.5~25 mg,每天3次;第3组为黄芪干预组,在ACEI组基础上加用黄芪40 ml/d静滴,连用3周.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伴急性心力衰竭16例分析

    作者:张淑芬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原有心、脑、肾疾病或已有心、脑、肾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低血糖发作(血糖<2.8 mmol/L)随着即刻血糖测定的普及,作者发现当这类患者出现急性左心力衰竭(心衰)时,低血糖的存在是诱发心衰的原因之一.现就我院近6年16例此类患者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男9,女6)例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亚太地区Ⅱ型糖尿病政策组诊断标准),年龄68~84岁,住院4例、门急诊12例,有脑梗死病史8例、高血压病史12例、并发糖尿病肾病(希氏内科学DN分期方法),尿蛋白排泄率≥200 μg/min,肾功能不全12例(低蛋白血症12例、双侧胸膜腔积液10例,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平时心功能(NYHA)为Ⅱ级;注射胰岛素12例,口服磺脲类药物4例.血糖测定使用美国强生公司ONE TOUCH血糖仪.

  • 运动锻炼对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控制作用

    作者:孙月芬

    冠心病是对人类健康与寿命影响大的慢性病之一.本文作者主要分析运动锻炼对控制高血压、调整血脂紊乱、治疗肥胖、降低血糖等危险因子的作用及机制.

  • Brugada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陈哲明;孟素荣

    本文就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机制、基因基础和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 eNO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作者:徐凯;贾国良

    本文在回顾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多态性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Glu298→Asp基因突变与冠心病发生的关联性.

  • 放射性核素反义脱氧寡核苷酸治疗在PTCA术后再狭窄中的阻抑作用

    作者:侯英萍;邓敬兰;乔宏庆

    作者概述了单纯反义脱氧寡核苷酸(ODNs)、单纯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反义ODNs治疗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中的阻抑作用其应用前景.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力;裴兆辉

    本文综述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和在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和纠正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肖文良;毛节明

    本文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适应证、疗效和优缺点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 心房颤动对心房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洪波;陈润芬;黄定九

    本文综述了心房颤动对心房肌细胞的离子通道、电生理特性及心房肌细胞结构的影响.

  • 临床心肌31磷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卓立;黄志兰;傅莉;张贵祥;郜发宝

    磁共振波谱(MRS)是检测体内化学成分惟一无创性检查手段.1995年美国FDA批准MRS的临床应用.由于31P-MRS具有连续不断地和非侵入性地监测心肌局部区域高能磷酸盐,无机磷及细胞内pH值等优点,很快发展成心脏基础研究和临床心脏诊断的工具.

  • 乙酰胆碱诱发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研究

    作者:杨诏旭;蔡振杰;王跃民;张晓东;周更须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诱发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取10条健康杂种犬,给予持续静注ACh及心房快速起搏,测定房颤持续时间,根据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药量,直至通过心房快速起搏可以诱发出持续性房颤(≥3 min)为止.给药前及给药后测定心率,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给药前后及房颤发生后测定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在给予ACh前,通过心房快速起搏均未能诱发出持续性房颤,随着ACh量的逐渐增加,诱发出房颤的时间逐渐延长,当增加到一定量(18±8 μg*kg-1*min-1)之后,10只犬均可以通过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出持续性房颤,有1只犬不需诱发即可出现,其持续时间为344±173 s.测定犬心率明显减慢(157±25 vs 138±20*min-1, P<0.01),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44±13 vs 81±24 ms,P<0.01),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80±16 vs 60±13 ms,P<0.01),使用ACh后左室内压及其大上升、下降速率差异不显著(140±29 vs 129±15 mm Hg*s-1, P>0.05;2752±876 vs 2434±531 mm Hg*s-1; -3115±1067 vs -2707±714 mm Hg*s-1, P>0.05),房颤发生后则明显降低(129±15 vs 79±14 mm Hg, P<0.05;2434±531 vs 1636±417 mm Hg*s-1, -2707±714 vs -1318±237 mm Hg*s-1, P<0.05).结论:以ACh+心房快速起搏制备的犬急性房颤模型具有诱发率高、房颤持续时间较长、安全和制作简单的特点,房颤的机制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可部分模拟临床上房颤的病理生理过程.

  • 哌仑西平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方昶;张旭明;伍卫;王景峰;张燕

    目的:观察小剂量哌仑西平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颈迷走神经切断术、心脏交感神经化学切割技术建立不同自主神经支配的心脏模型.以心率变异频域指标测定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应用心电生理研究方法测定急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阈值(VFT).结果: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哌仑西平预处理组较单纯结扎组频域指标VLF,LF与LF/HF降低,HF增高;电生理指标VFT增高.颈迷走神经切断后,急性心肌缺血时,哌仑西平预处理组较单纯结扎组频域指标VLF,LF,LF/HF降低,HF无显著变化,VFT增加.心脏交感神经化学切除后,急性心肌缺血时,哌仑西平预处理组较单纯结扎组频域指标VLF,LF,LF/HF降低,HF增加,VFT增大.结论:小剂量哌仑西平预处理能改善兔急性心肌缺血时的心电生理不稳定状态.此作用与直接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及直接提高心脏迷走神经活性有关.

  • 一氧化氮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后5'-核苷酸酶的延迟升高

    作者:李伟杰;贾国良;郭文怡;王海昌

    目的: 观察在缺血预处理期间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24h后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和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影响.方法: 阻断兔冠脉5 min, 再灌注10 min,重复4次,造成缺血预处理.在缺血预处理期间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缺血预处理后24 h,提取心肌标本测量5′-核苷酸酶活性,或阻断冠脉30 min再灌注120 min,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缺血预处理24 h后,心肌细胞膜和胞浆 5′-核苷酸酶活性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L-NAME阻断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细胞膜和胞浆 5′-核苷酸酶活性的升高.缺血预处理组心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而L-NAME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5′-核苷酸酶活性的延迟升高.延迟升高的5′-核苷酸酶活性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

  •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电生理特性

    作者:邢斌;招明高;王海芳;梅其炳

    目的:摸索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观察其电生理特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钙电流和钾电流.结果:本法分离所得心肌细胞横纹清晰,一次性复钙,可获得50%~60%的耐钙细胞;并具有正常电生理活性,易于形成高阻封接,可用于钙电流和钾电流记录.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分离方法经济、简便、成功率高,所获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

    关键词: 小鼠 心肌细胞 分离
  • 犬冠状动脉内血浆包膜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聂晓敏;李庚山;江洪;吴钢;朱中生;王晓红;杨新红;漆曙辉

    目的:评价血浆包膜支架在犬冠状动脉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在犬左冠状动脉的回旋支和前降支随机植入1个血浆包膜支架和1个裸支架,术后3 d和15 d(n=4)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粘附和血管内膜的内皮化情况,术后1月(n=5)进行冠脉造影和光镜检查.结果:支架植入术后3 d,血浆包膜支架组和裸支架组的血小板粘附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5 d,两组血管内膜均完全被新生内皮细胞覆盖;术后1月,两组血管的损伤程度相同,冠脉造影和病理学检查均显示,两组的狭窄程度无区别,血管壁无大量的异物巨细胞聚积.结论:血浆包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培养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郝亚荣;李庚山;李建军;王晶;赵智深;赵志明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渗透因子(VPF)对内皮细胞(EC)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6组(n=6/组):①正常对照组;②VEGF 1 ng/ml;③VEGF 10 ng/ml;④VEGF 100 ng/ml;⑤低氧组;⑥低氧组+VEGF 100 ng/ml.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的NO2-,NO3-的含量以反映NO水平.结果:VEGF促进正常EC分泌N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低氧损伤EC,使其分泌NO减少;VEGF 100 ng/ml预处理可保护EC免受低氧损害,保持正常分泌NO的功能.结论:VEGF能够调节EC的功能,为其促血管形成作用中EC分裂、增殖、迁移奠定物质基础.

  • 钙调神经磷酸信号通路参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作者:周兴文;杨永健;张鑫;朱峻;李刚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肌醇(IP3)刺激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FBs为模型,用IP3刺激FBs内Ca2+释放,环孢素A(CsA)阻断CaN,维拉帕米(Ver)阻断FBs钙通道,检测FBs CaN、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C(PKC)活性,用3H-亮氨酸及3H-胸腺嘧啶掺入量作为反映FBs增殖的指标.结果:IP3刺激组FBs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CsA及Ver能明显抑制IP3介导的FBs蛋白核酸合成速率增高,与IP3刺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IP3刺激组CaN、PKC活性与对照FBs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CsA和Ver抑制IP3介导的FBs CaN活性增高,Ver抑制IP3介导的FBs PKC活性的增高.结论:CaN在IP3刺激的FBs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其它信号通路可能也参与了IP3刺激的FBs增殖.

  • 正、负压通气对离体兔肺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洪伟;曾泽戎;温光楠;贾斌;原世麟

    目的: 运用离体兔肺灌流模型(IPL)比较正、负压两种通气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18只肺负压通气(NPV)的IPL模型,控制灌流液流量(133.33 ml/min)不变,在相同的潮气量及呼气末跨肺压下,对12只IPL更换为正压通气(PPV),20 min后重新进行NPV.在两种通气下,测定灌流压力(Pa)、回流压力(Pv)、气道压力(Paw)、肺重量(LWt)等指标并连续同步描记.检测灌流液血氧分压(Po2)值.另6例IPL一直行NPV. 结果: PPV可使Pa、肺血管阻力增高,LWt下降.PPV吸气时Pa增加,Pv下降,LWt略有上升;NPV吸气时Pa,Pv均下降,LWt显着增加.NPV时血氧增加幅度高于PPV.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PPV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NPV的氧合效果优于PPV.

  • 离子作用于颈动脉小体对血压的影响

    作者:刘利兵;梁洁;段春光;商立军;谢安

    目的:探索用不同浓度的不同离子浸泡颈动脉小体后血压的变化. 方法:用加液枪将含不同浓度Na+,K+,Ca2+离子的溶液浸泡家兔颈动脉小体,观察血压的变化. 结果:高于生理浓度的Na+(0.15,1.5 mol/L),K+ (0.4 mol/L)在20 s内有降血压的作用,且0.4 mol/L的K+的降压作用更为明显.低浓度的Ca2+(0.007,0.07 mol/L)在20 s内有升血压的作用,20 s后逐渐恢复. 结论:各种浓度的离子浸泡家兔颈动脉小体,对其血压有不同的影响,且短时血压变化与传统的长时血压变化有所不同,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非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忠东;杨辰垣;陈涛;夏家红;蔡俊坚;邢建洲

    目的:研究非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动物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为4组:①缺血/再灌注(I/R,n=6),离体心灌注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②心脏缺血预处理组(IPC,n=6),离体灌注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缺血5 min/再灌5 min各2次;③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DL-IPC,n=6),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 min/松开5 min,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④肾缺血预处理组(K-IPC,n=6),反复3次阻断左肾动脉5 min/放开5 min,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然后各组全心缺血45 min,恢复灌注15 min改为工作心30 m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羟脯氨酸(HP)含量及血清内皮素(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IPC,DL-IPC及K-IPC组左室功能恢复优于I/R组(P<0.05),ATP含量、SOD活性、HP含量均优于I/R组(P<0.01),心肌含水量低于I/R组(P<0.05),MDA含量,CK,LDH漏出率及ET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非心脏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动脉导管未闭63例封堵术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作者:全薇;朱鲜阳;张玉威;金岩

    目的:总结6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改变.方法:按PDA直径分为≤0.5 cm组(40例),>50 cm组(23例).每例均描记术前及术后1周12导联ECG各1次.观察不同直径PDA对ECG的变化,及介入封堵治疗对ECG的影响.结果:PDA直径≤0.5 cm儿童与成人ECG均以无心室肥厚为主;PDA直径>0.5 cm,儿童均有心室肥厚(9/9),14岁以上者正常与左室肥厚各占1/2;封堵治疗术后1周Ⅰ度传导阻滞消失,1/3左室肥厚恢复正常,但V5,V6 ST-T改变加重.结论:PDA的直径与ECG表现有关;封堵治疗短期可使部分左室肥厚恢复正常,但ST-T改变加重.

  •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法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中作用的评价

    作者:王树祥;张玉顺;代政学;李寰

    目的:分析未闭动脉导管(PDA)经超声心动图和X线造影测量的窄处直径大小和形态的关系,探讨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法介入治疗PDA中的作用.方法:全组36例,年龄1.5~46(12±14)岁.均采用Amplatzer法进行介入治疗.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PDA直径和形态,术中通过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再测量PDA直径、观察其形态.将两者的测量值加以对比.结果:36例患者的PDA窄处直径超声心动图测量为5.4±1.8m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为 5.1±1.9mm,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PDA属漏斗型27例,管型9例;造影显示PDA属Krichenko A型29例,B型4例和C型3例,其中超声检查管型中,造影示有2例漏斗型(A型),余7例分别为B型和C型.36例全部封堵成功,术后即刻造影6例(17%)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3 d超声心动图复查,6例微量残余分流均消失, 左心腔内径均明显回缩(P<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PDA介入治疗术前筛选患者、选择方法、判断PDA的直径大小,术后疗效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浙江省心脏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舟山召开

    作者:

心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