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浴法B超对高度近视患者生物测量中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王育红;肖扬;洪惠;傅智勇

    目的评估水浴法B超在高度近视眼生物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对23例26只眼分别进行水浴法B超和实时A超生物测量,根据B超的测定值采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定人工晶状体术后实际屈光度,比较2种生物测量方法对术后屈光的预测偏差.结果水浴法B超、实时A超测得的眼轴分别为(28.90±1.04) mm、(29.34±1.30)mm(P=0.041),实时A超测得的眼轴偏长;水浴法B超、实时A超术后屈光预测偏差分别为(0.73±0.47) D、(1.28±0.56) D(P=0.002). 结论水浴法B超在高度近视眼生物测量中准确性高,有助于获得理想的术后屈光状态.

  • 超声诊断后巩膜葡萄肿1例

    作者:张小茸

    患者男性,70岁.自觉视物模糊,左眼前常有黑影漂动一月余来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屈光度-10.00D,玻璃体混浊.超声检查见:左眼轴长增大达29mm,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内可见机化物强回声(图1),视网膜、脉络膜及球后组织不均匀后移,B超诊断:后巩膜葡萄肿.

  • 后巩膜葡萄肿的超声诊断

    作者:彭国平;陈常佩;周波;付景霞;冉小青;叶丹屏

    1 资料和方法本院门诊患者32例,共63只眼,其中1例为单眼病变,男11例,女21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52岁.采用Toshiba-350A型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仪,频率7.5~10MHz选用小器官条件,取仰卧位,采用轴位扫描法,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球.首先测量眼轴的长度,观察玻璃体的后极部及视神经乳头周围是否失去正常的球形,有无向后膨出及膨出宽度和深度,观察其形态及其与视乳头的关系.并仔细地询问是否有外伤、感染等病史,以及矫正视力的度数.

  • 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炜琳;段安丽

    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已超过一千万,高度近视中很大一部分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其并发的眼底病变已成为眼底病中不可逆致盲的首位眼病.在病理性近视眼底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中,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是基础的病变之一,其发病原因仍无定论,可能是眼轴不断延长、巩膜中胶原的合成及分解紊乱造成胶原蛋白减少共同造成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的结果.目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唯一治疗手段为后巩膜加固术.对于无临床症状或者因PS而产生的并发症需要定期观察,手术时机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

  •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策略及进展

    作者:李轻宸;汪浩

    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发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认识与探讨逐渐深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巩膜加固术等手段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部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视功能状况,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目前各种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策略、存在的争议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以利于更好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时机.

  • 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曼红;杜军辉;王雨生

    患儿男,12岁.因双眼视物不清8年入院.不伴有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变形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眼部外伤史及遗传和药物过敏史.专科检查:视力:双眼0.15,矫正0.15.眼压:右14mmHg,左13 mmHg,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KP(-),房闪(-),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图1),玻璃体及眼底窥不清.辅助检查:眼部A/B超示:右眼轴长23.5 mm,左眼轴长23.3 mm,双眼晶状体混浊,右后巩膜葡萄肿,双眼球内未见异常回声.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效果

    作者:陈梦平;唐文建;沈策英;何利

    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64例(107只眼)的住院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巩膜加固术,部分联合前房穿刺术,随访6~18个月,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佳矫正视力(logMAR)、眼轴、屈光度分别为:(0.51±0.43),(29.57±2.63)mm,(-16.63±3.07) D,分别与术后2周:(0.37±0.31),(28.03±2.13)mm,(-14.35±2.33)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分别为(0.27±0.23),(28.11±2.16) mm,(-14.62±2.89)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2周的BCVA、眼轴、屈光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涡静脉损伤1眼(0.9%);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出血和眼眶无菌性炎症反应各1眼(0.9%),未出现感染、视网膜脱离或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眼轴和屈光度的增长,稳定或提高视力。

  • 磁共振三维成像在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手术前后的应用

    作者:文宝红;杨鸽;程敬亮;金学民

    目的 观察磁共振三维成像在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PSR)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19例(20只眼)高度近视行PSR.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磁共振三维成像序列检查,术前测量上下角膜缘通过后巩膜葡萄肿的弧长、后巩膜葡萄肿的水平弧长、后巩膜葡萄肿的垂直弧长、视神经颞侧缘至后巩膜葡萄肿颞侧缘的弧长,术后重建手术条带的影像.结果 磁共振三维成像可以获得与后巩膜葡萄肿相关的三维测量值.PSR条带显示清晰.条带恰好加固于葡萄肿的有14只眼,条带偏离葡萄肿的有6只眼,其中5只眼条带偏向颞侧,1只眼条带紧邻视神经,经二次手术后条带位置适中.结论 磁共振三维成像有助于PSR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先天性小眼球虹膜缺损后巩膜葡萄肿合并下直肌缺如1例

    作者:杨艳秋;杨建东;范钦华;曹丽;陈倩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农民,因自幼右眼视力差伴上斜视入院.患者生后发现右眼小,且向内上方偏斜,随年龄增长上斜逐渐加重,拟手术矫正斜视收入院.父母为非近亲结婚,孕期无特殊,否认产伤及手术史,足月顺产,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示全身未见异常,无智力障碍.

  •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合并后巩膜葡萄肿一例

    作者:郭会;李贵刚;王平

    临床资料:患者女,2岁.因"出生后即发现右眼上斜视"就诊.父母为非近亲结婚,均无特殊眼科疾病家族史.视力检查不能合作,左眼可注视灯光,右眼不能.眼位:角膜映光R/L25°.眼球运动:右眼下转不能过中线.眼底检查见后极部巩膜缺损.B超、CT:右眼后巩膜葡萄肿.手术:行右眼下斜肌转位术,术中探查见下直肌缺如,下方巩膜菲薄,可透见脉络膜色素,将下斜肌切除7mm,断端转位缝合于6点位角膜缘后4mm正常巩膜处.术后右眼上斜视改善,角膜映光:R/L15°,眼球运动同术前.

  •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年龄和近视度数变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石一宁;方严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豹纹状眼底改变及其与近视度数和年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近10年354例不同年龄、不同近视度数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按年龄、近视度数、超声及眼底形态进行观察,并分组记录.结果 ①眼底变化:13.6%无眼底变化,8.8%局部改变,33.3%和44.4%分别为豹纹改变和弥漫性病理改变;不同年龄组分析,20岁组眼底无改变占44.8%,20~40岁组豹纹状眼底占46.1%.40岁以上的弥漫性病理改变超出50%;不同近视度数组分析,-6~-10D组眼底改变呈多样化,阴性改变占28.1%,弥漫性病理改变占33.3%,-10~-15D组眼底主要为豹纹状眼底39.1%和弥漫性病理改变48.3%,-15D以上组混合改变占70.8%.②从A超结果分析,眼轴在25mm时眼底无改变40.5%和豹纹状眼底18.9%,弥漫性病理改变27%,27mm时豹纹状眼底占51.9%,>27mm时弥漫性病理改变比例逐渐增加从53.4%到73.9%;从B超结果分析,阴性改变(61.10%)与25mm组基本相同,均匀扩张改变(58.90%)与25~27mm组对应,葡萄肿改变(70.20%)与27mm以上眼轴组对应.结论 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早期(20岁后青春期、眼球扩张初期、豹纹状眼底改变)阶段介入医源性干预可能作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预防策略.

  • 玻璃体切除术中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一例

    作者:李波;颜繁诚;王启常

    患者女性,60岁。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年,右眼被木块击伤,伴视力下降5 d,于2014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部检查:患者右眼视力为指数/5 cm,眼压为30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房水血性混浊,下方可见少量血凝块。隐约可见瞳孔外伤性散大,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消失。人工晶状体移位,玻璃体腔血性混浊,眼底窥探不清。眼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眼玻璃体中度混浊,性质待查;双眼人工晶状体眼;双眼玻璃体混浊合并后脱离;双眼后巩膜葡萄肿。入院诊断:右眼球钝挫伤;右眼人工晶状体脱位;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右眼前房积血;右眼玻璃体积血;右眼眼底待查。拟行右眼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术前患者精神极度紧张,经沟通交流后心情逐渐平复;术中切除玻璃体时发现下方周边部脉络膜视网膜隆起,迅速发展至全周,隆起至瞳孔区,此时患者诉头痛,考虑为脉络膜上腔出血。立即间断缝合切口,向前房内注入适量的黏弹剂,并给予患者止血剂和脱水剂治疗。术后第1天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光感/眼前,眼压为36 mmHg;前房积血,眼后节不清晰。复查眼部B超,结果显示:患者右眼脉络膜上腔积血。术后第2天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光感/1 m,眼压为24 mmHg;前房积血,眼底窥不入。术后第5天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光感/1 m,眼压为22 mmHg;前房积血,眼底窥不入。术后15 d眼部检查:右眼无光感,眼压为16 mmHg;前房积血稍减少,眼底窥不清。术后3个月患者主诉:右眼轻度胀痛,略有光感。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光感/10 cm,眼压为15 mmHg,眼前房积血部分吸收,眼底仍窥探不清。术后6个月患者主诉右眼稍有不适,眼部检查:视力为光感/5 cm,眼压为16 mmHg,眼前房积血大部分吸收,眼底仍窥探不清。

  •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

    作者:姜荔;姚毅;赵军平;马志中

    目的描述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分析该眼底病变发生的原因.方法 OCT检查确诊视盘周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7例10只眼,对其FA/ICGA和mfERG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不是任何患者就诊检查的原因,视力减退或矫正视力低的原因是视网膜脉络膜萎缩、CNV、黄斑前膜形成和弱视.所有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均局限于后巩膜葡萄肿区域,脱离视网膜的长度比相应处附着于巩膜的RPE和内层脉络膜短.结论视盘周围视网膜脱离很可能是后巩膜葡萄肿的一个良性并发症.

  • 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

    作者:田军;秦玉枝;王素萍

    目的 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高度近视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54例,行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B超、OCT、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54例网脱眼中,41例痊愈,11例好转,2例未愈,手术成功率96.3%.结论 巩膜外垫压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伴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显著.

  • 双眼牵牛花综合征误诊为开角型青光眼一例

    作者:张浩

    患者:女性,4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半年余"于2003年9月就诊于我院.患者0.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双眼干涩,久视眼痛,无头晕、头痛、眼胀,虹视;自幼高度近视;曾就诊于其他省级医院,诊断为"双眼开角型青光眼,双眼高度近视眼,双眼后巩膜葡萄肿",给予相应治疗后,效果不佳而就诊我院.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光学相干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高付林;张卯年;王炜;杨炳建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的影象学特征,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PS)患者29例(40眼),行A超测眼轴、B超检查、裂隙灯、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佳矫正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用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 OCT显示40眼中有10眼(25%)有视网膜劈裂.其OCT图像特征主要为一个广泛的低反射空间将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为内外两层,中等度柱状反射桥接两层,色素上皮层前不规则细的中等度反射附着.无视网膜劈裂PS眼黄斑中心凹、距离中心凹150μm、500μm、1000μ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分别为129.33±17.69μm,143.68±16.17μm,178.92±20.53μm,210.45±23.89μm,均与眼轴长呈负相关.结论 OCT能清晰观察PS眼的视网膜劈裂,PS眼视网膜劈裂较常见,它与眼轴关系密切.

  • 伴有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选择

    作者:李玉涛;白领娣;赵霞;刘淑伟

    目的 探讨伴有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3例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按填充物的不同分别采用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气体、硅油填充两组,比较其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视力的变化.结果 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气体组为81.8%,硅油组为9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进步:气体组为54.5%,硅油填充组5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发展需行手术:气体组为9%,硅油填充组12%.结论 伴有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切除、内境界膜剥离、硅油填充可提高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

  • 锚定术中眼肌自行断裂

    作者:孙红;李冬梅;古再丽努尔吐拉克

    患者刘某女65岁以右眼内斜10年,左眼内斜4年来诊.双眼"近视"(-10.00D)40年.人工晶体植入术后4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右眼视力0.1,矫正0.2,左眼视力指数/1米.矫正不提高,余眼内组织不能查清.眼肌检查:角膜映光:>+50°.双眼外转,上转,下转明显受限.牵拉试验:主动收缩:双眼固定于内斜位,向内运动明显受限.被动牵拉:双眼向外牵拉时可到近中线,向下牵拉,可使双眼达正常内下转位,向上牵拉,不能牵拉双眼正上转位.眼B超:双眼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混浊.诊断为:双眼固定内斜视,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行双眼内斜矫正手术.术中将左眼内直肌切断悬吊,在3点角巩膜缘切开结膜,暴露外直肌,见外直肌菲薄,嘱患者术眼外转,眼球外转轻微,约5°.予做下直肌与外直肌联结,用斜视钩勾取下直肌时,下直肌自行断裂,改做锚定术,将外直肌缝线,固定于外眦角眶骨膜上.调整缝线到眼位正位.再行右眼内直肌缝线,切断悬吊.做外直肌折叠10mm.眼位略好转,再次勾取已缝线的内直肌,准备做内直肌后徙,内直肌在肌腹处又自行断裂.改做锚定术,将外直肌缝线,固定于外眦角眶骨膜上.取断裂两处肌组织各约5mm做病理.提示:肌纤维柬较粗大,纤维柬之间的间隙增多.并有大量出血和扩张血管及纤维.

  • LASIK术后双眼黄斑出血1例

    作者:赵少贞;黄悦;孙慧敏;袁佳琴

    患者女 34岁 2002年12月9日首诊因双眼视力下降渐加重20余年,间断配带框架眼镜,未戴过接触镜,无其它眼部及全身病史.右眼视力0.1,左眼0.15.散瞳验光,右眼-9DS-0.5DC×95°=1.0,左眼-6DS-0.5DC×15°=1.0.眼压,右眼9.8mmHg,左眼12.9mmHg(非接触眼压计),眼部裂隙灯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呈豹纹状改变,视盘周围可见萎缩瘢,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B超示,双眼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点状混浊.

  • 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林燕;朱双倩;苏炎峰;薛安全

    目的 观察低龄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劈裂的形态改变,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 155例5~73岁高度近视患者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将其中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187例患者中低龄的(<20岁)7例9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主觉验光、眼底照相,裂隙灯联合Goldmann三面镜、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B型超声和OCT检查.结果 低龄(<20岁)患者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中占3.74% (7/187).7例患者均有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史,其中5例(7只眼)患者有较明确的既往主觉验光记录,近视度数平均每年加深0.58~1.57 D.等效球镜度数-12.50~-19.38 D,平均(-15.59±2.48)D;眼轴长度28.29~33.52 mm,平均(29.89±1.50) mm;佳矫正视力0.3~0.9.B型超声检查发现9只患眼均有后巩膜葡萄肿;OCT检查发现9只患眼均有外层劈裂,其中6只眼外层劈裂累及中心凹;5只眼伴有内层劈裂;未发现非裂孔性黄斑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或玻璃体黄斑牵引等.结论 黄斑劈裂较少见于低龄高度近视患者,在研究中低龄(<20岁)患者在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中占3.74%.低龄患者黄斑劈裂的OCT特征性表现为单纯性黄斑劈裂:外层劈裂,易累及黄斑中心凹,多伴内层劈裂.后巩膜扩张可能是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发病和病程演变的主要因素.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