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软性接触镜透氧系数测量方法研究

    作者:刘丽;李佳戈;王建宇;王硕;汤京龙;陆颂芳

    阐述利用极谱法(FATT)测量软性接触镜透氧系数(Dk)的原理,测试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羊膜接触镜输送人表皮干细胞重建兔角膜上皮

    作者:万鹏霞;王智崇;马萍;高楠

    目的 利用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BMFD)与羊膜(AM)制成接触镜,输送人表皮干细胞至角膜缘干细胞缺损(LSCD)的兔眼表,并评价其重建角膜上皮的效果.方法 制作去角膜上皮及角膜缘干细胞的雌性LSCD兔模型,分为3组:羊膜加人表皮干细胞移植组(n=20),将男性人表皮干细胞悬液注射到BMFD-AM接触镜(简称羊膜接触镜)与眼表之间;羊膜遮盖组(n=20),戴羊膜接触镜;对照组(n=20),单纯药物治疗.裂隙灯显微镜结合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观察并评价角膜修复情况.随访至角膜完全上皮化后,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CR检测人Y-STR基因鉴定细胞来源.结果 羊膜加人表皮干细胞移植组角膜上皮修复快,平均(5.60±0.46)d达到完全上皮化,另外两组角膜上皮修复迟缓.羊膜遮盖组(9.25±0.51)d、对照组(12.45±0.65)d才完成角膜上皮化(P均<0.05).组织病理学示羊膜加人表皮干细胞移植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正常,K3/K12(+)、Mucin 5AC(-)、K4(-).并可检测到人Y-STR基因.组织病理学示另外两组角膜上皮结膜化,K4(+)、Mucin 5AC(+)、K3/K12(-).结论 羊膜接触镜联合人表皮干细胞悬液注射能够重建LSCD兔角膜上皮.

  • 人角膜接触镜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作者:朱文渊;刘正堂;崔英德;黎新明

    目的 研究本室制备的人角膜接触镜材料的生物性能.方法 采用细胞毒性试验、红细胞溶血试验以及蛋白质沉积试验方法.结果 所制备的人角膜接触镜材料对人胚肺纤维细胞(HEFC)毒性评价为1级无毒性;红细胞溶血率为1.62%合格;在体温范围内抗蛋白质沉积作用较好.结论 本室制备的人角膜接触镜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接触镜矫正儿童屈光不正226例分析

    作者:杜娟;刘芳;王小燕;茹祥艳;李艳丽;毋海燕;栗喧

    目的:探讨各类接触镜在矫正不同儿童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分析屈光不正眼病的接触镜选择、验配、使用方法.结果:透气性硬性接触镜对186例屈光不正矫正效果良好,矫正视力均高于框架镜矫正视力,高度散光眼显著;软性接触镜用于矫正14例屈光参差和26例近视散光效果良好,矫正视力与框架镜相当.结论:接触镜可有效提高矫正视力,促进儿童双眼视觉功能发育,儿童对接触镜的接受程度与成人无异.

  • 眼睑刷上皮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宋文秀;孙旭光

    眼睑刷位于睑缘内缘处,与皮肤黏膜交界处及Marx线相邻,且与眼球表面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涂布泪液使之形成泪膜及维护眼表细胞的完整性.眼睑刷上皮层发生的病变被命名为眼睑刷上皮病变(lid wiper epitheliopathy,LWE),其发生与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以及干眼有关.发病机制主要是眼睑刷与眼球表面,或角膜接触镜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导致上皮层细胞发生病变.有关该病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检查和治疗手段,以及与其他疾病之间 的关系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微生物膜与眼部感染

    作者:曾宗圣;韩晓丽

    微生物膜通常是指由细胞外多聚物基质包裹的表面相关性微生物群落,它们在生物表面如心脏瓣膜或非生物材料表面如角膜接触镜和人工晶状体上形成.业已证实微生物膜为绝大多数病原体在人体内生存的重要方式.微生物膜的形成在部分眼部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微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及与部分眼部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常勇;迟蕙;周建兰;谢培英

    目的 评价低龄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例儿童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对2001-2011年在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配戴RGPCL连续3年的40例年龄在3~16岁,平均(12.80±3.09)岁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及眼部相关检查,分别观察配戴RGPCL 3年间的角膜顶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并观察角膜地形图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的变化,以及角结膜有无异常反应,综合分析RGPCL对于儿童圆锥角膜控制的效果.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配戴RGPCL 3年间,矫正视力提高0.19±0.03.戴镜前与戴镜3年时比较角膜厚度变化(13.81±7.98)μm,3年间配戴镜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角膜平坦K值、陡峭K值在戴镜前和戴镜3年时变化分别为(0.26±0.59)D,(0.97±0.75)D,角膜散光降低(0.88±0.40)D,SRI在3年间降低0.09±0.10,在配戴镜前后3年以上各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角结膜未发现明显损伤及炎症病例.结论 低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对于圆锥角膜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眼表未见明显损害,安全有效.

  • 使用电脑和戴角膜接触镜对干眼症的影响

    作者:许邦丽;张薇

    目的:探讨使用电脑和戴角膜接触镜对干眼症的发病和症状加重是否会有影响.方法:在中华健康网上就干眼症的8个症状、上机时间与干眼程度、用药情况及戴角膜接触镜对干眼症的影响进行为期3个月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到问卷155份,使用电脑的人至少会有一种干眼症的症状,多数人忽略,少数人就医或自买药物;上机时间长,眼干症状重;戴角膜接触镜可加重症状.

  • 角膜屈光性手术后的屈光矫正

    作者:谢培英;王静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性手术后视力低下的原因及屈光矫正方法.方法:对施行RK、PRK、LASIK术后来我中心寻求进一步视力矫正的48例86只眼,经裂隙灯、电脑验光、角膜曲率仪、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检查,以及主、客观验光,分析其视力下降、矫正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选择框架眼镜、各种设计的软性接触镜(SCL)和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以及角膜矫形镜(Ortho-K CL)等进行屈光再矫正的效果和特点.结果:28只眼并发圆锥角膜,95.8%视力≤0.1,全部利用不同设计的RGPCL矫正,70.8%矫正视力≥0.8.16只眼为高度近视、高度散光,86.2%视力≤0.1,利用RGPCL,SCL和Ortho-K CL矫正,76.5%矫正视力≥0.8.34只近视、散光眼和5只远视、散光眼,60.0%~61.8%视力低于0.4,利用框架眼镜和各类接触镜矫正,80.0%以上获得良好矫正视力.另有3只眼RK术后因遭撞击致角膜裂伤后形成角膜自斑,均选用加虹膜色彩的接触镜矫正.结论:RK、PRK、LASIK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医源性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积极选择验配各类适宜的接触镜可显著提高视力,RGPCL为有效.

  • 角膜接触镜在PR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张光明;麦才铿

    目的:评价PRK术后角膜接触镜在角膜上皮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98年8月~12月PRK术后病例,以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154例(305只眼)为研究组,以术后涂抗生素眼膏、敷料包盖181例(341只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上皮愈合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三天角膜上皮痊愈299眼(98.03%),角膜出现丝状物1眼(0.33%),角膜出现膜状沉积物11眼(3.63%);对照组,术后三天角膜上皮痊愈196眼(57.48%),角膜出现丝状物45眼(13.2%),角膜出现膜状沉积物33眼(9.68%).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RK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减轻角膜丝状物和角膜膜状物形成,从而减轻病人术后痛苦.

  • 翼状胬肉手术锁边式缝合联合应用接触镜疗效观察

    作者:蔡卫华;陈诗雅;吴虹芸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干细胞移植术中锁边式缝合联合接触镜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1435例(1587眼)翼状胬肉采用锁边式缝合法联合应用接触镜的临床资料.结果 传统胬肉手术多采用间断缝合法,耗时长,平均(40.0±3.5)min,眼部刺激症状重.此手术方法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平均(15.0±5.0)min,减轻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和疼痛.结论 锁边式缝合方法联合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且方便易行.

  •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效果

    作者:沈磊;秦书艳;赵娜娜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62例(62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31眼).试验组在手术结束时角膜表面配戴软性亲水性接触镜,术后7d取出;对照组不配戴接触镜.术后1、3、5和7d随诊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翼状胬肉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及5d的角膜刺激症状均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试验组为(3.19±1.40)d,对照组为(5.84±1.42)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P=0.00).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配戴软性亲水性接触镜能明显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少早期的角膜刺激症状.

  • 清创联合角膜接触镜治疗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景聪荣

    目的 观察角膜病灶清创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16眼)我院确诊为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进行病灶清创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及抗真菌药物应用.观察期:≥6个月.结果 16例(16眼)中男9例,女7例,年龄27 ~ 68岁,平均(34.61±7.37)岁.治疗前矫正视力:数指/10 cm ~0.2.全部16例治愈,矫正视力:0.05~0.8.结论 角膜病灶清创联合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早期、轻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眼化学烧伤

    作者:韩雪梅;岑璐莎;刘春姿

    目的 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治疗急性眼化学烧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急性眼化学烧伤50例(77眼),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39眼);对照组25例(38眼).两组均急诊处理后常规抗炎、促修复治疗.治疗组佩戴博士伦纯视BCL,对照组不佩戴BC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膜愈合情况、上皮愈合时间、主观症状评分及眼部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地佩戴BCL,无相关并发症出现.主观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1、3、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观察组治疗后1、3、7 d角膜染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观察组为(2.670±0.982)d,对照组为(5.870±1.71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9,P=0.002).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明显缩短急性眼化学伤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减少术后疼痛.

  • 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擦伤的效果

    作者:黄蓉

    目的 评价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擦伤的效果.方法 非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本院角膜上皮擦伤25例(25眼).分为绷带镜组12例(12眼),包扎组13例(13眼).绷带镜组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连续过夜佩戴,包扎组予氧氟沙星眼膏涂眼后轻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性价比.结果 25例终完全治愈,无并发症.两组治疗前的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53),治疗后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01,0.005).但疼痛评分下降幅度绷带镜组(1.75±0.45)大于包扎组(0.6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总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7).结论 治疗角膜上皮擦伤,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比常规治疗方法能显著地降低疼痛程度.

  • 可植入接触镜植入术后夜视力障碍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斌;王翠青;郭丽;李俊逸;闫春慧

    目的 分析有晶状体眼可植入接触镜(ICL)植入后夜视力障碍的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眼ICL植入术25例(50只眼).于术后6个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夜间视觉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探测术后夜间视力障碍有关的影响因素.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术后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术前和术后的中间视觉瞳孔直径及二者之间的差异,中间视觉瞳孔直径与ICL光学区直径之间的差异,角膜横径、睫状沟水平间距,术后ICL拱高,都作为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另外还包括ICL屈光力、长度、光学区直径和散光度等参数.结果 夜间视觉障碍的发生率,光晕为34.00%,眩光为26.00%.认为光晕发生的相关因素有:①与瞳孔直径和植入的ICL光学区直径之间的差异(P=0.013);②角膜横径(P =0.028);③植入ICL光学区直径(P=0.030).并发现植入的ICL散光度是产生眩光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P =0.047).结论 在夜间视力障碍的潜在影响因素中,植入的ICL光学区直径、中间视觉瞳孔直径与ICL光学区直径之间的差异及角膜横径可引起光晕,而ICL散光度可导致眩光.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绷带镜对糖尿病患者角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佳佳;王文战;王帅

    目的 观察角膜绷带镜在非接触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对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56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绷带镜组,29例(29只眼)术中使用角膜绷带镜覆盖于角膜表面,在非接触广角镜下实施手术;B组,黏弹剂组,27例(31只眼),相同的手术方式使用黏弹剂为角膜保湿.术前及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功能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等数据进行两组间对比.结果 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术前A组和B组分别为41.38%和41.94%(χ2=0.002,P=0.965).术后1、2、3 d A组为44.83%、41.37%、37.93%,B组为70.97%、70.97%、67.74%,(χ2=4.212、5.342、5.350,均为P<0.05);术后7 d,A组为41.37%,B组为61.29%(χ2=2.379,P=0.123).泪膜破裂时间术前A组和B组分别为(6.69±2.02)s和(7.09±1.98)s(t=-0.913,P=0.327).术后1、2、3 d A组为(5.77±3.10)s、(5.91±2.64)s、(6.08±2.57)s,B组为(4.49±3.42)s、(4.76±2.55)s、(5.18±2.31)s(t=3.279、3.011、2.259,均为P<0.05);术后7 d,A组为(6.28±2.41)s,B组为(5.67±2.51)s(t=1.983,P=0.076).两组间各时间点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使用角膜绷带镜者,在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完整性及泪膜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使用黏弹剂者.绷带镜可在术中有效保护角膜上皮.

  •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

    作者:申文辉;刘芳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植入有晶状体眼植入可植入接触镜(I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于虹膜后、晶状体前特殊材质的第四代ICL,缩瞳、做周边虹膜切除.结果 5例(10只眼)均顺利植入,患者术后视力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为-0.25 D~-0.75 D,散光度无增加.术后终随访视力,6眼为1.0,2眼为0.8,2眼为0.5.结论 应用ICL矫治高度近视,安全、稳定,可获得预期佳视力,达到或超过患者满意度.

  • 接触镜结膜囊内不全溶解一例

    作者:黄华梅

    1 病例患者女,23岁,公司职员.以"左眼接触镜取不出已12小时"为主诉就诊于2001年11月3日.患者就诊前2月因"双眼近视"在眼镜店验光并配戴"博士伦"接触镜.每日白天戴镜,晚上用专用护理液浸泡镜片,每周以高效清洁片加入护理液消毒1次,2月来无不适.就诊前1日晨,患者以护理液冲洗高效清洁液消毒过的镜片后戴镜,晚上入睡前卸镜时左眼镜片不能取出.次日晨左眼亦无不适感,镜片仍不能取出,遂就诊.患者既往无其他眼病史.

    关键词: 接触镜 溶解
  • 连续环形撕囊术后临床观察

    作者:沈建国;庄槿;马晓萍

    目的 观察连续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和眼前段改变.方法 术后超过3月的152眼行前房角镜、眼压、散瞳前后裂隙灯等检查.随访时间平均18.2月.结果 所有的人工晶状体襻都位于囊袋内.无1眼发生晶状体襻性周边虹膜前粘连.手术前后眼压,前房角宽度和色素与非术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囊浑浊72眼占47%,需行激光治疗10眼.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是迄今为止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囊袋内稳定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接触镜 眼内 晶状体
158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