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黄素和叠氮胸苷对Egr-1 siRNA转染的KG-1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原凌燕;陈彻;楚惠媛;刘玉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Egr-1基因KG-1a细胞转染后,大黄素联合AZT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电转法瞬时转染Egr-1 siRN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非特异对照(转染非特异序列)和目的siR-NA(转染Egr-1 siRNA)3组.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效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gr-1基因的表达水平.各组细胞经大黄素10 μmol/L或/和AZT 3200、1600 μmol/L作用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电转染Egr-1 siRNA转染效率可达59.21%以上,目的siRNA组与空白对照和非特异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增加,Egr-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大黄素和AZT联合对空白对照和非特异性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抑制均呈现协同作用,联合作用指数(CI)均小于1,而对目的siRNA组细胞的CI大于1,增殖抑制作用与单用AZT相似(P>0.05).目的siRNA组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降低(P <0.001).结论:大黄素联合AZT协同抑制KG-1a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与Egr-1基因有关.

  •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辐射对小鼠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

    作者:阮晓峰;薛明慧;周云峰

    为了探讨端粒酶抑制剂联合X线照射对荷瘤小鼠的骨髓抑制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应用端粒酶抑制剂[AZT 300 mg/(kg*d), lamivudine 150 mg/(kg*d)]联合X线照射(2 Gy×5次/1周)处理移植性乳腺癌(MA782)小鼠,观察其对骨髓有核细胞、外周血像及骨髓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处理、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107/股骨)分别为2.1875,1.7375,1.7500和1.3475;AZT和X线照射均有显著减少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P<0.01),lamivudine也有减少骨髓有核细胞的作用(P<0.05).未处理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70%,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率分别为18.09%,16.19%和41.00%;AZT,lamivudine和X线照射均减少小鼠外周血白细胞(P< 0.05), AZT,lamivudine,X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处理,单纯X线照射,单纯lamivudine和单纯AZT处理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498,1.483,0.816和0.727,AZT和lamivudine均有减少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P<0.05).结论:端粒酶抑制剂AZT和lamivudine联合X线照射有显著抑制骨髓有核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对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但对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无影响.

  • 叠氮胸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菁;王虔;于士柱;赵文娟;孙翠云;安同岭;王莉莉;陈秀菊

    目的 探讨叠氮胸苷(AZT)对TJ905 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TJ905细胞分别经50、100及200 μmol/L叠氮胸苷处理24 h后,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集落形成效率;继续培养并维持相应叠氮胸苷浓度,取第1、3和6代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用Ki-6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叠氮胸苷可抑制TJ905细胞的端粒酶活性.50和100 μmol/L组cyclin 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三个用药组的Go/G1期细胞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0.01),S期细胞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0.01);在各用药组第1代GO/G1期细胞减少和S期细胞增加均呈剂量依赖性;各用药组S期细胞增加均呈显著的时间依赖性,而Go/G1期细胞减少仅在50 μmol/L组呈时间依赖性.各用药组第1和6代的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0.01);各用药组第6代的凋亡细胞数随用药浓度升高而相应增加(P<0.05~0.01),且均多于同浓度组的第1和第3代(P<0.05~0.01).各用药组集落形成效率及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二者还随用药浓度增加和(或)作用时间延长相应减少.对照组各代间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叠氮胸苷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TJ905细胞cyclin A表达,阻止该细胞从S期向G2期过渡,发挥其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 氧氟沙星、叠氮胸苷单独及与干扰素合用对黄病毒增殖的影响

    作者:徐可树;邹丽

    选用氧氟沙星(OFLX)和叠氮胸苷(AZT)单独投入及与IFN并用,观察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毒和细胞所用黄病毒为乙型脑炎病毒JEV的JaGAr-01株。细胞是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培养所用培养液为DMEM加10%胎牛血清(FCS)。  1.2 感染病毒病毒感染剂量为l0 m.o.i(multiplicityinfection),37℃吸附60min,在5%CO2孵箱中培养。将各种浓度的药物添加至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中,24h后采取培养上清液,测定病毒的含量。  1.3 病毒滴定用空斑形成方法。将含有病毒的培养上清液按比例稀释,在24孔培养板内单层培养的仓鼠肾细胞株BHK上,添加0.6%的甲基纤维素液和含有1%FCS的MEM培养液,3d后用甲醇固定,l%结晶紫染色,计算空斑数。

  • 左卡尼汀在AIDS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韩俊艳;檀德宏;杨荣骏

    左卡尼汀(L-carnitine),又称左旋肉碱,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内源性物质,在人体可以合成,在脂肪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运载长链脂肪酸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β-氧化,从而产生能量.骨骼肌和心肌主要依靠这种途径获得能量.另外它还可以清除血液和组织中的有机酸、氨等有毒废物.左卡尼汀在体内以游离形式或同酰基结合形式存在.左卡尼汀缺乏,可表现为总的左卡尼汀缺乏,也可表现为游离左卡尼汀缺乏或其中的某一种酰基结合左卡尼汀缺乏.左卡尼汀缺乏将产生能量供应障碍及脂肪酸代谢的各种中间酸性产物累积中毒,会出现心肌病变、心律失常、疲劳等症状.商品左卡尼汀既可用于补充体内左卡尼汀不足,也可有利于肌病、心脏病、肝病等治疗[1].目前研究发现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AZT(叠氮胸苷)治疗同时补充左卡尼汀,对于减轻AZT引起的多方面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作用[2]。

  • 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胸苷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卫东;王绪;刘凌

    端粒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细胞永生化过程有关的核糖核蛋白[1],其与肿瘤的高度相关性不仅使其成为迄今有前途的肿瘤标志物,而且也成为肿瘤治疗特异的靶[2].端粒酶抑制剂和放射联合可以获得协同和增效的双重作用,本实验从细胞水平探讨叠氮胸苷(AZT)的放射增敏作用.

  • 齐多夫定引起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2例

    作者:蒋荣猛;陈志海;许元武;杨海芹;姚仕堂;王玉;李兴旺;丁静秋

    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又名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AZT),1987年3月由美国FDA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为治疗晚期HIV感染的一线药物,也是目前抗HIV药物中基本的组合成分.

  • 抗HIV药物AZT前药的合成和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崔庆彬;张高小;于沛;王玉强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徐小元;李文刚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早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一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它对HIV复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许多感染者在治疗12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出现病毒载量的反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得到发展,用于临床的药物种类也增多,开始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抗病毒作用加强,同时耐药性的比例也有所减低,但仍然不能维持长期疗效.1996年,美籍华人何大一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即3种药物联合应用,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HAART治疗的优点是抗病毒活性进一步提高,使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降低到可以检测的水平以下,明显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至今仍然是抗HIV的主要手段.

  • 叠氮胸苷诱导小鼠骨髓抑制模型的建立

    作者:孙汭;田志刚

    叠氮胸苷(AZT)是一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体内的复制,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首选药物.但该药显著的毒副作用是剂量依赖性恶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全血抑制.这大大限制了临床上AZT的广泛使用,很多患者因血液系统并发症而被迫终止用药[1].建立AZT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模型,为寻找逆转AZT所引起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期的药物,同时为筛选更好的恢复和促进造血功能的药物具有一定意义.

  • HIV/AIDS抗病毒治疗中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朝晖

    1986年,当叠氮胸苷(AZT,ZDV)作为第一种抗艾滋病病毒(HIV-1)药物应用于临床时,显示出可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称HIV/AIDS)CD4淋巴细胞上升[1].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其不能有效地阻断HIV感染者发展成AIDS,并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反应.1989年就发现HIV对AZT的抗药性,其出现取决于用药时间的长短与疾病所处的阶段[2].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基础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研制成功并试用于临床,但这类药物单独使用极易产生耐药,使临床应用受限.研究发现二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提高HIV/AIDS CD4水平并可使血清HIV-1 RNA水平下降[3].

  • Fr.MuLV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叠氮胸苷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姜晶;崔晓兰;时宇静;宋美艳;高英杰;王意忠

    目的 应用Friend 鼠白血病病毒(Friend murine leukemia virus,Fr.MuLV)建立小鼠红白血病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Fr.MuLV感染BALB/c小鼠.以RT-PCR 法测定脾脏病毒载量;血常规分析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g)及血小板(PLT)变化;镜检计数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病毒载量、WBC和Hbg明显升高;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系和非红系均出现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骨髓中非红系原始细胞(NEC)计数≥ 0.30,有核红细胞≥ 0.50;AZT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用Fr.MuLV感染BALB/c小鼠成功建立小鼠红白血病模型,AZT在此模型上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 HIV耐药性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颜苹苹;严延生

    1 前言自从叠氮胸苷作为有效的抗艾滋病病毒(HIV-1)问世以来[1],抗病毒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发达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管理中.临床实践表明:抗反转录(RT)酶和抗蛋白酶抑制剂(PI)的联合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感染者血浆中HIV的水平、推迟HIV感染的临床进程,大大地降低了与HIV/AIDS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但是由于对抗病毒药物耐受而导致治疗失败已经引起药品开发、临床管理和公共卫生等部门的关注.不少文献报道:近年来,HIV耐药性的传播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明显增加[3~5].现将HIV耐药性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 叠氮胸苷对人胶质瘤细胞辐射后DNA双链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周遵艳;骆志国;戴静;周福祥;周云峰

    目的观察逆转录酶抑制剂叠氮胸苷(AZT)对人脑胶质瘤U251放射性DNA损伤双链修复(DSB),探讨其放射增敏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个组:空白组:未行AZT与γ-射线处理;放射组:细胞接受2Gy γ射线单次照射;加药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8 mm/L的AZT,作用24 h;药放组:细胞经过0.8 mm/L的AZT作用24 h后,再行2 Gy γ射线单次照射.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辐射后DNA双链断裂(尾矩).结果空白组与加药组细胞无慧尾,表明AZT本身不会导致DNADSB.而放射组和药放组均出现明显的彗星图象,药放组的初始DSB与放射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前者的修复速度较慢,照射后2 h放射组的DSB基本修复完全,而药放组仍有50%的残留.结论AZT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与其对DNA DSB的修复有关.

  • 叠氮胸苷诱导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研究

    作者:李赟光;崔晓兰;宋美艳;窦立冬;王意忠

    目的 观察叠氮胸苷(AZT)对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 以不同浓度AZT处理K562细胞,用四氮甲唑蓝实验测定AZT作用于细胞株48 h的IC50,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V/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AZT对K562细胞株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增长;AZT处理48 h后可见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及白血病细胞株S期比例增大;Annexin V/PI双染法显示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增大.结论 AZT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 叠氮胸苷体外增强紫杉醇对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守恒;蔡晓军;曹风军;李芳;雷金华;陈萍

    目的 观察叠氮胸苷(AZT)体外增强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培养液中紫杉醇终浓度为360 nmol/L),AZT组(培养液中AZT终浓度为400 μmol/L)、联合组(培养液中AZT终浓度为400 μmol/L,紫杉醇浓度为360 nmol/L),各组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金氏公式评价二药的协同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hTERTmRNA水平.结果 AZT、紫杉醇均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S期细胞数量、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水平,二者联合应用呈协同效应(P<0.01).结论 AZT能够增强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这种作用与AZT能够抑制反转录酶活性和端粒酶活性有关.

  • 端粒酶抑制剂对顺铂不同敏感性卵巢癌细胞株的影响

    作者:李雪梅;姚嘉斐

    目的:通过检测顺铂(CDDP)敏感株和耐药株在经CDDP处理前后的端粒酶活性变化,了解端粒酶活性与CDDP耐药性的关系,及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胸苷(AZT)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CDDP不同敏感性的卵巢癌细胞株的影响,试图寻找一个解决常规化疗耐药问题的新方法.方法:将卵巢癌CDDP敏感株A2780和耐药株CAOV3、OVCAR3在不同浓度的CDDP、AZT和ATRA中培养,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未加CDDP时,敏感株和耐药株的端粒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别,经CDDP处理后敏感株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耐药株没有明显变化.端粒酶抑制剂对CDDP敏感株和耐药株的细胞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不同方式抑制端粒酶活性,均可抑制CDDP敏感株和耐药株的细胞增殖.端粒酶的活性与卵巢癌细胞株对CDDP的耐药性有关.

  • 艾滋病合并眼部感染1例分析

    作者:孙挥宇;柳月红;马爱民;付茜;许雪静;陈帆

    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孕29wk.以“体检时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4mo,WBC下降1wk”入院.患者在孕10wk查体时发现HIV抗体(+),除自觉倦怠外,无其他不适.2mo前查:CD4 20个/L,予HAART(叠氮胸苷+拉米呋定+耐伟抗平)治疗.入院查体:WBC 0.8×109/L,Hb 100g/L.入院诊断:AIDS;WBC减少症;轻度贫血;孕29wk.

  • 抗逆转录病毒减少HIV感染的母婴传播

    作者:

    1 RHL评论1.1 证据总结该评价讨论抗逆转录酶疗法降低HIV-l的母婴传播(MTCT)风险.叠氮胸苷的"长程疗法"或"短程疗法"试验5项[1-5],比较产期、产后尼维拉平治疗与产期、产后叠氮胸苷治疗疗效试验1项[6],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基础上加产期尼维拉平治疗试验1项[7]以及比较叠氮胸苷+3硫胞苷产期短程疗法与产期叠氮胸苷+3硫胞苷+母婴同治1周疗效的比较试验1项[8].

  • 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胸苷对HeLa细胞放射性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高敏;周福祥;谢丛华;肖创映;周云峰

    背景与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AZT)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DNA放射性损伤修复的影响,探讨端粒酶在放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AZT组(400 μmol/L AZT处理HeLa细胞24 h),放射组(2 Gy 60Co γ射线照射),AZT放疗组(400 μmol/L AZT处理HeLa细胞24 h后,用2 Gy 60Co γ射线照射).照射后于0、5、10、30、60、180及360 min分别收集细胞,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PCR-based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即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单链断裂损伤,以彗尾DNA百分含量表示DNA单链断损伤量.结果:HeLa细胞受2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10 min,端粒酶活性即开始增加,60 min后增加明显,360 min时达到高.AZT处理HeLa细胞后,能使端粒酶活性下降约50%,而且能抑制HeLa细胞照射后端粒酶活性的增加(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表明,2 Gy 60Co γ射线照射HeLa细胞后0~10 min,AZT放疗组与放射组的彗尾DNA百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照后30~360 min AZT放疗组彗尾DNA百分含量均高于放射组(P均<0.05).结论:AZT能阻抑照射后30~360 min DNA单链断裂的修复,说明端粒酶可能在放射性DNA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