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作者:俞国庆

    1 引言特发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以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女性、中青年患者.部分病例伴有单侧或双侧的眼葡萄膜炎史,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u-veitis,TINU)综合征,1975年由Dobrin等首次详细阐述该病.

  • 麻醉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及预防

    作者:金沐;谭洁芳;黄文起;费继光

    1 引言麻醉是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动态过程.麻醉药物作用于机体可对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旁器、肾小管及肾自主调节功能产生影响.麻醉药一般有较高的油、水分布系数,能从肺迅速消除,部分经肝生物转化,生成水溶性增高的代谢物从肾排泄.

  • 铅性肾损害效应指标的分析研究

    作者:蒋东方;苏素花

    铅从外界进入人体,首先是进入血液与软组织(胆、脑、肾),然后贮存入骨;铅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神经、血液、泌尿、心血管、生殖、肾脏.进入体内的铅大部分经肾脏排泄;部分经肾小球滤过的铅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肾铅的排泄先快后缓,且有一大排铅限值,超过此限值肾内铅含量就会急剧增高;

  • 老年高血压治疗新方法

    作者:陈国伟

    其实,吲达帕胺缓释剂(纳催利缓释剂)和美利巴、寿比山属一类药物,只是它是缓释剂型,具有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而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口服利尿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钠、钾、氯和水排泄增加,但其化学结构与常用的利尿药噻嗪类不同.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红细胞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杜春桃

    日本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既能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又可将尿液中红细胞分为均一型(红细胞形态正常)、非均一型(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样不规则)和混合型(部分红细胞形态异常),对鉴别红细胞来源(肾小球、肾小管或下泌尿道)有参考价值[1].

  • 检测血、尿胱抑素C对判断尿蛋白来源的临床探讨

    作者:蒙雨明;周丽芳;蒋跃平

    [目的]探讨检测血、尿中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对判断尿中蛋白质源自肾小球还是肾小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对象分为三组:单独肾小球受损组、肾小管受损组、正常体检组.分别检测三组血、尿中的Cystatin C浓度、24h尿蛋白含量,经统计学处理,观察三组血、尿中的CystatinC浓度与24h尿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组的尿蛋白含量为2 814.0±3 450.0 mg/24h,血清Cystatin C含量为0.57±0.23mg/L,相关系数(γ)为-0.20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组的尿蛋白含量为2 055.4±4 134.0 mg/24h,CystatinC含量为2.60±1.52 mg/L,γ为-0.375.肾小管正常组的尿蛋白浓度为1795.0±2 100.1 mg/24h,尿Cystatin C浓度为0.00±0.00 mg/L,γ为-0.110.肾小管受损组的尿蛋白浓度为1 980.1±2128.4 mg/24h,尿Cystatin C浓度为4.30±2.00 mg/L,γ为-0.150.[结论]血、尿中的Cystatin C浓度均与尿蛋白含量无相关性,而Cystatin 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正常肾小管又可以几乎百分之百重吸收,这有利于临床医生用血、尿中Cystatin C的浓度来判断尿蛋白的来源.

  • 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作者:温海滨;覃勋;唐峰年;谭宁;蒙如庆

    目的 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肾脏急性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不干预;过氧化氢(H2O2)组加入H2O2使终浓度为400 μmol/L,丹参多酚酸盐组分为1、2、3组分别加入丹参多酚酸盐使终浓度分别为4、40、400 μg/ml,H2O2+丹参多酚酸盐1、2、3组分别加入H2O2及丹参多酚酸盐,检测SOD数值,观察细胞损伤情况,MTT法观察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H2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丹参多酚酸盐组;H2O2+丹参多酚酸盐组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H2O2+丹参多酚酸盐组SurvivinmRNA表达明显高于H2O2组.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抗氧化,从而抑制H2O2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增加Survivin表达有关;丹参多酚酸盐可用于肾脏急性损伤的治疗.

  • ILK在cGVHD狼疮样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黄霞;王美美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狼疮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将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12周模型组(B组) 和16周模型组(C组),每组6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ILK 、E-钙粘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到B、C两组小鼠肾组织ILK、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较A组升高(P均<0.01), E-钙粘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ILK蛋白和mRNA表达与α-SMA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86,P均<0.01),与E-钙粘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0.89,P均<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C两组小鼠肾小管及间质均可见ILK、α-SMA蛋白显著表达,而E-钙粘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ILK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可能通过介导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而参与了狼疮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 检测血、尿胱抑素C对诊治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红革;蒙雨明;刘文雄;戴盛明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尿中的胱抑素C浓度来判断肾功能状态.方法 分别对正常体检者25例,确诊的肾小球受损但肾小管未受损的病人25例,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的病人25例检测其血、尿中胱抑素C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体检组比较:单独肾小球受损病人血中的胱抑素C明显升高(P<0.01),但尿中的胱抑素C并不升高,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的病人血、尿中的胱抑素C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同时检测血、尿中的胱抑素C浓度有利于及时判断肾小球、肾小管的受损程度,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血栓通及黄芪注射剂联用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余红;满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以早期肾小管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闭塞、硬化为特征.

  • 小儿腹部恶性实体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自三

    小儿腹部恶性实体瘤主要有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等.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又称肾胚胎瘤(Renal embryoma)、威尔姆斯瘤(Wilms'Tumor),是由于持续存在的后肾胚基未能分化为肾小管及肾小管,并呈不正常的繁殖、发展而成.

  •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袁振宁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6岁,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4月余,四肢疼痛、无力1月余,加重伴行走困难1d入院。患者4月前某日饮啤酒约1kg后感头痛、头昏、乏力,经某医院治疗后好转,但仍有阵发性头痛,伴食欲下降、恶心;1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四肢疼痛,伴精神不振、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在外院经尿检查示pH9.0,尿糖(-)、尿蛋白(+),未引起重视、治疗(不详)无好转;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伴行走困难、以“周期性麻痹”收入院。入院后3h,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R25~35次/min,心率增快>140次/min,四肢软瘫、失语、烦躁、张口呼吸、急查血电解质:Na+ l45mmol/L,K+ 1.7mmol/L,CL- 114mmol/L,即予补充10%氯化钾,效果不佳,出现明显呼吸窘迫征象,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气分析:Na+ l54mmol/L,K+ 5.0mmol/L(补钾中抽血),pH7.155,PCO2 29mmHg/L,PO2 156mmHg/L,HCO-3 10mmol/L,BE.-17mmol/L,经补充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反复查血气分析均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并呼吸性碱中毒,血Na+、K+正常,血Cl-持续增高,114~138mmol/L,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神志恍惚、躁动、意识不清、发热,反复查尿pH8.0,停止补充10%氯化钾后血K+很快下降<2.0mmol/L,12h尿量达3 500ml。考虑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继续纠酸,并停用10%氯化钾,改口服枸椽酸钾20~30m1,3次/d,患者病情渐好转、意识转清、无烦躁、呼吸平稳,血气分析示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纠正,顺利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关键词: 肾小管 酸中毒 误诊
  • Bartter和Giteman综合症

    作者:林凌;向香义

    Bartter综合症(BS)[1]是一种少见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62年由Bartter等首先报道2例病人,其临床症状群包括:低钾血症、代谢性硷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血压正常或偏低,肾组织学检查显示肾小球旁器肥大.随后,于1966年由Gitelman等报道了3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BS,但症状较BS为轻,伴有严重低血镁,故将这类疾病命名为Gitelman综合症(GS)[2].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基因筛选的开展,发现的病例增多,发病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3].

  • 肾病患者快速斜角肾穿剌活检

    作者:邱平;陈列;符育群

      我院自1999年7月开始使用负压肾穿剌枪快速斜角肾穿剌检查,至2000年4月已完成27例,全部成功,取材满意,均获得正确病理诊断,且无并发症,现将有关开展快速斜角肾穿剌活检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结果  对象为27例临床诊断为肾病且无肾穿剌禁忌症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5.7岁(9~63岁),有3例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27例肾活检全部1次取材成功且取材满意。穿剌肾组织平均长1.8cm(1.5~2.5cm)全部包括肾皮质,肾髓质、及皮髓交界处肾组织。肾小球平均21个(15~34个)术后全部患者无肉眼血尿发生仅发现为一过性镜下血尿增多。4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时穿剌点疼痛不适及右肾下极部位压痛。术后48小时复查B超无1例肾包膜下血肿形成。27例病人在病理报告为(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例(其中IgA肾病4例,IgM肾病2例均伴有轻、中度肾小管病变);(2)轻微病变2例;(3)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4)狼疮性肾炎6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3例(伴有轻、中度肾小管病变)Va型1例(Ⅰ—Ⅱ期)有2例仅依靠病理典型表现得以确诊为狼疮性肾炎;(5)糖尿病肾病3例。  2.肾穿剌方法  2.1患者术前排尿后俯卧,上肢置于头前,两肋下放置专用硬枕以限制肾脏在穿剌时向下滑动。

  • 血清5′-核苷酸酶在肝胆疾病及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铭;张艳萍

    5′-核苷酸酶是催化核苷酸分子中磷酸键水解的一种特异性磷酸酶,在细胞生长、运动、纤维蛋白合成、神经传递、提高表皮或内皮屏障功能及淋巴细胞的黏附、再循环、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1].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细胞膜上,除存在于肝胆外,还常见于脑、心、肺、小肠、肾小管等[2].

  • 小儿肾病综合征尿中五种蛋白质检测及分析

    作者:李敬霄;赵玉春;陈艳霞;赵志健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时肾小管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尿中五项蛋白β2-MG,α1-MG,Alb,IgG,SIgA.结果:NS极期及NS缓解期尿β2-MG、α1-MG与正常对照比较,以肾小管功能障碍检测敏感指标,尿α1-MG、β1-MG为分析对象.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或P<0.01,即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并且该两项异常升高值所占NS极期所测病例24例左右,平均检出率73%;尿SIgA在NS极期、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互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结论:NS时发生肾小管功能障碍者检出比例较高,平均73%.尿微量蛋白五项测定,其中α1-MG、IgG和SIgA 3项对临床NS监测病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不失为经济、可靠的敏感检测指标.

  • 血压昼夜节律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受损的关系

    作者:郭小平;程邵洪

    目的 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是否存在肾小管功能受损分为肾小管功能受损组(试验组)和肾小管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生化指标检测、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性、平均血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压昼夜节律与肾小管功能受损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小管功能受损与eG-FR、HbA1c呈正相关(r=0.728、0.453,P<0.05),与脉压差、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r= -0.728、-0.494,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能更早地预测肾小管功能受损的发生.

  • 尿胱抑素C和NAG联合检测在早期肾小管损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东德;郭翼华;熊艳明;冯福连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尿胱抑素C(Cys-C)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在早期肾小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被确诊为肾小管损伤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检测的尿α-1微球蛋白(M G)值分为早期肾小管损伤组(早期组)、临床组,另选取同时间段于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被检测者尿液中的Cys-C和NAG水平,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系统性比较.结果 临床组的尿Cys-C和NAG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对照组,早期组尿Cys-C和NA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检测中,尿Cys-C和NAG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9.尿Cys-C和NAG联合检测肾小管损伤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相关性较高.结论 肾小管早期损伤时,尿Cys-C和NAG水平均明显升高,其可作为诊断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指标.

  • 乙型肝炎病毒DN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邓存良;宋新文;陈枫;盛云建;王明勇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不仅引起肝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还可引起肝外多种脏器损伤.其中,HBV相关性肾炎受关注,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肾小球病变在肾脏病进展中意义更为重要,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不平衡可能是导致肾小管萎缩和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我们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血清对它的凋亡及Fas表达率的影响,以探讨HBV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 降糖药研究进展

    作者:文柳静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一方面,体内葡萄糖生成增加,血糖来源增多;另一方面,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减少,当血糖升高值超过肾小管对糖原的吸收能力时,便出现尿糖,故称糖尿病.

870 条记录 39/44 页 « 12...36373839404142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