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程苏琴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敏感的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1-2],它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尿微量白蛋白(MA)是中分子量的肾小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增多,且肾小管不易对其吸收,排除增加.RP、MA的升高与糖尿病肾损伤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CRP、MA进行检测,以探讨CRP和MA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大鼠肾小管细胞基侧膜钾离子通道的初步探讨

    作者:叶本兰;舒崇湘;侯卫坪;代静澜

    本工作对肾小管细胞基侧膜上钾离子通道的活动进行初步的探讨.实验通过体视显微镜直视下从大鼠肾脏冠状切片中机械分离出肾小管,采用cell-attached膜片单通道实验技术,观测肾小管细胞基侧膜钾离子通道活动及pH值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肾小管细胞基侧膜上广泛分布一类低电导的钾离子通道,该通道在超极化状态下表现为内向电流,斜率电导为28.2±1.7 pS,通道开放活动随极化程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反极化状态下表现为外向电流,且具有内向整流特性,其外向电流的弦电导为5.6±0.3 pS.该通道对四乙胺不敏感,但可被优降糖所抑制.通道的活动受细胞外液pH值的影响,随着细胞外液酸性增加通道开放活动减少.

  • JNK激酶抑制剂抑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作者:王艳;夏安周;姬怀雪;邢淑华

    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上导致急性肾衰的常见原因,在肾移植等手术中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I/R损伤,后者可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1].JNK激酶抑制剂是一种特异性JNK激酶抑制剂[2],它是否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探讨其对肾I/R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 慢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兔肾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赵春利;蔡文清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慢性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肾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的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梗阻对照组3只及实验组30只.后两者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兔模型,梗阻对照组2周后处死,实验组2周后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分别于术后12 h、24h、3 d、7 d、14 d处死.对同侧的肾乳头及皮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梗阻解除早期可见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气球样变性及刷状缘大量缺失,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亦表现为上皮细胞严重的气球样变性,见不到正常的肾小管结构.2周后多数肾小管上皮细胞恢复正常,然而一些肾小管仍进一步衰变.可见,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肾小管的恢复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结论部分肾小管进一步衰变可能是慢性输尿管阻解除后肾功能不能完全恢复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 腺苷在肾小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新鹏;谷力;孟欣欣;张丹丹;谷瑞民

    腺苷(adenosine)是体内重要的局部代谢物质,一般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外均可以检测到.肾内腺苷与其受体结合后在肾小管水盐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肾小管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类型受体结合发挥的作用各异,本文将结合近的一些研究工作对腺苷及其受体在肾小管各段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腺苷 受体 肾小管
  • 氯通道在肾脏的表达及其功能

    作者:张成标;杨雷;翟媛媛;王文辉;谷瑞民

    随着膜片钳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人们在肾脏发现了多种氯通道.这些通道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包括膜电位形成、细胞容积调节以及盐的吸收和排泄等.确定氯通道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基侧膜和管腔膜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通道的生理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近,由于特异性抗体的应用和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建立,使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Epac 在肾小管生理中的作用

    作者:张丹丹;段新鹏;范莉莉;王晓艳;谷瑞民

    cAMP 激活的交换蛋白(exchange protein directly activated by cAMP,Epac)是 Ras 类小 GTP酶 Rap1和 Rap2的鸟苷酸转换因子,于1998年作为第二信使 cAMP 的一个新的感应器被发现。应用 Epac 激动剂的分子及细胞水平的研究分析了 Epac 蛋白质在肾脏生理中所起的作用及规律,Ep-ac 蛋白质的特异性功能取决于它们在肾脏的表达定位以及在细胞微环境中的数量。本篇综述根据近的文献报道,着重描述了 Epac 在肾小管的表达、定位以及在离子转运中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 Epac 肾脏 肾小管
  • 尿蛋白加速肾小管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徐丹;张威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及其进展过程中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然而,持续性的蛋白尿不仅是判断肾脏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加速肾脏损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可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肾小管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肾损害,其机制包括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吞受体、活化补体、上调趋化因子、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本文综述了尿蛋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生机制的近期研究成果。

  • 血清和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汪华林;黄元寿;谢辉;俞小敏;刘长波;肖长长;谭树芬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浓度变化并与临床常用反映肾功能改变的指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首次确诊为糖尿病患者82例,按24 h尿白蛋白定量程度分成3组,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分别观察血清cystatin C、血清肌酐(Scr)、尿cystatin C、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MG),99mTc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GFR等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尿cystatin C浓度及其异常率的升高早于血清cystatin C.血清cystatin C与99mTc-GFR的相关性较Ccr-GFR与99mTc-GFR的相关性好(r=-0.88和r=0.84,P<0.01).尿cystatin C与NAG的相关性和尿cystatin C与α1-MG的相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89和r=0.90,P>0.05).血清cystatin C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大于Ccr-GFR的AUCROC(0.897±0.094和0.757±0.228,P<0.01);尿cystatin C的AUCROC大于NAG的AUCROC(P<0.05),与α1-MG的AUCR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cystatin C的似然比(LR)大于血清cystatin C的LR.结论 血清和尿cystatin C水平可较早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其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损伤早于肾小球功能的损伤.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作者:曹义甫;王秀芬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共同结果,其发病机制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细胞,炎性细胞以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转型,损伤和数量相关[1].氧化应激是导致细胞损伤、衰老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肝、肺纤维化和癫痫等重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应激通路[5].本文就Nrf2/ARE通路的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氧化应激所致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华红艳;刘杞;彭朝明;张宏华;张玲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洛伐他汀(Lov,1 μmol/L)组、LDL(250 mg/L)刺激组、LDL(250mg/L)+Lov(1 μmol/L)组.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NRK-52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转化牛长因子β1(TGF-131)、Smad2、Smad3和整合素链接酶(ILK)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SMA、E-cadherin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TGF-β1.结果 加入LDL培养24 h后,NRK-52E细胞由立方形或多角形变为长梭形,a-SMA、TGF-β1、Smad2、Smad3和ILK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α-SMA和p-Smad2/3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cadberin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上清液TGF-β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DL+Lov组与LDL组比较,NRK-52E细胞α-SMA、TGF-β1、Smad2、Smad3、ILK mRNA的表达及α-SMA、p-Smad2/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LDL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是激活TGF-β1/Smads/ILK信号通路,而Lov能部分阻断LDL诱导的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 极低密度脂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颖;苗志敏;阎胜利;王颜刚;宋娓;李长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否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方法 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仅使用DMEM/F-12组(对照组);②DMEM/F-12+50μg/ml VLDL组(V1组);③DMEM/F-12+100μg/ml VLDL组(V2组);④DMEM/F-12+200 μg/ml VLDL组(V3组);⑤DMEM/F-12+400 μg/ml VLDL组(V4组).每组均培养6瓶细胞.上述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u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2△△Ct法).结果 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mRNA的表达,但V1~V4组Hua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VLDL低浓度(50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4%,VLDL高浓度(400μg/ml)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4%.结论 VLDL下调Huat Mrna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 尿液蛋白质组学中样品前期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海涛;牛超;倪茂巍;朱忠欣;丛维涛;金利泰

    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排泻及分泌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其组成与性状可反映整个泌尿系统的状况。尤其是尿液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携带有泌尿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各种信息,而尿液蛋白质组学是诠释尿液蛋白所携带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此研究可以发现体内很多疾病的生物标志,例如膀胱癌和肾炎等。然而尿液中的盐浓度高,代谢废物多,还有很多低浓度的复合物,复杂的组成成分大大增加了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难度[1]。因此,尿液样品的前期处理在尿液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疾病分析过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本文着重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尿液蛋白质组学样品的前期处理方法以及各方法的比较。

  • 肾集合管癌十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晋星;何晓蓉;宋国新;邹子归;王陆华;胡冉;李红霞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收集的10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影像学常为占位性表现,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切面灰白质硬,常伴出血坏死.镜下示小管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可伴有肉瘤样区域,间质伴促结缔组织增生反应及淋巴浆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级别高,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高表达细胞角蛋白(CK)19、E-cadherin、波形蛋白、高相对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HCK)、CK7、PAX8.治疗以根治性肾切除手术为主,随访7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 肾集合管癌是临床少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肾恶性肿瘤,预后不良,以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为金标准做排除性诊断,并需与多种肾脏肿瘤等鉴别.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召;陈知水;陈曦林;郭晖;宫念樵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按是否用CTGF处理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化学检测培养72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 在72 h检测E-cadherin、波形蛋白和ERK2的表达;Boyden小室在1、3、5 d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1)实验组上皮细胞表型标志蛋白E-cadherin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表达递减,波形蛋白表达渐增,ERK2表达上调;(2)在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实验组迁移至滤膜下面细胞多于对照组,第5天实验组细胞迁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5.0±1.1):(14.0±1.2),P<0.05].结论 在体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由CTGF刺激表现出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特性,并且ERK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对这一过程的调控效应.

  • 血管紧张素Ⅱ与其介导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通路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姜傥;周青松;皮蕾;黄彬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与其介导的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通路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中发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1)建立Wistar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局部AngⅡ的水平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RT-PCR,观察间充质细胞表面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2)模拟高、中、低浓度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环境,体外观察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逆向分化的情况.(3)先后阻断AngⅡ受体(AT2R)及其介导的Ang Ⅱ信号转导通路的JAK2,研究AngⅡ与JAK2通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逆向分化的影响.结果 (1)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24、48、72、96、120 h,局部AngⅡ含量持续增高,分别为(406.7±106.1)、(463.0±112.9)、(526.6±128.3)、(649.5±131.5)、(875.4±150.2)、(980.8±155.2)ng/L,P<0.05.(2)缺血再灌注后48 h,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表达α-SMA mRNA及蛋白质.(3)高浓度(10-7mol/L)Ang Ⅱ刺激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9,mol/L浓度AngⅡ刺激30 min时,α-SMA表达水平高.无论是阻断AT2R抑或JAK2信号通路,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向间充质细胞逆向分化,局部RAS启动与其密切相关.AngⅡ可能通过AT2R及其介导的JAK2信号通路促发肾小管细胞的逆向分化.

  • 实验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作者:郭华;邹万忠

    目的观察和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的现象及其形态特点.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肾静脉,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连续饲养25 d.每5 d杀检5只,对肾脏重点检查,未结扎肾静脉的对侧肾作为对照,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结果肾静脉结扎侧肾逐渐出现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发展,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角蛋白表达逐渐减弱,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逐渐增强,肾间质中也出现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内质网和微丝增多,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突破基底膜游离到肾间质中.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早期肾间质中Ⅲ型胶原增生为主,后期以Ⅰ型胶原为主.结论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化为间质成纤维细胞,是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之一.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梗阻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夏慧玲;刘必成;张晓良;刘殿阁;吴冀宁;张建东;弓玉祥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UUO)肾脏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10周龄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n=20)和UUO组(n=40),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小鼠.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方法 观察ILK、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梗阻侧肾组织ILK的蛋白水平;用即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K、E-cadherin和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K在假手术组只有微量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UUO术后1 d IL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t=16.5,P<0.01),7 d达高峰.术后3 d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α-SMA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t=21.0,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cadherin明显减少(t=5.6,P<0.01).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分析,术后1~7 d,ILK蛋白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87,P<0.01).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ILK蛋白表达于术后1 d明显增加,7 d达高峰,14 d表达不再增加(P>0.05).RT-PCR结果 显示术后l d ILK mRNA表达增多(t=141.6,P<0.01),E-cadherin mRNA表达于术后3 d显著减少(P<0.01),α-SMA mRNA表达于术后3 d开始增多(P<0.01).结论 UUO模型早期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增高,可能通过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而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硫化砷致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实验室分析

    作者:孙玉国;冷军;郭晓华;宋秉跃

    硫化砷又称雄黄,燃烧后可产生砷化氢,它是一种强烈的溶血性毒物,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迅速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gb)结合,使红细胞溶解释放Hgb, 因而出现溶血性贫血、溶血性黄疸、血红蛋白尿等[1].治疗不当可加重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因肾小管血红蛋白管型阻塞或红细胞释放出肾毒性物质而引起急性肾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产后大出血致尿崩症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柱春;温玉芳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下丘脑-垂体部位病变所致,分特发性和继发性.产后大出血为产科常见急症之一,但产后大出血致尿崩症临床少见.产后大出血致尿崩症多因产后大量出血,机体呈休克状态,脑细胞缺血缺氧,垂体后叶缺血缺氧,造成短暂功能丧失或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而出现尿崩症状,故为继发性.经临床积极应用抗利尿药物治疗,可完全恢复,故亦为暂时性.现将我院2001~2003年2例产后大出血致尿崩症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870 条记录 2/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