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线粒体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焉传祝;李大年

    自20世纪60年代Luft报道1例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障碍引起的肌病和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高代谢状态之后,人们对线粒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相继提出了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肌病的概念.在此后的20多年间,线粒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肌肉活检发现不整红边纤维(ragged red fiber,RRF)以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功能测定.80年代末期Holt和Wallace相继在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患者中发现了线粒体DNA(mtDNA)的大片段缺失和点突变 [1,2].人们通过mtDNA分析发现mtDNA突变可导致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群,越来越多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骨骼肌疾病和心肌病被发现与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有关.除此之外,线粒体病还可以导致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神经性耳聋、视网膜变性、视神经萎缩、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胃肠运动障碍、难治性贫血、近段肾小管病、Fanconi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肾小管肾病以及对称性多发性脂肪瘤等.随着临床医生对线粒体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探讨如何对线粒体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 大鼠内淋巴囊与肾脏集合管神经分布研究

    作者:谭杰;张榕

    目的 从形态学上验证内淋巴囊上存在神经分布,并将这些神经纤维的分布与肾脏集合管的神经分布进行比较,为梅尼埃病的病因病理学研究及耳肾相关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成年大鼠15只,经活体心脏灌注,取双侧颞骨和肾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蛋白在内淋巴囊和肾脏集合管上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仪对切片阳性染色的分布密度和灰度进行分析,比较二者神经纤维有无类似分布.结果 光镜下NSE、GFAP、NF在内淋巴囊上皮及上皮下表达为棕黄色颗粒;肾脏集合管的主细胞胞膜、胞质有稳定、清晰的阳性染色反应,但在肾脏阳性染色并非表现为神经纤维染色,而更像是某种神经物质的染色.内淋巴囊和肾脏集合管在GFAP、NSE、NF的阳性表达上,只有NSE的分布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灰度和分布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内淋巴囊近侧段、中间段和远侧段均有神经纤维分布,以中问段为丰富;其分布与肾脏集合管上皮主细胞存在的神经染色在灰度和分布密度上并无差别.

  • RNA干扰阻滞胸腺素β4表达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璟;卓文磊;王彦;敖绪军;郑颖

    目的 探讨RNA干扰阻滞胸腺素β1表达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能表达针对胸腺素β1的小干扰RNA(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及表达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siRNA的阴性对照载体,分别感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得到胸腺素β1表达受抑制的HKC-siTβ4和胸腺素β4表达未受影响的HKC-siC.根据用TGF-β1处理HKC、HKC-siTβ4和HKC-siC的情况,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组:正常HKC组(C组),TGF-β1处理HKC组(T+C组),TGF-β1处理HKC-siTβ1组(T+siTβ1组)和TGF-β1处理HKC-sic组(T+siC组).48h后,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胸腺素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表达,并分析胸腺素β1和α-SMA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C组胸腺素β4表达弱阳性,α-SMA表达阴性,E-钙黏素表达强阳性;T+C组胸腺素β1和α-SMA表达强阳性,E_钙黏素表达较C组减弱(P<0.01);T+siTβ1组胸腺素β1和α-SMA表达弱阳性,表达量显著低于T+C组(P<0.01),E-钙黏素显著高于T+C组(P<0.01);T+siC组胸腺素β1、α-SMA和E-钙黏素表达与T+C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胸腺素β4和α-SM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NAi阻滞胸腺素β4表达能有效地抑制TGF-β1诱导EMT,提示胸腺素β4是介导TGF-β1诱导EMT的重要分子.

  • 速尿对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Cl-/HCO3-交换的影响

    作者:夏前明;全燕;李鸿雁;李福祥;肖贞良;金成勇

    目的评价速尿对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IMCD)Cl -/HCO- 3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不同浓度(15、30、60、120、240和480μmol/L)的速尿对家兔肾脏IMCD细胞单层Cl -/HCO- 3交换的影响.结果 15μmol/L的速尿溶液即可抑制IMCD细胞Cl -/HCO- 3交换,抑制率4.3%;480μmol/L的速尿溶液几乎完全抑制IMCD细胞的Cl -/HCO- 3交换,抑制率97.4%.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速尿终浓度在30μmol/L以上时,各组的Cl -/HCO- 3交换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速尿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家兔肾脏IMCD细胞Cl -/HCO- 3的交换.慢性呼酸患者使用速尿时应慎重.

  • 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蛋白质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杨;白雪源;魏日胞;陈香美;冯哲;洪权;傅博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氧化应激及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短期处理组、高糖长期处理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高糖处理组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高糖短期处理组分为6个时间点,即30min及1、6、12、24、48h高糖刺激组;高糖长期处理组为高糖连续刺激2个月.用活性氧(ROS)捕获剂氯甲基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CM-H2DCFDA)孵育各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高糖处理后不同时间点HKC中ROS的荧光强度以反映细胞内ROS的水平,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探针JC-1的荧光强度来表示线粒体膜电位,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蛋白质羰基含量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经高糖刺激后,HKC内ROS含量在1h时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在高糖刺激后短时间内(1h)有增高,其后下降DNPH比色法显示,短时高糖刺激对细胞中蛋白质羰基含量影响不明显(P>0.05),高糖刺激2个月时蛋白质羰基含量与短时刺激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糖处理可使HKC细胞氧化应激增强,从而造成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损伤.

  • 巨噬细胞胆碱能通路对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明;吴乐锋;陆俊福;李明利;李赟;徐迹;刘文兰;刘芬;冯永文

    目的 探讨胆碱能通路对急性缺糖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肾内巨噬细胞,构建巨噬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及缺糖缺氧(OGD)细胞模型,据处理不同将细胞分为OGD组、乙酰胆碱(ACh 100μmol/L)+OGD组和ACh+加兰他敏(Gal 10μmol/L)+OGD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的表达;MTT法检测肾小管细胞活力;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胆碱酯酶(AChE)mRNA和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AChE活性.结果 ACh+OGD组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OGD组,加入Gal之后,TNF-α和IL-1β水平进一步下降;ACh+OGD组肾小管活力高于OGD组,加入Gal之后,肾小管活力进一步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之间巨噬细胞AChE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GD组比较,ACh+OGD组与ACh+Gal+OGD组肾小管细胞活力减弱,但ACh+OGD组与ACh+Gal+OG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8).结论 ACh和Gal可抑制肾脏巨噬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并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轻急性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调控巨噬细胞的胆碱能通路可能是未来急性缺氧性肾损伤的治疗方向.

  • 力竭运动对大鼠肾小管凋亡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及人参总皂苷干预研究

    作者:王会玲;李燕;田军;胡伟锋;张金元

    目的 探讨高强度力竭运动对大鼠肾小管凋亡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以及人参总皂苷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跑台运动加力竭游泳方法制作大鼠过度运动肾损伤模型,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TL,n=7)、模型组[再分为2h组(M2,n=7)及24h组(M24,n=7)]、人参总皂苷干预组[再分为2h组(G2,n=7)及24h组(G24,n=7)].G2和G24组于运动前5d预先给予人参总皂苷100mg/(kg.d)灌胃,1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记录各组力竭运动滞留跑道动物数和力竭游泳时间.断头处死后留取肾组织,病理切片行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凋亡,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Caspase-3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TL组比较,模型组14只大鼠有11只滞留跑道,且力竭游泳时间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人参总皂苷组大鼠耐力明显增强,14只大鼠仅6只滞留跑道,且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 M2组和M24组大鼠肾组织凋亡TUNEL阳性细胞数增多,其中M24组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主要为皮髓质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模型组比较,G2组和G24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aspases-3、HIF-1α在CTL组仅见个别肾小管弱阳性淡染;M2组的表达较CTL组增强,M24组的表达明显升高,在刷状缘脱落的小管处呈颗粒样强阳性着色.人参总皂苷干预组G2、G24的Caspases-3阳性表达均较M2、M24有明显下降,但HIF-1α阳性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TL组仅有微量Caspases-3和HIF-1α表达,模型组Caspases-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2组上调约2.7倍、M24组上调约3.0倍),而人参皂苷干预组G2、G24的Caspases-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分别较M2、M24下调约58%、61%).HIF-1α表达水平在模型组M2、M24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人参总皂苷干预组的HIF-1α在早期即快速上调,并持续至24h时点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过度运动可导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Caspases-3表达水平上调;人参总皂苷可通过下调Caspases-3依赖的凋亡信号,快速上调HIF-1α表达水平,减轻TEC凋亡,从而保护过度运动后的肾损伤,这可能是人参总皂苷改善过度运动性肾损伤的机制之一.

  •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庆大霉素对其影响

    作者:黄云剑;廖立生;袁发焕

    近年建立的纯化肾近段小管细胞(PTC)培养已经成为研究药物、化学物质肾毒性发生机制的重要实验模型[1].本研究应用PTC原代培养模型,观察庆大霉素(GM)对兔PTC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GM对PTC损伤的膜毒理学机制.

  • 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美红;李兴

    目的 探讨脂联素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30.0mmol/L D-葡萄糖)、高糖+脂联素组(30.0mmol/L D-葡萄糖+2.5μg/ml脂联素),各组细胞分别培养24、48、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衔接蛋白p66Shc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增高,细胞培养液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同时诱导细胞HO-1及p66Shc mRNA表达上调,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脂联素组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培养液内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细胞HO-1 mRNA表达进一步增强,而p66Shc mRNA表达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随时间延长,高糖环境可引起HK-2细胞过度凋亡和高水平氧化应激;脂联素可通过延缓细胞凋亡和抑制氧化应激来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小鼠肾小管发育中AQP-7表达的研究

    作者:薄双玲;田鹤;阎丽菁;马太芳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管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胚龄(E)12、14、17、18 d 胎鼠及生后(P)1、3、7、14、24、40、70 d 仔鼠肾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 AQP-7在肾小管中的表达;体视学方法测量 AQP-7阳性表达的面密度值;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 AQP-7在各发育阶段肾组织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QP-7在 E14 d 表达于发育中的肾小管,随后表达在近端小管,P14 d 后主要定位在皮质和外髓部近直小管的刷状缘,生肾区与内髓则无阳性表达;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胚(日)龄的增加,AQP-7在肾小管管腔面的面密度值逐渐增加,P24 d 达大值,后趋于稳定;免疫印迹结果证实,AQP-7在肾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24 d 达峰值后趋于稳定。结论AQP-7在小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存在时空性的表达,对发育后期小鼠肾的水和甘油平衡起重要调节作用。

  • 作者:

    关键词:
  •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邹倩;罗城;龚良庚

    传统DWI成像技术假设水分子在组织内的限制性扩散符合自由扩散特征,故可以采用单一b值进行DWI成像,得到的扩散系数是ADC值。但是,传统的DWI技术并未对组织内水分子的不同运输模式加以区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弥补了传统DWI的不足[1],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不同组织的特性,尤其在水分子动力学复杂的组织,IVIM较传统DWI的优势更为突出[2-6]。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水、离子等不断在肾小管、间质及血管间转运,肾脏组织分子运动较为复杂。另外,肾脏血管容积分数为25%~40%,每分钟的肾血流量约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4,是机体供血量丰富的器官[7],肾脏高血流灌注、高水分子代谢的特点使IVIM效应在肾脏尤为显著。笔者对IVIM的原理及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利尿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红霞;王孝蓉;赵志刚

    1利尿剂概述利尿剂是一类促进电解质和水从体内排出、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药物.此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肾单位,影响肾小球滤过,特别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再分泌,影响尿的生成过程,终产生利尿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或与降压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在某些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或毒物中毒时,该类药物能促进这些物质的排泄(见表1).

  • 庆大霉素超量致幼儿肾小管严重损害

    作者:冯利君;龙开颜

    患儿男,2岁,因发热,腹泻数次,于2001年12月19日在某乡镇医院就诊,处方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20ml,10%氯化钾注射液1ml,5%碳酸氢钠注射液4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20mg,同为一组液体静脉滴注,次日患儿因发热T 39.4℃,腹泻,小便量少,以小儿肠炎收住某院,入院后尿常规示:蛋白(++),RBC(+),第3日,小便为酱油色,并有血凝块,复检尿常规:蛋白(++),潜血(++).

  • 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早期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秋萍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基底膜只能透过分子量<70000物质,故原尿中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白蛋白的分子量约69000)经过肾小管大部分被重吸收.微量白蛋白用一般的尿蛋白定性试验检测不到,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都伴有肾脏、心脏的改变,笔者采用透射比浊法,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蛋白试带条进行对比,结果能提供早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在临床的诊治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大黄对脑外伤并发急性肾衰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赛华;郭赛群;孙永华

    目的 观察中药大黄对脑外伤并发急性肾衰(ARF)患者近端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煎液,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α1-微球蛋白10(α1-MG)含量,同时观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β2-MG及α1-MG呈不同程度下降;血BUN及Scr的变化与尿β2-MG及α1-MG平行;治疗后上述4项指标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以Scr为自变量,β2-MG及α1-MG均与Scr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p=938,P=0.001;rp=965,P=0.000).结论 大黄可能是通过改善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促进恢复肾小管的修复,从而发挥治疗ARF的作用.

  • 法舒地尔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倪连松;顾玲佳;高倩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HK-2细胞分别加入葡萄糖5.5 mmol·L-1、葡萄糖5.5 mmol·L-1+甘露醇54.5 mmol·L-1、葡萄糖60 mmol·L-1(高糖)以及葡萄糖60 mmol·L-1+法舒地尔5,10和20 μmol·L-1.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葡萄糖60 mmol·L-1作用0~24 h后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苏氨酸696(p-MYPT1-Thr 696)和p-MYPT1-Thr 853的表达,以评估Rho相关的卷曲螺旋形成的蛋白激酶(ROCK)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钙黏素、波形蛋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加高糖刺激前比较,高糖培养3h后,细胞p-MYPT1-Thr696表达明显增加,积分吸光度(IA)值由1.08±0.09增加到2.4±0.09(P<0.01);与未加高糖刺激前比较,高糖培养7h后,细胞p-MYPT1-Thr853表达明显增加,IA值由0.57±0.01增加到1.45±0.14(P<0.01),表明高糖能导致HK-2细胞ROCK分子活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葡萄糖60 mmol·L-1组HK-2细胞培养72 h后E-钙黏素表达减少(P<0.01),α-SMA、波形蛋白和CTGF表达增多(P<0.01);葡萄糖5.5 mmol·L-1+甘露醇54.5 mmol·L-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与葡萄糖60 mmol·L-1组相比,葡萄糖60 mmol·L-1+法舒地尔5,10和20 μmol·L-1组E-钙黏素表达增多(P<0.01),α-SMA、波形蛋白和CTGF表达减少(P<0.01),且法舒地尔20 μmol·L-1组改变更为明显,法舒地尔3个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法舒地尔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部分通过减少CTGF的表达而产生作用.

  • 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I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斌

    目的 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I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 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 h,随后加入TGF-β1 5 mg·L-1作用24 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曲格列酮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曲格列酮0,1,2.5,5和10 μmo·L-1预处理HK-2细胞2 h,再加入TGF-β1 5 mg·L-1作用24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K-2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I型mRNA和纤连蛋白mRNA表达.结果 曲格列酮0.25~5 μmol·L-1对HK-2细胞膜完整性无影响,LDH的释放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曲格列酮10 μmol·L-1组LDH释放率为(10.7±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1,2.5,5和10μmo·L-1单独作用并没有增加HK-2细胞外基质中胶原I型纤维和纤连蛋白的表达,而TGF-β1刺激下胶原I型纤维和纤连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曲格列酮提前干预下纤连蛋白mRNA及胶原I型mRNA表达下降,曲格列酮2.5,5和10 μmo·L-1可显著下调纤连蛋白mRNA表达(P<0.05,P<0.01);曲格列酮5和10 μmol·L-1可显著下调胶原I型mRNA表达(P<0.05).结论 曲格列酮可能具有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I型纤维的增加有关.

  • 甘露醇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张琼丽;罗文鸿;林哲绚

    目的:观察甘露醇是否通过引起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损伤细胞。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甘露醇(50,100,150,200,250,300,350和400 mmol·L-1)处理HK-2细胞4,10,24,48和72 h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甘露醇100和250 mmol·L-1作用细胞4~72 h,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MDA含量、SOD活性和GSH含量。结果甘露醇250 mmol·L-1作用72 h,细胞增殖活性约为溶剂对照组的50%(P<0.05);孵育4 h,细胞ROS的荧光强度(68.7±3.6)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50.3±4.6)(P<0.05);孵育4~72 h,细胞形态出现细胞肿胀、空泡化,细胞脱落;细胞内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孵育4 h时,溶剂对照组和甘露醇250 mmol · L-1处理组细胞内MDA含量分别为(3.1±1.6)和(20.9±5.7)μmol · g-1蛋白,SOD活性分别为(71.8±6.5)和(47.3±8.8)kU·g-1蛋白,GSH含量分别为(60.8±2.3)和(13.6±3.3)μmol·g-1蛋白。甘露醇100 mmol · L-1处理组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浓度(250 mmol·L-1)甘露醇可能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

  • 二甘醇对大鼠肾脏的损伤作用

    作者:朱深银;周远大;杜冠华

    目的 观察二甘醇(DEG)致肾脏损伤的作用特点,并探讨其毒性作用靶细胞.方法 采用离体肾脏灌流技术,分别用含0.3%, 1.0%和3.0% DEG的灌流液灌流大鼠离体肾脏90 min,监测肾脏灌流压力和尿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含量、肾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活性.体外传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和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观察DEG 0.1~1.0 mmol·L-1 暴露2~24 h后,细胞形态、存活率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变化.结果 DEG增加离体灌流大鼠肾脏的灌流压力、尿量和尿蛋白含量,但对肾小球滤过率影响不明显;使灌流肾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DEG使EA.hy926细胞和HK-2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LDH漏出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明显改变.损伤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DEG能导致肾脏明显损伤,毒性作用靶细胞可能为肾脏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作用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870 条记录 6/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