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宋德煌;周雄清;李亦明;周文峰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1例,其中男28例,女3例.患者平均年龄28.6岁(24~43岁).按Neer分类法,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7例,其中伴有肩关节脱位9例.结果:31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5~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无骨折不愈合,肱骨头部分吸收3例.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32%.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特别是中青年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马晓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行LPHP治疗的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PH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2倒;年龄60~81岁,平均67.4岁:骨折类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19倒,四部分骨折2倒.结果 本组1例术后2周死亡,死于内科合并症,其余30例患者术后获6~3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3.9周).肩关节功能依据UCLA评分评定:优9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应用LPHP治疗PHF具有手术方法 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 内侧柱是否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秀武;樊健;袁锋

    目的:比较内侧柱是否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29~80岁,平均55.1岁.其中内侧柱使用螺钉支撑组(支撑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平均(55.8±11.8)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8例,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7例.内侧柱未使用螺钉支撑组(未支撑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9~79岁,平均(54.2±14.8)岁;Neer分型:2部分骨折6例,3部分骨折9例,4部分骨折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15.6个月.支撑组手术时间(1.6±0.4)h,未支撑组(1.5±0.4)h;支撑组骨折愈合时间(3.0±0.6)个月,未支撑组(3.1±0.6)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支撑组(89.7±4.9)优于未支撑组(8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撑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未支撑组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内侧柱使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功能恢复更满意.

  • 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李文霞;陈子纲;万富安;仝允辉;李冠军;时国富;赵凌云

    自1997年2月~2001年4月,作者采用手法整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3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 MIPPO与ORIF治疗Neer Ⅱ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沈庆峰;温新;杨胜武;陈鑫;范卫星;徐国柱;余方正;朱君毅;王健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两种术式治疗NeerⅡ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分别采用MIPPO与ORIF手术治疗的NeerⅡ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46例患者,其中MIPPO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5~80(70.4±4.4)岁;ORIF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65~79(70.9±4.0)岁.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康复锻炼启动时间,术后3、6、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末次随访关节功能分级及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6.8±3.7)个月.Mippo组骨折愈合时间(13.0±0.8)周较ORIF组(13.8±1.4)周短,康复锻炼启动时间(3.0±0.9)d较ORIF组(6.8±1.3)d短,术中透视次数(19.2±3.7)次较ORIF组(12.1±3.4)次多.术后3、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81.3±3.9和86.6±5.4均高于ORIF组69.5±6.6和80.5±6.7.但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Constant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末次关节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有1例腋神经损伤,ORIF组有2例延迟愈合,两组各有1例复位丢失,均无感染、内固定断裂等.结论:MIPPO与ORIF均能治疗NeerⅡ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前者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康复锻炼更早、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存在腋神经损伤、X线暴露多等缺点.

  • 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尤炯鸣;刘智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肱骨近端3、4部骨折患者32例,分为内固定组20例和置换组1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男6例,女14例;年龄63~82岁,平均(71.50±5.45)岁;3部骨折8例,4部骨折12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半肩关节置换术组男4例,女8例;年龄61~85岁,平均(72.80±6.80)岁;3部骨折5例,4部骨折7例;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并采用EQ-5D指数评价术后生活质量,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内固定组2例发生了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为螺钉断裂,1例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内固定组和置换组EQ-5D指数分别为0.65±0.12和0.67±0.12; 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3.20±11.35和66.80±11.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和半肩关节置换都可用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在生活质量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置换组较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

  •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或3部分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宋正鑫;刘岩;毛英夫;李丙岩;卫力晋;田耘

    目的:探讨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 ~76岁,平均61.5岁;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的患者22例,其余20例采用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估肩关节术后3个月及6个月以上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至少14个月的随访.两组比较,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住院天数(P=0.013)、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6)、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P=0.01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临床愈合时间(P=0.462)、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P=0.20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断裂的情况.结论: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朱让腾;叶招明;应有荣;眭述平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常采用钢丝张力带、三叶草钢板、AO传统的T形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但都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于肱骨近端复杂的不稳定骨折及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我们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采用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叶锋;朱少兵;王晓;李英周;万蕾;杨永搏;陈圆升;李建文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对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8~83岁,平均71.5岁.自行跌倒伤30例,车祸伤24例.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3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19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切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探查有46例肩袖损伤,行肩袖修复术;8例肩袖未损伤.术后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合并肩袖损伤的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关节脱位以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8.60±5.12,其中优30例,良7例,可7例,差2例.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采用钢板结合铆钉Ⅰ期修补肩袖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作者:甄平;刘兴炎;李旭升;陆皓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有肱骨头脱位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后分别选用T型钢板、L型钢板、改良分叶状钢板及自行研制的梯形钢板固定,7例取自体髂骨做肱骨头颈部骨缺损处填塞植骨术,术中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术后及早功能锻炼.结果 11例随访时间4个月~8年,平均3年7个月.疗效评定标准结合Neer评定法综合评估,优良率达81.8%.结论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肱骨头脱位,骨折块多且常累及肱骨头关节面,易造成肱骨头血供受损,常伴有肩袖及关节囊不同程度的撕裂.对该类骨折宜早期手术,采用有效、简便的内固定物,对破裂受损的关节囊及肩袖进行修补.

  •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与现状

    作者:蒋电明;苏保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部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总数的5%~9%,多好发于老年人及骨质疏松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7[1].85%的肱骨近端骨折为无移位或仅有轻微移位,可选择非手术治疗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对于粉碎程度严重、移位明显的3部分及4部分骨折,闭合复位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应尽可能手术治疗.Court-Brown等[2]发现70%的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50%发生于70岁以上的患者.这些结果表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往往骨量丢失严重甚至伴有骨质疏松,在治疗上给骨科医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戴章生;黄杰苗;庄洵荣;陈守勃;吴世强;姚学东;叶晖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5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00±5.42)岁;NeerⅢ型19例,Ⅳ型12例;低能量损伤23例,高能量损伤8例.对照组24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65~85岁,平均(72.79±5.34)岁;NeerⅢ型16例,Ⅳ型8例;低能量损伤17例,高能量损伤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1个月.治疗组平均出血量(495.806±143.150) ml;Neer评分中的功能(22.645±2.443)分,活动范围(18.194±2.613)分,解剖(7.935±1.504)分,总分77.161±8.335.而对照组平均出血量(641.667±169.851) ml;Neer评分中功能(13.955±1.989)分,活动范围(13.083±2.165)分,解剖(5.500±1.978)分,总分58.792±7.313.以上指标比较,治疗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缝线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复位简单有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史政康;蒋元斌;计小东;晋存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7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为锁定钛板组(36例)和解剖钛板组(36例).锁定钛板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5±5.62)岁;NeerⅡ型10例,Ⅲ型18例,Ⅳ型8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解剖钛板组男15例,女21例;60~81岁,平均(69.76±5.70)岁;NeerⅡ型9例,Ⅲ型20例,Ⅳ型7例;采用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eer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个月.锁定钛板组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解剖钛板组75.0% (P<0.05);两组治疗后Ne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锁定钛板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解剖钛板组,分别为(92.51±7.85)分和(83.64±8.56)分(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钛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8.6±3.4)周,明显少于解剖钛板组(24.3±3.9)周(P<0.05);锁定钛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解剖钛板组22.2%(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在优良率、Neer评分及骨愈合时间上有明显优势,且患者可早期康复锻炼,肩关节疼痛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 甩肩疗法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勇;许兵;余作取;于志华;戴寿旺;李峰;吴银生

    目的:比较甩肩疗法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甩肩疗法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9例,获得随访81例.甩肩疗法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62~84岁,平均(67.11±6.18)岁;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27例,3部分骨11例.手术内固定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66.47±5.48)岁;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29例,3部分骨1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8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8.3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甩肩组VAS评分(3.11±0.95)与手术内固定组(3.88±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P<0.05).甩肩疗法组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79.53±3.73)与手术内固定组(77.98±4.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8,P>0.05);甩肩疗法组并发症发生率18.4%(7/38)与手术内固定组39.5%(1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3,P<0.05).结论:甩肩疗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费用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而手术内固定疗效好,但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

  • 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启明;季烈峰;潘志军;周晓俊;朱江;曹浙标;徐丁;陈巨坤

    目的:对比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在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49例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肩峰前外侧入路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7.6)岁;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9±7.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2年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及患肩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4.5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68.20±7.04) min]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75.81±13.70) min]短,术中出血量[(151.30±20.57) ml]少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42.10±37.25) ml],骨折愈合时间[(10.88±4.90)周]短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13.60±2.45)周].术后3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32±5.4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0.41±0.63,均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63.53±8.31)vs(1.65±1.02)].但术后1年及2年,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肱骨头高度丢失,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另有l例肩峰下撞击、l例螺钉松动及2例骨折延迟愈合.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终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 膝骨性关节炎经筋病灶点触诊规律分析

    作者:张书剑;张小卿;韩煜;李春日;董宝强

    目的:探寻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常见结筋病灶点在膝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516例KOA患者的765个患膝,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结合经筋病灶点的解剖特点,统计经筋病灶点在膝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结果:共触诊KOA患者近端经筋病灶点11 835次,远端经筋病灶点9455次.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及足三阴经筋4种证型的结筋病灶点分别占膝关节近端经筋病灶点总数的37.1%(4388/11 835)、34.9%(4127/11 835)、9.5%(1129/11 835)及18.5%(2191/11 835);占远端经筋病灶点总数的24.7%(2333/9455)、25.2%(2380/9455)、28.5%(2700/9455)及21.6%(2042/9455).结论:KOA患者近端和远端经筋病灶点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此经筋病灶点分布规律的研究为临床各种针灸疗法选择有效治疗点提供依据.

  •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赵战平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对患肩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Ⅰ期拆线,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20个月),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休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按SSMH综合评分:27分以上(优)4例,24~27分(良)19例,14~23分(中)3例,<14分(差)0例,优良率88.5%.结论 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效果确切.

  • 超声同步检测正常人远端、近端胃排空运动的研究

    作者:吴波;杨忠伟;黄雪霞;杨振宇;陈荟云

    目的: 探讨超声同步观察正常人远端、近端胃排空运动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通过实时超声法检测100例健康人远端、近端胃排空运动,并与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 胃窦幽门协调收缩频率3.0±0.8次/min、幅度1.5±0.5cm与胃电图的胃电频率、幅度无明显差异.胃底-体交界处胃液体排空迅速有序,胃半排空时间30.0±4.0min.结论: 超声能准确评价正常胃排空功能状态.

  • 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的术后护理与康复锻炼

    作者:李萍;史华芬;沃红霞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 对22例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护理与康复指导,包括一般护理、引流管与伤肢管理、疼痛护理和阶段性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20(10~32)个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及腋神经损伤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均得到了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11~20)周.2例有10°以下的轻度内外翻畸形.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估标准,优良率为89.35%.结论 对于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来说,术后有效的护理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尿海藻糖酶检测在近端肾小管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晓芳;谭艳;贾海琴;侯魏;王晶;王虹;刘瑞平;白瑞霞

    目的 探讨尿海藻糖酶(T)在近端肾小管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2005-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肾脏疾病患者134例(男66例,女68例,年龄18 ~59岁)(急性肾功能衰竭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药物性肾损害20例、肾移植术后21例、肾病综合征32例)和101名健康对照者(男58名,女43名,年龄18~ 56岁)进行尿T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r-谷氨酰转酞酶(GGT)、β2-微球蛋白(β2-MG)4项指标检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系统,比较尿T在近端肾小管损害中的价值.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ROC曲线分析.结果 101名健康对照者尿T结果近似正态分布(Z=1.09,P=0.183),结果为(7.1±4.1)μmol/h·g Cr(0 ~25 μmol/h·g Cr)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肾脏疾病各组尿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80、5.90、5.23、6.00、8.04,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34例患者尿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与NAG、β2-MG、GGT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分组研究结果显示:4项检测指标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性肾损害、肾移植术后、肾病综合征组中以尿T的ROC曲线下面积大(0.94、0.85、0.90、0.90、0.91);尿T约登指数分别为0.85、0.65、0.77、0.66、0.72,其对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3%、95.1%;73.3%、92.1%;85.0%、92.1%;81.0%、85.2%;87.5%、84.2%.结论 尿T在反映近端肾小管损害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指标,能更好地对近端肾小管功能进行早期判断,对肾脏疾病诊治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