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作者:边红放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验项目,是常规检查的核心.除对初诊患者作为必查项目,了解病人一般病理状态和健康体检外,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价值.l血细胞分析仪筛查与细胞形态学之间的关系1.1红细胞形态检验内容各种疾病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会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各种类型贫血的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从染色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变化包括(红细胞大小异常、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结构异常)1.2血涂片红细胞形态的意义1.2.1推断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1.2.2为其他疾病诊断提供依据(MM、DIC、骨髓纤维化)1.2.3为疟疾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1.3 白细胞形态检验内容染色后病理状态下,白细胞除计数、分类比值发生变化外,形态也发生改变.

  • 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血涂片的必要性

    作者:边红放;殷丽

    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进行血涂片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贫血诊断主要参考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对各种贫血的鉴别需借助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RDW)结合血涂片检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涂片的意义所在:(1)缺铁性贫血MCV、MCH及MCHC均明显减低而RDW增高.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中心染区明显扩大,以小细胞居多;若RDW正常,可考虑为轻型地中海性贫血.(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MCH、RDW均增高,而MCHC正常.

  •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秀红;关莉莉

    目的 探讨临床疾病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进行了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患者1000例,将其EDTA-K2抗凝血标本用BC5500血球计数仪进行血液分析并在光学显微镜下作血细胞形态分析检验.结果 1000例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中形态异常者890例,剩下的110例形态正常的血片中有15例血液分析结果异常,其假阳性为13.64%;890例形态异常中有15例白血病,其中1例血液根系的结果示正常的,其假阴性为6.67%.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方法能简单、快速、准确的反映患者病情,并且可以减少血液系统疾病症状患者的误诊率,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 标本放置时间对尿有形成份分析结果的影响

    作者:杨一波

    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UF-10001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即刻、1h、2h、3h、4h、5h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数量,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尿红细胞计数随放置时间延长呈趋势性降低,并在4h后降低皇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5h内结果稳定,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小红细胞5h内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大红细胞在3h后出现皱缩、异形红细胞增多等形态的改变.结论为确保尿液常规枪验结果,尤其是尿红细胞形态的准确可靠,标本必须新鲜,并尽可能在4h内完成检验.

  • 心室辅助下切应力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智慧;张娅;常宇

    目的:心室辅助是晚期心衰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心室辅助装置产生的高流体切应力会对红细胞造成损伤。目前,大多数研究仅利用心室辅助装置造成的溶血值评价其对血液的损伤程度,却忽略了对还未破裂的红细胞受到损伤的关注。本文重点探究流体切应力所造成的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首先,利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采用拉格朗日离散模型计算出心室辅助装置在一个心动周期内作用于红细胞的流体切应力曲线;然后,根据数值计算得出的切应力范围,对不同切应力下和不同暴露时间下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并设立无受力对照组减小实验误差;后,以实验后血样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作为判断血样溶血情况参数,并以血涂片中非常态红细胞的数量占总体的百分比作为衡量红细胞受损伤但未破裂状态的参数。结果非常态红细胞数目和切应力的相关系数是0.725,P =0.027(<0.05)。实验结果显示,血泵产生切应力会导致非常态红细胞出现,并且暴露时间一定,非常态红细胞数目随着切应力增大而增大。结论在心室辅助下,血泵流场除了会产生溶血这一极端现象,同时也会导致非常态红细胞数量的增多,降低血液质量,影响人体血液功能。

  • 模拟失重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肌肉退行性变化的中药防护

    作者:董颀;沈羡云;马永烈;杨鸿慧;孟京瑞;张淑静

    目的观察四组中药合剂对尾吊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肌肉退行性变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模型模拟失重对机体的影响.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纯尾吊组、丹黄刺组(尾吊同时给予丹参、黄芪和刺五加生药的水煎剂)、参川熟组(尾吊同时给予川芎生药、熟地和人参地上甙的水煎剂)、参山杜组(尾吊同时给予西洋参、山楂、杜仲生药的水煎剂)、参银生组(尾吊同时给予人参根、银杏叶、生地的水煎剂).实验第30d,经心脏取血,检测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形态、肌肉重量、肌纤维类型和面积等指标.结果单纯尾吊导致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01),肌肉重量、肌肉纤维面积、I型纤维比例显著下降(p<0.05,0.01),中切和低切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形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01);红细胞大变形指数(DImax)和积分变形指数(IDI)(p<0.001,0.01)、血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01).中药合剂组与单纯尾吊组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大改善,并可显著增加尾吊大鼠腓肠肌重量(p<0.05).结论中药合剂可改善尾吊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及肌肉组织改变.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复检标准

    作者:Elkin Simson;崔巍

    在过去的3个多世纪中,自从Leeuwenhoek[1]使用一台简单的单片双凸显微镜第一次描述了红细胞形态之后,人血细胞的分析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Ehrlich[2]首先使用了苯胺染料对血细胞进行染色,从此人们开始将白细胞分为5种主要的细胞类型.1956年,Coulter[3]发明了第一台可自动进行血细胞计数并能检测细胞体积大小的分析仪器,给烦冗的、不精确的人工血细胞计数方法带来了一场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多参数全血细胞计数仪得到了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将全血细胞计数和流动的白细胞分类方法整合到一个简单的工作平台之上,从而产生了第一台多参数、流动式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仪器.现在,很多生产厂家都能生产出更为先进的计数和分类仪器,这些仪器同时具有异常提示功能,提示操作者存在有异常细胞形态和仪器无法计数的异常细胞,以及特定的样品特征,如血小板聚集,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和诊断

    作者:左大鹏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和红细胞比积(Hct).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需要借助红细胞三个平均值等参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是每个贫血病人必须检查的项目,它对于鉴别贫血的基本性质有重要意义.直方图的观察分析,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等特征的观察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必要的生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溶血性贫血又是一大类贫血,病因很多,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检查.骨髓检查必须掌握临床适应证.

  • 细胞分析仪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在鉴别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中的作用

    作者:门剑龙;赵文

    在对老年人贫血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常面临的问题是当出现轻度贫血时,是否提示可能存在潜伏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性贫血在红细胞形态、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的水平上与缺铁性贫血不易鉴别(水平存在重叠区),因此诊断上常常易与缺铁性贫血混淆[1].

  •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树英;谢晖萍;唐璐

    目的: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4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于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使用相差显微镜对2组血尿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和分型,使用尿液分析仪对2组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畸形率为92. 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畸形率(2. 5%),研究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观察

    作者:邓丽;刘宏宇;苏晶晶;陈月;胡光;杨慧

    目的 应用显微影像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为红细胞损伤和亚损伤提供超微形态学证据.方法 收集本中心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标本.使用不同显微技术(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长度、宽度、高度、洞深、表面粗糙度等)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丝状激动蛋白分布).结果 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红细胞微观形态学参数除表面粗糙度外,其它微观形态学参数(高度、宽度、洞深、粗糙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经历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红细胞出现肿胀、固缩、变形、破裂以及红细胞碎片,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棘型、口型、靶型、椭圆形、薄型等).红细胞膜表面光滑度改变,细胞表面出现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使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细胞表面丝状激动蛋白分布改变,细胞结构呈现解聚状态,不能形成完整的荧光环,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 超微形态学改变为夹层疾病和体外循环引起红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红细胞表面粗糙度可以作为新的参数来评估红细胞损伤以及亚损伤.

  • 原发性血管肉瘤二例

    作者:马建华;祁泽民;冯贤松;帅晓明;韩群;杨秀萍;李惠珍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临床诊断困难。我科近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例1 男性,41岁。因左上腹胀痛1月余平诊入院。主诉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并左上腹部包块渐大。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脾脏肿大,下缘平脐,右缘过正中线,无触痛,质地中等,表面不平,界限清楚。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血小板散在易见。血色素100 g/ L,红细胞3.27×1012/L,白细胞7.1×109/L,其中N 0.64,L 0.21,S 0.2 ,M 0.9,E 0.4。B超检查:脾脏增厚9.5 cm,长21 cm,肋下3.5 cm,脾实质回声强弱不等呈网络状。外院CT疑为“脾淋巴瘤”。入院诊断:脾肿大,脾实质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脾脏26 cm×16 cm ×12 cm,表面欠光滑,张力大,呈结节状隆起,包膜完整,上极和下极有片状坏死灶,易脆,破溃处呈鱼肉状。术后临床诊断:脾脏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脾脏血管肉瘤,脾门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瘤细胞显示第Ⅷ因子阳性)。

  • 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肾脏形态与红细胞形态变化研究

    作者:牛俊豪;王俊勇;张莹;张君;王朝阳

    目的 观察总结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肾脏形态与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准确评价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病情提供可靠信息.方法 选取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输尿管支架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61例作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输尿管支架留置后无感染的63名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在泌尿外科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肾静态显像检查和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脏形态、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 手术前两组尿红细胞形态均以均一型为主,且未见肾脏炎性病变,组间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率、肾炎病变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感染组红细胞形态异常率(80.3%)、肾脏阳性改变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支架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多存在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尿白细胞增多、肾实质炎性病变等病理性改变,输尿管支架管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应积极进行尿红细胞分析和肾静态显像检查,尽早准确评估肾实质受累情况.

  • 寡免疫性狼疮性肾炎一例

    作者:钟旭辉;黄建萍;肖慧捷;杨霁云

    患儿女,12岁,主因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水肿6 d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发现尿呈浅茶色,2~3 d后尿色自行恢复正常.入院前6 d再次出现浓茶色尿,双眼睑轻度水肿,尿量正常,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否认发热、皮疹、脱发、关节痛、光过敏及口腔溃疡病史.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类似病史.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39 kg.精神萎靡,面色苍黄,双眼睑及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肾区叩痛(+).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后化验及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2×109/L,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226×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011;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满视野;24 h尿蛋白定量2.17 g.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至入院后第5天尿素氮为45.5 mmol/L,肌酐333 μmol/L,肌酐清除率21.6 ml/(min·1.73 m2).

  • 百白破疫苗致溶血性贫血一例

    作者:张淑霞

    患儿男,5个月.因面黄、尿呈茶色3 d入院.患儿于1个月前首次接种百白破疫苗,3 d前接种第2针百白破疫苗,1 d后面色逐渐发黄,尿由淡茶色转为浓茶色,病前未进特殊食物和药物.体检: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睑结合膜、口唇苍白,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剑下均为4cm,脾肋下3 cm.血常规:RBC 2.51×1012/L,Hb75g/L,WBC10.1×109/L,网织红细胞0.06,红细胞形态未见异常.血清总胆红素89μmol/L,直接胆红素4.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正常.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作者:肖国强;黄佳;邱卓君;苏世雄;谢婉媚

    目的:观察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7名男子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3、15、30分钟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细胞集聚指数(RCA)、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形态等指标.同时比较各指标在恢复期吸氧与吸空气条件下的变化.结果:(1)在安静时吸氧与吸空气条件下,血流变各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15、30分钟,吸空气条件下血流变指标PV、RCA、TK、Hct及第15分钟心率(HR)明显高于吸氧条件.(2)运动后3、15、30分钟,吸空气条件下红细胞形态与吸氧相比较明显不同;吸氧条件下第30分钟变形的红细胞已恢复到安静时形态.以上结果表明,运动后恢复期吸70%O2,能够加快血流变各指标、红细胞形态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 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朱梅菊;屈菊兰;李红

    目的: 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 运动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单味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高于复方组,复方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运动组小鼠红细胞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复方组小鼠红细胞SOD活性显著高于单味组,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单味组,复方组小鼠红细胞SOD活性、MD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藻及其复方能显著降低运动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其机理与药物纠正运动小鼠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且复方的作用超过单味螺旋藻.

  • γ-微量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分析研究

    作者:高燕

    目的 探讨γ-微量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中的利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于2012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6名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检查这些患者血液中γ-微量蛋白浓度的含量及C反应蛋白检测指标的变化,并人工镜检尿沉渣中红细胞早期形态变化.结果 共有87名患者尿沉渣中红细胞≥60%,其发生率为69.05%;共有21名患者出现与γ-微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测定值增高,其发生率为16.67%;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所有γ-微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测定值增高均出现有尿沉渣中红细胞≥60%的情况.结论 尿沉渣中畸形红细胞的早期出现远远早于γ-微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测定值增高的出现.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