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宁丽华;刘敏;井月秋

    肾癌伴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生率约为4%~10%[1],癌栓甚至可达右心房.因手术风险大且预后差,多数病人放弃手术.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在对病人实施肾癌根治术的同时彻底切除下腔静脉中的癌栓,5年生存率可达25%~57%[1].1999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共收治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病人15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 胡桃夹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陈海燕;刘娜;菅宏蕴

    目的 通过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NCS患者的CDFI及DSA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β)并测量不同体位下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位内径(b)及受压扩张部位内径(a),脉冲多普勒测量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及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计算a/b,Vb/Va,△p(△p=4V2)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FI显示17例NCS的LRV狭窄程度与DSA结果完全一致,1例部分一致,与DSA的符合率94%(17/18).结论 CDFI对NCS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为诊断该病提供无创性首选检查方法.

  • 以大面积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肾病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赵璐;牛争平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d)、低白蛋白症(≤30 g/L)、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于其存在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竭、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及免疫异常等[1].其中NS引起的血栓及栓塞性疾病发生率高达76%[2],主要发生在深静脉、肾静脉等静脉系统,动脉系统较为少见,故临床上对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将1例以大面积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NS患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

  • 使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胡桃夹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柳刚;陈琰;陈利民;贺军;邵克忠

    目的:通过对肾血管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来反映肾瘀血情况,以此来评估胡桃夹综合征(NCS).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40例临床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病变组)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左肾静脉(LRV)受压处(b)及扩张段(a)内径Da和Db,峰值流速Va和Vb,计算Da/Db、Vb/Va.再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左肾动脉(LRA)、LRV增强情况,同时记录左肾动脉达峰时间(TTP-A)、左肾静脉达峰时间(TTP-V),并计算两者之间差值(TFP-A/V).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平卧位Da/Db和Vb/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超声造影后,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T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V、TTP-A/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得知,使用TTP-V作为诊断NCS的指标,准确度较低(AUC <0.7),而使用TTP-A/V作为诊断NCS的指标,准确度极高(AUC >0.9).计算TTP-A/V截取值为3.99 s,将其作为诊断NCS的阈值,其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82.5%.结论:左肾动脉至左肾静脉达峰时间差(TTP-A/V)可以直接量化反映肾脏瘀血情况,间接提供肾静脉回流不畅的依据,是对目前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方法的一种补充与创新.

  • 腹膜后副节瘤误诊为胰头肿瘤一例

    作者:蔡凤林

    患者男性,40岁,因右上腹痛2 d 入院。患者2 d 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伴右侧腰背部放射痛,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胸痛,无心悸,无腹泻,无发热。无腹部外伤史。查血常规:白细胞18.0×109/L ,中性粒细胞15.2×109/L ,血淀粉酶76 U /L ,腹部 X 线片提示右侧腹部肠管积气,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腹主动脉旁肿块。急诊拟“腹痛待查”收住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查体:血压107/75 mmHg(1 mmHg =0.133 kPa),心率65次/min ,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明显肿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后予抗感染、补液治疗后腹痛好转,查全腹部 CT 平扫+增强提示:胰头见低密度影,约43 mm ×27 mm 大小,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腹部淋巴结未见肿大。诊断考虑:胰头占位,囊腺瘤待排。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胰腺大小形态止常,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下腔静脉前方有一后腹膜肿瘤,大小约3 cm ×4.5 cm ,质地硬,边界清楚,有包膜。肿瘤位于下腔静脉前方,向左达腹主动脉右侧,下极位于左肾静脉上后方,上极位于腹腔干动脉右侧,肿块与腹主动脉无粘连,与下腔静脉及肾静脉粘连。仔细分离肿瘤组织,有滋养血管处予切断结扎,移除标本。术中牵拉肿瘤时患者血压出现波动,高达200/130 mmHg ,予血管活性药物调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病理送检:镜下见大细胞,呈器官样排列,向周围组织内生长,并见神经纤维及其内的神经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大细胞 CgA 、Syn 、CD56(均+):CK (-):周围细胞S‐100(+)。病理诊断:(后腹膜)副节瘤,瘤组织向周围组织内生长,伴节细胞神经瘤。

  • 双下腔静脉变异一例

    作者:邓恒森;辛前有;冯亚飞

    患者男,55岁,主因突发左下肢肿胀2d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好.左下肢肿胀,皮肤张力高,颜色青紫,皮温低,压痛(+),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膝关节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左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股总、股深静脉起始段血栓形成,左侧大隐静脉大腿段不全血栓形成;左侧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极其缓慢;左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下肢动脉血流流速减低.下腔静脉、髂静脉CT造影示:双侧髂内、髂外静脉汇合形成左右髂总静脉,向上延续形成左右下腔静脉,左侧下腔静脉在肾静脉水平与左侧肾静脉汇合后,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向右上方斜行,与右侧下腔静脉汇合,沿脊柱两侧走行;左右下腔静脉管径分别约1.6,1.7 cm,其管壁上光滑,管腔显影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充盈缺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

    作者:韩晓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患者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 高龄高危患者根治性肾切除并肾静脉及腔静脉取栓术的护理

    作者:关健仪;冯晓玲;曾采采;植少娟

    近年来,肾肿瘤伴肾静脉及腔静脉瘤栓在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为5%~10%[1],对没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并肾静脉及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2].但本术式风险大,术后伤口广泛出血、肺部感染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高龄高危患者身心均有较大的打击,护理工作难度大.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对3例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并肾静脉及腔静脉取栓术,现报道如下.

  • MDCT双期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在肾静脉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秋实;梁长虹;刘辉;余元新;谢淑飞;刘于宝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双期扫描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在肾静脉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静脉异常患者(肾静脉变异3例,肾静脉栓子9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脾肾静脉分流、动静脉瘘和静脉瘤各1例)的MDCT图像,比较MDCT双期扫描及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对肾静脉异常的显示效果.结果:①MDCT双期扫描图像可清晰显示肾静脉及其伴随病变;动脉期图像可对所有肾静脉异常作出初步诊断,静脉期图像显示肾静脉属支、侧支循环交通支静脉、静脉栓子范围及伴随的静脉系统异常较动脉期图像更有优势.②MPR图像可清晰显示肾静脉腔内外情况及合并的静脉周围组织病变,但难以完整显示血管解剖全貌;CPR可将迂曲的肾静脉拉直显示,但造成周围解剖结构分离、变形;MIP对血管解剖及病灶的显示效果佳,薄块MIP能减轻图像重叠的干扰;VR显示肾静脉解剖形态立体感强,对重叠血管和动静脉畸形的显示优于MIP,但不能显示静脉腔内栓子.结论:MDCT双期扫描结合适当的后处理重建方法可以满意显示肾静脉解剖及病变,是评价各种肾静脉异常及伴随病变的准确、安全方法.

  • 高频超声检测胡桃夹现象的应用探讨

    作者:侯立业;吴妙娟;张英根;胡卫萍;林惠芳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胡桃夹现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拟诊“胡桃夹现象”的患者52例,采用空腹平卧位和脊柱后伸位20 min,分别用高频超声和常规超声测量左肾静脉近肾端内径,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段内径,统计分析高频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左肾静脉的显示率.结果:52例患者,高频超声显示左肾静脉理想者50例(96.15%),显示不理想者2例(3.85%);常规超声显示左肾静脉理想者40例(76.92%),显示不理想者12例(23.08%),比较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对左肾静脉的显示率:X2=8.2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显示左肾静脉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且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

    作者:卢道延;黄伟;冯宇;葛高华;徐益明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探讨MSCTA诊断NCS的指标.方法:利用16排MSCTA测量24例NCS患者卧位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LRV)内径,并和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4例NCS患者SMA与AO夹角A'的平均值为16.46°±3.41°.LRV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为(0.31±0.12) cm.对照分析NCS组和正常组的LRV穿过SMA夹角处狭窄段及其左侧扩张段的前后径、前后径比、截面积比以及SMA夹角A、A'、左右肾的体积差、体质量指数等8项指标,除了LRV扩张段的前后径外,其余7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上述8项指标作判别分析得出判别方程为:D=-2.543-0.743x1+0.046x6+0.142xs.结论:MSCTA能清楚的显示LRV周围的解剖结构,对NC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评价

    作者:王万笔;樊建中;武峰;胥莉;周玲;张蓓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胡桃夹现象,是指左肾静脉(LRV)汇入下腔静脉行程中走行于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在二者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主要引起血尿、蛋白尿、左腰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MSCT能清晰显示SMA与AA之间的夹角及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是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脾肾静脉分流的价值

    作者:张灿环;刘鸿雁;张炳;高健;王国华;方明;王钦习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研究脾肾静脉分流的有无,评价脾肾静脉分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脾/胃-肾分流的有无将所筛选患者分成A、B两组,比较两组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管径平均值和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无差别.结果:A组即有脾肾静脉分流患者为40人,B组即无脾肾分流患者为106人,脾肾静脉分流的发生率约为27.4%;两组患者食管下段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4>χ20.05,2=5.99,P<0.05);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与脾肾分流的有无呈显著相关性(P=0.01<0.05).结论:脾肾静脉分流能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缓解其严重程度,在门静脉高压行分流术时可以利用已存在的脾肾静脉分流道,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

  • 膜性肾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

    作者:吴媛媛;谢迎东;陈松华;郭思岑;张娜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膜性肾病27例,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肾静脉内是否有血栓.结果 27例中左肾主静脉血栓形成6例,段支1例,右肾主静脉血栓形成3例,段支1例,双肾主静脉血栓形成1例,本组27例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肾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 生精冲剂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抗过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立文;隋勇;侯高峰

    1材料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40.0±20.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采用石津和彦改良法[1]制作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普通饮食喂养,术后1周开始治疗组以生精冲剂4g/kg·d-1生药灌胃,连续3个月.模型组以相同剂量的清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仅作肾静脉远端游离不结扎,普通饮食喂养.以上各组饲养3个月后手术取出睾丸组织待测.生精冲剂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制剂.(主要成分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五味子、覆盆子、黄芪、丹参、当归、桃仁、红花等).SOD、LPO、CAT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ACE测定试剂盒购自北京海军总院.Green法测定NO含量.

  • 35例肾癌的CT诊断

    作者:郎兆会;沈风奇;王琪

    肾癌为肾脏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80%~83%[1],以往的影像检查方法多以IVP和B超为主,由于二者提供的信息量少,因而价值有限,CT的应用使肾癌的检出率及确诊率明显提高。本文收集35例肾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析CT表现,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且对指导临床诊治有所益处。1 资料和方法 35例肾癌患者(不包括肾盂癌和小儿肾肿瘤),年龄35~73岁,男25例,女10例。临床表现为血尿,腰部疼痛和腹部包块者24例,因发现转移灶而查找出原发灶8例,无症状因体检发现者3例。35例肾癌均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0例,颗粒细胞癌9例,肉瘤样细胞癌1例,混合型细胞癌5例。 采用SOMATOM AR.C型全身CT机,层厚间隔均为10mm,病灶部位必要时行2~5mm薄层扫描,35例均行双肾CT平扫及静脉推注增强扫描。2 结果 35例肾癌CT表现为:①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23例。②肿瘤大径1.5~8.0cm。③均匀略低密度10例,其余病灶密度不均匀,表现为低、更低、略高和高密度混合存在,2个病灶内见无定形高密度钙化影,3个病灶内有囊变,表现为水样低密度影,2个病灶内伴出血。④肿瘤超出肾皮质范围,累及肾包膜或肾集合系统者28例。⑤该组病例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者共9例,表现为血管内低密度区和受累血管腔的扩大,动态增强后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密度增高,肾癌直径都在3.5cm以上。而直径小于3.5cm者少见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侵。10例发现淋巴结肿大,多位于肾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7例出现邻近和远处转移,其中2例累及同侧腰大肌,1例侵及脾脏,2例出现广泛椎体骨质破坏,2例出现肺内多发结节。⑥均行团注增强扫描。癌肿有轻度强化但程度不如正常肾组织,致肾癌的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肾实质,境界更清楚。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区无强化。3 讨论 根据本组病理、CT检查结果,肾癌的CT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肾实质内见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的软组织肿块。肿块较小时往往为圆形或类圆形,而肿块较大时往往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较大的肿块常常由肾局部明显凸起或向内压迫集合系统,使肾外形扩大或使集合系统变形。②肿块边界多毛糙,但有些较小病灶或有假包膜病灶,边界可较清。③多数肿块内密度不均,密度略低于正常肾实质,少数肿块密度均匀,密度接近或略高于正常肾实质。④肿块向外可侵犯肾包膜、肾筋膜及周围组织,向肾内可侵犯肾盂、肾盏、输尿管、肾门血管及下腔静脉等。⑤可伴有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⑥增强扫描后,肿瘤多数呈不均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实质,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可更加清楚,肾静脉、下腔静脉有瘤栓时显示其腔内充盈缺损。

  • 股静脉替代门静脉和肾静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颜井伟;任为;孙善全

    目的:探讨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替代门静脉和肾静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解剖观察60具成年人尸体(男32具,女28具)的114侧下肢的股静脉、腘静脉、股深静脉及交通支,以及门静脉主干和左、右肾静脉.测量股深静脉汇入股静脉点至收肌腱裂孔下缘的股静脉段长度和压扁外径,即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以及门静脉主干,左、右肾静脉的长度及压扁外径.结果:男性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为18.8 cm±2.3cm,压扁外径15.8 mm±0.8mm;女性股静脉可切取的解剖长度为15.1 cm±1.5 cm,压扁外径14.0mm±1.1 mm;股静脉可切取的长度与性别和身高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男、女股静脉压扁外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肢体存在双股静脉的变异现象;42.1%肢体存在一支外径较粗(>2 mm)的股-腘静脉侧支;33.3%肢体存在一支外径较粗(>2 mm)的股深腘静脉交通支;仅17.5%肢体不伴有股-腘静脉侧支和股深-腘静脉交通支.门静脉主干长度和压扁外径分别为6.8cm±0.8cm,19.2 mm±0.8 mm;左肾静脉长度和压扁外径分别为6.5 cm±0.6 cm,20.4 mm±0.6 mm;右肾静脉长度和压扁外径分别为2.8 cm±0.5cm,17.4 mm±0.7mm.门静脉主干及左、右肾静脉的长度和压扁外径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大隐静脉和股-腘静脉侧支或股深-腘静脉交通支的存在,保证了切取股静脉作为血管移植材料是可靠的、安全的;可切取的股静脉能够满足门静脉、肾静脉重建的长度及口径要求.

  • 两支左肾动脉变异一例

    作者:陶伟;高瑶;王彗;张明明

    在解剖一女性老年尸体时发现2支左肾动脉,均从腹主动脉发出,水平向外分别经肾静脉的前方和肾盂的后方发出分支入肾,现报道如下.

  • 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一例

    作者:吕诚;鲁纯纠

    解剖一具16岁左右女尸时,发现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右肾上端平第十二胸椎,下端平第三腰椎,上部厚2.5cm.中部厚3.0cm,下部厚2.0cm,长8.5cm.肾门上下径为2.7 cm,有双肾盂穿出,右肾横径平肾门上缘为4.5 cm,平肾门下缘为4.1cm.肾蒂内结构从前到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从上到下为:肾动脉、上位肾盂、肾静脉、下位肾盂.

  • 马蹄肾畸形并伴多处血管变异一例

    作者:朱有才;李云瑞;罗延喜

    女性,约20岁,身高1.6m,其肾脏两下极融合成马蹄形.左肾上极达第12胸椎体上缘,第12肋斜跨其上极后方:下极达第4腰椎体上缘.右肾上极达第1腰椎体上缘;下极与左肾相同.左肾长约13cm,宽约6cm,厚约4cm;右肾长约11cm,宽约6cm,厚约3.5cm;峡部长约5.5cm,宽约4cm,厚约1.5cm.左肾动脉缺如;右肾动脉在第3腰椎体上缘高度,由腹主动脉右侧发出,在肾静脉的下方横向右进入肾,行程约2.5cm,压扁直径0.3cm.

246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