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65例误诊分析

    作者:徐海山;曾俊婷;李雅娴;林丹华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误诊分析以提高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82例经过超声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65例曾被误诊,对此65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例中仅有肾内科、儿科、泌尿外科三个科室11位医生申请开单检查,65例出现误诊。65例误诊病例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6~37岁,平均16.1岁。误诊时间2~42个月,中位时间7个月。有腰痛或腰酸者43例;有尿路刺激征者5例;尿检异常60例:有单纯蛋白尿者15例,有单纯血尿者21例,蛋白尿合并血尿24例。被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隐匿性肾炎(无症状的蛋白尿和或血尿综合征)11例、急性肾炎综合征9例、腰肌劳损7例、尿路感染4例、泌尿系统结石1例、盆腔炎2例。合并肾小球肾炎16例中,之前均按肾小球肾炎(11例慢性肾炎,5例无症状的蛋白尿和或血尿综合征)诊治,12例尿检异常波动大,延迟3~16个月转诊医生后才诊断出合并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大多数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误诊率高,应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率。

  • 胡桃夹综合征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作者:张晓;王宾

    目的 总结胡桃夹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6例,其中支架植入术2例,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3例,左肾静脉下移术1例,均获治愈出院.结论 通过循征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胃窗造影联合SonoVue造影在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附58例报告)

    作者:佘火标;杨舒萍;沈浩霖;黄宁结

    目的 探讨胃窗造影联合SonoVue造影在胡桃夹综合征(N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NCS患者,应用胃窗造影联合SonoVue造影检查,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β,分别测量造影后平卧位和站立位左肾静脉远端扩张段前后径Da、受压段前后径Db,峰值流速Va和Vb,计算Da/Db、Vb/Va.结果 本组患者平卧位β值平均为(26.0±9.0)°,站立位20 min后平均为(17.0±10.0)°,两体位β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体位Da/Db和Vb/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平卧位Da/Db比值>3、平卧位Vb /Va>4或站立位Da/Db比值>5、站立位Vb/Va>6为诊断标准时,诊断符合率为98.3%.结论 应用胃窗造影联合SonoVue造影诊断NCS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左肾静脉受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关系

    作者:陈家璧;李拾林;吕国荣;李伯义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左肾静脉受压的关系,以及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精索静脉曲张病人28例,健康志愿者10例,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及远侧的左肾静脉内径,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上述两处的血流速度.结果:精索静脉曲张病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内径(0.275±0.107 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74±0.100 cm)(P<0.01),该处血流速度(87.0±29.8 cm/s)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2.8 cm/s)(P<0.05);远侧左肾静脉内径(0.991±0.196 cm)明显大于对照组(0.783±0.113 cm)(P<0.01),该处血流速度(14.8±2.8 cm/s)明显低于对照组(18.3±4.6 cm/s)(P<0.01).结论精索静脉曲张病人存在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血流受阻而减慢.

  •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保留导管内溶栓治疗下腔静脉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王洪;赖珩莉;洪浪;魏云峰;龙恭铭

    患者,4d前女性,43岁,外伤后右股骨骨折卧床1月,逐渐出现下肢、外阴肿胀,进行性加重.B超示左股静脉、左骼静脉血栓形成.人院时左下肢皮肤瘀紫,凹陷性水肿,活动受限,外阴部水肿.人院后行左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右股静脉穿刺送入5FCobra导管行左股静脉、左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逆行造影.确认双肾静脉开口,肝静脉开口位置,及下腔血栓静脉近心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于血栓近心端上方.导管分段逐部向血栓远端送人,保留导管内溶栓72h,造影.溶栓前造影显示患者左下肢静脉完全闭塞,左股静脉、左骼静脉严重狭窄内有大量血栓,下腔静脉血流滞缓,管腔内充满大量血栓一直延续至L1水平.肾静脉开口于L1水平以下0.5cm,肝静脉开口于T9水平.

  •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肾静脉变异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小琨;赵小虎;杨红兵;陆华萍;吕剑龙;王涛

    目的 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静脉变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肾静脉解剖,根据肾静脉变异CT征象分类汇总分析.结果 960例患者中,发现肾静脉变异237例(237/960,24.7%),其中双肾静脉同时发生变异15例.左右肾静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4.1%(135/960)和12.2%(117/96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左肾静脉变异根据形态可分5大类型,其中Ⅰ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26例、Ⅱ型(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12例、Ⅲ型(异常回流)20例、Ⅳ型(肾静脉延迟汇合)74例和Ⅴ型(罕见类型)3例;右肾静脉变异相对简单,包括多支肾静脉99例和肾静脉延迟汇合18例;左右肾静脉变异不同类型的发生率在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肾静脉变异并不少见,左肾静脉变异复杂多样.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估肾静脉变异,对指导肾移植、腹膜后相关区域手术和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 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变异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小琨;赵小虎;杨红兵;吕剑龙;王涛;温从香;陈林

    目的 采用MSCT评价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circumaortic left renal vein, CLRV)变异,提高对该种左肾静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动态增强CT资料,于动脉期和静脉期观察左肾静脉的解剖结构,采用MPR、MIP和VR等重建技术,分析CLRV变异的CT征象并进行分类.结果 960例患者CT图像清晰显示肾血管中,发现CLRV变异32例,发生率为3.3%(32/960).男女性CLRV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CT表现CLRV可分为4型,其中Ⅰ型20例,CT表现为单根左肾静脉分前后两支环绕主动脉注入下腔静脉;Ⅱ型4例,CT表现为两根左肾静脉分别走行于主动脉前方和后方注入下腔静脉;Ⅲ型2例,CT表现为CLRV前后支存在吻合或后支在向右行走过程中再发出分支注入下腔静脉;Ⅳ型6例,CT表现为CLRV前支走行正常,后支向下斜行注入左侧髂总静脉.结论 MSCT能够准确评价CLRV变异,在肾移植和腹膜后大血管病变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血管损伤和大出血等并发症.

  • 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

    作者:韩雪;王青;崔凤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双源CT设备对40例受检者行MSCTA检查,评估肾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MSCTA可准确显示受检者肾脏血管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 150例健康成人肾内叶间静脉及段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杰

    目前,肾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已成为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肾动脉阻力指数可反映血流动力学水平,从而定量评价肾血流状态.研究发现,人体肾小动脉存在退行性变,表现为动脉阻力指数升高.但在评价肾脏血流时,很少检测肾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2009年5月~ 2011年2月,我们对150例健康成年人肾实质中部叶间静脉及肾窦中部的段静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右肾滑膜肉瘤1例

    作者:石梦昀;杨斌;杨亚英

    患者女,75岁,因无明显诱因血尿半年余,于2012年2月20日入院.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和结节,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脊肋点无压痛,双侧肾区听诊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中上实质内囊实性包块.CT示,右肾盂见大小约5.6 cm×2.7 cm软组织密度影,肾下极肾实质受压,增强后可见强化,延迟可见消退,右肾功能稍迟缓;右肾盂积水,见封三图4.MRI示,右肾盂上部见不规则长T1、长T2团块影,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阻塞或侵犯肾盏;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DWI病灶呈高密度影,大小约6.8 cm ×6.4 cm;右肾静脉分支变细,下腔静脉未见确切侵犯占位表现.

  • 肾血管瘤1例

    作者:钱学江;邹萍

    患者男,34岁.血尿史10年.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右侧腹部隐痛不适、血尿,以终末血尿为主,无尿频、尿急、尿痛,未见血块,尿量无异常,近3d来又感腰痛加重,故入院诊冶.入院查体:右肾部疼痛,右腹部压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潜血3+,红细胞计数492.CT检查:平扫示右肾外形增大,密度不均,边缘光整,肾内见5.2cm×3.8cm×7.0cm的略高密度肿物,CT值为39.7Hu,边界不清,其内可见小点状钙化影(图1),增强扫描后肿物轻度强化,伴结节状强化影,其边界较清晰.肾皮质变薄,肾周间隙无异常,肾静脉未见瘤栓,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CT拟诊:良性占位,错构瘤可能性大.术前诊断:肾脏肿瘤.

  • 肾病综合征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朱光华

    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简称RVT),指肾静脉主干和(或)分支内血栓形成,导致肾静脉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RVT早在1837年由Obsome和Rayer首先报道.Rayer更注意到RVT与肾病综合征(NS)关系.

  • 肾静脉栓塞的治疗

    作者:周建华

    肾静脉栓塞较少见,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主要由脱水、窒息、休克、败血症等引起;在婴儿期以后,主要由肾病综合征(NS)的高凝状态所致[1].此外,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一些遗传性高凝性疾病(如蛋白S缺乏症,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凝血因子Ⅴ突变等),以及肾移植后也可出现肾静脉栓塞[1,2].

    关键词: 肾静脉 栓塞 治疗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肾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曾健;潘小舟;范真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诊RVT患者8例,慢性期RVT并左肾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例,均行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血管生长技术(add vessel,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RVT、肾静脉侧支循环表现.结果 13例RVT患者中,首诊8例(双侧3例,左侧5例),CT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肾静脉主干及分支内见充盈缺损影,4例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内,1例合并左腰静脉干、左睾丸静脉内血栓,1例左睾丸静脉侧支循环形成.慢性期5例,CT平扫左肾静脉结构显示不清,左肾静脉主干4例不显影,1例细如线样,均显示左卵巢静脉曲张,右卵巢静脉、双侧髂内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RVT及肾静脉侧支循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脾肾静脉侧侧分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作者:蔡中瑞;周庆华;何柏威

    半个多世纪以来,分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全门体分流术或己被临床摒弃,而利用部分地改变门静脉血流方向,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止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又保留部分门静脉的向肝血流,维持有效的肝内灌注,减少或防止因门静脉血全阻断而发生门体脑病或肝功能衰竭的部分性或限制性分流术式已得到公认.

  • 下腔静脉损伤15例诊治体会

    作者:李介秋;许玉春;彭浩;葛健军;刘飞;谢小丰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损伤的诊治.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下腔静脉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静脉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损伤7例,肾静脉开口及开口以下段下腔静脉损伤8例,15例均手术治疗,均在直视下修补.死亡2例(13.3%).结论 快速诊断和合理抗休克及准确下腔静脉修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肾动静脉可靠性分析

    作者:董隽;高江平;王威;徐阿祥;朱捷;郭刚;史立新;张磊;洪宝发;张旭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肾脏动静脉的可靠性.方法:124例后腹腔镜肾切除,采用腰部3个Trocar(2个10 mm,1个5 mm),由腹膜外人路.根据肾动脉搏动找到并分离出肾动脉,游离肾动脉至适当长度,用13 mm威克外科结扎锁(Hem-o-lok,Week Closure Systems)处理肾动脉,肾动脉近心端以2枚夹闭,远心端以1枚夹闭.切断肾动脉,同法处理肾静脉.结果:1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动静脉处理过程顺利、安全,所有病例均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完成,无结扎锁滑脱现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继发性出血,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45 ml,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日6.5天.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处理肾脏动静脉安全、可靠、经济、操作方便.

  • 低温阻断肾动静脉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作者:阮绍坤;杨金校;陈群阳

    我院1993年10月~2000年6月采用原位低温阻断肾动、静脉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方法治疗复杂性肾结石70例共79个肾脏,均保留肾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行肠腔分流术后并发双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一例

    作者:徐英江;金毕;李海涛;刘建勇

    患者,男,45岁。41年前因脾大、反复黑便、呕血行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6年后症状再次出现,并腹水。行钡餐检查示: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后诊断为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于1979年3月26日进行分流手术治疗。手术经过:腹部正中切口,打开侧腹膜游离双侧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游离到肾静脉水平,右侧髂静脉两端结扎,切断后连续缝合,左侧髂静脉远端结扎后缝合,近端与肠系膜上静脉作端-侧吻合;后壁、前壁用3-0丝线间断缝合,吻合口为1.6 cm;分流术前测量门静脉压力为28 cmH2 O(1 cmH2 O =0.098 kPa),分流术后测量门静脉压力至18 cmH2 O,压力降幅达30%以上。表明吻合口通畅,分流达到预期目的。术后35年来,腹水消失,监测大便隐血(-);无精神萎靡、烦躁、嗜睡等症状;无呕血、便血,无贫血表现。术后6个月和12个月 X 线钡餐显示食管胃底静脉丛曲张缓解;术后16年出现双小腿肿胀,浅静脉曲张,足靴区皮肤溃破伤口伴有感染。术后25年于我院行双下肢局部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3年症状再次出现于我院行下腔静脉血管造影。下肢静脉 CTV 显示:右小腿皮下浅静脉迂曲扩张;左侧大隐静脉及其分支显著扩张、迂曲(图1A)。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远端在肾静脉以下6cm 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相通(图1B)。右髂总静脉远端呈盲端,近端呈迂曲管状结构与左侧髂总静脉相同(图1C)。

  • 肾癌伴静脉瘤栓的外科诊疗进展

    作者:胡鑫明;胡志全;古军;陈宁;车宪平;张国庆;肖劲逐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膀胱肿瘤.肾癌常累及肾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右心房.据报道[1]肾癌侵犯同侧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形成瘤栓的发生率为4%~36%,其中发生肾静脉瘤栓的比率高达50%.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治疗已成为此类患者治疗的首选.一、常见侵犯肾静脉的肾脏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国外相关研究[2]报道,包括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及未分化癌等一系列类型的肾脏肿瘤均可侵犯静脉系统.一些非肾脏类型肿瘤也可侵犯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如尿路上皮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癌、肾母细胞瘤、睾丸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3-10].

246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