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SEIR模型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吴昊澄;王臻;何凡;曾蓓蓓;鲁琴宝

    目的 定量评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拟合SEIR模型,计算理论发病数,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加入应急接种措施,评价不同条件下应急接种控制效果.结果 不采取控制措施时,将发生694例感染者,为实际发病人数的9.77倍,流行时间将达到120 d,远超过实际流行的77 d;假定条件下,在首发病例出现当日和出现7日后接种,发病人数分别为37人和127人;当疫苗保护率为85%和95%时,发病人数分别为112人和53人;当接种率为80%和90%时,发病人数分别为150人和78人.结论 学校防控措施效果明显;越早实施应急接种和保持高的接种率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 唐山市1992~2001年内科急症病人发病频谱调查研究

    作者:赵宝春;戴秀华;杨静霞;陈晓星;张援月

    随着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与节奏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人群发病频谱发生相应的变化.笔者探讨过去10年唐山市居民内科急症发病谱变化,定量评价唐山市居民内科急症发病谱变化趋势.

  • 基于虚拟事实理论的病因效应模型

    作者:陶秋山;李立明

    在流行病学病因推断中关键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混杂因素的识别与控制,二是交互效应的定 性与定量评价.而要研究混杂与交互因素对病因效应的影响,首先要了解无交互、无混杂时 病因效应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才能对混杂和交互效应进行客观的评价.下面将以虚拟事 实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病因效应的理论模型,为进一步探讨混杂和交互效应奠定理论基础.

  • 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扩散模式及预防控制效果定量评价

    作者:张勇;高燕;方立群;李亚品;钱全;闫磊;杨华;柏延臣;周蓉;吴浩然;杨红;舒跃龙;曹务春

    目的 探讨取消边境体温筛查或其他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入境人员居家隔离环节这三种场景下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式.方法 根据已有研究资料和数据估计出各传播环节的相关参数,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流感的传播过程.结果 边境体温筛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疫情在国内的传播速度,使3个月后全国累计病例数降低约21.5%(1718例);疫情的蔓延速度将被延迟约4d.对甲型H1N1患者采取积极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使3个月后全国累计病例数比不采取防控措施时降低约93.4%(9万余例);疫情蔓延至全国的时间被延迟约15 d.如果入境者能够自觉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则控制效果将更为明显,若分别有30%、60%和90%的入境者自觉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则3个月后全国累计病例数分别可降低约15%(940例)、34%(2230例)和64%(4180例);且疫情蔓延至全国的时间分别延迟了约4、10、25 d.现有防控措施能够减轻疫情的严重程度,但难以遏制疫情的蔓延.结论 中国现有的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有效且必要.

  •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云;袁华萍;麻新梅;马利

    正常的自主神经功能是维持正常心脏节律和正常心脏功能的保证,一旦这种相互协调作用失去平衡,必将导致心脏节律和正常心脏功能紊乱[1].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作为一项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日益受到关注.

  • 医院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评价方案研究

    作者:阮鹏

    以医院科研项目结题质量评价为例,分析了项目结题评价的主要指标,提出应结合项目成果和实际成果与计划相符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并从论文、专著、专利、新药、成果相符程度等指标提出了各自的计算公式和使用方法,同时对主要公式进行了实践运用.后对项目群的批量评价结果处理给出了"百分制法"和"布拉德福定律"两种方式方法.

  • 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计划立项与产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与问题探讨

    作者:刘亚民;刘岩;何有琴;杜化荣

    本文基于人口与健康领域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立项与产出评价的总体设计与研究框架,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和选择依据,并对与此相关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对完善科技计划立项与产出的评价、管理起到一定的激活与推进作用.

  • 人口与健康领域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立项与产出的评价研究——总体设计与研究框架

    作者:刘岩;何有琴;刘亚民;杜化荣

    本文从科技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人口与健康领域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立项与产出评价研究的设计思路、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对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特别是高层科技计划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科技成果创新的有效性评价模式研究——以医学为例

    作者:易雪媛;刘卫华;彭云;阮鹏

    当前对科技成果创新的评价主要基于专业机构的查新报告,以重复率检索为原理的科技查新无法全面衡量一项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例如成果的实用性、经济性,是否适合生产企业采纳生产等.本文站在应用方使用的角度提出了科技成果创新的有效性评价理论,强调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创新评价应该增加前置伦理评价、需求度与采纳情况评价、经济性评价等指标,揭示了成果创新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创但新有效性反而增强的特殊现象.本文还设计了一套数学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运用.

  • “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领域重大专项立项后产出成果的专题总结报告

    作者:刘岩;何有琴;杜化荣

    采用预设的“科技成果产出综合评价量表”,对110个“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领域重大专项课题立项后产出成果进行计量评价.结果为心肺脑血管疾病、肿瘤基础与临床两大领域课题的成果产出综合评分分别为12.9和7.99分,其余8个领域的成果产出得分均低于均值,5项课题成果产出综合评分为零.建议实施科技成果产出的管理性评价,公开立项课题成果产出的相关信息,建立并实施责任逐级追究制度.

  • 人口与健康领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标人前期科研基础的综合计量评价

    作者:刘岩;杜化荣;何有琴

    为探寻科技计划立项课题申请人学科领域前期研究基础的科研管理方法,采用预设的“立项研究基础综合评价量表”,对135位人口与健康领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标人相应领域的科研基础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135位课题中标人的立项基础综合得分平均为9.35±11.13,高分为57.21分,5位课题中标人的得分为0分;得分散点图示呈高分区稀少、得分点密集下沉在底层的偏态分布.建议建立合理化、标准化、定量化的前期科研基础评价体系,为评审专家及科研立项管理部门提供客观的科研基础评价结果作为评审和决策参考.

  • 医学影像设备选购中的经济评价方法

    作者:李林枫;尹保全

    设备的选购和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设备选购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些因素是无法进行定量评价的,但是应用技术经济方法,可以为医学影像设备的选购提供经济学上的定量经济评价.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设备管理部门、医学影像科室和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共同研讨分析,将这种定量经济评价与其他非定量因素相结合,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可以做出正确的医学影像设备选购决策.

  •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作者:孙瑞华;李欢;徐凯;郭锐敏;王雨萌;虞康达;肖畅;吴婉玲

    证候是中医辨证的核心,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症状分级量化袁虽然将证候疗效评价以客观计分的形式呈现,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一,采用分级赋分法,原始信息有损失;其二,症状评分属于等级资料,使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不合理;其三,主症、次症权重受症状个数影响,存在不合理性;其四,以主证、次证的合计评分,综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科学性有待探讨;其五,研究者应用现有等级评价方法,容易导致系统误差偏大,影响评分的准确性.探讨在不改变原有评价思维的基础上,对原方法进行改进,建议将分级赋分法与90 mm刻度法相结合,旨在对原中医证候临床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探讨,为实现中医证候科学量化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 髋臼后壁解剖学测量及定量分析

    作者:汤洋;章云童;张春才;王攀峰;赵雪;陆雄伟;胡小鹏

    目的:通过对髋臼后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定量分析,探讨髋臼后上壁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为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15具经甲醛浸泡处理的成年防腐尸体骨盆标本(男8具,女7具),清除多余软组织后对髋臼整个后壁采用角度分区法,分别测量不同层面不同分割点的后壁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距臼缘5mm处测量的髋臼后上壁平均厚度波动于(6.47±0.61) mm至(7.43±0.71) mm之间,髋臼后下壁平均厚度波动于(5.62±0.51) mm至(6.33±0.61) mm之间,臼顶平均厚度波动于(7.71±0.74) mm至(8.27±0.99) mm之间,距臼缘5 mm处髋臼后上壁厚度与髋臼后下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臼顶厚度较髋臼后上壁增厚较显著(P<0.05);距臼缘10 mm处测量的髋臼后上壁厚度波动于(8.81±0.67) mm到(13.35±0.89) mm之间,髋臼后下壁厚度波动于(7.02±0.63) mm至(7.66±0.69) mm之间,臼顶平均厚度波动于(14.46±0.97) mm至(17.05±1.35) mm之间,距臼缘10 mm处髋臼后上壁厚度较髋臼后下壁增厚较显著(P<0.05),臼顶厚度较髋臼后上壁增厚显著(P<0.01);距臼缘15 mm处测量的髋臼后上壁厚度波动于(12.08±0.78)mm至(19.84±1.03)mm之间,髋臼后下壁厚度波动于(10.17±0.76) mm至(11.12±0.77)mm之间,臼顶平均厚度波动于(23.23±1.12) mm至(26.01±1.53)mm之间,距臼缘15 mm处髋臼后上壁厚度较髋臼后下壁增厚显著(P<0.01),臼顶厚度较髋臼后上壁增厚显著(P<0.01).结论:整个髋臼后缘厚度从髋臼后下壁→髋臼后上壁→臼项部呈现逐渐增厚趋势,这种趋势随着测量点距臼缘距离的不断增加而愈加明显.髋臼后上壁除了传统意义上维持“头臼对应”稳定性功能外,还可能参与髋臼部分负重.

  • 丹寿汤不同组分配伍对抗心磷脂抗体致复发性流产的定量评价

    作者:文世梅;曹阳;邵燕婷

    目的:基于发表的丹寿汤文献数据,采用模型化及模拟化进行再分析,提取更多信息,以期优化配伍方案.方法:原文丹寿汤以正交t值L12设计,1水平为“使用”,2水平为“未使用”,胚胎吸收率为药效指标.采用正交模拟法结合非线性混合模型结合,定量评价各组分在复方中相对重要程度和相互作用,模型评价采用4种视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丹寿汤组方中,全方呈现药效相加作用;主要药效学组分重要程度依次为菟丝子(A)、丹参(E)、续断(B)(P<0.05).理论上不同配伍中,佳组分配伍为ABCEF,4种视图评价模型表明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采用正交模拟法结合非线性混合模型定量分析复方配伍数据,可获大量组方定量设计信息.

  • 对中医证候要素定量评价与方证对应的思考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 针刺前后得气感的定性与定量认识初探——一份来自华西医学院的研究报告

    作者:潘慧;赵雨;李佳;文谦;李宁

    目的:明确医学生对针刺得气感的认识,揭示得气感定性与定量的规律,了解其是否为影响针刺疗法临床运用的因素.方法:以随堂问卷的形式对华西临床医学班的86名健康学生针刺合谷穴或足三里穴前后理解和体会到的得气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得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复合性感觉,具有胀痛、胀满感、疼痛等多种感觉特性;②得气是一种轻中度的感受,麻省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 10分制评分中只有胀痛感(4.69±2.83)、胀满感(4.39±2.91)、酸胀感(3.93±2.93)达到中度5分左右的感受分值,而其余刺痛(1.89±2.02)等感觉多在2分左右,为轻度的感受;③针刺前后刺痛感、胀痛感、胀满感、酸胀感等得气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得气感是一种以“胀、酸、痛、麻”为主的轻中度复杂感觉;作为侵入性治疗,毫针刺入机体会对受试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这种主观感受可能成为患者选择针刺治疗的影响因素.

  • 定量组织病理学、细胞增殖和图像细胞计量DNA分析对弥散浸润性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

    作者:

    本文研究目的定量评价组织病理学对弥散浸润性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在133例原发性弥散浸润星形细胞瘤患者中,选择几例可以定量分析者,用WHO及St Anne-Mayo对弥散浸润型星形细胞瘤进行分级的4个标准(核的不典型性、有丝分裂、内皮增殖和肿瘤坏死)的有关参数:①平均核大小(um2);②有丝分裂数(个/mm2);③内皮细胞级分(%);④坏死的面积分数(%);⑤核的级分(%);⑥单位体积的有丝分裂数(M/V;index);⑦Ki-67(MIB-1)标记指数(%);⑧核的DNA含量分析.然后,对这些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将评价分数与1979年和1993年WHO确定的病理恶性度分级方案与患者预后联系起来.再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每一个参数对患者组织病理学恶性度分级及预后作用的大小,用接收器运行(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每一个参数能使患者预后好的临界值是多少.以Cox成比例的多变量分析为基础,选择可以独立影响预后的参数建立一个决定预后的决定树模型.结果与结论所有的定量评价与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关系.平均核的大小为36um2,有丝分裂3个/mm2;内皮细胞级分为2.5%;缺乏或出现肿瘤坏死;肿瘤细胞核级分为16%;M/V-index是有丝分裂50个/mm2.DNA计量分析和患者的生存期没有明显关联.但是,Ⅱ级伴有DNA改变的星行细胞瘤比不伴有DNA改变的Ⅱ级患者生存期要短.Ⅱ级与Ⅲ级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有丝分裂活性,一个有丝分裂象不能认为具有有丝分裂活性,必须找到几个有丝分裂象才能诊断Ⅲ级星形细胞瘤.高的有丝分裂活性标志着恶性度很高.Ki-67免疫染色可以用来识别增殖强的肿瘤区域.内皮增殖不能作为分级的决定性指标.依据手术患者的特征曲线,有无肿瘤坏死以及核分裂计数(以瘤组织中核分裂数3个/mm2为界)是在不同生存状况不同患者中为敏感和具特征性的.根据这两个参数对肿瘤进行分类,对提示预后差者有很重要的大意义.根据ROC曲线确定定量参数的理想分界点的值,以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程度为依据建立一个简单的决定树模型,统计学分析显示,此模型比1979年和1993年分级标准对预测患者的生存期更有指导意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张伟摘译徐庆中校对)

  • 基于超声图像分析的肝癌射频治疗效果定量评价

    作者:高嵩;赵林;邱天爽;刘颖;肖新华

    医学超声图像对于肝癌射频治疗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姑息性"疗法,射频治疗不能保证肿瘤生长部位经治疗后没有癌细胞残留.为了使医生能够准确地评估肝癌射频治疗后的效果,需要建立一种定量评价体系.采用Gabor变换提取图像纹理特征,计算各阶段图像的特征距离,并采用特征距离的立方对图像矩阵的2范数加权,从而构造出肝癌射频治疗后复查的定量评价体系.该定量评价体系与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对于辅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评估出肝癌射频治疗后的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的超微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

    当超声界面是非常小的组织颗粒,其直径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1/2时,就可引起超声背向散射,其数量巨大,密度、结构不一,现代技术将指向探头180度范围内的背向散射波进行整合,形成整合背向散射或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其变化是超声波和心肌组织中各种传导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来自心肌某节段散射波的数量是定量反应该段心肌组织特性的敏感指标,以分贝(dB)表示.当心肌有各种病理改变时,其组织结构会出现相应改变,通过测量其IBS参数的大小可以定量评价该段心肌的组织特性.

221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