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王磊;李欣;王春祥;赵滨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正常儿童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临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32例无相关血管疾患的儿童卧位状态下,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度数,左肾静脉(LRV)上、下缘水平SMA与AA的直线距离(m,n),主动脉左侧LRV大内径(a)和SMA与AA间的LRV内径(b)及两者的比值.结果:SMA与AA的夹角为(68.4±22.6)°,m为(6.5±2.7)mm,n为(9.5±2.8)mm,a为(4.7±1.5)mm,b为(2.6±0.73)mm,a与b的比值,》2者14例,》3者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测量SMA夹角等相关解剖数据,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 外伤性血管内金属异物游走一例

    作者:储东辉;司振忠;田昭俭

    患者男,22岁.因汽枪击中右颈部10min就诊.查体:见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有一枪眼,出血较多.颈部正侧位X线片显示右颈部软组织内一金属异物影(图1).拟行急诊颈部软组织异物取出术,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夹取异物时异物滑脱,再次探查未及异物.随即来放射科行颈部、胸部和腹部透视,见金属异物位于平T12右侧脊柱旁开1.5cm与右侧第12肋骨重叠(与肝静脉开口位置相当)(图2);在透视监视下行左前斜位定位过程中,见金属异物向左游走下移,位于L2右侧脊柱旁开2cm处(与右肾静脉开口位置相当),行平卧照片时见金属异物迅速上行;透视追踪观察见异物影游走至左肺门下方(与左下肺动脉位置相当)固定(图3、4).

  • 64层螺旋CT对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研究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汪波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静脉影像资料,观察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 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1%(20/280).右肾静脉变异8例,均为副肾静脉.左肾静脉变异13例,包括Ⅰ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4例,Ⅱ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Ⅲ型(回流异常)3例,Ⅳ型(左肾静脉汇合过晚)5例(其中1例伴右副肾静脉).11例肾静脉变异患者同时伴有肾动脉变异.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结合肾动脉解剖变异,可为Ⅰ临床提供可靠的肾血管系统解剖学资料.

  • 195例国人正常左肾静脉的MSCT表现与测量

    作者:樊艳青;韩萍;史河水;赵龙;柳曦;周承凯;吴红英;雷子乔;刘永华

    目的 探讨195例国人正常左肾静脉(LR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测量有关数据,确定LRV各项测量指标95%可信区间,为LRV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取195例正常肾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或腹部MSCT增强扫描资料,按年龄分为A、B、C三组,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利用MSCT血管后处理技术,观察LRV及其属支的空间走行、与邻近结构关系和断面形态,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夹角(a)、SMA与AA三角间隙内LRV断面中点水平SMA后缘与AA前缘距离(d);在LRV断面上分别测量:SMA与AA间隙内LRV前后径(r1)和截面积(s1);近肾侧LRV大断面处前后径(r2)和截面积(s2),以及两者的比值qr(r2/r1)、qs(s2/s1);测量LRV长度(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r1、r2、s1、s2、qr、qs、1值分别为:(49.45±21.11)°、(13.0 ±6.3)mm、(6.0±2.5)mm、(10.7±2.6)mm、(83.0±37.1)mm2、(127.2±43.4)mm2、(2.14±1.19)、(1.73±0.82)、(75.9±12.0)mm.各值呈正态分布,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49.45±2.96)°、(13.0±0.9)mm、(6.0 4-0.4)mm、(10.7±0.4)mm、(83.0±5.3)mm2、(127.2±6.3)mm2、(2.14±0.17)、(1.73±0.12)、(75.9±1.7)mm.性别组间仅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间仅LRV长度(1)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够直观观察LRV的形态及与邻近结构关系,并进行相关测量,有助于LRV相关疾病的诊断.

  • 胡桃夹综合征的MSCTA与DSA对比研究

    作者:

    目的 通过对比DSA检查结果,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5例NCS患者的MSCTA后处理图像、DSA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左肾静脉(LRV)的形态、走行及空间结构.通过在MSCTA图像上测量狭窄处LRV的截面积(S1)与近肾端宽处截面积(S2),计算LRV的狭窄程度,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CT后处理技术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 MSCTA显示14例LRV狭窄程度分级与DSA完全相符,1例MSCTA诊断为Ⅲ级,DSA诊断为Ⅱ级.与DSA比较符合率为93.3%(14/15).MSCTA评估LRV狭窄程度为(78.6±11.8)%,DSA评估狭窄程度为(76.4±1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NCS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为诊断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肾蒂的处理(附16例报告)

    作者:王亦农;鲁成军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肾脏血管的处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腰部3个套管针穿刺入路,自制水囊扩张器扩张后腹腔,肾动、静脉分离尽量远离肾门,分别用Hem-O-Lok夹闭.注意肾动、静脉分离时沿血管纵轴即主干方向游离.结果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16例中14例肾动、静脉分离切断过程顺利,1例肾结核肾门严重粘连改为开放手术,1例输尿管癌虽然肾动静脉分离切断顺利,但因髂血管被肿瘤严重侵犯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240 (平均150)min,术中出血30~80 (平均70)ml,术后无血管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用Hem-O-Lok夹闭肾动静脉安全有效.

  • 弓状韧带与肾动脉关系的后腹腔镜肾切除解剖学研究

    作者:蒋思雄;杨玻;鞠红卫;于娜;高春霞;范治璐;孙卫兵;刘志宇;王琦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的解剖及其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手术中作为肾动脉定位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7月行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术29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21例,年龄26~82岁,平均54.6岁.左侧174例,右侧123例.肾癌186例,肾盂癌74例,输尿管癌37例.术中采用“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按需打开部分肾后间隙,显露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等后腹腔解剖标志.识别内外侧弓状韧带,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导向,寻找并显露肾动脉.Hem-o-lok处理切断后,于其内下深面稍做游离,即可显露肾静脉,同法处理,总结后腹腔镜下内侧弓状韧带与肾动脉的解剖定位关系.结果 后腹腔镜下可清晰识别三个肌性标志,即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及二个韧带标志,即外侧弓状韧带及内侧弓状韧带.内外弓状韧带在腔镜下呈现“海鸥”样外观,内侧弓状韧带水平向中线方向走行,正对肾动脉.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定位标志,297例手术快速寻找肾血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损伤肾血管出血而中转开放的几率.结论 遵循“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游离肾后间隙能依托肾周自身的悬吊固定结构显露肾血管,减少操作通道的数量;内侧弓状韧带是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中肾动脉的重要定位标志,以之为导引寻找肾动脉,能缩短手术时间.

  • 胡桃夹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磊;张卫星;张先云;王苏贵;马松;姜福金

    目的 探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2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左肾静脉人造血管外支架置入固定术,术中将直径约1cm长约4~5cm的带外支撑环的e-PTFE人造血管固定于下腔静脉与肾门之间的左肾静脉外,抵抗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减轻肾静脉受压.结果 2例患者手术顺利,分别于术后12d、13d肉眼血尿消失,术后1个月复查尿常规均提示:潜血(-),尿蛋白(-),术前伴有精索静脉曲张者,术后1个月复查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及计数、膀胱镜检查、彩超及CTA对于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有重要价值,腹腔镜下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架置入固定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恢复快.

    关键词: 肾静脉 综合征
  • 胡桃夹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陈善闻;沈周俊

    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受压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彩色双功能超声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诊断标准尚不一致;治疗以保守为主,介入治疗正逐步取代手术治疗成为首选的特殊治疗.

    关键词: 肾静脉
  • 典型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作者:贾文娟;冯剑

    患者,男,20岁,大学生,因“左腹疼痛1d”于2017年2月12日入住本院.患者入院前1天突发左腹部疼痛,程度剧烈,至当地就诊,腹部CT平扫提示“左肾肿胀伴肾周及少量腹腔积液”,血肌酐73 μmo/L,予“阿洛西林”静脉滴注治疗一次,症状无明显好转,急来本院,查“白细胞14.2 × 109/L,尿蛋白4+,尿红细胞11/HP,白蛋白22.5 g/L,血肌酐84 μmol/L”,B超提示“左肾体积增大(约14.2 cm ×7.64 cm×7.19 cm)伴左肾轻度积水,实质回声减低,左肾周及右下腹少量积液”.

  • 肾穿刺术后巨大肾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经验教训一例

    作者:佃林萍;熊轩;肖笑;周道远;刘岩

    患者,女,53岁,于2015年1月6日因“发现血肌酐升高8年,加重2年”入住本院,患者10年前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后入住本科,并行肾穿刺活检术,肾穿刺活检病理为:IgA肾病(Ⅳ型,Hass分类).术后出现大出血并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血肌酐保持在100μmol/L,尿蛋白(+).4年前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伴偶有视物模糊,颞侧血管搏动感,偶有气促,爬楼、长久行走时明显,查肌酐480μmol/L,24h尿蛋白2.64g.体格检查:BP 144/79 mmHg(1 mmHg =0.133 kPa),慢性病面容,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双下肢无浮肿.

  • IgA肾病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

    作者:程通;万启军;何永成

    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尽管IgA肾病患者也常表现为中等量的蛋白尿,但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并不常见,国外报道仅占所有IgA肾病患者的5%[1]左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易合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约为8.5%~38%[2],受累血管多为肾静脉、下肢静脉等,然而,合并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等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者十分罕见,而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20%~50%[3].

  • 右睾丸静脉分叉变异一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安月勇;李顺见;刘壮

    据谭允西等100具尸体右睾丸静脉的观察统计,1条者99例,2条者1例,在99例1条者中,注入下腔静脉者83例,注入右肾静脉者15例,注入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角处1例;1例2条者皆注入下腔静脉.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睾丸静脉分叉变异,现报道如下: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与肾血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平;李兴国;刘承杏;黄素群;邹智荣;陈绍春;王金德

    目的:为腔内肾盂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时切口部位和方向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狭窄的解剖学原因.方法:观测34具成人防腐尸体(死因均非泌尿系统疾病)的68侧UPJ跨越血管的类型、走行方向、位置及与UPJ的毗邻关系.结果: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至肾下极水平面的距离:左侧均数为(2.85±1.53)cm(-1.0~4.5cm),右侧均数为(2.85±1.45)cm(-1.5~5.5 cm),(P>0.05).UPJ前方有血管跨越者,占57.3%(39侧);UPJ后方有血管跨越者,占22%(15侧).结论:(1)UPJ跨越血管的存在并不完全是UPJ梗阻的必然因素.(2)行腔内肾盂切开术时应根据UPJ是高位型还是低位型,高位型应选择沿侧壁切开,低位型若UPJ后方无血管时应沿后壁或后侧壁切开,若UPJ后方有血管时应沿侧壁切开.

  • 肾静脉以下段下腔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学利;赵渝;时德

    目的:为涉及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下段的手术提供该段下腔静脉及属支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2例成人尸体标本下腔静脉的肾静脉以下段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该段下腔静脉长(13.03±1.76)cm,宽(2.34±0.33)cm.静脉属支为(8.74±2.02)支,其中前壁有66.3%,上段有66.3%.右睾丸(卵巢)静脉83.3%开口于前壁,距左肾静脉开口上缘平面(3.56±0.85)cm.未见有腰升静脉,28.6%例数的腰静脉与奇静脉或半奇静脉相连.腰静脉不成对且与腰动脉数目不相等,有63.8%的腰动脉有腰静脉伴行.结论:下腔静脉肾静脉以下段的属支多而复杂,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该段下腔静脉的上段及后壁.右睾丸(卵巢)静脉位置较稳定,可作为临床标志.传统概念的腰升静脉并不存在,有关腰静脉的传统描述与实际出入较大.

  • 双肾动静脉、双侧睾丸血管及副肾动脉1例

    作者:李建昌;廖进民;何国栋;赖炳旺;吴振权;申升;黄炎松;田鲜艳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有右双肾动静脉、左双睾丸静脉、右睾丸动脉起于右下肾动脉、右睾丸静脉汇入右下肾静脉、左副肾动脉及下腔静脉受压扩张等多种变异(图1),此多变异共存现象少见,现报道如下:

  • 右侧肾动静脉及睾丸动静脉变异1例

    作者:吴小程;陈飞;周山;欧阳静娥;朱星红;王美英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有3条右肾静脉和两条右睾丸静脉,并且右睾丸动脉起点和右睾丸静脉静脉汇入处,以及右肾动脉的行程上均有变异.此类多变异共存现象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 睾丸静脉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解剖

    作者:纪荣明;章建全;姜宗来;冯皓;汪晓军;刘兵

    目的:为经皮穿刺股静脉介入栓塞睾丸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20具成年尸体的睾丸静脉和肾静脉等.结果:①髂总静脉汇合处至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长度分别为12.0 cm和11.8 cm.②左、右肾静脉长度分别为7.5 cm、3.0 cm;其中点处外径分别为13.1 mm、11.7 mm.③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平均为77.9°,左侧睾丸静脉汇入点距下腔静脉的间距为3.4 cm,在此处其外径平均为3.5 mm,左侧睾丸静脉与左肾静脉间形成的夹角平均为105.6°,汇入点在左肾静脉下壁的占55%(11侧);前下壁的占35%(7侧);前壁的仅占10%(2侧).结论:本文为行睾丸静脉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时提供髂总静脉的长度和下腔静脉与肾静脉的夹角,左睾丸静脉内侧肾静脉的长度、外径,左侧睾丸静脉与肾静脉之间的夹角以及汇入点在肾静脉壁的位置等应用解剖学资料.

  • 大鼠腹部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

    作者:刘小友;于立新;徐达传;刘畅;孙煦勇;袁谦

    大鼠的肾脏、肝脏、胰腺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领域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多选择腹主动脉、后腔静脉、肾静脉等血管重建移植器官血流.为了了解大鼠腹部血管的立体构筑,改良或重新设计大鼠肾移植手术方式,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大鼠腹部血管铸型标本,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双侧肾静脉异常1例

    作者:王红梅;佟玉章

    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双侧肾静脉均异常,现报道如下.

246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