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头坏死经大转子顶点后方高位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孙守勇;徐龙;王海峰

    目的 为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式提供一种手术路径短,手术时间短,副损伤小,并发症少的入路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方法经大转子顶点后方高位在X线透视下打入导针至股骨头前外上方坏死区,环锯髓芯减压后,取髂骨柱打压植骨,原骨芯填塞骨道.结果 收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病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使用股骨头坏死经大转子顶点后方高位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对照组30例(使用股骨头坏死经大转子下方中心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并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路径长短、及并发症例数.两组患者治疗原理相同.结论 经股骨大转子顶点后方高位入路行髓芯减压及打压植骨术,较使用股骨头坏死经大转子下方中心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手术路径短,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股骨颈与大转子及邻近结构对应关系的测量和临床意义

    作者:杨国兴;程爱国;张立平;孙红;李允;魏立友;王平

    目的了解股骨颈和大转子及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临床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置入物进入的佳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测量干燥股骨颈标本水平面的前皮质线、中线、后皮质线,额状面的上皮质线和下皮质线与大转子和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股骨颈前皮质线与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的前缘平齐,中线与前中1/3交界附近相对,后皮质线与中后1/3交界附近对应,上皮质线与大转子外侧突点上0-0.5cm相对应,下皮质线对应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3.5-4.5cm范围.结论手术中各种置入物进入股骨颈的佳植入点是大转子外侧突点下0.5-3.5cm及该范围的股骨外侧皮质的前中1/3交界附近.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胡永久

    作者自1993年3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合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均为闭合性外伤性骨折,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范围23岁至48岁,平均38.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2例,头颈型14例,经颈型8例;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5例(股骨头均无塌陷)。2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患侧髂前部垫砂袋抬高,采用Kocher切口,起自髂后上棘的外下方约3cm处,沿臀大肌纤维方向至大转子后上方,再向下延伸7cm。钝性分离臀大肌后,上下牵开臀大肌,保护坐骨神经及血管,内旋患肢,切断臀中肌在大粗隆顶部的部分肌腱,充分显露股骨颈和大转子后侧,鉴别股方肌边缘,自股方肌上缘用手指钝性分离其深面,游离股方肌肌腹至起点(坐骨结节)。于粗隆间嵴部位,距股方肌止点外1.5cm处切开骨膜,并向外侧剥离少许。然后用骨刀从上、外及下三个边切取骨块呈长方形,长约5cm,宽约2cm,深约1cm,充分游离到起点处备移位。

  • 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

    作者:林俊涛;方小飞

    1993年6月~1997年12月我院对28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滑动加压鹅头钉(Richards钉)内固定,经随访仅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8~72岁,平均62岁;左侧15例,右侧13例;按Evans分类:Ⅲ型12例,Ⅳ型16例。其中合并有内科疾病者7例。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入院后均行胫骨结节牵引,对有合并症者及时治疗。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患侧稍垫高,作大转子外侧纵切口,显露大转子及股骨干上段外侧,在大转子下2~3cm处沿135°定位器钻入导针,再自大转子上钻入固定针至髋臼,术中摄片定位满意后,铰刀沿导针扩孔,攻丝后拧入适当长度的粗纹螺钉,置入套筒钢板,螺钉固定钢板后,粗纹螺钉尾适当加压。对骨缺损明显者植骨,固定不稳定者辅以钢丝或松质骨螺钉应用。术后置导管一根引流。术后1周后在床上进行伸屈膝关节功能训练,4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3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4~27天,平均18天。术后即复查X线片,均显示骨折对位良好,粗纹螺钉尖穿出股骨头1例,钉尖穿出股骨颈后侧皮质2例(其中1例后期发生髋内翻畸形)。本组28例患者得到8月~3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行走基本正常21例,行走时稍有跛行6例,1例髋内翻患者需扶单拐行走。4 讨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时,常用多枚斯氏针、麦氏鹅头针及Richards钉,治疗结果比较,Richards钉固定效果理想,因为Richards钉强度大,内固定可靠,不易松脱。前两种内固定物强度明显较小,且并发症较多。但滑动加压鹅头钉不能有效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本组中,有4例术中发现单用Richards钉固定后骨折端不稳,加用一枚AO空心钉辅助抗旋转;有5例内侧骨皮质缺损较多,取同侧髂骨植骨,维持骨折稳定性,减少内翻应力;有2例小粗隆上移明显,不易复位固定,用钢丝自髂腰肌附着处穿入捆扎于骨干上,得以良好复位,稳定性增加。笔者认为在用Richards钉内固定时,可辅以其它内固定物应用,以取得良好效果。  术前一定要作全面的体检,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创伤者,不宜选用Richards钉内固定。另外,严重骨质疏松者亦不宜选用,以免发生内固定失败。因此本组平均年龄仅62岁,与该骨折的平均年龄相差较大。  手术时注意事项:手术中,当定位导针钻入后,一定要透视或摄股骨颈正侧位片,了解导针位置是否在股骨颈中央部位,否则易使粗纹螺钉钻出股骨颈皮质或股骨头,因而失去有效固定作用或影响髋关节功能。在组合铰刀的装置及粗纹螺钉的选择时,长度一定要适合,以免穿出股骨头或影响加压作用。另外,年龄较大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加压时,一定要适度,以免发生骨折端粉碎加重或新的骨折。

  • 顺行股前外侧岛状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李兴勇;王清

    1990年以来,我们在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基础上,对大转子和髂部等处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岛状瓣,带蒂顺行移植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入路治疗臀肌挛缩症

    作者:陈海高;郑雨龙;陈荣权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势和步态.1996年4月以来,我科采用俞氏[1]环大转子后上方弧形切口入路、单纯松解挛缩组织法,治疗该症患儿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大转子围刺为主治疗髋关节慢性滑囊炎42例

    作者:周然宓

    笔者20年来采用大转子围刺治疗髋关节慢性滑囊炎42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均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演武分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22例,女20例;35岁以下8例,35~45岁22例,45岁以上12例;病程3个月~3年13例,3+~7年21例,7年以上8例.临床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压痛、周围肿胀,甚则正常凹陷消失,有波动感,或可扪及囊性肿块,髋关节屈伸时疼痛加剧,“4”字试验阳性.经摄片、实验室检查排除腰骶椎、髋关节及股骨上段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结核等骨病.

  • 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

    作者:刘岩

    褥疮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枕部、棘突隆起处、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其中以骶骨、大转子及坐骨为常见.本科于2008年至今对28例截瘫患者的骶部褥疮进行了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 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

    作者:韦良臣;谢笑宸;张晟;辛凤

    目的 探讨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体检及X片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差,估计假体型号和位置,术中依据大转子到Bryant三角顶点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平衡下肢长度.结果 随访3~26个月,平均(9.5±0.5)个月,术前肢体长度差0~5mm的患者占20.6%;差5~10 mm的占46%;差10~15 min的占16.7%;差15~20 mm的占10.3%,大于20 mm的占6.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0~5 mm的比例提高到50.8%,差5~10 mm的比例降为33.3%,差10~15 mm的比例为7.9%,差15~20 mm的比例为5.6%,差异>20 mm的比例为2.4%.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Bryant三角标志平衡下肢长度预防肢体不等长,效果优良,能明显提高术后患者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 以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大转子处Ⅲ度、Ⅳ度褥疮

    作者:刘勇;连霄飞;范茂洪;江学智

    1999年4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7例(9侧)大转子处Ⅲ度、Ⅳ度[1]褥疮,效果满意.

  • 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与筋膜瓣转移髋关节成形术

    作者:肖嵩华;赵德伟;刘宇鹏;李静东;王岩

    目的经17例18侧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与筋膜瓣髋关节成形术探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与筋膜瓣,进行髋关节成形术17例18侧,经过6年2个月~8年2个月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0例疼痛消失,1例有轻度疼痛,5例行走接近正常,2例疾走时有跛行;髋关节活动范围,屈伸60°~120°,内收5°~15°,外展5°~10°,内旋0°~5°,外旋0°~5°;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增宽或接近正常,股骨头轮廓清晰,大转子骨和股骨头愈合较好.结论带血管蒂大转子骨与筋膜瓣覆盖在股骨头上不仅易于愈合,而且又以软骨样化生,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大转子的有效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

    作者:刘冰山;李国军;王晓;张永乐

    目的 探讨大转子的有效固定在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大转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作了6~ 20mon随访.结果 术后平均第5天开始负重,平均住院时间14d,40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大转子骨折复位并固定满意,假体位置均良好.随访6~ 20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骨折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94分,优34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5%.结论 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大转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转子骨折的治疗

    作者:刘海昌;刘刚

    目的 研究髋关节置换(THR)术后大转子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9年收治的11例THR术后大转子骨折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52 ~ 79岁,平均69岁.发现大转子骨折距THR术后2d~95个月.2例术后第2天发现,3例术后7个月内常规复诊发现,6例有明确外伤史,5例发生于术后2年以上.骨折移位距离平均12 mm(3 ~38 mm).10例保守治疗,自发现骨折起,患髋部分负重6~12周,避免主动性外展.1例切开复位缝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了解患髋疼痛、活动功能;观察步态,Trendlenburg征;摄患髋正侧位片,测量骨折移位距离,评价骨折愈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68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髋关节均无疼痛,活动正常.10例保守治疗者1年随访时步态正常,Trendlenburg征阴性,末次随访骨折移位距离均未见增加.5例呈骨性愈合,6例为纤维愈合.结论 THR术后大转子骨折通常较为稳定,采用保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 股骨近端X线测量及其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路玉峰;郭万首;程立明;张启栋;俞庆声;高福强;刘朝晖;孙伟;岳德波

    目的:探讨股骨大转子顶点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作为髋关节置换调整下肢长度的参考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3年6至10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符合标准的骨盆正位X线370例,男160例,女210例,平均年龄47.6岁;使用影像归档和通信( PACS)系统确定股骨头中心,作股骨近端的解剖轴线,分别作股骨头中心和大转子顶点到股骨解剖轴线的垂线,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大转子顶点至股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或称为大转子高度( GTH)。两个骨科主治医师分别对每个距离进行测量,大转子顶点位于股骨头中心上方认为是正值,在下方认为是负值。比较男、女GTH值及同一X线左、右侧GTH值。结果仅有6个大转子顶点位于股骨头中心下方,9个与股骨头中心同一水平,725个位于股骨头中心上方。其中有96.89%GTH在0~15 mm范围。男性GTH值大于女性[(7.5±4.1)mm比(6.9±3.7) mm,P=0.032],右侧的GTH值明显大于左侧[(7.6±3.9) mm比(6.7±3.8) mm, P<0.001]。结论股骨头中心与大转子顶点不在相同水平,同一骨盆X线左、右侧距离关系不恒定,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大转子顶点和股骨头中心的关系调节下肢长度时要慎重。

  • 大转子截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上)

    作者:邵宏翊;周一新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处于初始阶段的时候,大转子截骨入路被认为是标准的入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在进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倾向于使用其他手术入路而摒弃了大转子截骨入路.但在某些复杂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大转子截骨的手术入路仍为一种有效方法.正如Charnley所提到的"如果能够保证大转子复位以后3周内愈合,并且不需要限制功能锻炼,那么没有医生会拒绝采用通过大转子截骨的手术入路"[1].

  •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俞强;林欣

    粗隆间骨折是指髋关节囊线以外到小粗隆下方区域的骨折.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较为实用的是Evans分类法:Ⅰ型:骨折线经大转子至小转子,小转子未完全分离;Ⅱ型:骨折线由大转子通向小转子,伴有小转子撕脱分离并有内翻移位;Ⅲ型: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在四块以上,后壁和内侧壁有骨缺损,并有移位;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可有股骨颈及大转子冠状面爆裂骨折;Ⅴ型:逆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任龙韬;牛建鹏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转子下5 cm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有密切关系.老年患者的大转子部骨质疏松,又在应力的转折点上,采用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内翻的发生率高达40%~50%[1].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任龙韬;牛建鹏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转子下5 cm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有密切关系.老年患者的大转子部骨质疏松,又在应力的转折点上,采用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内翻的发生率高达40%~50%[1].

  • 当归芍药散合匀气散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5例

    作者:连金诗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纤维肌痛综合征分类诊断标准[1]:(1)周身弥漫性疼痛病史,包括身体两侧肩胛带和骨盆带、腰的上下部、中轴骨骼(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病史至少在3个月以上.(2)用拇指按压(按压力为4kg) 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压痛.18个压痛点是:①枕部(双侧枕骨下肌肉附着处),②下颈部(双侧C5-7横突间隙前侧),③斜方肌部(双侧斜方肌上缘中点),④冈上肌部(双肩胛冈内缘冈上肌起点),⑤第二肋骨部(双侧第二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上面),⑥肱骨外上髁部(双侧肱骨外上髁下缘2cm处),⑦臀部(双侧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⑧大转子部(双侧大转子突起的后缘),⑨膝部(双侧膝关节间隙上方内侧脂肪垫处).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者,即可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伴狂躁型精神病1例

    作者:李强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4岁,有30余年精神病史,曾2次住精神病院治疗.因精神病发作从2层楼上跳下伤及左股骨粗隆部.伤后左下肢呈外旋、短缩、髋内翻畸形、功能障碍约2h送来我院.查体:左下肢呈外旋短缩(约有2cm)髋内翻畸形,功能障碍.肢端血运及感觉良好.X线片示:左股骨粗隆部骨连续性完全破坏.小转子部向内后移位,大转子向外上方移位.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