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세계과학기술-중의약현대화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99/R
  • 国内刊号: 王瑀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st@casipm.ac.cn
  • 曾用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科学技术》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三黄煎剂抑制Aurora激酶A增强表柔比星对乳腺癌MCF-7细胞药效的研究*

    作者:许岩磊;陈绪;陈曦琰;卞卫和;姚昶;朱小纾;叶小舟

    目的:探讨三黄煎剂对表柔比星作用于MCF-7细胞药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Aurora A、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siRNA沉默MCF-7细胞中Aurora A,并用CCK-8法检测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CCK-8法、AnnexinV-FITC/PI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黄煎剂联合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浓度梯度依赖增长(P<0.05),给药48 h疗效优于24 h(P<0.05),与给药72 h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黄煎剂能够调节MCF-7细胞Aurora A、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siRNA沉默Aurora A将三黄煎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下调了50.0%(49.2%到24.8%)。三黄煎剂与表柔比星联用能够增加表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PARP、c-Caspase 3、Bcl-2、Bax及Aurora A的表达水平。结论:三黄煎剂能够增加MCF-7细胞对化疗药物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可能与三黄煎剂对Aurora激酶A的抑制有关。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Glu浓度、GS和PAG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述菊;马骏;刘芳;马彪;王彦春;王中明;余沛豪

    目的:探讨电针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作用的效应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PD大鼠旋转模型,假手术组仅注射含0.2%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电针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电针“风府、太冲”穴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7天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进行治疗。采用行为学测试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浓度,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酶(PAG)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干预前后旋转行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Glu浓度明显升高,GS的表达明显降低, PAG的表达明显升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Glu浓度降低(P<0.05), GS的表达显著升高,PAG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防治PD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脑内GS表达、降低PAG表达和减轻Glu引起的细胞毒作用有关。

  • 小青龙汤对肺源性心脏病大鼠血浆AngⅡ、ALD、Na+-K+-ATP酶含量和血浆中AT1和AT2mRNA的表达影响*

    作者:童佳兵;王浩;李泽庚;王传博;杨程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肺源性心脏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钠钾泵(Na+-K+-ATP酶)的含量和血浆中AT1和AT2mRNA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宣肺利水法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Wistar大鼠60只,每组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AngⅡ、ALD及Na+-K+-ATP酶的含量,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T1和AT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AngⅡ、ALD及Na+-K+-ATP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青龙汤组的AngⅡ、ALD及Na+-K+-ATP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AT1 mRNA表达有所上升,AT2 mRNA表达有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青龙汤组的AT1 mRNA表达有所下降,AT2 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1)。结论:小青龙汤可有效调节血浆中AT1和AT2 mRNA的表达,影响ALD的含量,从而发挥宣肺利水的作用。

  •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内树突棘变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隋华;战丽彬;嵇征鸿;宫晓洋;宫瑾;王健

    目的:通过对病证结合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脑内不同区域树突棘变化的观察,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脑内树突棘变化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建造脾阴虚模型,凝集态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1-40,Aβ1-40)定位注射到海马,建立脾阴虚痴呆模型,并应用ZBPYR干预。使用高尔基(Golgi)染色法,对动物模型脑内不同区域的树突棘进行染色,观察数量和形态。结果:脾阴虚痴呆组的海马各区和皮质的树突棘密度比脾阴虚组有所减少;与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比较,脾阴虚痴呆+ZBPYR组的大鼠海马各区和皮质的树突棘密度有所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痴呆组模型大鼠的脑内海马不同区域和皮质的树突棘密度下降。结论: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有不同程度减少,ZBPYR对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可能与维持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相关。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痿与西医疾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马锦地;余学庆;王至婉;李建生;蔡永敏;孙曙明

    目的:基于百余年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的文献,探讨肺痿与西医疾病的关系,为丰富肺痿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从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痿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痿可见于西医的间质性肺疾病、肺不张、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和气胸,其中,以间质性肺疾病常见。结论:肺痿可为多种肺系疾病转归的结局,其与西医疾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专家论证来界定。

  • 基于NF-κB(p65)/CyclinE通路芪竹二术二草汤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研究*

    作者:李梦莹;徐陆周;单兆伟

    目的:观察芪竹二术二草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效果。方法: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C)、模型组、胃复春组(WFC)和仁术健胃颗粒组(RZ),每组10只,芪竹二术二草汤高剂量组(QZ-H)和低剂量(QZ-L)组,每组8只。模型组、WFC、RZ、QZ-H和QZ-L组采用化学诱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粘膜癌变,制备胃癌前期病变模型。WFC、RZ、QZ-H和QZ-L组大鼠分别按照0.39、3.2、54.4、13.6 g·kg-1剂量给予相应药物灌胃(ig),每天一次,连续28天;NC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组织形态的改变,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p65)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炎细胞浸润、细胞异型增生程度及NF-κB/p65、CyclinE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WFC组大鼠NF-κB/p65及CyclinE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Z和QZ-L组大鼠NF-κB/p65及CyclinE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FC、RZ、QZ-H及QZ-L组的复方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0%、63.3%、43.3%及73.3%。结论:芪竹二术二草汤具有逆转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原癌基因的转录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发展。

  • 中西医结合治疗9例HIV/AIDS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舒淳;叶建清;王艺颖;马秀兰;李静茹;马建萍

    目的:通过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平艾合剂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简称“艾滋病”)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优势。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名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艾滋病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患者,采用HAART联合平艾合剂1和4号方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采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皮肤斑丘疹、皮下结节、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体征的单独积分较疗前明显减少,总积分较疗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卡洛夫斯基积分较疗前升高。CD4+T淋巴细胞值较疗前升高。结论:该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相关性非感染性皮损具有一定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 张仲景对病证的定量辨识及精准治疗探析*

    作者:茹丽先;陈宪海

    本文旨在通过对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模糊数学概念的总结,从理、法、方、药几个方面全面的提炼了仲景的精准辨证思维,探讨了张仲景对疾病的准确把握,以期为中医学从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找到切入点,使中医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所阐释,为中医的继承发扬以及走向现代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提供方法学参考。

  • 文化区系视野下的中医“艾灸”疗法起源新探*

    作者:袁婷;王振国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记载的中医起源五方论的真实性在学术界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试图以“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为新视角,从北方草原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分析北方民族的用火习俗、灸焫疗法、冰雪文化和萨满巫术来揭示“艾灸”起源于北方草原民族萨满教的巫术和医疗实践这一历史谜案。

  • 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GSK-3β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伞云琨;罗永伟;刘斌;马原源;毛文静;张晋霞;李世英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模型组)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分别在术后1、2、4和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GSK-3β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GSK-3β蛋白表达增多,1周时即有多量表达,2周时大量表达,4周时达高峰,8周时开始下降但仍较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GSK-3β蛋白表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多,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GSK-3β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通过上调GSK-3β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

  • 白藜芦醇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芹;邢宝恒;曹亚磊;董秀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00只妊娠5天的SD大鼠,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1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6组:妊娠糖尿病模型对照组4组,各组白藜芦醇的注射量分别为30、60、120和240 mg?kg-1,每组20只;正常妊娠对照组为20只妊娠5天SD大鼠;正常非妊娠对照组为20只非妊娠雌性大鼠。分别检测各组在第0、7、14天的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治疗满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水平或活性。结果:与正常非妊娠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对照组的大鼠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清中MDA含量和SOD、GSH-Px、CAT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30、60、120和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白藜芦醇(120和240 mg?kg-1)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大鼠血清中SOD、GSH-Px、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 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提高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水平和改善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有关。

  • 对主诉“上火”者中“已病”舌象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梁嵘;陈冬宁;王召平;李丹溪;姚叙莹;田丁;王盛花

    目的:探讨主诉为“上火”时出现“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3例主诉“上火”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①所有案例中,53.14%的“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②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当舌象表现为“已病”时,多已不是“欲病”的上火,而属“已病”的中医热证。在中医体检中,有效地区分“欲病”与“已病”十分重要,而“已病”舌象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

  • 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对毛细支气管炎儿童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巧红

    目的:分析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对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毛细支气管炎儿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扣背排痰、吸氧、止咳化痰、抗炎、退热、平喘雾化吸入等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药热毒宁注射液药物治疗和如意金黄散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喘憋减轻时间,喘憋、咳嗽、退热、干啰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6、5.301、4.445、2.238、4.116、3.733、3.681,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功能残气量(FRC)、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RR、VT、VPEF/VE、tPTEF/t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RC和Reff较治疗前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RR、VT、VPEF/VE、tPTEF/tE较对照组高,FRC和Reff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前,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较治疗前高,CD8+较治疗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④治疗前,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IgG、IgA、IgM、IGF-I较治疗前高,IgE较治疗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gG、IgA、IgM、IGF-I较对照组高,IgE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毛细支气管炎儿童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毛莉娜;罗光伟;万军;黄燕玲;杨硕;毛先明;黄小龙

    目的:从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对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198例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另选取179例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同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中医临床路径拟定的方案实施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的差别。结果: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结论:规范化的中医临床路径对于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痰热清注射液对合并COPD肺癌患者围手术期TNF-α、IL-6、IL-8和IL-10的影响*

    作者:熊国江;吴俊宏;吕伟;尚龙华;熊汉鹏;刘小雄;王丽华

    目的:探讨痰热清能否减轻合并COPD肺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程度。方法:选择39例合并COPD肺癌患者(痰热瘀肺型),随机分为被试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被试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在术前1天(T1)、术后第1天(T2)、第3天(T3)、第7天(T4)采集血清标本,测定两组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在T1、T2时间,两组患者体内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3时间,被试组患者体内TNF-α、IL-6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试组患者体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被试组患者体内TNF-α、IL-6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3、T4时间TNF-α、IL-6、IL-8水平逐渐下降,与T2时间水平比较及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减少合并COPD肺癌围手术期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因子生成,从而减轻炎性反应程度,减轻肺脏损伤,保护肺功能。

  • 基于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中医寒、热体大鼠蛋白质组表达谱研究*

    作者:张伟妃;李福凤;孙祝美;张瑞义;郭春荣;张伟荣

    目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医寒、热体大鼠进行蛋白质组表达谱研究,以期寻找与寒热体相关的蛋白质,并探讨中医寒、热体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提取大鼠肝脏细胞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MALDI-TOF-MS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寒热体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群。结果:经过筛选和质谱技术共获得10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表达差异点:氨甲酰磷酸合成酶、二硫键异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异构酶、细胞质氨肽酶、谷氨酸脱氢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热休克蛋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葡萄糖调节蛋白前体。结论:中医寒热体大鼠在蛋白质组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酶类蛋白代谢异常可能是寒热体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晓敏;张天娇;许可嘉;赵福建;牛建昭;李健

    目的:研究葛根素等4种类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用4种具有代表性分子结构的类黄酮化合物(大豆素、葛根素、槲皮素和芦丁)分别灌胃小鼠,7天后腹腔注射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8 h后,取肝组织进行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肝酶类成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并采用匀浆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4种药物干预组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均减轻,但各干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清生化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干预组和槲皮素干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GGT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ALP含量无明显变化;大豆素干预组小鼠血清中仅ALT、AST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芦丁干预组小鼠血清中各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肝组织匀浆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干预组和芦丁干预组小鼠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和GSH-Px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而大豆素干预组和葛根素干预组仅可见GSH-Px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结论:槲皮素的综合抗氧化能力优于大豆素、葛根素和芦丁,这可能与其结构特点有关。与其他3种化合物相比,槲皮素具有多羟基、羟基未成苷的结构特点,提示槲皮素的结构特点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 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陈桦;唐汉庆;郑建宇;赵玉峰;莫小强;李克明;李晓华;窦锡彬;舒方义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安定组按照3 mg·kg-1体质量给予安定灌胃,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是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检测增食素(Orex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观察Orexin mRNA、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大鼠Orexin mRNA、c-Fos表达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影响Orexin,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axis),降低应激反应性,促进觉醒向睡眠的转变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 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比较*

    作者:袁仕国;秦小红;邹宇聪;张佩;陈美雄;黄坚;李义凯

    目的:前瞻性对比推拿与卧床休息干预急性非特异性腰痛(Acu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NLBP)的临床疗效、接受程度、不良事件等。方法:60例ANLBP随机均分入A/B组。A组绝对卧床休息1周, B组传统推拿治疗1周。采集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接受程度评分、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IBM SPSS20.0分析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1周后A、B组内VAS、ODI均较治疗前减小(t=14.67、11.55,P均<0.001和t=24.80、15.35,P均<0.001)。A、B组间VAS、ODI差异有统计意义(t=3.24、2.75,P=0.002、0.009)。接受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χ2=10.00,P=0.002)。结论:卧床休息和传统推拿治疗ANLBP均能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但传统推拿能更大幅度改善症状、更被患者接受、不良事件更少。

  • 基于数据挖掘的奔豚气病古方用药治则规律分析*

    作者:耿琦;崔晨;蒋健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归纳出奔豚气病古方用药证治规律,展现古代医家对奔豚气病脉证治的认识概貌,从而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运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奔豚气病古方用药的规律,据此归纳出奔豚气病治疗原则,并以此倒推出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结果:除了阳虚寒积、肝郁化火、阳虚饮动病机以外,奔豚气病尚存在肝郁气滞血瘀、阳虚寒凝血瘀、中焦气滞以及中气亏虚等多种病机,其用药实际与五脏相关。结论:汉代以降的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脉证治的认识在《难经》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 针刺对豚鼠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敬军;罗曼;徐伟伟;贲卉;朱元根;荣培晶;朱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 五味消毒饮加味保留灌肠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燕;麻清;丁克;梅笑玲;周永坤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保留灌肠在减轻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中选择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诊断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并采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开术,术后换药时分别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味或复方黄柏液各3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详细观察创面渗液、色泽、肛周瘙痒情况,并评分,比较腐肉脱落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缩小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第21天临床总疗效。结果:两组比较,创面渗液情况在术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第2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创面色泽情况在术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肛周瘙痒情况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及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治疗组均早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两组创面缩小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21天两组临床总疗效以及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可缩短炎症反应阶段、减少创面渗出、减轻瘙痒症状,可使腐肉尽早脱,促进新生上皮组织生长。

  • 补肾化痰方干预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血清3-DG的研究*

    作者:赵厚睿;戴红;杨旻

    目的:研究补肾化痰方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情况。方法:将5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肾化痰方干预组(高、中、低剂量3组)。模型组和补肾化痰方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35 mg·kg-1剂量的链脲佐菌素,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枸椽酸-枸椽酸钠缓冲液,补肾化痰方干预组大鼠分别使用20、10、5 g·kg-1剂量的补肾化痰方灌胃,30天后分别检测糖尿病大鼠的行为学和血清3-脱氧葡糖醛酮(3-DG)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补肾化痰方干预组大鼠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从第2天起,模型组大鼠到达站台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所需时间明显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第4天起,补肾化痰方干预组各组大鼠所需时间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3-D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补肾化痰方中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中3-DG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化痰方能够通过降低血糖及血清3-DG的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 针叩联合耳针对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的调节*

    作者:王鸣;刘志诚;徐斌

    目的:观察“针叩联合耳针”对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8例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叩联合耳针”组和“针叩”组,各54例。针叩耳针组采用针刺和叩刺联合耳针施治,“针叩组”采用针刺和叩刺联合施治,并与正常组52例患者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指标、脂质指标、肥胖指标、植物神经功能指数(Y值)的变化和临床减肥降脂疗效。结果:“针叩耳针组”与“针叩组”患者治疗前的肥胖指标、FINS、FPG、Homa-IR、FLP、TG、TC、LDL-C及Y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HDL-C、ISI却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减肥和降脂疗效,“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指标(FINS、FPG、Homa-IR、FLP)均显著下降(P<0.05),ISI显著上升(P<0.05)。“针叩联合耳针”组在调整“脂肪-胰岛内分泌轴”水平、血脂水平及植物神经功能水平上的效果显著优于“针叩组”(P<0.05)。结论:阴虚夹瘀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存在“脂肪-胰岛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针叩联合耳针”及“针叩治疗”均对其功能具有良性的调整作用,且“针叩联合耳针”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 中医健康工程发展的技术路线与基础数据研究*

    作者:孙喜灵;姜伟炜;于东林;叶蕾;刘孟安

    提出并发展中医健康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开展体现中医学特点的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研究,是实现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医健康工程融于信息技术,形成具有中医功能状态的智能辨识系统,延伸进入健康物联网,为大健康时代人体养生、保健与健康提供更准确和便捷的服务。而中医证候的辨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运用中医证候结构表征数据,可以实现证候与理法方药数据的智能计算,形成中医辨证论治智能系统,对促进中医健康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中医文献元数据设计原则和实用性思考*

    作者:赵阳;崔蒙

    中医文献元数据是中医文献资源管理和共享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对中医药文献元数据的著录对象进行界定和中医文献元数据的必要性分析,初探中医文献元数据的设计前提。为了指导具体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规划元数据框架结构并提出元数据来源和扩展原则;为了增强实用性,对元数据的表达方式提出元数据体系表和元数据字典两种方式,并对元数据字典的著录细则做了特别规定。总结中医药文献元数据的设计原则,思考元数据设计时普遍会遇到的精和全的平衡问题。

  • 散结法治疗腺体类疾病的临床体会*

    作者:宋竖旗;李灿;冯兴华

    本文介绍了散结法的概念及其临床治疗腺体类疾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以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乳腺囊性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症3个疾病为线索,从解剖特点、病理特点、经络循行3个方面阐述了腺体类疾病的共性病因病理和病机特点,其病机总属中医“结聚”范畴。具体临床应用:①血瘀证者,予以活血散结;②痰证者,治以化痰散结;③热证者,治以清热解毒、散结消痈;④“瘤”或“痨”者,治以扶正散结;⑤散结同时配合使用虫类药。该文为腺体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工具变量方法及在中医药实效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陆芳;李伟;高蕊;赵阳;唐旭东

    目的:探讨工具变量方法在中医药实效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首先从工具变量的基本准则和假设、模型的应用、工具变量估计量、弱工具变量4个方面简单介绍工具变量应用的方法,然后以一个实例说明工具变量应用的评估标准和注意事项。结果:工具变量方法是一种控制混杂效应的方法,但其应用需基于一系列的统计假设。结论:在评估医疗干预效益的研究中,工具变量方法虽可控制混杂效应,但其一般不作为首选分析方法,如何寻找合理有效的工具变量是中医药实效研究中应用的大难题。

  • 基于TF-IDF相对熵的中医证候量化研究*

    作者:余江维;余泉;张太珍;彭玉

    提出了用术语频率-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 -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相对熵作为证候量化的表示方法。TF-IDF思想来源于文本信息挖掘,是文本自动分类中一种重要的方法。TF-IDF算法也体现了中医证候的自动分类思想:一个症状在特定证候中出现的频率越高,说明它在区分该证候方面的能力(即TF)越强;一个症状在所有证候中出现的范围越广,说明它区分某证候的能力(即IDF)越低,并用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

  • 2015年本刊编委会发言摘要(以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作者:

    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国际化,使本刊能够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杂志影响力、凝聚力,许多编委就杂志内容的准确定位等办刊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2015年本刊编委会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纪要

    作者:

  • 中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理研究*

    作者:邵翠;齐维;吴智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逐年增多,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关于中医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干预NP的实验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阐述中医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理研究进展,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探析*

    作者:王凯悦;徐斌

    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中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广泛优势,临床疗效明显。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epsia,FD)在现代人生活中发病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机制探究不明确,药物滥用等原因,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针刺可以有效的改善胃动力,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胃肠,使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多种症状,这为临床选取和运用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进行整理,以期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提供参考资料,为临床制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合理治疗方案做出参考。

  •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刘仲书;付丽媛;杨进

    大血管病变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系统深入地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机制,并寻求有效药物进行防治,对改善T2DM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西医认为机体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反应、基因表达异常等均可引起T2DM大血管病变。本文整理了近年来中西医的相关文献,对T2DM大血管病的病变机制进行探讨。

  • MicroRNA-193b与肥胖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建忠;景欣悦;朱冰梅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大小为20-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内源性、高保守的特点,通过与靶mRNA碱基互补配对,发挥降解或抑制靶mRNA翻译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miRNA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肥胖越来越成为一个遍及全球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脂肪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和体积异常增大,是以机体能量代谢失衡导致脂肪过度积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miRNA-193b-365在脂肪细胞分化和肥胖状态下异常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肥胖的发生发展。深入理解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对于防治肥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药联合双磷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胜飞;王芹;付艳丽;焦丽静;王青;许玲;张杰

    目的:通过对比双磷酸盐联合传统中药汤剂与单纯双磷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来验证传统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和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 和 Cochrane Databases 中的相关文献,结局指标包括疼痛缓解评价、活动能力改善评价、骨质修评价、KPS 改善评价以及毒副反应。运用Meta 分析软件Stata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9篇,涉及患者人数为1080,结果提示双磷酸盐联合传统中药汤剂组能显著改善疼痛症状(RR=0.8079,95%CI=0.754-0.85, P<0.001)、改善活动能力(RR=0.787,95%CI =0.69-0.897,P<0.001)、改善骨质破坏(RR=0.71,95%CI =0.52-0.96,P=0.026)、提高KPS(RR=0.7268,95%CI=0.61-0.85,0.58-0.81,P<0.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传统中药汤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能够显著提高其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志敏;李建强

    目的:通过观察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膝关节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以研究此疗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门诊的60例KOA确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促透布洛芬凝胶,治疗均每日1次,持续2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VAS、Lysholm功能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及MMP-3表达水平。结果: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较对照组能够明显减轻KOA患者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功能,增加血清中TGF-β含量,降低MMP-3水平。结论:低频超声促透独活寄生汤能够有效缓解KOA患者临床症状。

  • 基于代谢组学的小儿腺病毒肺炎痰热闭肺证生物标志物研究思路*

    作者:王昕泰;杜丽娜;汪受传

    中医证候的科学实质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尝试阐述一种中医证候基础研究的初步思路,即通过考查现有的小儿腺病毒肺炎及其中医药治疗现状、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证候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小儿病毒性肺炎诊疗规范中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主要通过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代谢组学作为技术手段,研究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常见的痰热闭肺证;并通过与健康儿童的代谢物质进行比较,确认小儿病毒性肺炎之痰热闭肺证的生物标志物。

  • 赵宗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撷英*

    作者:王之琳;赵宗江

    糖尿病肾病是现代社会高发而又难治的疾病之一。防治该病和延缓其病程进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难点。赵宗江教授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及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诊疗方面造诣颇深,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理、法、方、药也有独到见解,临床经验丰富、用药合理、疗效显著。本文在赵宗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从“肾痿”入手,结合赵宗江教授大量的研究成果,探讨赵宗江教授治疗该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 藏医真布病与中医痹症的对比探讨*

    作者:王静;赵可惠;更藏加;赖先荣;杨文娟;胡晓鑫;张艺;降拥四郎

    中医学和藏医学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体系,二者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藏医真布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作为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藏医学对真布病的认识不仅理论上有据可循,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药物疗法与药浴等外治疗法结合更是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安全经济等优点。本文以藏医和中医的理论背景为基础,通过藏医真布病、中医痹症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对比,讨论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对藏医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风后遗症方剂组方规律*

    作者:刘晓枫;刘广玉;王海瑞;毕春玉;于华芸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CNKI收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190首,涉及204味中药,活血、益气中药出现频次较高;常用药对36个,频次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3味中药组合为地龙、当归、黄芪,4味中药组合为川芎、地龙、当归和黄芪。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剂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黄芪常配伍应用;演化核心组合48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重在益气活血通络,标本并治。按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选方用药,以药性温热、味甘辛,归肝、脾经者为多。

  • 我们的中国梦:新医药学--四论创建新医药学*

    作者:罗国安;王义明;梁琼麟;谢媛媛;范雪梅

    本文阐述了现代医学正面临的重大突破和挑战,提出了中医药发展需要创新性的革命,思想解放必须重视的几个观点。现在是中国科学家提出创建新医药学的佳时机,也是中国科学家凝聚的共识。介绍了新医药学(整体系统医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后提出了设立中国“新医药学发展计划”的倡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7 08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