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세계과학기술-중의약현대화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99/R
  • 国内刊号: 王瑀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st@casipm.ac.cn
  • 曾用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科学技术》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甘草止咳药效与其数字化颜色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曹光昭;林相龙;俞越童;陈慧荣;闫永红;邹慧琴

    目的:通过色度计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甘草断面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甘草颜色数字化测量值,并对甘草止咳药效进行评价.将甘草止咳药效与甘草断面颜色数字化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杭锦旗野生、玉门野生甘草大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咳嗽潜伏期时间延长,2分钟内咳嗽次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杭锦旗栽培大中小剂量组、玉门栽培大、中剂量组2分钟内咳嗽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指标值L*、a*和甘草止咳作用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指标值b*和止咳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值越大,药材的感官颜色越黄,甘草止咳效果越好.结论:可以通过颜色数字化信息推断甘草止咳作用的趋势,颜色测量在甘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得到了常用质量评价方法的支持.

  • 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动态的影响

    作者:王建寰;张文晋;郎多勇;解植彩;张新慧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测定甘草非药用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结果:甘草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甘草茎中总黄酮含量在生长周期呈“V”型变化规律,而叶中总黄酮含量呈倒“V”型.不同浓度外源硅明显提高了不同采样时期甘草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且这种促进效应的大小因采样时期、采样部位和硅浓度不同而异.综合而言,0.6 g/kg外源硅对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强.结论: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基于牛津证据等级评价中药治疗脑卒中的证据质量研究

    作者:王娅妮;张淑芳;马雯雯;盘晓芳;吕光耀

    目的:应用2001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分级评价2011-2015年中医类双核心期刊杂志文章中药治疗脑卒中的证据等级分布情况,对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详细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循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新北大图书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新2015-2016年CSCD目录共有的双核心中医类期刊共计19种为目标期刊,以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的形式检索,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各大中文数据库,交叉检索以防漏检或误检.全部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1 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由2位研究员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2001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进行证据分级评价,独立评价完成后,进行交叉核对,对有分歧者通过讨论或者第三者协调终达成共识.后分别计算各证据等级文章数目、百分比.结果:研究所纳入的目前中药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证据主要集中在Ⅱb类、Ⅲb类,分别占36.4%和51.6%,而证据等级级别高的Ⅰ类证据仅占9%,包括Ⅰa类6%,Ⅰb类3%,此外还包括少量Ⅳ类证据,占3%.所有纳入文献中干预措施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文章有7篇,使用益气活血类中药的文章有5篇,使用凉血通瘀方的文章有7篇.结论:基于2001牛津证据等级分级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药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证据等级级别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活血化瘀仍然是治疗脑卒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 基于菌落形态、显微特征、DNA条形码三种策略鉴定僵蚕表面真菌

    作者:李红霞;徐清;张帆;罗雪梅;芦海生;刘春生;杨瑶珺

    目的:检测北京市零售药店僵蚕饮片表面所含真菌的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培养僵蚕表面真菌,进行纯化,获得单一菌株.结合真菌菌落形态、显微结构特征、DNA条形码三种方法鉴定僵蚕表面真菌.结果:从僵蚕饮片表面共获得真菌227株,共计10种.其中的8种真菌得到准确鉴定结果,2种真菌为未知菌株.结论:初步了解北京市零售药店僵蚕表面真菌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胞凋亡、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曾娟妮;李文华;刘筱;杨敏;周雯婷;刘越飞;沈咏梅;何永恒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细胞凋亡基因及细胞基质中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的表达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洲大蠊提取液实验组、贝复济阳性组(n=15),造模成功后使用相应试剂换药,各组于第3天、第8天、第15天、第20天随机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造模区创面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的2-△△CT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灰度值.结果:bax、caspase3mRNA中,模型组表达高于阳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统计差异不明显;Bcl-2 mRNA中,对照组表达高于模型组、阳性组及实验组,模型组表达较低,阳性组及实验组两者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实验组的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可优化细胞凋亡机制,有效调控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的表达,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 响应面法优化制黄精高压蒸制工艺研究

    作者:宋艺君;郭涛;马存德;彭秀娟;刘世军;王志彦;孙静;王昌利

    目的:对制黄精的高压蒸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单因素实验作为基础,以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制黄精中总皂苷、5-HMF和多糖含量、结合醇浸出物和饮片外观性状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炮制压力、闷润时间、炮制时间、黑豆用量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研究,优化制黄精高压蒸制工艺.结果:高压蒸制制黄精的响应面法得出佳工艺条件为炮制压力0.17 Mpa,闷润时间1.5 h,炮制时间50 min,黑豆用量9%,总皂苷、5-HMF、多糖、浸出物含量和外观评分分别为3.85%、0.024%、4.49%、72.91%、92.结论:优选得到的制黄精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制黄精饮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极速成像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客观化研究

    作者:许轶君;高东雯;肖沪生;徐芳

    目的:探讨基于极速成像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象客观化研究.方法:对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6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颈动脉极速成像技术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应用法国Supersonic Aixplor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内置UltraFast极速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包括收缩期起始(beginning of the systole,BS)时及收缩期结束(ending of the systole,ES)时的PWV;应用DDMX-100脉象仪检测桡动脉脉象参数,包括h1、h3、h4、h5、h3/h1、h4/h1、h5/h1、w1、w2、w1/t、w2/t;分析两组数据,并采用Spearman非参数法对两种技术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h1、h3、h3/h1、h4/h1、w2/t增高,h5/h1降低(P<0.05).BS和ES时,高血压组的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BS、ES时的PWV与h3/h1、h4/h1呈正相关(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BS、ES时的FWV与h4、h3/h1、h4/h1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参数与极速成像技术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了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 冠心病患者舌苔菌群结构特点及不同舌苔的菌群结构研究

    作者:陈炜玮;林新富;杨笑;黄昉萌;骆杰伟;吴永希;魏世超;郑星宇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舌苔微生物组16S rRNA,了解冠心病舌苔菌群结构,探讨冠心病不同类型舌苔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共70例,其中薄白苔15例,黄厚苔33例,很黄厚苔22例,及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对象的舌苔菌群结构.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treeplot构建,分析菌群差异.结果:共得到10506个不同的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样本间有显著差异的OTU有1068个(P<0.05).将OTU与已知物种的16S数据库比对并物种注释,在门水平有16个物种,纲水平有31个物种,目水平有51个物种,科水平有86个物种,属水平有84个物种.两组样品菌群聚类为4大类,每个group均有其优势菌,group1以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主,group2以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主,group3以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为主,group4以奈瑟菌属(Neisseria)为主.以group1为参照,group2、3、4患冠心病的风险递增(OR值分别为3.00、3.75、4.64),与患薄白、黄厚、很黄厚舌苔递增相关(generalized odds分别为0.29、0.19、0.18).冗余分析(RDA)提示group3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指标较其他类型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舌苔菌群结构与患冠心病风险可能相关,并影响着舌苔变化.

  • 基于Apriori算法探讨姚梅龄教授诊治哮喘发作期病案的辨证规律

    作者:陈聪;谌松霖;王永华;陈孝红;石强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姚梅龄运用六经辨证体系辨证哮喘发作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类型的特征.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对姚梅龄教授哮喘诊疗医案中病因、病所、病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病所以手太阴肺经为主;病因均涉及痰饮,主要合并热邪、风邪;主导证型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7种证候类型.结论:姚梅龄教授辨治哮喘发作期时注重辨别痰、饮之邪,分清六经表里,认为哮喘发作期病所主要在手太阴肺之表里;证候类型以痰饮病因为核心,共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等7种.

  • 基于生殖脏象理论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

    作者:常惠;王喜军;吴效科

    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临床或者生化的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呈多囊形态为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一性腺轴失调引起.本文基于脏象学说,探讨PCOS临床表现中医肾、肝、脾、胞宫等脏腑功能失常的内在联系,认为PCOS呈现临床无排卵,生殖轴呈现促性腺激素异常,生殖脏器呈卵巢多囊样改变,分别与中医学的脏腑失常:冲任停滞、天癸失序和痰瘀胞宫中医病机理论相对应.

  • 针刺加中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京;杨改红;安俊丽;贾小红;丁先娥;杨志军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高雄血症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该联合疗法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西药组、中药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有效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高雄血症症状并有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此外,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人工智能——引领中医学新发展的有效工具

    作者:李洪峥;高嘉良;王阶

    伴随AlphaGo Zero称霸围棋领域,谷歌公司宣布全力转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深度学习训练虚拟老鼠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空间导航能力的飞跃式进展,全球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为西医的体外诊断技术、手术导航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也通过专家系统、大数据、辅助诊断设备等方面协助中医诊断,规范中医诊疗.

  • 中医证侯疗效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作者:何浩强;陈光;高嘉良;王阶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 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的复方新药研发策略、途径与实践——六论创建新医药学

    作者:罗国安;王义明;范雪梅;谢媛媛

    本文对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朝向何方之问,提出了新药研发重点将从新化学实体(NCE)转向复方新药(innovative compound drug,ICD)的观点.在分析新化学实体研究开发模式的缺陷——从动物模型和从靶点出发的新药研究开发的局限性基础上,指出“病”(西医)和“证”(中医)具有统一的生物学意义和生物物质基础(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本文提出了基于“系统-系统”(人体系统-药物系统)模式的复方药物的定义和特点,给出了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的复方新药(包括中药复方、西药复方和中西药复方)研发策略.以中药方剂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研究为例,阐述了研究途径和实例.后,再次提出设立中国“新医药学发展计划”的倡议.

  •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评价的有效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和有效可行的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是保证中医药科技创新方向、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保障中医药科技创新质量的必要前提.目前,中医药科技评价基本照搬或套用了现代医学等其它学科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未能充分体现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都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关键词:
  • 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探索

    作者:王磊;赵锋;沈亮;梁从莲;张永清;徐江;李佳

    太子参是一味滋补类中药材,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太子参栽培过程中一直存在种源混乱、连作障碍、病虫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太子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促进太子参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优化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中药材的目的.

  • 郁金本草考证及其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作者:王蕾;梁从莲;徐江;沈亮

    通过查阅本草著作及相关文献,本文对郁金品种、药用部位、道地产区等进行了考证,为郁金栽培选址、品种选育、加工方法及药用部位选择提供参考.明末清初之前,郁金来源于原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此后,其药用部位由根茎转变为块根,四川、广西、江西等地为郁金主要产区.目前,受长期连作和无性繁殖等因素影响,郁金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加,种质资源退化,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导致其农残超标,加剧了水土污染,严重影响了郁金安全性及品质,同时也限制了郁金出口及国际竞争力.本研究对郁金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病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以保障无公害郁金的生产.此外,本文还对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对无公害郁金产业的潜在推动进行了探讨.

  • 优质山茱萸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梁从莲;侯典云;王蕾;王磊;沈亮;徐江

    山莱萸作为一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较大.然而管理不善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山茱萸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为生产优质山茱萸药材,本文在常规山茱萸栽培技术基础上,对其栽培选地、优良种质选育、种植管理、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茱萸适宜生态因子及潜在种植产区,汇总了山茱萸优良品种,系统总结了山茱萸科学施肥及种植方法,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了山茱萸无公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以期为优质山茱萸药材的生产提供参考.

  • 罗汉果无公害栽培体系的探讨

    作者:许亚茹;李孟芝;尉广飞;李刚;董林林

    本文概述了罗汉果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罗汉果产地环境、基于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的罗汉果综合土壤改良技术、新品种选育、栽培期间的综合农艺管理技术及安全、低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合理轮作模式、新品种的选育、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罗汉果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 优质中药材栽培合理施肥探讨

    作者:丁丹丹;李西文;陈士林;杨俐;向丽

    优质中药材合理施肥相关研究及标准缺乏,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本文对目前农业上的施肥现状及相关标准进行了整理,根据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对肥料质量及施肥技术的相关标准要求,提出优质中药材的施肥原则、肥料选择及施肥技术.优质中药材合理施肥原则应遵循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使用,养分大效率及无害化原则.无公害中药材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使用;绿色中药材施肥在无公害施肥的基础上,化肥仅允许少量使用;有机中药材肥料必须没有受到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且经过无害化处理,禁止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和含氯肥料,可以施用一些天然的矿物肥料,限制使用天然矿物来源的土壤调节剂.优质中药材施肥方法应根据药用植物营养生理特点、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效应,确定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本文为优质中药材合理施肥提供科学参考.

  •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

    作者:徐江;沈亮;陈士林;李刚;李西文;董林林;近藤健儿

    随着毁林栽参在我国被禁止,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建立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减少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本文在多年农田栽参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田栽参种植基地调研结果,制订了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和药材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提出了依据GIS指导生态适宜性栽培选地,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抗性品种选育,利用绿肥进行土壤改良,精细种植及田间管理,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发布无公害人参农残及重金属团体标准等.本文为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三木药材——黄柏、杜仲、厚朴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探讨

    作者:杨俐;李洪运;丁丹丹;叶萌;向丽

    本文对三木药材无公害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适宜产地的选择、良种的选择、栽培及田间管理、无公害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剥皮再生等进行了总结.提出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方法和质量标准,以指导和规范药材栽培技术,实现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解决生产中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三木药材品质.

  • 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和发展战略

    作者:韩宗贤;吴田泽;孟祥霄;鹿江南;刘霞;陈士林

    麻黄是传统的药材,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的干燥草质茎,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主要依赖于野生资源,由于近年来过度采挖导致麻黄野生资源严重匮乏,质量急剧下降.无公害生产是未来麻黄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年栽种麻黄研究数据及产区调研结果,该文制订了麻黄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麻黄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确定、农田栽培用地、无公害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规范依托推广单位自有基地多年来麻黄生产数据为主,兼顾其它单位生产和科研情况,适用于麻黄无公害基地生产,旨在促进独活无公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 无公害桔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析

    作者:王欢欢;王瑀;李孟芝;李刚;董林林

    桔梗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造成桔梗减产、品质下降,传统的病害防治导致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危害人体健康及桔梗产业.无公害桔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保障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策略.文章综述了桔梗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综述了无公害桔梗的病虫害防治原则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依据桔梗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将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减少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依照无公害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桔梗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保障桔梗药材安全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 独活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高翰;胡心怡;孟祥霄;刘霞

    目前中药材的生产存在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化肥过度添加、加工环节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为了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数量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无公害生产技术是未来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独活是一类需求量较大的中药材,具有抗炎、镇痛、抗胃溃疡等多种重要作用,应用十分广泛.独活无公害栽培技术内容包括无公害独活的栽培选址、土壤改良、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该技术为高质量独活中药材的生产提供指导,促进独活无公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中医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目录》的初步构想

    作者: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

    系统总结国内外期刊评价有益经验及做法,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中医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目录》初步构想.拟采用定量与定性多指标综合评价,以及合理运用分类、分栏目、分级评价方法,筛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即年指标”、“web即年下载率”等定量指标,以及“文章质量/作者构成”、“专家或读者使用/阅读情况”、“出版发行状况”、“编校质量”、“社会声誉”、“被国际权威性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等定性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中医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目录》.

  • 国际科技评估体系与实践研究综述

    作者:张逸雯;江丽杰;胡镜清

    通过整理国际科技评价体系的研究文献,梳理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或国家的科技评价制度和体系建设,了解国际科技评价现况,总结提炼国际科技评价现况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对我国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显示,这些国家的科技评价制度非常完善,有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可以更好地规范科技评估的实施.

    关键词: 国际 科技评估 综述
  • 国内外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调研分析

    作者: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

    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况,剖析存在的问题.英美两国是期刊评价理论发源和实践的先行者,尤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贡献为突出,我国则以吸收总结国外经验为主,同时保持多元化发展.在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颇多,可供科研管理部门更多选择,同时也存在评价体系之间未统一;过分依赖定量评价方法和结果;评价时滞长;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此外,几乎每个单一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均存在局限性,而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问题也一直是期刊评价的难点和重点.亟需在吸收总结国内外期刊评价中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与专家咨询论证,建立以学术价值为核心,以创新性为基石的,更为科学、公正、合理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

  • 中医药科研机构评价研究

    作者:申力;胡镜清

    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高效地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竞争科研环境,从而推动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科研机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督查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为中医药科研机构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 中医药应用SCI期刊分区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拟解决办法

    作者: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

    结合中医药学术期刊“读者/受众少”、“传播范围有限”、“理论创新类论文发表时滞、出版周期以及被引半衰期较长”、“影响力难以评价”等特点,探析SCI期刊分区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办法.如坚持“同类相聚,同级相比”基本原则,放弃以大类学科为单位进行期刊分区的做法,至少在二级学科分类基础上进行分区;个别领域根据“20种期刊分区原则”进行单独划分;根据不同学科文献类型的实际特点,采用适宜的科学计量学指标进行期刊评价;根据不同学科期刊数量,适当调整分区比例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7 08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