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세계과학기술-중의약현대화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99/R
  • 国内刊号: 王瑀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st@casipm.ac.cn
  • 曾用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科学技术》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药用植物培养高产细胞系的选育

    作者:郭肖红;高文远;陈海霞;肖培根

    通过植物发酵培养获得有用的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是解决药用植物资源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大多数有用的次生物质在植物细胞中含量极低.为此,在工业化生产中首先需要适时地对植物细胞进行选育和改良,以解决提高植物细胞中次生物质含量问题.本文对药用植物培养高产细胞系选育方法和研究作了概述,针对高产细胞系筛选、诱变育种和基因转移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对解决高产细胞系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 三七栽培及其GAP研究进展

    作者:陈中坚;孙玉琴;黄天卫;王炳艳

    三七人工栽培的种植格局已经从粗放的传统栽培逐步过渡到规范化种植阶段,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重点概述了近20年来对三七的栽培研究、标准体系建立、GAP研究及GAP基地建设进展.

    关键词: 三七 栽培 育种 GAP 标准
  • 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研究

    作者:杨祖贻;刘荣敏;程佳;裴瑾;万德光;胡荣

    目的:通过对补血药白芍主要效应成分芍药苷在血虚证和健康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比较,探讨血虚证与补血药的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方法:建立血虚证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健康小鼠),实验组(血虚证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白芍提取物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在60 min、9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浆中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为116.52±5.28 ng/μl,而对照组为41.49±2.86 ng/μ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浆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存在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

  •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王阶;杨保林;姜燕

    目的: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方法:区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共40例,运用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获得差异条带、反向Northern法阳性验证、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了28条真实差异基因片段序列,于NCBI human genomic数据库中比对分析,获得了与人类基因100%同源的3条(b13、49b、23b),99%同源的2条(b12、36a),98%同源(25b、57d)2条.其中的b13为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分子家族成员1,表达于T、B细胞表面,参与多系统的炎症反应,促进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呈高表达.23b系BCL2相关转录因子1,参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转录过程,明显表达于冠心病血瘀证组.结论:差异基因中b13、23b从不同途径,导致或参与了脂代谢、血液高粘高聚高凝状态的形成,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 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研究

    作者:沈自尹

    目的:淫羊藿总黄酮(EF)延缓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衰老的机制.方法:采用含EF的血清对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细胞株进行处理,观察2BS细胞寿命;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16基因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总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和磷酸化Rb蛋白的含量;TRAP-Hyb单管一步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限制性片段(TRF)Southern blot法检测2BS细胞端粒长度变化.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脾脏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结果:EF能够延长2BS细胞的传代寿命;下调2BS细胞p16基因mRNA的表达;增加磷酸化Rb蛋白的含量;延缓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并未激活细胞端粒酶活性;EF上调HPAT轴多种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或其受体表达.结论:淫羊藿总黄酮通过抑制p16基因表达,促进磷酸化Rb蛋白的产生,从而延缓衰老细胞端粒长度的缩短,发挥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EF能上调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并通过NEI网络的下行通路激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通过下调促凋亡、抗增殖基因,上调抗凋亡、促增殖基因的表达,重塑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平衡,延缓免疫衰老.

  •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实施情况报告

    作者:邹健强;张兆丰;陈峰

    本文在汇总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实施调查报告的基础之上,总结性地介绍了两年来<纲要>实施的效果,为指导各部门、各地区进一步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中药新药研究的系统思维

    作者:张铁军;王文燕

    选题和科研设计是新药研究的两个关键环节,中药新药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多维、多重的复杂体系,因此,选题和科研设计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中药及健康相关产品的市场因素,提出中药新药的选题原则和思路;根据中药研究所涉及的基原、药材采集、加工、炮制、组方、制剂、药效及安全性评价等环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出中药新药科研设计和试验实施的系统思维.

  •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作者:宋晓亭;安红梅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 英文摘要

    作者:

    关键词:
  • 中医药工程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史振武;赵三强

    本文对中医药工程学科近期研究的状况作了概要的介绍.对数字中医药体系的新构想、中医数字人体工程、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中的四诊客观化的脉象研究和舌象研究的内容作了较细的介绍;而对中医经络研究、中药细胞级粉碎的微粉技术研究、中医专家诊疗系统研究、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亚健康医学研究及中医药工程教育和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一般介绍.此外也对引发的思考和学科宗旨、任务略作阐述.

  • 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

    作者:王映辉;姜在旸;闫英杰;刘保延;朱建贵;田琳;高荣林;李平;焦拥政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整理工作的急迫形势及现行研究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的整体思路,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 神经网络--人工智能与数字人体的结合点

    作者:龚也君

    神经系统是"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研究的重点,而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是在对大脑神经系统模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算法系统.将数字人体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是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融合发展的结果.该文介绍了神经网络的概念特征,数字人体对神经网络发展的启发性作用,和神经网络在数字人体领域的应用潜力.

  • "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学科动向

    作者:

    2002年,由我国遥感领域学者毕思文研究员提出的"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新交叉学科概念,在国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这一边缘性、交叉性和多学科性均很强的学科动向,一经提出便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和探究.为此,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毕思文研究员联合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分别于2003年9月和2004年12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第一、第二届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学术会议,通过学术探讨,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初步形成了"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理论体系构建.

  • 数字人体可视化技术的探讨

    作者:吴斐;毕思文

    本文阐述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重点探讨了数字人体的可视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系统数字建模、数字人体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信息可视化、数字人体经络信息可视化、数字人体脏腑信息可视化、数字人体动态信息可视化、数字人体的整体信息可视化.文章后提出了数字人体可视化技术的难点和前景展望.

  • 论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

    作者:毕思文

    本文概述了"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提出背景,阐述了数字人体与数字化虚拟人的区别;从数字人体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数字人体系统模型与计算方面介绍了数字人体方法体系.作者重点阐述了数字人体理论和数字人体原型和模型;较全面地介绍了数字人体技术及其应用,并简述了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和量子人体中远红外实验研究.

  • 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数字人体中医脉诊智能诊断系统

    作者:郭培源;王燕;王晓霞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医学脉诊原理,分析了脉诊数字化的可行性,描述了数字脉诊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进行家庭远程诊断的设想,并对该系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一种消除心电信号噪声的数字滤波方法

    作者:陈天华;陈茜

    为有效滤除心电信号的工频干扰,提出了一种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设计简单、运算量小,能实现线性相移,对有用信号的影响小.理论分析和实验均表明,即使在严重干扰的情况下,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心电信号的50Hz工频干扰.

  • 中医脉象客观定量化理论方法研究

    作者:王燕

    人体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脉象是人体系统的输出信号.中医脉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长期以来影响着脉学的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脉象信号定量化研究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有效的脉象信号分析研究方法.为完成对脉象信号的定量与定性的客观化研究,需要研究出客观化的完整而简单有效的脉象处理方法.根据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能够从系统的输出信号了解系统内部状态,因此以人体复杂系统的脉象输出信号作为研究对象,将现代系统理论和信号处理方法与我国传统的脉象学相结合,基于这种观点研究中医脉象学使之更科学化.通过对脉象信号的分析采用了时域和频域(尺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入时频分析和小波理论进行脉象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应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脉象信号的分类识别,并进一步采用模糊神网络技术进行脉象信号的分类识别优化和脉诊专家数据库设计,系统地建立了系统全面的脉象客观化理论研究方法.

  •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技术研究

    作者:韩继霞;毕思文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人体的概念,然后描述了数字人体的信息获取技术:红外技术和多光谱技术,接着重点介绍了红外技术和多光谱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后总结了信息获取技术在数字人体研究中的作用

  • 临界高血压人群计算机舌象特征与中医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张永涛;梁嵘;李方玲;樊艳;王召平

    临界高血压是具有向正常和高血压双向发展的中间状态.本研究着重从计算机舌象特征和中医症状方面对临界高血压进行了和正常人、高血压病的对比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水湿、气虚和阳虚在临界高血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说明高血压发病过程存在化虚化寒化湿的病理变化.

  • 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作者:刘平;胡义扬;刘成;徐列明;刘成海;孙克伟;胡德昌;尹有宽;周霞秋;万谟彬;蔡雄;张志清;叶军;唐宝璋;周仁兴;贺佳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对照药为和络舒肝胶囊,疗程24周并随访12周.结果: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06例,其中治疗前进行肝组织学检查者分别为99例和96例,治疗后作2次肝活检者分别为50例和43例.治疗后,试验组纤维化分期降低1期以上者占52%,显著高于对照组(23.3%),同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显著下降;试验组治疗12周、24周时的血清HA、LN、P-Ⅲ-P及Ⅳ-C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其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血清Alb、ALT、AST、GGT、ALP均有显著改善;但试验组血清ALT改善率、GGT的下降值及Alb含量的增加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停药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和ALT稳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安全、有效的药物.

  • 毛细管电泳法在手性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作者:李伟东;蔡宝昌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为驱动力、依据样品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高效、高选择性的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该技术对手性药物分离分析具有独特的优点.本文对近年来高效毛细管电泳用于手性化合物拆分的主要分离模式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将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毛细管电泳单细胞分析正在成为细胞水平药理学及了解生命过程的一种活体检测手段.

  • 利用"分层法"评价中药复杂体系药效时有关权重设立的讨论

    作者:陶佳林;赵玉男;王笑;雷帆;邢东明;杜力军

    本文讨论了以分层法进行中药药效评价时权重设立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4.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由于中药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因此评价过程中权重的设立就占有重要位置.它直接影响对被评价对象药效作用的评判.全面解决中药作用多途径、多靶点药效学评价的数学方法,客观量化的评价中药的综合药效,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值得研讨的命题.

  • 以前胡为例,探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石赟蓉;孔令义

    前胡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我们在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们长期的研究工作,综述了1993年后中药前胡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资源开发、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其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以前胡活性成分研究为基础,全面提高中药前胡的研究水平,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对前胡的研究已初步建立起了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模式,期望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能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 两种膜截留分子量超滤及醇沉对清热解毒口服液纯化效果的比较

    作者:李淑莉;刘振丽;宋志前;付俊

    目的:考察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与醇沉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滤法(膜截留分子量20000、70000,称之20000膜、70000膜,下同)和乙醇沉淀法纯化清热解毒口服液.以黄芩中黄芩苷、金银花中绿原酸保留率、杂质多糖和鞣质的清除率以及膜通量变化为指标,比较两种膜超滤效果,并与乙醇沉淀法比较.结果:黄芩苷、绿原酸保留率两种截留分子量的膜相差不大,但明显高于醇沉;去除多糖以20000膜好,其次为70000膜,醇沉差;去除鞣质以70000膜好,其次为醇沉,20000膜差;70000膜膜通量衰减小于20000膜,超滤等量药液所需时间缩短两倍.结论:选择适宜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可以达到纯化中药的效果.

  • 建立中药复方用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技术平台

    作者:张兆旺;孙秀梅

    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是针对中药药效物质提取中存在的"唯成分论"和"通则论",采用"灰思维方式"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创立的一种提取新技术.经对多种中药及其复方的研究,结果皆提示:半仿生提取法有可能替代(WE法水提取法);(SBA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淀法)有可能替代(WAE法水提醇沉淀法).本文以黄连解毒汤和慈航丹为例,对建立中药复方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技术平台作了介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7 08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