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세계과학기술-중의약현대화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99/R
  • 国内刊号: 王瑀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st@casipm.ac.cn
  • 曾用名: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世界科学技术》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蒙药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的方药组成考证

    作者:佟海英;乌吉斯古冷;包伍叶;白亮凤;胡日乐巴根;李婧

    槟榔十三味丸源于19世纪著作《蒙医金匮》,在该书中名为高尤-13,首载槟榔十三味丸方名者为1977年版《吉林省药品标准》。本方曾用名为泰德乎然古鲁格其乃然塔、色么吉德吉德等,《通瓦嘠吉德》虽载色么吉德吉德,但为同名异方,与今之用槟榔十三味丸无渊源关系。槟榔十三味丸在不同时期药物组成有13、14、15味不同,至少出现5个不同药物组成的高尤-13,方药演变集中在19-20世纪上半叶,自1971年以后方药组成和配比均无发生大的变化。其中,槟榔、广枣、木香、丁香、肉豆蔻、紫硇砂、干姜、荜拔、胡椒、沉香等10味药物是固定不变的,单味药物配比变化较大的属制草乌,其次有木香、丁香、沉香。《吉林省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所载槟榔十三味丸虽未标注其来源,但根据方药组成及配比认为来源于《蒙医金匮》,《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注其来源于《蒙医金匮》。3部标准与《蒙医金匮》载高尤-13药物组成除野牦牛心外均一致,唯独制草乌配比有所不同,其余药物配比均相同。只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在附录中标注了与原方的区别,其余两部标准也应与原方异同进行标注为妥。

  • 纽甜对5种苦味中药的掩味效果

    作者:张璐;施钧瀚;康冰亚;高晓洁;李学林;刘瑞新

    目的:考察纽甜对苦味中药的掩味效果。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水溶液和黄芩、黄柏、黄连、龙胆、穿心莲5种代表性苦味中药的水煎液为苦味药物研究载体,以苦度降低值为指标,运用经典人群口尝评价法比较纽甜的掩味效果,并选取不同的浓度,考察加入掩味剂后溶液的苦度变化。结果:纽甜在其浓度为0.0125‰-0.4‰的范围内,其掩味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随之增强。加入0.4‰的纽甜后,属于苦类的黄芩和黄柏药液的苦度降低值(△I)分别为1.22和1.77,均降至几乎没有苦味的范围,掩盖了原液70.11%和71.88%的苦味;属于极苦类的黄连、龙胆和穿心莲的苦度降低值(△I)分别为1.78、2.02和1.43,均降至略有苦味的范围,掩盖了原液49.12%、50.87%和38.39%的苦味。结论:纽甜对5种不同类型不同苦度的中药均有掩味效果。

    关键词: 纽甜 甜味剂 掩味 苦度
  • 板栗壳的生药鉴别研究

    作者:和静萍;武尉杰;谭睿;宋良科;蔡少青

    目的:为准确鉴定板栗壳药材,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板栗壳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结果:获得了板栗壳的性状、组织粉末及薄层色谱特征,绘制了板栗壳纵切面图及粉末显微图。结论:为板栗壳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硬皮病规律研究

    作者:王洪彬;崔建美;赵舒;曹岩;李继安

    目的:探讨中药防治硬皮病的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硬皮病中药及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对其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淤单味药黄芪、当归、丹参出现的频率高;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出现频次高。于防治硬皮病常用方剂为阳和汤;常用药对为桂枝-黄芪、红花-黄芪;常用药组为首乌、鸡血藤-丹参,首乌、桂枝-丹参,首乌、黄芪-丹参,熟地、党参-红花,熟地、党参-桂枝,党参、赤芍-桂枝;常用药团为桂枝、甘草、黄芪、党参。结论:中医防治硬皮病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防治硬皮病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 血小板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在栀子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郭青丽;杜守颖;陆洋;李鹏跃;徐攀;王振;郭懿望;尚可心;程艳珂

    目的:应用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分析栀子提取物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并对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实验,以验证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在栀子提取物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物质分析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栀子提取物在生理条件下与洗涤血小板相互作用,洗去非结合成分,调节pH破坏血小板结构后洗脱结合成分,将各洗脱液用已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进行HPLC分析,找出准活性成分,并进一步对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实验。结果:可检测到栀子提取物中的主要与血小板结合成分为栀子苷,药理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一定剂量范围栀子苷对由ADP、鼠尾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血小板生物亲和萃取-HPLC分析法可以用于分析栀子提取物与血小板膜受体的相互作用,所筛选的活性成分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 气血并治方组分不同配伍干预高脂血症大鼠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剑刚;马鲁波;史大卓;董国菊;张红霞;栾连军;程翼宇

    目的:对优化均匀设计的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F进行不同配伍配比的进一步验证,观察和比较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病理环节作用强度和作用靶点的差异。方法:采用SD大鼠,100只,其中9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食7天后,随机分层分组:全方组;D、E原方配伍组;D、E优化配伍组;D、E优全之间组;D、E 优化反伍组;原方配伍加 F组;优化配伍加 F组;气血并治方组分 D 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F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07%;阳性药物对照组(血脂康,0.108 g·kg-1)和高脂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各药物组按药物配伍比例给予灌胃14天后,动物麻醉后取血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性、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水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原方配伍组及优化配伍组对胆固醇(TC)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优化配伍组降低TC的水平低为(3.49依0.86)mmol·L-1;全方组、D、E原方配伍组和优化配伍组对血小板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而优化反配伍(D、E反比例)组则无作用;D、E原方配伍组、优化配伍组及优全之间组对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GPF1α)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D、E优化组对内皮素(ET)有降低作用(P<0.05),其他各组对血管活性物质没有显著影响;全方组、D、E原方配伍加F组对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原方配伍和优化配伍的作用环节及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异,加入F部位后对炎症水平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增强。

  • 中医临床症状结构化探究

    作者:孙静;邓文萍;常凯;毛树松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症状信息结构化方法。方法:在《中医症状学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了症状二元组结构化模型,并从《中医药学名词》中筛选出440个症状用于进行症状结构化尝试。结果:确定了9个症状属性,提取了201个症状主体概念词,并用本研究提出的症状二元组结构化模型对420个症状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症状信息结构化模型是可行的,但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探索性的,还需进一步论证。

  • 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屠洪斌;董志毅;王少墨;焦丽静;许玲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化疗及靶向治疗之间的相关性,为肺癌中医证型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统一的中医证型调查表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和上海市肺科医院中医科的肺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另对病例中的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分析,探讨肺癌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化疗及靶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淤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以肺阴虚证、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脾气虚证、肺阴虚火旺证为主;于肺癌中医证型演变与不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靶向治疗对肺阴虚证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主要表现为靶向治疗后肺阴虚证明显增多。结论:淤肺癌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以肺阴虚证、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脾气虚证、肺阴虚火旺证为主;于肺癌中医证型演变与靶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靶向治疗后肺阴虚证明显增多。

  • 实验技术介入后中医论治“肝硬化”的变迁

    作者:庄享静;贾春华

    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过程即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程序运作。拟定治疗决策前,须对患者的疾病体征进行认识与判断,然而这一认知过程深受学识与阅历的影响。现代实验室技术的介入,使得现今中医学家看到或知道了古代医家不可能知道的现象,而这些古代医家不可能知道的检测指标,为现代中医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层面,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本文以中医论治肝硬化为例,探寻现代实验室技术的介入对现代中医学家论治肝硬化的影响,其中发现古今中医学家对肝硬化是什么、为什么肝硬化、肝硬化怎么办等问题的认识上皆有一定差异。当人们的认识越能逼近肝硬化“是什么、为什么”本来面目时,相信就越能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

  • 缺血性中风中药临床试验伦理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杜雅薇;田金洲;柳红芳;商建伟

    本研究分别对240名缺血性中风患者和105名该领域专家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开展缺血性中风病的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研究调查,并对该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规范对缺血性中风病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更好地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的经方诊治情志病证治规律研究

    作者:徐笋晶;李赛美;洪文学;朱章志;李日东;刘煜洲

    目的: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分析经方诊治情志病证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与情志病证相关的经方51首,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总结经方诊治情志病的方药证治规律。结果:从方药属性偏序结构图及方证属性偏序结构图中,能系统、客观、全面地展示经方诊疗情志病的方证规律及方药配伍规律。结论:基于现代严密的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能有效解决中医内在辨证论治原理的描述问题,能从已知的数据中发现对诊疗有价值的知识,为中医经典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肺络结构和功能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期“肺热络瘀”病机

    作者:吕晓东;庞立健;刘创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慢性复杂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死率较高,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治疗难题,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现出一定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复杂性疾病的防治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以络病理论为基础,总结肺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根据络病理论和肺络的结构、功能特点,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提出其急性发作期的根本病机为“肺热络瘀”,为进一步探究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期的辨证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 不同体质类型CHD心血瘀阻证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松;祁若可;武小雪;何茜;程月招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对556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的关系。结果:各体质组的E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组,E3/4频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另外气虚质E3/3高于血瘀质和阳虚质,而血瘀质和阳虚质的E3/4高于气虚质;血瘀、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ET和ET/NO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血瘀体质心血瘀阻证患者基因型组内,E3/4+E4/4基因型ET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内ET、NO、ET/NO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E3/4、E3/3ApoE基因型可能为CHD心血瘀阻证的易感基因型,在不同体质之间有一定差异;血瘀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携带E4等位基因的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具有“升高ET水平”的作用。

  • 缺血中风各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佛明;黄婉怡;李贵福;蔡业峰;王立新;黄燕

    目的:研究缺血中风后1年内各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采集全国范围内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结果:内火证、内风证、痰湿证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血瘀证、内火证、气虚证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阴虚证与其余证候要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证候要素相互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的主要集中于风、火、痰等实证上,“标实”之证易于相兼。

  • 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对CSA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陈南萍;韦丽丽;陈士勇;吴爱萍

    目的:探求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作用机制。方法:400例CSA患者随机分成A(药物治疗组)、B(小针刀治疗组)、C(推拿手法治疗组)、D(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4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有效率。结果:B、C、D 3组VA、BA的Vm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I接近正常。A组治疗总有效率66.0%,B组总有效率78.6%,C组总有效率80.2%,D组总有效率96.0%。结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Vm、PI有关。

  • 罗凌介教授个人养生及临床调养思想和方法研究

    作者:程亚伟;蔡媛媛;杨永和;蔡敏

    罗凌介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该思想的核心是“调心”,即情志调节是养生的关键。具体方法包括3个方面:淤情志调节;于饮食养生;盂运动养生。其中,情志调节分为:清净耳目,保持乐观情绪,学会适应、保持心理平衡,顺应自然。饮食养生归纳为:重视食养,饮食有节,先食疗、后药饵,顺应四季、合理选食。运动养生应依据4个原则:淤因人而异选择运动项目;于放松身心是关键;盂“动以养形”应结合“静以养神”;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此养生思想和方法对日常个人养生和临床调养同样适用,贵在心神如一并长期实践。

  • 浅析发热与汗出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作者:陈鹏;吴智兵;曾征伦;邵翠;齐维;徐联洋

    发热与汗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中医问诊的重要内容。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把这两大症状放在病史采集的首要地位。在临床中,将因感受温热邪气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急性外感热病称之为温病。发热几乎贯穿于温病的整个过程。外感温热病又以其病程中汗液变化之著而有“汗病”之称。辨别汗出的异常,对于了解温病病邪的深浅、病情的轻重以及机体正气津液的盛衰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由此看出,发热与汗出两大症状对于温病的诊断尤为重要。历代医家关于温病发热与汗出的机理研究颇多,涉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较少。探讨二者的关系对于把握温病病邪的性质及机体阴阳盛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发热与汗出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展开讨论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研究温病在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与规律,更好的利用温病学理论辨证论治。

    关键词: 温病 发热 汗出 关系
  • 王莒生教授治疗白癜风经验概述

    作者:贾绍燕;王莒生;王丽

    白癜风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治疗也较困难。本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从基础药物选择、脏腑辨证、调和气血、祛风胜湿、顺应四季治疗、根据部位循经用药、心理治疗及调护等方面,阐述王莒生教授治疗白癜风的经验,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徐桂琴;李雪苓;杨骏;何斌;王欢;蒋文晶;姜辉

    目的:评价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科技信息所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ofScience),检索时限:建库至2013年12月。纳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RevMan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共667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1,95%CI[2.37-6.79]),P<0.00001,说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控制心绞痛临床症状。由于纳入数据的限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控制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空腹血糖有可能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降低血液高黏滞状态而起到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尚需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中药“气味”鉴别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杨诗龙;吴娜;袁星;刘玉杰;仲瑞雪;吴纯洁

    “气味”是中药的固有特征属性,与中药成分密切相关,是中药质量的外在体现,也是性状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气味”鉴别的研究概况,发现目前对“气味”鉴别重视程度不高,与现代社会发展相滞后。在目前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前提下,提出应客观化中药性状“气味”,并结合内在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气味”鉴别的思路。

    关键词: 气味 性状 客观化 鉴别
  • 调补肺肾三法调节COPD大鼠右心室重塑的R值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崔红新;田燕歌;李建生;李亚;谢洋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机制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数据,选取以下指标:淤右心室组织形态学指标:右心肥大指数(RVHI),心肌肌节长度,心肌线粒体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心脏小动脉线粒体 Vv、δ、δm;于右心室重塑机制:右心组织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效果及对其机制的纠正作用。结果:淤右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第20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第32周和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均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其中综合20、32周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P<0.01)。各治疗组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状态,表示各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于右心室重塑机制的纠正作用:第20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益气滋肾显著(P<0.01);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益气滋肾显著(P<0.05)。第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益气滋肾、氨茶碱、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纠正强度,表示各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结论:本研究经R值综合评价法发现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状态,调节心脏重塑相关因子的表达,以补肺健脾较显著,且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

  • 桑白皮水煎液及各化学拆分组分利尿作用研究

    作者:郑晓珂;李玲玲;曾梦楠;王绅;黄岩杰;李静;赫金丽;曹彦刚;冯卫生

    目的:探讨桑白皮的利尿作用及发挥利尿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大鼠代谢笼法,首先观察桑白皮水煎液的利尿作用,连续给药5天,筛选出发挥利尿作用的佳剂量,并用苦味酸法检测给药5天后血清和尿液中肌酐的含量;进而研究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的利尿作用,确定桑白皮发挥利尿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桑白皮水煎液给药第3-5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尿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中剂量利尿效果为显著(P<0.01);桑白皮水煎液对血肌酐、尿肌酐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各化学拆分组分利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利尿作用好(P<0.01)。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且发挥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集中在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

  • 葶苈子的本草考证

    作者:冯志毅;王小兰;郑晓珂

    对中药葶苈子名称、品种、功效主治考证,自宋代以来,就包括甜葶苈和苦葶苈,普遍认为北葶苈作用强,南葶苈作用相对缓和,但现今临床使用并未严格区分。中药能防治疾病是由其内在特性所决定,治疗疾病必须在辨证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相应的药物,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结合药性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指导临床使用。

  • 桑白皮水煎液及化学拆分组分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作者:王小兰;赫金丽;张国顺;孙亚萍;曹彦刚;张娜;李玲玲;袁培培;王绅;匡海学;郑晓珂

    目的:研究桑白皮水煎液及化学拆分组分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方法:采用氨水诱咳法观察止咳作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祛痰作用;组胺与乙酰胆碱引喘法观察平喘作用;离体气管法观察解痉挛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桑白皮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提高解痉率,以中剂量效果好。各化学拆分组分与空白组相比,桑白皮30%、50%乙醇组分能明显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P<0.05或P<0.01),30%乙醇组分、脂肪油组分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或P<0.01),此外,30%乙醇组分能使气管收缩幅度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解痉挛作用。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有效部位为30%乙醇组分,用量相当于中剂量的1/3,其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为显著,与水煎液中剂量作用相当。

  • 桑白皮水煎液及化学拆分组分降糖作用研究

    作者:郑晓珂;袁培培;克迎迎;王绅;高爱社;赫金丽;曹彦刚;张娜;李玲玲;牛艳;冯卫生

    目的:研究桑白皮水煎液及各化学拆分组分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170 mg·kg-1),建立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检测体质量、饮水量、饮食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光镜观察肝脏、胰腺病理形态。结果:桑白皮水煎液高剂量组能增加Ⅰ型糖尿病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饮水量、饮食量,并能不同程度地降低FBG、TC、TG、LDL-c水平(P<0.05或P<0.01),升高C肽、HDL-c水平(P<0.05或P<0.01)。桑白皮30%乙醇组分及脂肪油组分给药量约为桑白皮水煎液的1/2和1/4时,均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脂紊乱状况,修复肝脏细胞,改善肝脏组织损伤,且作用优于桑白皮水煎液。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其有效部位为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降糖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紊乱,保护肝脏结构和功能有关。

  •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诊疗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毛茜;朱玲英;李松林;刘超;白敏;王强

    糖尿病是代谢型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的高发性和严重性导致糖尿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慢性病。代谢组学通过对终端代谢产物进行“整体”分析,揭示机体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探讨药物治疗疾病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应用于糖尿病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包括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以及药物药效评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等,为代谢组学进一步应用于糖尿病的诊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薏苡仁水煎液雌激素样活性筛选研究

    作者:郑晓珂;张娜;王晓帆;赫金丽;曹彦刚;李玲玲;袁培培;刘小盼;娄永;李鹏飞;冯卫生

    目的:对薏苡仁水煎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小鼠子宫增重实验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实验对薏苡仁水煎液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以质粒pERE-TAL-luc、pβgal-Control、pCXN2-hERα或pCXN2-hERβ共转染的HEK293细胞株为模型,采用以ERE调控的报告基因luc瞬时表达检测技术,评价薏苡仁水煎液雌激素样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薏苡仁水煎液可显著的诱导性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的增加(P<0.01),且在去雌激素的培养基中能够显著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P<0.01); ERE调控的报告基因瞬时表达结果显示,分别由ERα和ERβ介导时,与正常组相比,薏苡仁水煎液的标准化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薏苡仁水煎液可诱导性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的增加,在去雌激素的培养基中诱导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首次发现薏苡仁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且主要是通过ERβ介导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 GC-MS分析南葶苈子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作者:弓建红;张艳丽;冯卫生;匡海学;郑晓珂;董梦珂;潘贝

    目的:首次运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南葶苈子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南葶苈子挥发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测出33个组分,利用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8个成分,占总检出化合物的99.91%。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3-亚甲基-壬烷,占68.14%,其次为嘧啶(29.32%)、2-庚烯醛(0.58%)、哌啶-3-甲酸甲酯(0.43%)、4-氧代丁腈(0.31%)、8-氯-新异长叶烯(0.25%)等。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定性结果的准确性。

  • 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冯志毅;杨梦;白义萍;郭月婷;赫金丽;曹彦刚;王绅;张娜;袁培培;李玲玲;郑晓珂

    目的:研究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阐释桑白皮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碳廓清试验、血清溶血素试验、E-花环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考察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在碳廓清试验中,50%乙醇组分能够降低胸腺系数(P<0.01)和校正吞噬指数α(P<0.05);在溶血素试验中,30%乙醇组分和脂肪油组分能够提高半数溶血值(HC50)(P<0.05);在E-花环试验中,30%乙醇组分能够提高花环形成率(P<0.05);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30%乙醇组分能够促进体外胸腺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而50%乙醇组分则抑制其增殖(P<0.05或P<0.01)。结论:30%乙醇组分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促进作用;50%乙醇组分能够抑制胸腺的生长,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抑制作用;脂肪油组分能够促进体液免疫。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刘蓉蓉;赵婷婷;李平

    益气养阴活血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有效治法。本文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减少炎症以及减轻肾纤维化方面,综述该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N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的槲皮素含量比较

    作者:周滢;费曜

    目的:测定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花和果实、茎、叶、枝)的槲皮素含量,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5批川产赶黄草不同部位中的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结果:川产赶黄草中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别较大,槲皮素含量高的是花和果实,其次是叶、枝和茎。结论:建议将其药用部位(花和果实、叶、枝、茎)分开,为提高疗效和合理开发利用川产赶黄草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关于中医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作者:孙喜灵;郑秋生;王振华;王永华;刘孟安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 基于肠“神经-免疫”网络的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机制研究的探讨

    作者:刘兴隆;贾波;闫华;祝捷;张丰华;彭腾;姜岑;林薇;莫书容;李晓红;岳美颖;钟强

    克罗恩病(C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D的核心配伍结构。前期研究显示白术茯苓汤可降低脾虚模型VIP、下调VIP受体、升高sIgA。为进一步明确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联在CD发病中的作用及该方不同配比的干预机制,本课题观察了该方不同配比对脾气虚型CD的“神经-免疫”网络相关递质及其受体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D提供相关参考与基础。

  • 2014年《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辑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是一本反映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科学研究成果,探索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现代应用,为本领域前沿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研讨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新技术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以来,我刊先后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ELSEVIER网络版期刊、ScienceDirect英文全文数据库期刊等10余家知名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影响因子在同类期刊中始终保持较前位的排名(曾在84个中医药领域同类期刊中的学科排名为第5位;曾在参加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评选的250个综合医学类期刊中位居第16位)。2012年,我刊同时又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

  • 象思维在肝藏象理论形成中的应用

    作者:白晓晖;陈家旭;李晓娟;刘玥芸;刘群;赵歆

    象思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主要思维方式,包括象和思维两个部分。在中医藏象理论形成中,象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其中,并对藏象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以五脏中肝脏为例,肝藏象的形成即通过对肝脏直观的形态和结构物象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思维提取和总结规律的过程。本文以肝藏象理论的形成为例浅议象思维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应用。

  • 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王硕;周丹丹;龚小妹;邓家刚;戴航;周小雷;李婵;陈仪新

    目的:研究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模型、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并测定棉球肉芽肿模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测定角叉菜胶足肿胀模型大鼠肿足炎性渗出物中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组织胺(His)、蛋白含量及血清中 NO、NOS的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可能的抗炎机制。结果: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降低棉球肉芽肿大鼠血清中NO、NOS含量和TNF-α、IL-1β水平,能降低角叉菜胶足肿大鼠肿足炎性渗出物中MDA、PGE2、5-HT、His及蛋白含量,抑制血清中NO和NOS的升高,提高SOD的活性。结论:西瓜藤石油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 挖掘专利信息价值,促进中药创新与发展

    作者:刘海波;刘延淮

    中药专利是一种新型科技文献,自1993年产生至今,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专利文献兼具学术性、商业性、法律性的特点。中药专利中承载了大量具时效性和实用性的中医药科研成果,科技含量上不逊于科技论文,时效性方面更具优势。截止2013年底,国内与中药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总数达到20.4万件。长期以来,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被研究的比较多,但其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新药研发的信息资源等方面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药物专利信息资源重点研究室以及所在的北京东方灵盾公司在中药专利资源加工、利用方面作的工作,以及“深度挖掘专利信息资源价值,促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设想。

  • 北五味子相关发明专利发展与格局分析

    作者:马运运;孙志一;刘海波

    北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滋补药。专利文献记录了多数技术创新成果,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科技文献,尤其是发明专利文献,善加利用能有效促进创新。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对五味子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的报道,因此本文对北五味子相关的发明专利进行了收集、统计、分析,发掘其中的信息,例如北五味子专利申请的发展历史、当前格局、优秀发明机构以及北五味子的用药规律,以期为北五味子专利的申请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五味子 中药 专利 信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7 08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