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药物依赖性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Dependence 중국약물의뢰성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毒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718
  • 国内刊号: 11-392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75
  • 曾用名: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陆林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的编制

    作者:李娜;王春光

    目的:编制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该研究基于文献回顾、个别访谈及半开放式问卷调查,进行理论构建,编制了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问卷并正式施测于501名戒毒人员,用SPSS 19.0社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可解构为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5个因子.经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α =0.951)和分半信度(0.946),其结构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水平.结论:该问卷适用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个体评定.

  • 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作者:王丽莉;吕浩;杨建立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男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组和奥氮平治疗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口服液主要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反应,奥氮平为体重增加.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及耐受性均好,可根据用药对象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等情况进行选择.

  • 改良Delphi法在吸毒人群基数估计中的应用

    作者:李平;王丽艳;张大鹏;刘刚;王勇胜;陈均;吕繁;邵一鸣

    目的:探索Delphi法在吸毒人群及相关指标估计中的应用情况,为乐山市艾滋病疫情预测及各类相关工作提供吸毒人群基础数据.方法:用改良Delphi法于2004年尝试对乐山市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及相关指标进行估计.结果:在2004年7月26日,得到乐山市市中区吸毒人群主要指标估计数:乐山市市中区籍现有吸毒人群估计数2480人,约是同期登记在册人数(1101人)的2.5倍;其中男女性别比为4:1;注射吸毒者所占比例80%,其中男女性别比4:1;共用针具比例30%;强戒所收戒覆盖率70%;HIV检测覆盖率70.5%;美沙酮覆盖率20%;年流出比例5%;年死亡比例2.5%;年吸毒者增加比例10%,等.结论:经过良好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改良Delphi法可满足吸毒人群基数估计及相关指标估计的需要,但不推荐作为独立方法使用,宜与其他平行估计方法的结果相互补充验证.

  • 氯胺酮滥用大鼠心血中氯胺酮含量变化

    作者:高渊;刘美丽;王玉瑾

    目的:研究长期腹腔注射(ip)不同剂量氯胺酮大鼠心血中氯胺酮含量变化规律.方法:120只(6)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大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mg·kg-1、30 mg· kg-1和60 mg·kg-1氯胺酮剂量组.每天按体重ip一次,制备大鼠氯胺酮滥用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又各分为5批,分别在染毒或给予生理盐水后45 min、1周、2周、3周和3周停药3d后各处死一批大鼠(6只/批),提取并用GC/MS和GC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大鼠心血中氯胺酮含量.结果:氯胺酮连续滥用后大鼠血中氯胺酮浓度逐渐增加,且停药3d后仍可检出.结论:氯胺酮可能存在体内积蓄,长期服用可使氯胺酮半衰期延长.

  • 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作者:蔡兴慧;宋小鸽;张荣军;侯晓蓉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和海洛因成瘾+针刺组.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8d,按染毒(成瘾)→脱毒的方法,反复3个阶段,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在脱毒期给予美沙酮灌胃治疗;海洛因成瘾+针刺组在脱毒期给予针刺治疗(针刺百会穴).于实验d39取材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脑VTA、NAc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电镜观察盐水对照组视野可见各成分清晰,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核膜等结构基本正常;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针刺组和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视野可见VTA、NAc神经元变性、肿胀凋亡等超微结构改变;海洛因成瘾+针刺组相对于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数目相对增多.结论: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行为列联管理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军;张怀惠;江海峰;杜江;董爱珍;王建国;陈圣祺;Hser Yi-ing;赵敏

    目的:探索行为列联管理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60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被随机分为CM组(n=30)和MMT组(n=30).对CM组患者实施常规美沙酮维持治疗合并12周行为列联管理,MMT组仅给予常规美沙酮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成瘾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吗啡尿检结果、维持治疗情况.结果:经12周行为列联管理干预后,CM组的职业/社会支持状况显著优于MMT组(P<0.05),阳性尿检次数显著低于MMT组(P<0.01),1 a维持率显著高于MMT组(P<0.05).结论:行为列联管理技术有助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海洛因依赖者改善职业/社会支持状况、减少毒品使用,有助于提高治疗维持率.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新型毒品相关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作者:徐小良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对方式特点分析与戒毒矫治对策

    作者:

  • 药物成瘾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症状的调查

    作者:曾红

    目的:调查了解药物成瘾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焦虑抑郁的共病症状,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自编问卷、DSM - Ⅳ、初级PTSD筛查量表(PC - PTSD)、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对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00例药物成瘾者和98例无任何物质成瘾史的被试测量成瘾状况,PTSD情况以及焦虑抑郁状况,并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成瘾组和对照组在抑郁、焦虑和PTSD得分的差异.结果:成瘾组和对照组在焦虑、抑郁(t =7.17,P<0.001;t =3.01,P<0.01)和PTSD量表(t=-3.39,P<0.001)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瘾组中有抑郁(P<0.01)和焦虑(P<0.01)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17例(17%)呈现PTSD阳性症状,同时还伴有抑郁、焦虑状况,对照组则有10%的人呈PTSD阳性症状并同时伴有抑郁、焦虑,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质成瘾者PTSD症状及抑郁、焦虑共病症状较为严重,提示对药物成瘾需采用多元治疗方法,对多种不同症状同时进行治疗,才可能有好的治疗效果.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线粒体DNA多态性的初步分析

    作者:石铸;肖卫民;潘速跃;周亮;陆兵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DNA多态性与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外周血以及脑组织中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果:发现6例患者均存在3个具有共性的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其中A4659G和A5178C位于NADH2亚单位编码序列中,A10677G位于NADH4L亚单位编码序列中,对线粒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易感性,线粒体DNA多态性位点,特别是A5178C、A4659G以及A10677G可能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 团体咨询在物质滥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童尧;易春丽

    物质滥用是指对药物的使用导致人们难以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带来人际关系以及法律上的问题[1].物质滥用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禁毒报告,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上网入库的吸毒人员为133.5万人[2].

  • 酒依赖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帆;孙洪强;杨甫德;索琳;陆林

    近年来,中国酒产量大幅度增长,酒的消费量也不断攀升[1-2];在饮酒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形成了酒依赖.酒依赖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括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家庭冲突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等也越来越严重.据估计,截止2005年我国酒依赖人数占15岁以上总人口的3%[2].2007年对湖南与河南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目前酒依赖的患病率分别为4.7%和8.7%.可见,酒依赖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 针刺调节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静;李煜;宗蕾;侯文光;梁艳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针刺被日渐广泛地运用于阿片类成瘾药物所致戒断症状的治疗,其疗效已被临床实验所证实[1],成为对抗成瘾,防止复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针刺缓解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MLDS)属于大脑内多巴胺通路(dopaminergic pathways)之一,起于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经过伏核(nucleus accumbens,NAc)、杏仁核(amygdala)和海马(hippocampus)连接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被认为是脑内奖赏系统( reward system)的主要组成部分[2].

  • 吸烟与营养的关系

    作者:乔艳;李敏

    众所周知,烟草对人体健康有害.吸烟是导致一系列慢性病,包括癌症、肺病和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尽管如此,烟草使用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吸烟和营养失衡都是与癌症危险率密切相关的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吸烟与营养的关系.

  • 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转介研究与实践

    作者:段琳

    美沙酮维持治疗作为一项减少毒品危害的重要策略,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成功应用[1].2006年,我国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印发《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后,美沙酮维持治疗策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减少注射吸毒行为、降低艾滋病感染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2008年《禁毒法》出台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强制戒毒政策,美沙酮维持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戒毒措施尚未与强制戒毒措施建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影响了有治疗需求的吸毒者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综合戒毒治疗策略的优势未能充分显现[3].

  • 中美药物成瘾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作者:沈雯雯;周文华

    2011年10月9日至11日,中美药物成瘾研讨会( SinoAmerican Symposium on Drug Addiction)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宁波大学、宁波戒毒研究中心和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系联合主办,并得到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本次会议的宗旨是进一步加强中美药物成瘾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会议邀请了中美药物依赖领域的10余位知名专家.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学者、研究生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 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戒毒工作-刘志民教授就《戒毒条例》相关内容答《禁毒周刊》记者问

    作者:刘志民

    2011年6月26日,《戒毒条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作为我国禁毒法的配套法规,《条例》以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式,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戒毒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为深入解析条例相关内容,近期,我们将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交流探讨.现将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刘志民教授,解析《条例》中有关自愿戒毒和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的相关问题答《禁毒周刊》介绍如下.《禁毒周刊》记者:《条例》明确国家鼓励吸毒人员自行戒除毒瘾,为此专设一章,对自愿戒毒作了专门规范.那么,《条例》对自愿戒毒的原则性规定是什么?其中体现了哪些亮点?刘志民:我对《条例》的学习尚在初步阶段,对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体会不深,现应公安部禁毒局和《禁毒周刊》的要求,谈一下个人对《条例》的初步认识.

  • 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建议

    作者:张惠敏;宁丽;刘彩谊;陶然

    品行障碍( conduct disorder,CD)是指18a以下儿童、少年反复持久出现的违反与其年龄相对应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规则,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障碍[1].包括广泛的行为表现,即经常地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以及婚前性淫乱等.相关研究显示,家庭是导致孩子品行问题的重要因素[2-5],例如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品行问题存在显著性相关,而孩子的品行问题又会反作用于家庭,导致家庭中出现更加激烈的亲子冲突,并强化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品行障碍的发病机制结合我院对35例品行障碍青少年的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经验,对品行障碍青少年的父母如何对品行障碍青少年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提出参考意见.

  • 谈“以人为本”,走自愿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相结合之路

    作者:张希范;袁俏芸;黄南西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实施,更新了传统的戒毒理念,拓展了科学的戒毒体系,正式确立了社区戒毒的相关规定,将戒毒者回归社会环节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

  • 一例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原生家庭分析

    作者:宁丽;张惠敏;陶然;刘彩谊

    本文主要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角度,对一例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原生家庭进行分析,为青少年品行障碍治疗及干预提供一些参考.1案例介绍1.1基本资料小陈(化名),初二男生,15 a,性格外向.从小比较好动,经常干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让母亲感觉非常无奈;父亲因忙于生意,较少在家,与患者关系比较疏远.小陈5 a时开始出现撒谎,私自拿家里钱购买玩具的行为,9 a时开始接触社会不良青年,多次偷拿家里的钱,用于跟别人吃喝及上网,数量多达3000元.小陈小学到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尚好,13a上初一时因打架被学校劝退,后转学复读.在初二上学期,小陈因在课堂玩手机被老师撤销班长职务,之后出现上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不服从老师管理,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开始逃课,后发展到辍学.近半年多来,小陈频繁结交不良青少年,出入娱乐场所,对学校与家庭规则极其反感,不喜欢呆在家里,如被父母反锁在家时就跳窗逃跑,母亲管教时辱骂母亲,整天与其他不上学的朋友混,吸烟、喝酒、上网.小陈有两次离家出走及结交异性朋友史,曾被发现与他人合伙偷窃自行车,父母因对其无法管理将其骗至我院.

中国药物依赖性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