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药物依赖性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Dependence 중국약물의뢰성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毒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718
  • 国内刊号: 11-392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75
  • 曾用名: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陆林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异丙酚对可卡因抑制PC12神经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国勤;孙文善;徐惠芳;江伟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可卡因抑制PC12神经细胞增殖的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可卡因对PC12细胞增殖的毒性作用,以及异丙酚对可卡因所致细胞增殖毒性的影响,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可卡因作用于PC12细胞72h后,细胞光密度(OD)值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单独应用可卡因160μmol·L-1组和320μmol·L-1组OD值明显降低(P<0.01),而同时给予异丙酚50μmol·L-1后,可卡因160μmo·L-1组PC12细胞OD值明显增加(P<0.01),但可卡因320μmol·L-1组同时给予异丙酚后未见OD值显著改善(P>0.05).结论:异丙酚对可卡因抑制PC12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可卡因 异丙酚 增殖
  • 酒依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郭崧;杜万君;王援朝;姜佐宁

    目的:就酒依赖者与非酒依赖者事件相关电位听觉P300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酒依赖者认知功能状况.方法:使用NicoletCA-IV型诱发电位仪,对完成脱酒治疗的33例酒依赖者和30例非酒依赖者诱发电位P300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并就早发酒依赖和晚发酒依赖者的P300进行比较.结果:酒依赖组P300靶刺激中P3波幅较非依赖者明显降低,P3波幅增宽,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晚发酒依赖组(发病年龄>28a)较早发酒依赖组(发病年龄≤28a)P3波幅下降更为明显.结论:酒依赖者P3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提示认知功能受损.晚发酒依赖组较早发酒依赖组P3波幅下降更为明显.

  • 济泰片联合洛非西定治疗海洛因依赖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熊建国;肖早香;李军;秦德胜;闵明山;杨建辉;王艳红;晏灵;舒秋丽

    目的:探索戒毒疗效好、不造成新的药物成瘾,且经济的脱毒方案.方法:将6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成A、B两组组,A组给予济泰片联合洛非西定脱毒,B组单纯使用小剂量美沙酮脱毒,对照观察两组的脱毒疗效.结果:在控制戒断症状方面,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不良反应轻微.B组有17例停用美沙酮后有索药行为.两药合用,济泰片用量减少.结论:济泰片联合洛非西定组临床疗效可靠,且无成瘾性,副作用少,价格低,值得推广应用.

  • 海洛因依赖者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作者:杨金娣;苏俊义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27例强制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评,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高于正常人,而成熟型防御机制均分低于正常人(P<0.05,P<0.01);女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均分又高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P<0.05,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且女性较男性更为明显,提示在戒毒的同时,应指导他们掌握并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增强抵抗毒品,坚持操守的决心和能力.

  • 95例药物滥用者HIV、HBV、HCV、梅毒血清检测报告

    作者:陈向明

    目的:了解药物滥用者HIV、HB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降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95例药物滥用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BV阳性10例,其中8例为静脉注射毒品者(IDUS),占IDUS的19.0%,HCV阳性24例,全部为IDUS,占IDUS的57.1%,梅毒阳性3例.结论:药物滥用者是HIV、HBV、HCV、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对此群体加强血清学检测及健康知识教育.

  • 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邓艳萍;王凯;刘丽京;孙莉;刘锐克;蔡志基;楼雅卿

    目的:研究正常人单剂量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性.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19例,随机自身交叉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30mg;晚期癌痛病人27例次,随机(部分病人自身交叉)多次口服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至稳态.采用GC-MS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求得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进口片的Cmax为14.65ng·ml-1±s3.08ng·ml-1和14.71ng·ml-1±s2.13ng·ml-1,Tmax为3.84h±s0.50h和3.84h±s0.37h,曲线下面积AUC为76.67ng·h·ml-1±s8.32ng·h·ml-1和80.06ng·h·ml-1±s10.89ng·h·ml-1,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9%±s15.33%;达稳态时谷浓度分别为15.11ng·ml-1±s8.98ng·ml-1和12.52ng·ml-1±s10.14ng·ml-1,峰浓度分别为24.06ng·ml-1±s11.18ng·ml-1和20.32ng·ml-1±s13.18ng·ml-1,血药浓度的波动系数(%)为47.96±s19.91和46.89±s18.77.结论:北京产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符合要求,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性与进口片无显著性差异.

  • 强制戒毒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研究

    作者:杜新忠;陈建洪;朱伟俊

    目的:探讨适合强制戒毒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管理模式.方法:对HIV阳性人员采取HIV/AIDS基本知识、降低危害技巧、法律常识教育,隔离治疗,体能锻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综合性所内管理措施.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视情况分别报批提前出所、保外就医、限期所外戒毒,出所前做好通知工作.结果:所有患者都增加了关于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防止二次传播的技巧,未出现消极自杀及所内传播现象;8例HIV感染者中,6例予以提前出所,2例予办理保外就医,2例AIDS病人报批限期所外戒毒,未被批准,目前仍在所内.结论: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应有一套规范化的所内管理措施;对其出所管理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分别对待.

  • 吗啡对大鼠选择性饮水动机的强化效应

    作者:谭北平;陈晶;杨晓燕;隋南

    目的:研究吗啡对大鼠选择性饮水行为和动机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间歇性或连续性地饮用含吗啡的黄连素溶液,以大鼠在呈现两种不同溶液时选择吗啡溶液的比率为指标,进行测试,每3d一次.20d后,用高浓度吗啡蔗糖溶液进行干预后再测试.结果:大鼠饮用吗啡溶液2周后,吗啡溶液选择比率显著升高,并与饮用吗啡浓度和饮用程序有关;测试前饮用吗啡能降低吗啡溶液选择比率,亦存在显著剂量相关.结论:吗啡可以显著性增加大鼠选择性饮水行为,并与给药程序有关.

  • 海洛因依赖者丙肝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章健民;张燕敏;于筱汾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8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CV检测结果与一般资料、临床特点、乙肝三系结果及肝功能检查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抗-HCV阳性率为9.1%.其阳性率与静脉注射(iv)海洛因、丙氨酸转氨酶(ALT)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iv海洛因依赖者可能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HCV可能较HBV更易通过iv海洛因传染和引起ALT变化,HCV应是海洛因依赖者肝炎预防和医务人员保健的重点.

  •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黄航;吴小云;郑成畴;温达民;黄月新

    目的:调查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103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进行调查.结果:83.5%海洛因依赖者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平均得分12.26±s1.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患者脱毒后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躯体化、生活事件、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结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存在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在临床脱毒治疗后,应重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这有助于患者成功戒毒.

  • 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与神经肽、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

    作者:杨爱霞;王嘉军;张伟;刘东亮;魏敬军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以下简称稽延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其与β-EP、ACTH和IFN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IA法测定45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β-EP、ACTH和IFN的含量;应用稽延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海洛因依赖者3种主要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稽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3种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均有中-重度稽延症状;其血清中β-EP、IFN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ACTH含量显著增高(P<0.01);依赖者的稽延症状得分与β-EP和IFN含量有显著性负相关(r=-0.97,r=-0.94),与ACTH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7).结论:(1)海洛因依赖者戒断d15时β-EP、IFN含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ACTH则显著升高,提示依赖者神经-免疫功能受损;(2)β-EP、IFN、ACTH3种介质含量变化与稽延症状的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并很可能是引起稽延症状的原因之一.

  • 宁波地区收缴滥用药物的成分分析

    作者:张亚海;张建兵;吴开封;周文华;杨国栋

    目的:确定宁波地区收缴滥用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其掺杂物的种类并对收缴海洛因的含量进行详细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2000年度宁波地区收缴的滥用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其掺杂物.结果:2000年度宁波地区收缴的滥用药物共送检136份,其中检出海洛因123份、氯胺酮5份、曲马朵4份、甲基苯丙胺1份、艾司唑仑1份、大麻1份、三唑仑1份.收缴的滥用药物海洛因的含量差异明显,平均含量为35.13%±s22.63%(n=123);海洛因中的掺杂物主要有咖啡因,检出率为70.73%(87例)、对乙酰氨基酚,检出率为43.90%(54例)、普鲁卡因,检出率为11.38%(14例)等.结论:宁波地区收缴的滥用药物以海洛因为主,呈现多元化状态,氯胺酮滥用上升速度迅猛.海洛因中掺杂物种类繁多.海洛因中乙酰可待因与单乙酰吗啡之间的比值与海洛因的含量有相关性.

  • 阿片类依赖戒断综合征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作者:白晓菊;宋树立;高学敏

    目的:探讨阿片类依赖戒断综合征中医辨证规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医证候调查表>调查96例脱毒d1-14的患者.结果: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各证发生概率均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其中尤以类表证、痰浊证和血瘀证较明显,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75.875,P<0.001;χ2=36.924,P<0.001;χ2=24.123,P<0.001);单证存在者较少,而以证候之间相兼者多见.结论:阿片类戒断期证候寒、热、虚、实错综复杂.

  • 香港特区药物滥用的经济成本

    作者:张越华;钱明年;李大拔

    目的:估计在1998年香港特区的药物滥用成本,探讨药物滥用对社会及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把成本分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明显成本与不明显成本,以及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然后在药物费用、医疗服务、福利开支、预防教育与研究、工作场所、刑法制度与罪案,及财物毁坏7个领域里进行成本估计;资料搜集方面,包括访问与药物滥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及对一个有322人的药物滥用者及康复者的样本进行调查.结果:1998年香港药物滥用成本的总成本为港币42.26亿元,其中68%是社会成本,32%为私人成本.公共开支方面,总额是15.33亿元,是全港所有公共开支的0.8%,其中治疗与康复工作占36%,刑法机构开支占31%,福利开支占22%,医疗服务占7%,及预防、教育与研究占3%.药物滥用的人均成本为港币632元.结论:药物滥用为社会及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有效的预防及干预的工作可大为减轻药物滥用的经济成本.

  • 三氟拉嗪对吗啡镇痛耐受性的翻转作用

    作者:梁建辉;孙红蕾;潘励山;崔艳英;刘锐克

    目的:研究三氟拉嗪对吗啡镇痛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热板测痛法,测定三氟拉嗪对小鼠热板(55℃)痛阈值(s)的影响;慢性吗啡处理使小鼠对吗啡的镇痛作用产生耐受性,观察低剂量三氟拉嗪对吗啡耐受小鼠大镇痛效率的影响.结果:(1)三氟拉嗪(2-20mg·kg-1)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小鼠的热板(55℃)痛阈值(s);(2)慢性吗啡处理使6mg·kg-1吗啡大镇痛效率降低42.2%(P<0.05),9mg·kg-1吗啡大镇痛效率降低9.8%(P>0.05);(3)合用低剂量三氟拉嗪(2mg·kg-1)和吗啡(6mg.kg-1)可以使吗啡耐受小鼠的大镇痛效率提高47.9%(P<0.01),其大镇痛效率与单独急性吗啡(6mg·kg-1)处理相同.结论:三氟拉嗪对小鼠的吗啡镇痛耐受性存在翻转作用.

  • 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研揪

    作者:何德;刘仿;郭震

    目的:探讨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0例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IL-1、IL-2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NO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结论: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和NO含量显著升高与免疫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肝损害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银生;田素民;唐岩;李枫;唐军民;邱学才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小鼠肝组织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皮下定量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经褪黑素治疗4周后,用HE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吗啡依赖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肝细胞变性的发生率在吗啡自然戒断组为10例(10/10);ACP、LDH活性升高,而SDH活性降低.褪黑素治疗组仅1例(1/10),且为个别肝细胞水肿;ACP、LDH和SDH活性正常.结论:褪黑素可使吗啡所致的肝损害得到良好恢复.

  • 吗啡依赖的μ-受体跨膜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金伟;由振东

    吗啡等阿片类物质,主要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μ-阿片受体,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而发挥镇痛等生物学效应.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GPCRs)的成员之一,具有7个跨膜螺旋片段,它主要依靠抑制性G-蛋白的介导调控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而发挥其作用.

  •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作者:韩珍

    盐酸纳洛酮(naloxone hydrochloride,NX)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系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在早期主要用于对阿片受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镇痛药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临床工作者逐步认识到NX除拮抗吗啡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外,还广泛用于治疗非阿片类中枢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类等急性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昏迷,急性酒精中毒,各种类型的休克,突发性耳聋、眩晕、耳鸣,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从而显示出该药作为阿片样物质拮抗剂的广泛治疗作用.

  • 3、4亚甲二氧基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刘铁桥;郝伟

    3、4亚甲二氧基类物质(3、4-methylenedioxy analogues of amphetamine,AMPH)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已有多种化合物,包括:3、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MDA),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N-乙基-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EA),3-甲氧基-4、5-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MMDA),二甲氧基苯丙胺(DMA),4-溴-2、5-二甲氧基苯丙胺(DOB),副甲氧基苯丙胺(PMA),三甲氧基苯丙胺(TMA)等[1,2].在我国滥用人群中称之为"摇头丸"的主要是用MDMA或MDA或MDEA为主要成分所制成的片剂.以MDMA为主要成分者又称为"消魂药"(ecstasy)、"亚当"(Adam);以MDA为主要成分者又称为"爱药"(love);以MDEA为主要成分者又称为"夏娃"(Eve).这类药片常配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其形状有200余种.以MDMA为主要成分的摇头丸大约是1996年传入我国内地,传播速度之快,始料不及,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新型毒品.本文就AMPH对人体的危害作一介绍.

  • 吸烟是老年黄斑变性的重要因子

    作者:洪剑霞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中心Smith进行的一般人群眼病研究发现,吸烟是老年黄斑变性的重要危险因子.(来源:Ophthalmol108:697)同不吸烟者相比,以前吸过烟或目前吸烟者的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率高,美国眼科学会发言人SternbergJr医师说,本研究再次支持历来的研究成果,确认吸烟同黄斑变性发病有关.至于老年黄斑变性发病原因还应从基因方面鉴定.(来源:2001DoctorsGuide.com.资料整理:洪剑霞)

  • 可卡因的欣快效应可能与脑中多个化学位点有关

    作者:曹家琪;连智;刘志民

    已知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向邻近的神经元传递信息.一旦这种传递工作完成,神经元表面上的运输蛋白便将神经递质送回到神经元内,当下一个神经冲动来时再释放.研究显示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元的运输蛋白,阻断这些神经递质的重摄取.据此,一些研究人员假设可卡因可提高脑细胞外多巴胺水平.这样,过多的多巴胺可持续作用于这些部位的神经元而导致欣快感.若上述假设是真实的,则清除脑中多巴胺运输蛋白就可以消除可卡因的欣快效应.为此,研究人员在小鼠胚胎上将这种与运输蛋白有关的基因灭活或将之破坏,从而养育出缺乏多巴胺运输蛋白的小鼠.然后,用自身给药和位置偏爱技术进行研究以确定其使用可卡因时所获得的欣快效应.结果显示那些被破坏了基因的鼠尽管不具有多巴胺运输功能,但依然表现出对可卡因的渴求与嗜好.这一结果显示多巴胺运输蛋白对可卡因奖赏效应来说并不是必需的.研究人员采用同样方法对破坏了5-HT运输蛋白的小鼠做了研究,结果也发现了可卡因的奖赏效应.研究人员假设可卡因通过同时阻断多巴胺运输蛋白和5-HT运输蛋白而产生奖赏效应,这样,多巴胺和5-HT二者水平均升高可能产生欣快感.另一项研究发现破坏小鼠后脑部多巴胺运输蛋白后,细胞外多巴胺水平较正常高出近5倍.因为不能将多巴胺送回到神经元内部,因此当给这些小鼠可卡因时,细胞外多巴胺水平不再升高.这些鼠的多巴胺运输蛋白基因虽被破坏,但并不影响可卡因对5-HT运输蛋白的阻断,所以就像在正常小鼠所做研究显示的那样,5-HT水平是先上升后下降.为此,认为业已存在的高多巴胺水平加之5-HT水平上升可能是破坏了多巴胺运输蛋白的小鼠呈现可卡因奖赏的原因.以上研究提示脑内不只是由一个神经递质来调节愉快.若一些因素破坏了一个系统,其他系统依然能够正常工作以产生奖赏效应.可卡因具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可能是它可同时作用于几个神经递质,共同参与调节愉快情绪.上述研究成果支持这样一种设想,就是在治疗可卡因成瘾时除针对可卡因外,还应考虑其他神经递质.20世纪90年代美国药物滥用研究所已与药厂合作开发一些可用于治疗可卡因成瘾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程度不同地作用于多巴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运输蛋白.动物实验已表明它们对人是安全的,并有潜在的效能.有些化合物正处于一期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

  • 给吸烟者的警示

    作者:洪剑霞

    在近召开的第5届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会议上,英国Peto向吸烟者提供三大信息:(1)吸烟的危险性很大;(2)约1/4的吸烟者死于中年时期;(3)戒烟越早越好,即使中年期之后戒烟也会带来好处.以英国医师为对象进行的调查表明,吸烟者寿命约比不吸烟者短8a;如35a之前能戒烟,则寿命与不吸烟者相同.即使35a之后戒烟也可避免大部分死亡危险,例如患心肌梗塞后戒烟者5a后死亡的危险性可降低;50a时戒烟,则70a时罹患肺癌的死亡危险性减半.1992年中国男子每天平均吸烟10支.而中年期因吸烟所致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12%,预计2030年时,中国男子有33%死于同吸烟有关的疾病.目前,英国20-60a男女每3人中有1人、中国男青年每3人中有2人、印度20-60a男子的40%、世界上男女青年的30%(男性50%,女性10%)吸烟,全世界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2000年为400万人,2030年将会增加到1000万人.20世纪里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达1亿人,如现状不加以改变,那么估计21世纪里与吸烟有关的死亡人数将达10亿人.(来源:MedicalTribune,2001-07-05,资料整理:洪剑霞)

  • 静脉注射海洛因致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附6例分析

    作者:李木惠;韦彤;杨政文;杨昕;刘惠

    我院1993年6月-1999年12月,先后收治因静脉注射(iv)海洛因致烧伤患者6例,现将我们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7-30a,平均23.3a±s4.2a.职业:无业3例,工人2例,学生1例.吸毒时间长5a,短0.5a.平均2.6a±s1.6a.日滥用剂量0.5-1.0g,平均0.7g±s0.2g.由他人引诱吸毒3例,好奇心驱使2例,因病1例.

  • 戒毒机构内的美沙酮管理

    作者:孙步青;程盈盈

    目前有些医疗单位和戒毒机构在麻醉药品、戒毒药品的管理上存在程度不同的纰漏和问题,极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注.我单位自1995年开始使用美沙酮脱毒治疗以来,由于领导重视,除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戒毒药品管理办法>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外,还制订了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推行逐级负责制的多层次管理模式,起到了层层把关,环环紧扣,相互制约,相互督促的作用.我中心6a来共收治戒毒病人3491人次,用去美沙酮口服液86825支,计463533mg,其中剂量10mg的29996支,5mg的21713支,2mg的19892支,1mg的15224支,对以上空瓶的回收数目等方面经本单位每月、每季度、每年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2次的检查核对,均未发现任何差错,因而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赞扬.现将我们的逐级负责管理方式介绍如下:

  • 药物临床试验与GCP

    作者:徐国柱

    新药在上市以前必须经过临床前各种实验研究及临床各期试验研究两大阶段.临床试验研究的对象是人,需要格外谨慎小心,为此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药品临床试验研究作出严格而又详尽的规定,成为临床试验的法规.国际上对这种规定称作good clinical practice,简称GCP.国内把它译为临床试验规范或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是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凡以人体为对象的临床试验均依照这一标准进行.GCP的目的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确保试验数据准确、结果可靠,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

  •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原因及防复吸措失

    作者:李祯英

    在戒毒工作中我们体会吸毒者一旦染上毒瘾,彻底戒毒非常困难,防止复吸更难.本文就其复吸的原因及防复吸措施简要讨论如下.1复吸原因

  • 美沙酮脱毒治疗中的个体差异两例报告

    作者:陈珊梅

    我院在使用美沙酮口服液脱毒治疗过程中,发现因个体差异控制戒断症状不完全致焦虑发作两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37a,烫吸、静脉注射(iv)海洛因6a多.吸毒量0.8g@d-1,入院后常规查体,均未见异常,给予美沙酮脱毒治疗.首次剂量口服(po)40mg,d214:00再次po40mg,22:00时病人出现戒断症状,流涕、发冷、心慌,查心率每分钟110次,血压114/76mmHg,瞳孔直径4mm,又po美沙酮30mg,密切观察.30min后病人仍感心慌、流涕、恶心、起鸡皮疙瘩,查心率仍为每分钟110次,血压114/76mmHg,瞳孔直径4mm,立即肌肉注射(im)丁丙诺啡0.3mg,戒断症状有所缓解,40min后患者仍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查心率为每分钟85次,血压108/68mmHg,瞳孔直径4mm,再次im丁丙诺啡0.45mg+阿托品0.5mg,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消失,d3调整剂量po美沙酮60mg,并在此基础上逐日递减至完成脱毒治疗出院.

  • 吸毒者变异性心绞痛死亡1例

    作者:金浩天;王小敏;吴卫文

    我院曾收治青年吸毒者突发心绞痛伴严重心律失常致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7a,无业.于2000年4月7日14:00送本院.自诉30min前突感心悸、胸闷和左胸刺痛感.患者自诉有吸毒史4a,近1.5a在戒毒所戒毒,出戒毒所1个月,否认复吸.住院后即行心电图检查,示胸导联ST段略抬高,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醇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1.5h后症状无好转,心电监护示频发房性早博、室性早博、短阵室速.

  • 当前的毒品形势与禁毒斗争

    作者:刘志民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若干次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毒品的流行性滥用.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后(1861年-)阿片的流行,二战后(1946年-1956年)甲基苯丙胺在日本的流行,以及旧中国(19世纪初-1949年)鸦片的流行.尽管毒品的流行性滥用给这些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但都未形成国际化泛滥,并在采取有效禁毒措施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 香烟可能具有抗抑郁效果

    作者:

    近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 , 吸烟可能会对人的大脑产生类似于抗抑郁药的效果 , 这或许能够解释抑郁症患者中吸烟比例高 , 且不愿戒烟的现象 .杰克逊市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 Gregory A. Ordway博士告诉路透社记者 , " 长期吸烟可对人类大脑产生‘抗抑郁药样 '的作用 , 这有可能与抑郁症患者中吸烟比例高且难以戒烟的现象有关 . " 研究人员早前指出 , 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吸烟且更难戒烟 . 但并不清楚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或其它化学物质是否会直接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大脑 . Ordway博士等对 7例曾大量吸烟者和 9例非吸烟者的脑部蓝斑进行了尸检 , 所有个体均无精神障碍 . 研究人员发现 , 长期吸烟者脑部的神经化学异常同应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动物类似 . Ordway博士特别指出 , 长期吸烟者脑内α 2肾上腺素受体明显较少 , 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酪氨酸羟化酶也明显减少 . 此前已有研究报道 , 在接触抗抑郁剂的动物中存在这两种改变 , 而且它们也是用来确定潜在抗抑郁药物的两种标记物 . Ordway博士说 : " 这是首次证实长期吸烟可在脑内产生与抗抑郁作用相关的生物效应 . " 他指出 , 就目前的证据 , 尚难以确定到底是吸烟引起该种效应 , 还是有这种大脑化学变化的人更容易成为吸烟者 . 但他怀疑吸烟确实可以引起这些神经化学改变 , 并打算开展动物研究来证实 . Ordway博士还强调 , 即便吸烟确实有部分抗抑郁作用 , 他仍然不会推荐用这种方式治疗抑郁症 , 但他希望这项研究可有助于为吸烟的抑郁症患者设计更好的戒烟治疗方案 . (来源 : Arch Gen Psychiatry, 2001, 58:821- 827.资料整理 : 汤宜朗 ) 新近戒酒患者渴求感的皮质下相关区域研究 为探讨酒精中毒患者渴求感的功能性大脑相关区域 , 并研究渴求感所涉及的大脑区域网络的状态 /特质 , Frank Schneider博士及其同事选取了 10例接受戒酒治疗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和 10例匹配的正常对照者 ,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 fMRI) 对其由酒精气味引起的大脑反应进行成像研究 . 在患者接受标准行为疗法和精神药物 3周后 , 所有受试均进行第二次 fMRI检查 , 以评估治疗对与渴求感相关的大脑区域的影响 . Schneider博士等发现 , 在酒依赖患者中 , 治疗前暗示所引起的渴求感主要可导致右侧杏仁核 /海马区域的皮质下边缘区和小脑的激活 , 而治疗后颞上沟被激活 . 此时 , 皮质下或小脑激活的现象不复存在 . 对照组接受酒精刺激后并未出现相应杏仁核或小脑的激活 , 而且两次检查也未发现激活模式的改变 . 研究人员指出 , 酒依赖患者中暗示引起渴求感的神经生物学联系呈状态依赖性 , 他们提示这些联系可受治疗干预的影响 . 渴求感的情感表现是由杏仁核的激活所致 . ( 来源 : Am J Psychiatry,2001,158:1075- 1083.资料整理 : 汤宜朗 ) 小鼠的可卡因依赖相关基因已被发现 欧洲的科研人员在小鼠体内偶然发现了一种在动物对可卡因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 . 意大利维罗纳市葛兰素 - 史克实验室的 Francois Conquet博士撰文指出 , 该结果为帮助人们克服可卡因成瘾性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 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种无法产生 mGluR5蛋白的基因工程小鼠 , 结果发现这些小鼠对可卡因的作用变得不敏感 . 例如 , 当科研人员设法诱使这些基因工程小鼠对可卡因成瘾时 , 它们对此并不感兴趣 . 另一方面 , 向正常小鼠固定提供可卡因时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 它们很快就对药物产生了依赖 , 在 2 h内可自服可卡因 25次 . Conquet博士称 : " 敲除 mGluR95基因可导致小鼠对可卡因的作用不再敏感 . 该基因缺失小鼠对可卡因没有渴求 , 而没有用药动机就不可能形成依赖 . " 但 Conquet博士指出 , 这些小鼠的多巴胺系统并未受到影响 . 这是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对可卡因不敏感 , 而其它奖赏系统的活动 ( 如进食、性交和饮水 ) 仍然保持正常 . ( 来源 : Nature Neurosci, 2001, 4:873- 874转引自 2001- 08- 27路透社医学新闻 .资料整理 : 汤宜朗 )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边境 HIV/AIDS会议资料 泰国项目官员 Fida Shah报告 , 在泰国未加保护的性行为仍然是造成 HIV流行的重要因素 . 而农村、城镇和跨边境地区的流动人口导致的商业性性活动的发展 , 加速了 HIV的传播 . 虽然泰国静脉注射毒品的人数不多 , 但是 , 在这些人当中已有 30% - 40% 感染了 HIV, 而他们又通过性活动使更多的人处于被感染 HIV的危险之中 . 越南河内医科大学的 Nguyen Tran Hien报告 , 在越南南部造成 HIV 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有 , 卖淫活动普遍 ; 女性性工作者中性活动频繁 ; 不经常使用安全套 ; 性病感染者多 ; 女性性工作者在柬埔寨与越南之间来往频繁 ; 柬埔寨的女性性工作者中感染 HIV的多 . 协和医科大学的张孔来教授报告 , 边境地区的 HIV 易感人群主要是来往于各国边境地区的长途卡车司机 , 跨边境通婚者 , 旅游者和从事边贸的工作人员 , 贩卖到临国的妇女 , 在其他国家工作的劳工及出国学习的青少年 . (资料来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边境 HIV/AIDS远程卫星会议,2001- 11- 7.资料整理 : 赵成正)

中国药物依赖性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