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药物依赖性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Dependence 중국약물의뢰성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毒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718
  • 国内刊号: 11-392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75
  • 曾用名: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陆林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576例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细胞临床观察

    作者:靳小中;陈勇伟;潘爱玲;沈丽霞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顺序采取海洛因依赖烫吸及静脉注射者外周血各288例为研究对象,以288例经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人群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烫吸组、静脉注射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GRA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注射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间细胞计数绝对值(MI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上述各项指标、各级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静脉注射组RBC显著低于烫吸组(P<0.05).烫吸组PLT、GRAN显著高于静脉注射组(P<0.01).海洛因依赖者中27.95%WBC、15.80%GRAN高于常模.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中RBC有降低趋势,WBC、PLT有升高趋势.

  • 海洛因依赖人群规模估计方法研究

    作者:张波;张锐敏;李建华

    目的:验证和筛选符合我国国情并适用于海洛因依赖者群体规模估计的方法.方法:"Delphi法"和"滚雪球-乘数法"结果相互验证.结果:"Delphi法"估计数:下限是7000人,上限是15 000人,分别是当地公安机关在册人数的1.41倍和3.01倍;"滚雪球-乘数法"估计数:10 686人,是当地公安机关在册人数的2.15倍.两种方法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结论:"Delphi法"和"滚雪球-乘数法" 的估计结果一致性较好,处于同一范围(7000-15 000人),可信度较高."Delphi法"、"滚雪球-乘数法"和公安机关的在册登记人数均系利用不同资源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地海洛因依赖者人群规模状况.单一使用某种方法,极有可能造成对当地海洛因依赖者人群规模的估计偏差.因此,对某地区的海洛因依赖者人群规模实际估计时,应结合当地实际,多方法联合应用,以便相互对照,相互验证.

  •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作者:叶少剑;艾永循;陈小青;黄念芳;喻欣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sc)盐酸吗啡(Mor),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注射(ip)盐酸纳洛酮1 mg*kg-1催促,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Carb 100 mg*kg-1及200 mg*kg-1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P<0.05).100 mg*kg-1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低于Carb 200 mg*kg-1组(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 吸毒者的人格特点分析

    作者:王登峰;崔红

    目的:对吸毒者的人格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干预建议.方法:符合DSM-Ⅲ-R的285例吸毒者与相同数量的对照组被试完成了QZPS.结果:在人格的7个维度上,外向性、善良和人际关系3个维度吸毒组与控制组差异不显著,在行事风格、才干与处事态度3个维度上吸毒组分数显著低于控制组,而在情绪性维度上吸毒组分数显著高于控制组.在18个小因素中,其中9个小因素-涉及除善良以外的6个大因素-存在组间差异.结论:吸毒者的人格特点主要表现为"急躁、冲动、活跃"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以及男女性别角色与传统性别角色的偏离.文中提出了采用"代币强化程序"进行干预的建议.

  • 可待因桔梗片用于镇咳的临床再评价

    作者:沈黎阳;刘丽京;孙莉;邓艳萍;徐国柱

    目的:对可待因桔梗片用于镇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作进一步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试验设计,对950例患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癌等并伴有中度以上咳嗽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每次口服1-2片,每日3次,用药期一般为7 d左右,长不超过14 d.结果:可待因桔梗片临床控制率为28.6%、显效率为51.6%,总有效率为80.2%.不良反应主要有胃不适、嗜睡、便秘和头晕,发生率为 5%-10%左右.未出现药物依赖的情况.结论: 可待因桔梗片有确切的镇咳和祛痰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只要掌握好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则有良好的安全性.

  • 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司京玉;李志宏;陈瑛;聂生东;姜玲;顾顺德;章鲁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自然戒断时,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中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VTA多巴胺神经元着色,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短期(2 d)戒断组神经元的光密度(P<0.05)、面积(P<0.01)、周长(P<0.01)、偏心率(P<0.05)、形态指数(P<0.01)等参数指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性改变;(2)长期(14 d)戒断组神经元的形态指数(P<0.05)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性改变;(3)短期戒断组的周长(P<0.01)、偏心率(P<0.05)、形态指数(P<0.01)与长期戒断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吗啡依赖自然戒断时,VTA多巴胺神经元发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形态学改变,这种改变随戒断时间延长而逐渐弱化.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吗氯贝胺浓度

    作者:薛永志;章国良;步秀云;楼雅卿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中吗氯贝胺的HPLC法,观察6条犬单次口服吗氯贝胺胶囊后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方法:选用SSEXsil ODS 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氯霉素作内标,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萃取.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30∶69.5∶0.5,用冰乙酸调pH值到5.5,在紫外240 nm波长处测定.结果:吗氯贝胺标准曲线在0.05-20 μg*ml-1内r=0.9998,低检出浓度为50 ng*ml-1.平均回收率为96.88%,日内RSD为1.72%-8.22%,日间RSD为4.51%-5.05%.结论:本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满足吗氯贝胺药代动力学的试验要求.

    关键词: 吗氯贝胺 血清 HPLC
  • 云南、四川两省吸毒者吸毒特征及其与HIV感染高危因素的研究

    作者:刘志民;曹家琪;吕宪祥;连智;赵成正;赵浇;刘彦红;穆悦;王玥

    目的:调查川、滇两省吸毒者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及其与HIV感染传播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川、滇两省的11个地、市、县药物依赖治疗机构调查接受治疗的吸毒者.调查内容包括:⑴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⑵药物滥用史;⑶注射方式滥用毒品情况;⑷性行为.调查除采用结构性访谈填写调查表外,对个别问题采用开放式访谈.结果:在168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女性占22.3%;少数民族占24.1%;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占25.1%;职业基本覆盖社会各行业,其中无业者和农民分别占41.9%和23.4%;离婚、分居和(未婚)同居者分别占13.7%、1.5%和4.5%.该群体主要滥用(成瘾)的毒品是海洛因(占98.4%).1113例在吸毒的某个阶段曾经采用注射方式吸毒,占被调查总数的66.3%;639例有共用注射器行为或经历,共用注射器的原因主要是"毒瘾上来,顾不上别的"(占50.2%).该群体在过去一生中有1091例(64.9%)有过非婚性活动,在过去一年中有709例(42.2%)有过非婚性活动;性活动中有近一半的人"从来不戴"安全套.在916例应答者中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和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的分别占34.8%、28.7%和11.6%.在407例接受过HIV检测者中,本人已知HIV阳性62例,占被检测人数的15.2%.结论:绝大多数吸毒者有HIV/AIDS感染、传播的高危行为.高危行为包括注射方式吸毒、共用注射器、非婚性活动、性活动不戴安全套、性伙伴中多数是HIV感染高危人群等.多数吸毒者曾经感染/罹患性病、肝炎和其它传染病,部分吸毒者已感染HIV.女性吸毒者在感染、传播HIV中有着双重危险.建议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在吸毒群体中进行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

  • 吸毒患者综合信息评价、管理与心理指导系统

    作者:王增珍;陆云霞;姜东林;司锋;任宁

    目的:对吸毒人群戒毒后心理、社会等综合信息进行自动评价并给出心理指导意见,为预防复吸提供信息支持系统.方法:收集戒毒所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建议,在多年吸毒、复吸原因、复吸预防措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吸毒者综合信息评价与心理指导系统的设计与测试.结果:该系统能够使用户完成吸毒者综合信息的评价并自动给出心理指导建议.结论:该系统可以帮助医务、管教人员对吸毒者的治疗、帮教个体化,有助于对吸毒者管理模式的改革.

  • 曲唑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建球;李辉

    目的:了解曲唑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焦虑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曲唑酮与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治疗研究,采用HAMA、HAMD及TESS量表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曲唑酮组与阿米替林组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第4、6周曲唑酮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P<0.05,P<0.01).TESS资料显示,曲唑酮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阿米替林(P<0.01).结论:曲唑酮和阿米替林均能有效地缓解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焦虑抑郁症状,但曲唑酮的抗焦虑作用优于阿米替林.

  • 诺米芬新对慢性吗啡处理后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

    作者:肖琳;谭北平;隋南

    目的:探求吗啡对刚出生的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以及行为敏感化的多巴胺神经机制.方法:连续7 d每天给予小鸡ip不同剂量的吗啡(5、10、20 mg*kg-1),观察其行为敏感化效应,撤药3 d后观察多巴胺转运体阻断剂诺米芬新(0.5、1 mg*kg-1)的干预效果.结果:反复给药后,5 mg*kg-1吗啡显著增加小鸡的自发活动量(P<0.05,P<0.01),而且其自发活动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增高;20 mg*kg-1吗啡则明显降低小鸡的自发活动量(P<0.05).诺米芬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5 mg*kg-1组小鸡的自发性活动量(P<0.05).结论:反复小剂量吗啡处理能够导致鸟类行为敏感化效应,多巴胺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 纳曲酮用于海洛因依赖治疗

    作者:刘运琴;戢汉兵

    目的:了解纳曲酮抗复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分析50例海洛因依赖者躯体脱毒后使用纳曲酮抗复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纳曲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患者对海洛因渴求程度分值从1.96±s 0.88降至0.25±s 0.44(P<0.01),复吸率从28.6%降至5.0%(P<0.01),17例原静脉注射毒品者复吸时11例改为烫吸,1例改为肌肉注射.结论:纳曲酮能减轻或消除海洛因正性强化作用,间接淡化患者对海洛因的渴求程度,降低复吸率,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使静脉注射海洛因者改变滥用方式,降低毒品危害.

  •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可卡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作者:罗静瑜;任燕华;朱蓉;林德球;郑继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1-THP)对可卡因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自身是否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1)♂SD大鼠ip可卡因(10 mg*kg-1)训练8 d,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及测试前30 min注射不同剂量的1-THP(0.625-5 mg*kg-1)观察其对该效应的影响;(2)测量注射1-THP 24 h及48 h后的作用效应;(3)♂SD大鼠ip l-THP(1.25 mg*kg-1及5 mg*kg-1)训练8 d,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产生的偏爱效应.结果:10 mg*kg-1可卡因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前分别注射2.5 mg*kg-1和5 mg.kg-1的l-THP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表达,且2.5 mg*kg-1的l-THP 24 h后效应仍比较显著.两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l-THP对可卡因的强化效应有抑制作用,且自身不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

  • 阿片受体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交联及其对阿片耐受与依赖的影响

    作者:刘权;叶菜英;张德昌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存在μ、δ、κ阿片受体以及新发现的阿片受体样-1(ORL-1)受体.阿片受体急性激活时激活Gi/o蛋白,三磷酸鸟苷(GTP)置换Gα结合的三磷酸鸟苷(GDP)后,Gα与βγ亚单位解离,它们分别作用于下游多个效应分子,可调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酯酶C(PLC)的活性,激活K+通道,抑制Ca2+通道并增加胞内Ca2+浓度.阿片长期作用于机体后可产生严重的耐受和依赖,伴随有神经系统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功能以及基因表达的改变[1].

  • 酒后驾车的血液酒精浓度限制标准

    作者:向小军;郝伟

    酒后驾车是人们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交通事故中人员伤亡的一个主要因素.1999年,与酒有关的车祸使美国15 786人丧生及30万人受伤[1].新加坡226例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当中,18.7%的人是酒后驾车者[2].酒后驾车也是导致法国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主要因素,对以往事故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78.7%的司机在事故前有饮酒行为,在有严重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中,酒后驾车者占31.5%[3].目前公众已经意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许多国家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酒后驾车及其危害.制定血液酒精浓度标准(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就是其中一个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发达,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酒后驾车所致.为减少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惩罚措施,减少酒后驾车及所造成的危害.本文综述了BAC产生的背景及世界各国的BAC水平及其预防和惩罚措施.这对于我国今后制定酒后驾车的法律法规,预防酒后驾车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抗吗啡、海洛因依赖疫苗和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颜玲娣;宫泽辉

    据联合国禁毒机构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几类主要毒品滥用人数估计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3 %,其中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是主要滥用的种类之一.我国的毒品滥用种类主要是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正式公布登记的毒品滥用人数从1990年的7万人骤增到2002年底的100万.海洛因等毒品滥用不仅损害吸毒者的健康,而且带来严重的社会与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危害性大的问题是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泛滥.在我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中,70%以上是吸毒者.尽管世界各国在戒毒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而且对预防高危人群成瘾尚无有效的医疗手段.

  • 氯胺酮依赖并发精神障碍一例

    作者:王素林

    患者,男,34 a,自述1995年3月开始烫吸海洛因,约1月后成瘾.3 a前开始改为肌肉注射(im)海洛因,每日滥用量2.0 g.1 a前开始交替im海洛因或氯胺胴,0.5 a前,停止使用海洛因,改单纯im氯胺酮,以后停用或减少使用时出现失眠、焦虑、抑郁以及手颤、畏寒、流涕、流泪等症状.入院前15 d氯胺酮滥用剂量增大至每日10-20支(每支50 mg),每次1-2支,5 d后出现失眠、乱语、行为异常等症状,入院前2 d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双上肢间断性抽搐",意识模糊,于2002年1月21日由家属送入院.家属介绍:患者既往体健,无精神病史,无脑外伤和癫痫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入院体检:消瘦,营养不良,心率每分钟64次,下腹正中有压痛,反跳痛不明显,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肾区有叩击痛,余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所见.

  • 氯胺酮海洛因等多药滥用一例报告

    作者:李晓东;文华;李文东;丰子义;卫玉安;刘英斌;徐渔田

    患者,女,30 a,1996年因好奇而烫吸海洛因,2个月后成瘾,每日烫吸海洛因1.0-2.0 g, 2000年3月停吸海洛因后经常有心慌、烦躁、失眠等戒断症状.5月开始间断滥用"摇头丸",每日1-3片,并偶尔吸食"冰毒"、大麻等.为戒断海洛因等毒品,7月开始鼻吸氯胺酮至今,每日用量1.0 g左右,同时交替服用三唑仑、艾司唑仑或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吸食氯胺酮后自觉身体轻松、肌肉松驰、眼前明亮、反应敏锐,心情平静.但停吸氯胺酮48 h后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喉痒、鼻塞、鼻鼾、失眠、健忘、疲乏无力、胃部烧灼、怕光亮、怕噪音、幻听、幻觉、恐惧感等症状,情绪极不稳定,有思维与行为分离现象.

  • 美沙酮合用氯硝西泮致严重中毒一例

    作者:陈良

    患者,男,20 a,无业,初中文化.患者于2000年4月开始烫吸海洛因,近1 a来改为静脉注射1.0 g*d-1,入所体检无特殊,尿检吗啡(+).给予美沙酮替代递减治疗,每日8:00和16:00分2次口服,d1 50 mg,d2 40 mg,d3 35 mg,d 311∶00患者自诉头痛、畏寒、竖毛等不适,至14∶00诉上述症状仍未缓解,当即予氯硝西泮注射液2 mg+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将16:00的美沙酮提前口服,约0.5 h后入睡.16∶00发现患者呼吸浅表,每分钟4-6次,呼之不应,压眶反应消失,瞳孔直径1.5 mm.急予iv纳洛酮0.4 mg,2 min后呼吸增至每分钟20次,意识恢复.5 min后再次昏迷,又反复给予纳洛酮0.4-0.8 mg,iv或静脉点滴维持.于18∶40意识完全恢复,呼吸恢复正常.d4未予美沙酮,改用凯尔丁0.2 mg 每日3次(仅中午服1次),但在下午15:00发现患者再度昏睡,呼吸浅表,每分钟12-17次,先后iv 2次纳洛酮(0.4、0.8 mg,每小时1次)于17∶00意识恢复.此后未再使用任何药物,也未出现戒断症状,住院13 d出院.

  • 药物滥用治疗

    作者:曹家琪;连智;刘志民

    关键词: 药物滥用
  • "第五届中国禁毒肃毒科普研讨会暨健康文明公共卫生教育论坛"报道

    作者:赵苳

  • 关于完善我国禁毒法律、法规的思考

    作者:黄威巍

    自17世纪鸦片传入我国以来,毒品就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禁绝了毒害.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吸毒、贩毒现象死灰复燃,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截止2002年,全国吸食在册登记人数100万[1],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灾难.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随后,陆续颁布了有关禁毒法律法规,在禁毒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国内外的毒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至今仍在应用的法律法规和现在国内全面禁毒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有的条文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并作进一步的完善.

  • 强制戒毒所医疗与管理的关系

    作者:苏俊义;方英燕

    为了适应禁毒工作的需要,我市于1995年4月正式成立强制戒毒所,专门收治强制戒毒人员.回顾几年来的发展,我所的戒毒工作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优化的过程.戒毒所内医院治疗与监所管理相结合,且目前侧重点放在监所安全管理上,比较符合我国戒毒的实际情况.

  • 强制戒毒所心理治疗理论及方法

    作者:程艺萍;张鹏;陈国幸

    脱毒治疗的实质是针对戒断综合征进行控制的抗戒断症状治疗,脱毒治疗过后,由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困扰,长期存在毒品渴求心理及吸毒环境的影响,随即普遍出现很高的近期复吸率[1].为降低复吸率必须进行海洛因临床脱毒后的康复治疗.

  • 降低危害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程峰;陈虹

    在中国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上,没有哪一种商品像阿片那样,不仅震撼过这个古老国度的根基,而且给她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与耻辱.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与毒品的战斗未曾停止过.1729年,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在中国问世,1839年,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了3年时间,就在全国基本上禁绝了毒品,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创造了人类禁毒史上的奇迹.然而,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的发展与国际大市场密切关联,在分享进步的同时,也同样会受到世界性毒品的侵袭.近年来,我国的吸毒人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据公安部门资料显示,2002年年底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0万.历史与现实告诫我们,人类与毒品的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和艰巨的;同时也启迪我们,重新理智地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与毒品斗争的策略与方式.

中国药物依赖性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