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China Clinic Medical Imaging 중국림상의학영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2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1062
  • 国内刊号: 21-13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5
  • 曾用名: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郭启勇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颅后窝异常

    作者:张波;杨太珠;罗红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及MRI在诊断胎儿颅后窝异常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拟诊胎儿颅后窝异常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其产前超声表现、MRI检查结果、妊娠结局及产后影像学资料.结果:研究期间超声检出胎儿颅后窝异常并同时进行MRI检查共27例,其中18例(66.7%)MRI证实了超声诊断,另9例MRI显示胎儿颅后窝结构正常,产后随访亦未见异常.其中11例活产,10例进行了产后MRI检查,其中5例(50%)产前、产后MRI结果完全相符,2例(20%)两者诊断不相符,另3例(30%)产后MRI补充了新的诊断.结论:产前超声对发现胎儿颅后窝异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RI对病变的显示效果及诊断符合率较超声更精确,可作为重要的验证和补充诊断手段,但应重视产后的影像学随访观察.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右静脉及右肝下副静脉解剖的研究

    作者:路涛;蒲红;杨诚;蒲锘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检查,评价肝右静脉及右肝下副静脉的解剖.方法:432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对肝静脉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其解剖细节.结果:Nakamura分型,Ⅰ型274例(占63.43%),Ⅱ型108例(占25%),Ⅲ型50例(占11.57%).肝右静脉起始处直径(10.68±3.18) mm,主干长度(10±2.37) cm.96例患者出现114条右肝下副静脉,直径(4.43±1.48) mm,主干长度(6.34±2.22) cm,18例患者有2条右肝下副静脉.肝右静脉与右肝下副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间距为(4.74±1.28) cm.结论:术前128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肝右静脉及右肝下副静脉的详细解剖,为肝脏外科手术提供准确信息.

  • 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作者:母华国;桑玲;王忠平;陈平友;陈海波;陈伦刚

    目的:探讨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全部为男性,发病年龄19~38岁,平均29岁.肿块均位于盆腔内,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成份位于肿块边缘,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内均见条状分隔,所有肿块内均未见脂肪和钙化.增强后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块边缘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中央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11例于动脉期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动脉供血,静脉期9例可见增粗扭曲的睾丸静脉引流.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右侧12例,左侧3例.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少见,临床症状隐蔽,当临床遇到年轻男性患者,发现下腹部肿块,应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睾丸是否缺如,警惕腹腔内型隐睾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CT增强见到增粗睾丸动脉和(或)引流静脉则可确诊,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腹腔内型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肝母细胞瘤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李杰;陈静静;李强;毕卫群;徐文坚

    目的:分析上皮型、混合型肝母细胞瘤(HB)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并比较CT、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皮型、混合型小儿H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HB的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上皮型和混合型HB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上皮型HB内钙化少见,混合型HB内钙化多见,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3.6,P<0.05);上皮型HB在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影,混合型HB在超声图像上多为液性低回声,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2.00,P<0.05).结论:上皮型和混合型HB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能较准确的诊断上皮型和混合型HB.CT对HB及其分型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损害较小,可以作为初筛的手段.

  • 18F-FDG PET/CT高摄取对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靶点选择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长春;胡晓燕;陈浩;邱大胜;刘玉林

    目的:探讨结合18F-FDG PET/CT高摄取选择活检靶点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间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22例病例,术前行PET/CT检查,靶点的选择参考18F-FDGPET/CT显像浓聚情况.采用栅标记法体表定位,使用多层螺旋CT引导行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结合病理和随访结果分析PET/CT确定穿刺靶点协同常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结果:40.9%(9/22)病灶高摄取区位于边缘或偏心处,穿刺靶点进行相应调整.22例患者穿刺活检均一次完成,并发症表现为少量气胸3例,肺内少量出血6例,无咯血.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1例、炎性肉芽肿2例、真菌感染1例.与术后及长期随访结果相比较,1例肺癌误诊为炎性假瘤,一针活检准确率95.65%,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6.7%、敏感性95%、特异性100%.结论:参考18F-FDG PET/CT图像选择经皮肺穿刺活检靶点,对提高活检的准确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 儿童腹部内胚窦瘤的影像表现

    作者:吴慧莹;徐文彪;田金生;艾斌;李建明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腹部EST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36例年龄5月~10岁,其中<3岁的30例,平均年龄2.3岁;其中女27例,男9例.36例中4例发生于性腺(卵巢3例,隐睾1例),32例发生于性腺外,以骶尾部(17例)及盆腹腔(10例)常见.转移12例,其中淋巴转移6例,周围浸润及血行转移12例.6例2年内复发.CT表现:肿瘤平均直径约为6 cm(1~10 cm),其中≥5 cm者25例.形态不规则20例,规则16例;平扫实性31例,囊实性5例.增强扫描早期见多发增粗迂曲小血管影,延迟扫描肿瘤周围见结节状及片絮状强化.结论:儿童腹部EST是一种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磁共振成像技术3D FIESTA序列对溢泪病因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悦;周军;陈琳琳;李丹;刘学;朱越;李聪

    目的:探讨应用MRI泪道成像技术3D FIESTA序列对明确溢泪病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溢泪患者50例(溢泪64侧、正常36侧)行泪道MRI检查.检查前分4次向双眼结膜囊滴入0.9%的NaCl注射液,扫描序列为三维快速平衡稳态序列(3D FIESTA)、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FRFSE)和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RFSE T2WI),并将3D FIESTA、3D-FRFSE序列的原始图像做后处理及三维重建,观察溢泪患者泪道显示情况,并分析泪道阻塞的部位与原因.所有溢泪患者MRI检查后1周内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将3D FIESTA、3D-FRFSE和FRFSE T2WI序列所得出的诊断与内窥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侧溢泪泪道与内窥镜结果进行对照,3D FIESTA序列能显示梗阻位置与病因61侧(95.3%),FRFSE T2WI显示53侧(82.8%),3D-FRFSE序列不能分析梗阻原因、显示梗阻部位42侧(65.6%),3D FIESTA序列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FRFSET2WI和3D-FRFS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35,P<0.05).有2侧泪道功能不全和1侧泪点狭窄以上3种检查均未做出明确诊断.结论:3D FIESTA序列对于溢泪病因分析明显优于3D-FRFSE序列和FRFSE T2WI序列,对于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眼疾病 磁共振成像
  • 低浓度对比剂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静脉成像质量的研究

    作者:佟梓滨;刘爱连;刘义军;田士峰;张龙敏;刘静红;浦仁旺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双能量CT佳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151例行双能量CT全腹增强扫描的且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患者,按照首诊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低浓度对比剂能谱扫描单能量成像组(A组,管电压140 kVp和80 kVp瞬时切换,对比剂浓度为270 mgl/mL)和高浓度对比剂常规扫描组(B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浓度为350 mgl/mL),将A组静脉期薄层图像应用佳对比噪声比(Optimal CNR)技术获得佳单能量图像.对A组佳单能量图像和B组图像分别进行肝静脉重建(MIP,VR),分别测量两组图像肝左、中、右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肝实质的背景噪声(SD值),计算肝左、中、右静脉的CNR,对两组图像的肝静脉CNR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2名观察者盲法对两组图像肝静脉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质量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观察者评估一致性,并以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肝静脉评分差异.记录两组病例的CTDIvol,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算并比较两组对比剂总碘量.结果:A组肝静脉佳单能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49~51 keV.两组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肝实质的CT值分别为(335.29±68.45)HU、(343.16±73.95) HU、(327.80±76.22) HU、(187.74±31.98) HU,(194.82±33.60) HU、(196.62±36.11) HU、(190.60±33.61) HU、(115.89±16.94) HU;肝左、中、右静脉与肝实质的CT值差值、肝实质的背景噪声值分别为(147.39±48.91)HU、(155.26±56.68) HU、(139.90±55.19) HU、(39.12±10.04) HU,(78.93±27.92) HU、(80.73±28.44) HU、(74.71±26.03)HU、(33.82±8.94) HU;两组图像的肝左、中、右静脉CNR值分别为3.93±1.80、4.35±2.29、3.91±2.08,2.40±0.85、2.44±0.82、2.26±0.75,以上数据A组均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名观察者对两组图像肝静脉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均>0.80),两组肝静脉评分为(3.43±0.58)分和(3.48±0.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A、B两组CTDIvol分别为(16.87±0.00) mGy和(15.74±5.26) mGy,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总碘量分别为27 000 mg和35 000 mg,A组较B组降低22.86%.结论:对BMI>25 kg/m2者,通过双能量CT佳CNR技术,应用低浓度浓度对比剂在降低总碘含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肝静脉图像,且不增加辐射剂量.

  • 高频超声监测稳定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价值再评价

    作者:丁红;顾奇澜;朱宇莉;周志英;白寿军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监测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及其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血透病情稳定的前臂内瘘患者8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内瘘桡动脉段、头静脉段及吻合口的内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RI),并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参数.结果:超声显示45(55.6%)例内瘘结构正常,36(44.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静脉瘤状扩张14例、血栓形成12例、盗血现象9例和假性动脉瘤1例;其中8(9.9%)例诊断内瘘狭窄,均为血栓形成所致.81例患者血流量参数范围203~2 390 mL/min,平均(1 146±410) mL/min;低流量组(<800 mL/min)和高流量组(≥1 500 mL/min)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等流量组(P<0.05).狭窄组血流量(375-±124) mL/min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狭窄段内径显著减小(P<0.05);静脉段狭窄者,桡动脉和吻合口的RI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临床血透病情稳定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也存在各种并发症,高频超声监测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内瘘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对无临床症状而血流量<800 mL/min的患者需排除严重并发症,防止内瘘失功.

  • 低剂量延迟期扫描在泌尿系统疾病MSCTU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玉春;邢伟;王建良;沈纪芳

    目的:探讨MSCT尿路成像(MSCTU)中延迟期低剂量扫描方案(100 kV+CARE Dose 4D)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三种不同后处理重组技术(MPR/CPR、MIP、VR)图像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34例MSCTU患者延迟期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所有患者延迟期1 mm薄层数据进行CTU图像重组,并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4例中全尿路MSCTU图像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7.1%(33/3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2%(31/34).三组不同图像组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其定位、定性诊断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全尿路MSCTU图像>含延迟期CT轴位>常规CT轴位,其中全尿路MSCTU图像与常规CT轴位的诊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5),其余组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CT尿路造影后处理重组三种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PR/CPR>MIP>VR图像,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定性诊断准确率.其中MPR/CPR技术与MIP、VR技术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MIP技术与VR技术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MSCTU技术延迟期采用100 kV结合CARE Dose 4D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单期辐射剂量,而且能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永存镰状窦的MRI、MSCT诊断

    作者:吴丙丙;李桃玲;耿然;胡凯

    目的:探讨永存镰状窦的MRI、MSCT表现,以提高对永存镰状窦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7月17例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永存镰状窦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永存镰状窦的MRI、MSCT表现.结果:17例永存镰状窦患者中,9例行常规MRI检查,T2WI矢状位均显示大脑大静脉池后部条状流空血管影自大脑大静脉向上引流至上矢状窦中、后三分之一处;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显示大脑大静脉经开放的镰状窦向上引流入上矢状窦;1例行MRI增强扫描,示上矢状窦与大脑大静脉池间强化血管影相连通.5例行CTA扫描,静脉期可见大脑大静脉或直窦前部与上矢状窦后三分之一处相连的条带状强化血管样结构.结论:永存镰状窦MRI、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常规MRI、MRV 、MRI增强与CTA均可准确反映永存镰状窦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对永存镰状窦全面综合评价.

  • 超声诊断咽食管憩室炎1例

    作者:宋宴鹏;粘琦玉;葛桂霞

    病例 男,25岁,咽喉部疼痛5天,加重2天就诊.血常规:WBC 13.28×109 L-1,甲状腺左侧叶区压痛明显.超声检查:甲状腺左侧叶横切示:体部后方、食管旁、颈总动脉之间探及低回声包块(图1),形态欠规整,边界尚清晰,左侧叶被膜及颈动脉鞘周围见条形的低回声带;食管纵切示:上述低回声包块以宽约0.35 cm的通道与食管腔相连,范围约1.08 cm×0.99 cm(图2),其旁可见一枚低回声结节,大小约0.62 cm×0.56 cm,边界清晰,轮廓规整.超声印象:①食管旁低回声包块,考虑憩室;②甲状腺左侧叶被膜及颈动脉鞘周围低回声带,考虑炎性渗出;③食管旁低回声结节,考虑肿大淋巴结;综合考虑为:咽食管憩室炎可能.建议抗炎治疗后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证实咽食管憩室(图3).

    关键词: Zenker憩室 超声检查
  •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2例

    作者:林淋淋;乔鹏岗;李功杰;李杨;双萍;司文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类较为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其临床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 例1,男,44岁,右侧睾丸进行性增大伴酸胀2月余.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增大,伴酸胀,久站或活动后加重,平躺休息后可缓解.查体:右侧睾丸增大,大小约4 cm×2 cm,可触及肿物,质硬,有沉重感,肿物与睾丸界限不清,表面光滑,轻压痛,透光试验阴性.

  • 高频超声诊断女婴腹股沟子宫卵巢嵌顿疝1例

    作者:张展

    病例 女,3月.以“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1天”就诊.1天前家长发现患儿腹股沟区出现一包块,患儿有烦躁、哭闹,无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外科情况:右腹股沟区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2 cm的椭圆形包块,边界清,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皮温不高,拒按,包块无还纳.

    关键词: 腹股沟 超声检查
  • CT诊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伴发喉NK/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刘强;潘诗农

    病例 男,59岁.5年前出现左侧鼻塞,睡眠张口呼吸,无憋气憋醒.3周来鼻塞加重,流涕,涕中少量带血,左侧鼻腔嗅觉减退,自行口服药物不见缓解,于外院行鼻CT,提示左侧鼻腔上中鼻道软组织病变,伴局部骨质吸收,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左鼻腔占位”为诊断收入院.病来无面部麻木感,无张口受限,无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视力下降,饮食佳,睡眠可,无明显消瘦及乏力史,二便如常.

  • 脑微出血灶:3.0T MRI多序列成像的研究

    作者:张玉;王成健;杨景震;霍英杰;赵永强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灶(Cerebral microhemorrhage foci,CMHF)的MRI多序列成像的影像特征与价值.方法:对45例CMHF患者进行3.0T MRI多序列成像,将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CMHF分为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和灶性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ICH 15例,急性脑挫裂伤或轴突损伤4例、高血压性或脑淀粉样血管病伴出血9例、梗塞区出血2例.CMB 30例,老年性微血管病或与多发性腔梗伴随的陈旧性出血16例,陈旧外伤史或无特别主诉及病史者14例,14例中有10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两类病灶表现为信号丢失,除SWI(100%)外,DWI也有较高的敏感性(>80%).结论:多序列3.0T MRI对急慢性CMHF提供更多的病理信息,进而对疾病做出诊断、鉴别及进展预测.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 超声造影对卵巢囊实混合性包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雅丽;王丽;张润;刘双艳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囊实混合性包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卵巢囊实混合性包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灶均经病理或增强MRI证实.结果:60例中恶性9例,良性51例.彩色多普勒鉴别包块囊实性敏感度79%,特异度82%,超声造影鉴别包块囊实性敏感度100%,特异度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包块内实性成分,对卵巢囊实混合性包块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弥;任艳;卞东林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3例软组织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理诊断为血管瘤43例,其中毛细血管型血管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28例、蔓状血管瘤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的符合率为81.40%;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血管瘤的符合率为93.0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血管瘤的诊断率.

  • 儿童白血病并发脑出血的特征及磁敏感成像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永华;金科;陈桦;甘清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并发脑出血的特征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科行MRI和(或)CT颅脑检查的239例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239例患儿中6例合并脑出血(其中1例相隔两年再次出血),其中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3例.6例7次检查SWI均表现为脑实质多发小、微出血,其中2例合并血肿.对小、微出血灶,常规MRI较CT检出多,SWI明显较常规MRI检出多.结论:白血病并发脑出血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多见;脑出血常为多发小、微出血;SWI明显较常规MRI及CT对病变检出率高,应作为首选序列.

  • CTA与DSA评价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强;牛玉军

    目的:探讨CTA评估烟雾病患者与DSA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例烟雾病患者(40侧大脑),对其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及DSA造影,由3位高年资医师分别比较C1、M1、A2、P2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评分.结果:C1段CTA与DSA比较,评分一致为97例(97/120);M1段评分一致为97例(97/120);A2段评分一致为109例(109/120);P2段评分一致为111例(111/120),CTA在评价烟雾病患者血管狭窄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CTA在诊断及评估烟雾病基本可以代替DSA.

  • 冠状动脉瘘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孔淑红;岳学旺;孔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瘘(CA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AF患者CT原始及后处理图像,主要应用容积显示(V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总结.结果:22例CAF患者中,起源于左侧冠状动脉6例,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12例,起源于双侧冠状动脉4例;终止于肺动脉13例,终止于右心室4例,终止于右心房3例,终止于左心室2例.结论:双源CTA能清晰显示CAF走行、瘘口形态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疗法对肌腱腱病的治疗价值

    作者:吴静;刘皓月;潘胜男;付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疗法对肌腱腱病(包括伴有钙化性改变的腱病-以往多称为钙化性腱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9例肌腱腱病(包括伴钙化性病变4例)的患者行局麻后细针穿刺治疗,必要时,于穿刺同时注入少量局麻药物.结果:29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一次性治愈,有6例3月后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其中伴钙化者3例,于治疗3~6月后复查,钙化灶明显减小或消失.另有1例冈上肌腱病变伴钙化者,症状明显改善,但钙化灶吸收不明显;1例跟腱腱病患者无明显效果.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疗法对肌腱腱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的痛苦.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骨骼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葛晓雪;孙洪赞;孙英伟;郭启勇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目前唯一可以对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三维组织纤维结构进行示踪的磁共振技术,此项技术开始主要用于评价脑白质结构及神经纤维束成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骨骼肌逐渐成为了DTI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DTI在骨骼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骨骼 磁共振成像
  •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

    作者:曹永杰;周俊;姜楠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47例患者,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同时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对所得140 kV、80 kV能量数据及平均加权120 kV数据传至后处理站,用能谱软件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用低能谱值如40 keV时,图像质量不佳,金属伪影多,随着能谱值的增加,如90 keV及以上时,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金属伪影明显减少或无伪影,局部骨质结构、固定器材均显示清晰,与平均加权120 kV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774,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高能谱值处理,能够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器材线束硬化伪影,能清晰显示局部细微结构,是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影像复查的有效方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