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肝技术的进展

    作者:段钟平;陈煜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和肝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

  • 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升高

    作者:肖文斌;刘玉兰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CA125升高的情况、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共有70例患者入选,分成3组:组1(Group Ⅰ),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患者30例,组2(GroupⅡ),消化系统肿瘤伴或不伴腹水患者30例,组3(GroupⅢ),除肝硬化外其他良性疾病引起的腹水患者1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A125(15例患者同时检测腹水CA125),并与病因、腹水、Child分级等指标作相关分析.同时检测AFP、CEA和CA19-9等肿瘤标记物.结果:87%的GroupⅠ患者存在血清CA125异常升高,伴腹水的患者血清CA125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腹水的患者(95%vs38%,P<0.01).血清CA125的水平与Child-Pugh评分相关(但不具显著性,r=0.38,P=0.06),而与肝硬化的病因无关.Group Ⅱ伴腹水和GroupⅢ的患者血清CA125明显升高,但GroupⅠ伴腹水患者、Group Ⅱ伴腹水患者和GroupⅢ患者之间的血清CA125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275±175 kU/L、368±190 kU/L和396±287 kU/L,均显著高于GroupⅠ和GroupⅡ不伴腹水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72±83 kU/L和83±42kU/L,P<0.05).血清CA125显著低于腹水CA125(198±108 kU/Lvs460±234 kU/L),二者呈线性相关(r=0.58,P=0.026);90%的恶性腹水患者血清CA125的升高伴有其他肿瘤标记物的异常,而良性腹水患者极少伴其他指标的异常(仅2%,P<0.01).38例患者仅血清CA125异常,其中有36例(95%)为良性腹水.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的异常升高很常见,其水平与腹水有关,也可能与肝功能不全有关,但与腹水的病因、良恶性等无关.血清CA125可能来源于腹水.血清CA125单项异常多提示良性、而非恶性疾病.

  • 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夏建国;李凤华;许桂英;彭梅;董胜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4例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肝内肝动脉门静脉瘘2例、门静脉狭窄3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2例,彩超结果与血管造影或CT相符合.其中有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症1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门静脉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肝功能不全干预措施和治疗策略的进展

    作者:李论;孙立忠;郑军;潘旭东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A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发病在14天以内,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可合并有弓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远端的广泛主动脉夹层.全球每年患患者数估测可达0.0014 ~0.002/万[1-2],并呈上升趋势.AAD初48小时内,每小时病死率达1%,未经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病死率高达21%[3].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多数学者主张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应积极手术治疗.

  • 肾上腺髓质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詹媛;唐国都;梁志海;唐曦平;李维维;张露艺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DM)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ANP模型,对照组仅剖腹翻动胰腺后关腹.术后第3、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及ADM水平.取胰腺和肝脏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ADM mRNA表达.结果 造模后6h,A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LT、AST浓度分别为(7229.20±968.30)、(174.20±28.04)、(657.69±139.01) 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36.00±291.95)、(104.25±22.11)、(419.67±86.28)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NP组胰腺、肝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12 h时的病理评分为(11.60±1.51)、(2.60±0.89)分,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1.20±0.77)、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NP组大鼠血清ADM水平于造模后3h上升,12 h达(38.53±6.25) pg/ml,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28.99±3.92) pg/ml;肝组织ADM mRNA表达量在3h升高,6h达到3.00±1.49,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1.04±0.2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NP大鼠早期肝组织ADM mRNA表达增多,且血清ADM水平升高.

  • 0.9%生理盐水作为胺碘酮注射液的溶媒与5%葡萄糖溶液相比更易导致肝功能异常

    作者:张晓星;张黎明;郑青敏;纪立伟;刘宪军;丁庆明;刘玉清;娄莹;李一石

    目的:评价分别采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媒的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肝功能不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研究纳入2011-05至2012-07间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以及1家二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共1519例,统计采用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作为胺碘酮注射液溶媒的使用比例,观察给药后后5天内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在两组不同溶媒之间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

  • 血浆置换治疗心血管手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红;刘平;齐奇

    目的:心血管手术后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发生机制主要和肝功能不全及溶血相关,在治疗上一直存在难点。本研究探讨血浆置换(TPE)在治疗心脏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伴有合并症的结直肠癌治疗的药物选择

    作者:房文通;顾艳宏

    结直肠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合并特殊功能状态或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肝炎、心血管疾病、老年、体弱等的患者并不少见.合并特殊功能状态或疾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既要考虑伴随疾病对结直肠癌治疗选择的影响,又要考虑结直肠癌治疗对既有疾病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伴随疾病对结直肠癌治疗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方面,系统回顾现有资料,探讨伴有合并症的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

  • 老年退休人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屈炯堂;刘本坚;梁美玲

    目的 调查老年退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的5412例老年退休人员,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81例,血尿酸正常组3831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5412例受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9.2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7.87%和24.98%(P=0.000),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血糖异常、肾功能下降、血尿素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较血尿酸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超重、肾功能下降、高TG血症、高TC血症、血尿素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该地区老年退休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以降低患病率.

  • 上海地区中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陆晔;郭雁飞;郑杨;李新建;徐继英;朱佩云;吴凡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肝功能异常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在肝功能异常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已建立的8642例上海中老年人群队列(50岁及以上)中选取137例肝功能异常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0 U/L]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照年龄±1岁、性别匹配的原则以1∶3从同一队列人群中选取411例肝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所有调查对象均参加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采集血清样本测定ALT、AST、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Ab).x2检验和秩和检验用于单因素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组HBsAg携带率为12.4%(68/54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和体质指数可能与中老年人群肝功能异常相关(P<0.000).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感染(OR=1.85,95%CI:1.04~3.29,P=0.036)和肥胖(OR=3.60,95%CI:1.92~6.73)增加了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均P<0.001);慢性病用药降低了肝功能异常的危险(OR=0.51,95%CI:0.32~0.80,P=0.004). 结论 病毒感染和肥胖是中老年人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慢性病用药与肝功能异常相关,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保护因素.

  • N-乙酰半胱氨酸防治老年患者化疗药物性肝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娟娟;刘同强;钱科卿;王友良;闵海燕;冯曦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对老年患者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所导致肝肾损害的改善作用.方法 40例接受肿瘤化疗的老年患者随机自身交叉分为AB和BA组,AB组第1周期为化疗加NAC治疗10 d,第2周期为化疗加肌苷、维生素C注射液10 d;BA组第1周期为化疗加肌苷、维牛素C注射液治疗10 d,第2周期为化疗加NAC治疗10 d,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肾损害程度的差异,并评价NAC治疗肝肾损害的疗效. 结果 A周期化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9.18±5.43)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32.37±7.13)U/L、肌酐(95.22±20.60)μmol/L,与化疗前[分别为(25.32±5.23)U/L、(29.21±6.51)U/L和(89.87±19.56)±mol/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周期化疗后ALT(56.76±5.53)U/L、AST(48.83±6.64)U/L和肌酐(137.33±21.16)/±mol/L,较化疗前[分别为(26.19±5.51)U/L、(29.95±6.56)U/L和(88.66±18.27)μmol/L] 均增高(均为P<0.01).结论 NAC对老年患者化疗所致肝肾功能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防治化疗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

  • 老年患者消化道手术后胃肠外营养相关肝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仁应;季玉珍;沈婉蓉;阮奕;陈之琦;万燕萍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消化道手术后胃肠外营养(PN)相关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消化道手术后接受PN老年患者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原发疾病、既往史、PN使用时间、总热能、非蛋白热能、脂肪乳剂种类和用量、氨基酸种类和用量、葡萄糖用量、非蛋白热能与氮比值、糖脂比、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 结果 75例老年患者中,出现PN相关的肝功能损伤19例(25.3%).肝功能损伤组与正常组总热能分别为(24.0±6.5)和(20.7±5.4)kcal·kg-1·d-1,非蛋白热能(20.5±5.5)和(17.2±4.8)kcal·kg-1·d-1,蛋白质(1.0±0.3)和(0.9±0.2)g·kg-1·d-1,葡萄糖用量(2.9±0.9)和(2.3±0.9)g·kg-1·d-1,糖脂比(1.5±0.7)和(1.1±0.5),肝功能损伤组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而血红蛋白分别为(97.4±15.1)和(110.1±19.1)g/L,则明显降低.营养液中氨基酸种类(χ2=0.114)和脂肪种类(χ2=0.843)、性别(χ2=0.116)、慢性疾病史(χ2=0.531)、原发疾病(χ2=0.344)、体质指数(χ2=1.588)、血白蛋白(χ2=0.006)和白细胞水平(χ2=0.063)、肾功能(χ2=0.549)均未对PN相关肝功能损伤产生明显影响(均为P>0.05). 结论 老年人消化道手术后PN相关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为25.3%,老年患者应用PN时应适当减少热能,降低葡萄糖用量和糖脂比.

  • 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效果分析

    作者:胡洪涛;任浩;唐哲;万仁瑞;李向阳;吴阳;赵永福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57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其手术后是否应用特利加压素,将其分为试验组(A组)27例和对照组(B组)30例,试验组术后当天开始应用特利加压素,对照组术后不使用特利加压素,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腹腔引流液、尿量及肾功能指标(Cr、BUN)的变化.结果 与术后第1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5、7天血ALT、AST及腹腔引流液均有显著降低(P<0.05),尿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7天肌酐均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不如试验组明显.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血ALT于术后第5天、第7大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4.9±76.3)U/L、(100.5±61.5) U/L和(267.2 ±91.2) U/L、(199.3 ±70.5)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5、7天AST(211.1 ±99.8) U/L、(80.4±54.6) U/L、(50.6±46.5) U/L、尿素氮(6.6±1.9) mmol/L、(6.5±1.7) mmol/L、(6.3 ±2.1)mmol/L、肌酐(74.3±10.9) μmol/L、(71.5±8.9)μmol/L、(58.7±4.1) μmol/L、腹腔引流液(247.6±60.3) ml、(58.8±54.3) ml、(40.2±31.8) ml低于对照组AST(298.7±131.2) U/L、(201.1 ±93.4) U/L、(114.7±70.3) U/L、尿素氮(7.3±1.9) mmol/L、(7.2±1.8) mmol/L、(7.1±1.7) mmol/L、肌酐(79.5 ±15.1)μmol/L、(76.9±16.2) μmol/L、(69.4 ±11.4) μmol/L、腹腔引流液(275.2±88.1) ml、(191.7±71.6) ml、(93.2±50.2) ml,尿量(2232.3±409.8) ml、(2270.5±395.8)ml、(2179.0 ±301.4)ml多于对照组尿量(1921 ±510.4) ml、(2019.1±411.2) ml、(1978.7±323.7) ml,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7.4%)患者并发肝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而对照组有11例(36.7%).结论 应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术后腹腔积液及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 围手术期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新进展

    作者:刘海;刘仁洪

    如今,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肝脏肿瘤患者的首要选择,但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合并肝硬化,而术后肝功能不全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肝储备功能差是影响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术前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状态,是选择手术时机及方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避免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关键.在临床上对于肝功能的评价,多依赖于肝功能生化指标、Child- Pugh分级等,这些指标缺乏灵敏性和特异性,难以量化肝脏储备功能.

  • 瓣膜病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张风英;高扬;王利;王建清;贺文芳

    目的回顾52例瓣膜病变合并肝功能不全的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CPB采取中度低温,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预充液加入白蛋白.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结果 CPB时间50~135min,主动脉阻断23~98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4%,无全心辅助和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6人.结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的同时重视肝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 标准残肝体积在肝硬化肝脏功能储备评估的应用

    作者:王桂林;梅铭惠;席江伟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HCC)行肝切除术后标准残肝体积(SRLV)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方法 67例行肝切除的HCC患者,测定下列参数:全肝体积(TLV)、切除肝体积、体表面积(BSA)、残肝体积(RLV)和SRLV.对比分析TLV、RLV、SRLV以及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与术后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关系,并确定预防肝功能失代偿的SRLV安全临界值.结果 根据术后肝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肝功能轻度失代偿(A组)52例,中、重度肝功能失代偿(B组)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因后者例数过少,故两者合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显示,A、B两组间TL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而RLV、SR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SRLV均值为(562±89)ml/m2、B组为(410±87)ml/m2 (P<0.01).ROC曲线分析计算SRLV的安全临界值为438ml/m2.随机选取60例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进一步分析显示SRLV≤438 ml/m2患者与SRLV> 438 ml/m2患者术后肝功能中、重度失代偿率分别为92.3%和8.5%(P<0.01).结论 SRLV是预测合并肝硬化HCC术后肝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其安全临界值为438 ml/m2.低于该值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较大.

  • 肝性脊髓病诊治现状

    作者:张启龙;代文杰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肝脏疾病晚期以双下肢的渐进性痉挛性瘫痪为表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隐匿起病,病人多有肝硬化门体分流术后或自然分流后伴肝功能不全病史,也可见于急性肝炎、脂肪肝及婴儿期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1].

  • 术后早期检测血白细胞介素-6对预测肝切除后重大并发症发生的价值

    作者:文天夫;冯伟华;李佳;严律南

    迄今为止,肝脏手术仍有2%~10%的手术死亡率和20%左右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手术死亡多由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肝功能不全和MODS引起.我们设想,肝脏手术创伤\出血与输血,肝血流阻断与复流性损伤等对病人的打击程度,会集中在术后早期的一些血液生化指标(如炎症细胞因子)上反映出来,并预示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为此我们对肝癌术后早期血白细胞介素-6(IL-6)、SIRS发生情况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了前瞻性研究.

  • 如何发挥病理在肝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纪小龙

    自1983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承认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以来,随着以环孢菌素为主的一系列免疫抑制剂的问世和移植外科技术的成熟[1],肝移植病人的存活率有了相当提高.国内肝脏移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20世纪60~70年代处于实验与临床探索阶段;80年代一度停滞不前的低迷阶段;90年代稳步前进,尤其是近几年来得到快速的进展,我院仅2003年就成功施行了110例肝移植(在受到SARS影响的前提下).由于肝移植涉及到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不仅靠精湛的外科技术,而且要靠现代化的医院设备和人才以及相互间的精诚协作.目前,肝移植已成为一种定型手术,因此,移植后的成败将取决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的艺术.肝移植后几乎总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对肝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需要对所有的临床、影像和实验室资料等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其中病理组织学起着排斥反应判断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掌握和发挥病理组织学在肝移植中的作用,对提高肝移植的长期生存是十分迫切而实用的问题.

  • 术后肝功能不全与术后肝脏残余量的关系: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

    作者:Ferrero A;Vigano L;Polastri R;王瑞官;邹一平

    安全有效的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肝脏残余量(FRL)的多少能否减低发牛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尚未明了.从2000年4月至2004年9月之间,作者对119例行肝大部分切除的病人术前均对术后肝脏残余量进行CT容量分析.

371 条记录 2/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