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雄激素及其调节剂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体外助孕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雅琴;杨菁;徐望明;吴庚香

    目的 系统评价雄激素及其调节剂用于改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体外助孕妊娠结局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ISI、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及VIP等数据库,收集1996年至2011年发表的应用雄激素及其调节剂治疗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体外助孕妊娠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6个RCT,合计3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体外助孕周期中雄激素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升高RR=1.78,95%CI(1.13,2.79),P=0.01]、促性腺激素(Gn)用量减少[WMD=-632.38,95%CI(-919.8,-344.96),P<0.0001]、Gn天数缩短[WMD=-0.8,95%CI(-1.22,-0.37),P=0.0002],但两组间获卵数[WMD=0.24,95%CI(-0.61,1.09),P=0.58]、周期取消率[RR=0.64,95% CI(0.38,1.06),P=0.08]及流产率[RR=0.65,95 %CI(0.20,2.11),P=0.4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卵巢反应不良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体外助孕患者额外补充雄激素或其调节剂能够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Gn用量及使用时间,有益于妊娠结局.

  • 黄体期雌二醇预处理方案改善卵巢低反应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初步研究

    作者:罗秀;余凡;印贤琴;文晓凤;郑家凤;靳镭

    目的 探讨促排卵周期前应用口服雌二醇(E2)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术中卵巢反应不良者的意义.方法 对52例在我中心行IVF-ET术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分为黄体中后期补充E2者25例(试验组)及未补充E2者27例(对照组);试验组中14例在一年内行两次IVF-ET的患者,进行自身配对前后对照(配对试验组vs配对对照组).对纳入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口服E2预处理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的效果以及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刺激天数、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获卵数、E2峰值、可移植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有增高趋势.配对试验组较配对对照组有显著增高的获卵数、hCG日E2水平、hCG日直径>14 mm卵泡、可移植胚胎数(P均<0.05),刺激天数延长(P<0.05),受精率、临床妊娠率仅有增高趋势,而Gn用量、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对卵巢反应不良的患者,在IVF-ET术前黄体中后期口服E2可以延缓卵泡生长速度,改善促排卵治疗效果,提高胚胎质量,而不影响内膜厚度.

  • 联合促性腺激素/枸橼酸氯米芬的非降调节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辉;耿育红;陈莉娟;刘琳;陈春艳;高颖

    目的 探讨联合促性腺激素/枸橼酸氯米芬的非降调节卵巢刺激方案(改良卵巢刺激方案)在符合Bologna诊断标准的卵巢反应不良(POR)患者行IVF/ICSI-E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生殖中心行标准长方案IVF/ICSI-ET助孕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SLP组,191例),同时依据患者年龄和基础窦卵泡数以1∶2比例匹配行改良卵巢刺激方案助孕的患者(MOS组,3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助孕指标和妊娠结局. 结果 MOS组的平均获卵数及平均正常受精卵数均显著多于SLP组(P均<0.05).虽MOS组与SLP组比较在每移植周期的累积临床妊娠率上无显著差异(55.34% vs.53.57%,P>0.05),但MOS组的周期取消率、早孕期流产率显著低于SLP组(分别为15.18% vs.23.56%和8.77% vs.20.00%)(P均<0.05),因此MOS组每启动周期的累积活产率显著高于SLP组(38.74% vs.28.79%,P=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增加时POR患者的累积活产率亦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改良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获得优于标准长方案的临床助孕结局,其应是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选择的促排卵方案.

  • 体外受精中超排卵的难题--卵巢反应不良

    作者:李予;周灿权

    卵巢反应不良是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控制性促排卵治疗中困绕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综述文献总结卵巢反应不良可能的病因、诊断标准、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指标、改善卵巢反应不良的促排卵方案和辅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前景,以供借鉴.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妊娠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伍园园;洪岭;王奇玲;李昆明;滕晓明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IVF-ET/IVF-ICSI治疗的l 376个临床卵巢反应不良周期的妊娠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是否有手术史,周期数、基础性激素水平、促排卵方案、Gn种类、hCG日激素水平、获卵数、成熟卵子数、hCG日内膜厚度及形态、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方案、女方年龄、可利用胚胎、优质胚胎进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论 影响卵巢反应不良妊娠结局重要的因素是年龄,对于年龄小于35岁的反应不良患者,可获取卵子数目的减少并不等同于卵子质量的下降,在获得可供移植的胚胎后仍可获得不错的妊娠率.各种超排卵方案中,长方案仍然是妊娠率较高的一种方法,对于具备一定程度卵巢储备的患者,仍然不要放弃传统长方案(包括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的使用.

  • 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影响

    作者:牛芳;李柳铭

    目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COH过程中,观察并探讨促性腺激素(Gn)联合使用生长激素(GH)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2组:Gn联合应用GH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只使用Gn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率、卵裂率、获胚胎数目、优质胚胎数以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获胚数、优胚数上均比对照组提高,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受精率、妊娠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在IVF-ET的COH中Gn联合应用GH可以提高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改善IVF-ET结局.

  • 体外受精患者卵巢反应不良后续治疗方案的比较

    作者:邓冰冰;王文军;李瑞岐;黄丽丽;张宁锋;区颂邦;欧阳能勇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首个治疗周期卵巢反应不良(POR)后,后续周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中心黄体中晚期长方案时出现卵巢反应不良患者174例,分析首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后续(第2周期)使用促排卵方案的80个周期分4组(长方案组、拮抗剂方案组、短方案组及微刺激方案组),比较4组的治疗结果,以及49例卵巢反应不良与16例未达到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协会标准的后续治疗的卵巢反应情况.结果 首个周期,174例总妊娠率为26.1%,4个年龄段(≤30岁、31~35岁、36~40岁、≥41岁)妊娠率为21.1%(4/19)、37.9%(11/29)、32.1%(9/28)、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期,4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窦卵泡数(AFC)、卵子总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以及移植胚胎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刺激组的促性腺素(Gn)用量以及使用Gn天数比其他3组明显减少(P<0.05).优质胚胎率、移植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移植周期妊娠率与持续妊娠率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总优质胚胎率(14.9%、25.4%、32.0%、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早期流产,均为拮抗剂方案组.POR后此类病例再次POR发生率是36.9%.POR组再次POR的发生率为46.9%.偶发POR组,后续周期卵巢正常反应率达到93.8%.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尚好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选用长方案.高龄、卵巢储备功能较差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选用微刺激方案或短方案.POR诊断标准有助于筛选偶发POR患者.

  • 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流产分析

    作者:龙晓林;吴乙璇

    目的 通过分析卵巢反应不良(POR)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的情况,研究成功妊娠的POR患者卵巢反应不良与卵母细胞数量及质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37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患者,其中58例发生POR,1313例卵巢反应正常(NOR),对比卵巢反应不良与正常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和各年龄组的流产率.结果 POR组年龄稍高于NOR组](33.2±3.5)岁比(31.5±3.8)岁,P<0.05],所需促性腺激素剂量较大,而取卵数、移植胚胎数和可用胚胎数较少(均P<0.05).两组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促排卵天数、受精率、种植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OR组的多胎妊娠率低于NOR组(15.5%比34.1%,P<0.05).POR组流产率为20.7%(12/58),NOR组流产率为12.6%(165/1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R组≤30岁、31~35岁、≥36岁组的流产率分别为13.3%、26.9%、17.6%,与NOR组同年龄组10.7%、13.8%、1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功妊娠的POR患者流产率较NOR患者无明显升高.成功妊娠的POR患者卵巢反应不良是卵母细胞数量的减少,并不是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

  • 雌二醇和口服避孕药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前期预处理中的作用

    作者:甄秀梅;乔杰;李蓉;王丽娜;马彩虹;刘平

    目的 探讨雌二醇和口服避孕药前期预处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15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出现卵巢反应不良的患者分为3组,前期分别给予口服避孕药(OCP组)、戊酸雌二醇(E2组)和不给予任何药物(对照组),并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超促排卵的效果和IVF-ET的结局.结果 OCP组月经第2天>9 mm以上卵泡数明显低于对照级(P=0.023),E2组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8),3组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天数、用药总量、获卵率、受精率和流产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卵巢反应不良的患者,IVF-ET前应用OCP和E2可降低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有升高的趋势,口服避孕药和雌二醇预处理对改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妊娠结局有益处.

  • 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第二周期促排卵个体化治疗结局

    作者:唐蓉;何文;丁玲玲;盛燕;高芹;李媛;陈子江

    目的 探讨第1周期促排卵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第2周期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的结局.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ET)第1周期常规方案促排卵发生卵巢反应不良患者239例,第2周期采用个体化促排卵方案,将其分为两组:第1周期、第2周期获卵数均<5个者104例为A组;第1周期获卵数<5个,但第2周期获卵数≥5个者135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①A组和B组第2周期长方案的应用较第1周期减少,而短方案、微刺激方案、其他方案应用比例增加(P<0.05);②A组第2周期生长激素应用率(56.7%)高于第1周期(26.0%;P<0.05);B组第2周期生长激素应用率(45.9%)均高于第1周期(17.0%;P<0.01);③A组第2周期Gn启动量[(244±101)U]高于第1周期[(218±56) U; P<0.05];B组第2周期Gn启动量[(229±68) U]高于第1周期[(204±61)U; P<0.01],但两组Gn总量及Gn刺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两个周期hCG日血E2峰值、>14r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及胚胎移植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周期移植胚胎数目[(2.0±0.8)个]及临床妊娠率(30.9%)均较第1周期[(1.6±0.7)个;4.7%]显著增加(P<0.01).B组第2周期的hCG日血E2峰值、>14 mm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789.8±6246.3)pmol/L、(7.1±3.9)个、(8.1±3.5)个、(3.3±2.1)个、(2.6±0.6)个和40.3%,第1周期分别为(6595.0±4470.1)pmol/L、(4.3±2.5)个、(3.0±1.1)个、(1.5±1.1)个、(2.0±0.7)个和11.6%,两周期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第2周期无胚胎移植取消周期率(8.1%)低于第1周期( 25.9%;P<0.01).结论 第1周期常规方案促排卵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在第2周期加大Gn启动量、增加短方案或微刺激方案、加用生长激素等个体化治疗,43.5%的患者仍发生卵巢反应不良,但所有患者的治疗结局均显著改善.

  • TGF-β超家族相关成员与卵巢反应不良

    作者:申可佳;尤昭玲;付灵梅;申奏秦旋

    卵巢反应不良(POR)是辅助生殖技术有待解决的难题,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有关.中医药辅助生殖在改善卵巢反应性方面疗效显著,故研究中医药对TGF-β超家族成员的调节作用可为中医药参与辅助生殖技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19例接受赠卵助孕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杨萍

    接受赠卵(oocyte donation,OD)患者多是卵巢早衰,卵巢功能衰退及卵巢反应不良的女性.目前公认的接受赠卵指征有:1.卵巢早衰(P rem atu re O varian Failu re,PO F);2.卵巢抵抗综合征(O varian Resistan t Syn2 drom e,ORS);3.遗传性疾病基因携带者或染色体异常;4.反复体外受精失败;5.绝经和围绝经期妇女[1].这些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她们一般都有一定的自卑感及内疚感,在对她们的观察和护理中,通过注意心身护理和心理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卵巢反应不良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处理对策

    作者:徐艳文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卵巢反应不良妇女需要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卵巢反应不良不仅增加了ART实验室的负担,而且拉低了整体的临床妊娠率.文章对目前ART实验室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从实验室角度为提高卵巢反应不良人群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 卵巢反应不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处理对策

    作者:袁媛;周灿权

    卵巢反应不良是辅助生殖技术临床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伴随我国高龄再生育女性的显著增加,如何处理卵巢反应不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卵巢刺激方案、控制性超排卵中辅助用药的使用及合理的预处理方案等角度,阐述目前常用或可行的临床处理手段,为广大生殖医学临床医生针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超促排卵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作者:胡琳莉;朱桂金

    超促排卵(superovulation)又称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ed ovarian stimulation),是指在严密监控下用药物诱发多个卵泡的发育和成熟.超促排卵技术的引入,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妊娠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应用,超促排卵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除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外,多胎妊娠、异位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黄体功能不全、卵巢反应不良、出生缺陷和表遗传学修饰异常等目前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了解超促排卵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ART的安全性.

  • 博洛尼亚标准—卵巢反应不良共识的解读

    作者:古芳;徐艳文

    2011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首次推出了卵巢反应不良(poor ovarian response,POR)的共识.自从该诊断标准的提出就引来了许多的讨论和争议.诚然,POR共识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规范了一个相对同质性的人群,从而使临床数据更准确和可靠.然而,其标准设定的准确性、诊断价值的高低以及纳入人群的均一性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因此,我们需要使用设计严谨的RCT对该标准细则进行验证,才可充分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 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分娩1例

    作者:任建枝;郑仁瑞;沙爱国;李萍;邱慧玲

    卵巢反应不良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IVF-ET工作,于2001年1月首次为一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实施赠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获妊娠,于2002年6月11日剖宫产分娩一双胎男婴,现报告如下.

  • 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巢储备与卵巢反应性的分析

    作者:邱慧玲;沙爱国;任建枝;郑仁瑞;李萍;黄菲

    目的:以月经周期第3天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FSH/LH为卵巢储备检测指标,分析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与超促排卵时卵巢反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按卵泡数目及取卵数分为取消组、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比较各组患者周期第3天血基础bFSH、bLH、b E2、bFSH/LH.结果:各组bFSH、bLH、b E2均正常,随年龄增加,辅助生育时卵巢反应性下降;随bFSH/LH比值升高,卵巢反应性下降,取消组bFSH/LH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FSH/LH比值增加可作为辅助生育技术卵巢反应性降低的早期信号.

  • GnRH拮抗剂用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作者:王玢;孙海翔;胡娅莉;陈华;张宁媛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与激动刺(GnRH-a)分别用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果,寻求更为适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1]将GnRH-Ant组设为实验组(n=63),口服避孕药(OC)+GnRH-a减量组设为对照组(n=58),比较两组临床用药、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2]同一患者先后分别采用GnRH-Ant及OC+GnRH-a减量方案进行自身对照(n=20),比较两组临床用药、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周期妊娠率无差异(37.29% vs 35.29%,P>0.05);实验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6.35% vs 12.0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治疗天数[(9.65±1.60)d vs (19.05±3.94)d],有显著性差异(P<0.05).[2]GnRH-a与GnRH-Ant的自身对照,两组Gn用量、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05);GnRH-Ant组移植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GnRH-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38.09% vs 17.64%,P>0.05);周期取消率低于GnRH-a组(0% vs 15%),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治疗天数GnRH-a组明显高于GnRH-Ant组[(27.74±25.39)d vs (9.91±2.49)d],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IVFET, GnRH-Ant与GnRH-a减量方案相比,可以减少总的治疗时间,降低周期取消率.对于既往采用GnRH-a减量方案失败的患者,再次IVF-ET可以尝试采用GnRH-Ant方案.

  • 生长激素超促排卵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影响

    作者:牛芳;李柳铭;吴洪波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GH)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过程中,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行IVF/CSI治疗的80例卵巢反应不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加用GH的为观察组(40例),未用GH的为对照组(40例),观察其促性腺激素使用总量及天数、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受精率、卵裂率、获胚胎数目、优质胚胎数以及妊娠率,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使用促性腺激素量及天数、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卵裂率、获胚胎数目、优质胚胎数均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IGFBP-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精率、妊娠率以及血清IGF-I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用GH可改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IVF-ET的结局,其机制与提高血清IGF-I浓度、改善卵子质量有关。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