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脑灌注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辉;尚涛;孟季红;王健

    目的:通过检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脑灌注压变化,探讨脑灌注压变化与头痛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妊高征69例为实验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100例为对照组,采用Aaslid评估脑灌注压方法检测脑灌注压,评价妊高征患者脑灌注压变化及与头痛症状的关系.结果:重度妊高征患者中异常脑灌注压患者明显多于正常脑灌注压患者(P<0.05).严重头痛和轻中度头痛患者脑灌注压均异常,且均以脑灌注压增高为多(P<0.05).在脑灌注压增高组中,严重头痛组脑灌注压明显高于轻中度头痛组(P<0.05);而在脑灌注压减低组中,严重头痛组脑灌注压又显著低于轻中度头痛组和无头痛症状组(P<0.05).3组重度妊高征间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头痛症状组有脑灌注压正常和脑灌注压轻度降低2种状态.结论:高脑血流灌注状态和低脑血流灌注状态均可导致妊高征脑损害.高脑灌注压和低脑灌注压均是妊高征患者头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高脑灌注压是妊高征头痛症状的主要原因,高脑灌注压患者更有发生子痫的危险.

  • 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后脑灌注压、颅内压和血乳酸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高炼;黄海能;赵邦;邓元央;黄华东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脑组织灌注压(CPP)、颅内压(ICP)及血乳酸(LACT)的改变.方法 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术,同时选用颅内压监护仪检测手术前、后颅内压的改变,并监测手术前后脑组织灌注压及血乳酸变化.结果 术后脑低灌注压明显增加(P<0.01),而高颅内压及血乳酸值则明显下降(P<0.01).结论 开颅减压术能明显增加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抵抗性,并能明显缓解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的缺氧.

  • TCD结合体位改变对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金俏;陈嘉峰;邢英琦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指脑血流在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发生改变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临床通过改变血压后测量脑血流的变化以反映CA的方式有很多,如:大腿袖带、下肢负压、冷加压试验,握拳动作、Valsalva动作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测定脑血流速度和脑自动调节能力的有效工具[1],它结合体位改变对脑血流进行测量是一种更方便更易接受的方法,不论对卒中预后进行评估还是某些自主神经疾病的辅助诊断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 高颅压患者手术静脉麻醉诱导用药的合理配伍

    作者:刁润新;曲宇秋;杨桐伟;卢宝顺

    目的:研究高颅压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时静脉麻醉药和肌松药的合理配伍.方法:选择脑肿瘤择期手术患者,ASA I~I级45例,随机均分为阿曲库铵-丙泊酚组(A组,对照组)、维库溴铵-依托咪酯组(B组)、维库溴铵-丙泊酚组(C组,观察组).对比观察各组诱导前、注药后1 min、3 min、置入喉镜、插管即刻及插管后3、5及10 min,各时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变化.结果:注药后3 min、置入喉镜、插管即刻,A组CPP呈下降趋势,B和C组呈上升趋势,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比较,C组CPP升高值高(P<0.05).各组麻醉诱导和插管后ICP呈下降趋势,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组ICP下降值依次高于B组、A组(P<0.05).结论:维库溴铵-丙泊酚联合用药有降低ICP升高CPP作用.对高颅压患者手术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时,建议首选维库溴铵-丙泊酚配伍.

  •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向军武;谢静;黄承光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预示着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和极高的死亡率,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可采取高渗性脱水,亚低温疗法,巴比妥昏迷治疗及外科手术干预等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由于亚低温治疗会增加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巴比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均已少用.近来研究发现,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脑组织氧分压并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与改善预后.也有研究发现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与神经功能预后较差有关.目前关于颅内高压治疗的佳方案仍存在争议,未来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防继发性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本文就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颅脑外伤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与临床CT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研究

    作者:董家军;王维平

    目的①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规律;②探讨血浆NSE水平与伤情、CT、ICP、CCP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各型颅脑损伤患者24h内、3 d、7 d血浆NSE水平,并结合颅脑损伤程度、CT、ICP、CPP进行分析.结果①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NSE浓度立即升高,其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②血浆NSE水平与ICP正相关,与CPP负相关.③血浆NSE水平随CT图像改变而变化.结论①通过对血浆NSE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为颅脑损伤程度的判断提供较为实用的指标.②监测血浆NSE浓度,联合CT、ICP、CPP等指标,可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颅内压与脑灌注压持续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利孙;章翔;程娟丽;费舟;付洛安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护在急性颅内血肿救治中价值.方法选择两组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监护组:对65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持续ICP监测和CP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非监护组:65例病情相似的患者按常规治疗,不做ICP监测和CPP监测.结果监护组65 例在治疗前ICP均增高,56例CPP降低;ICP和CPP数值高低与治疗效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监护组死亡率12.3%,非监护组20%.监护组人均甘露醇用量、电解质紊乱及少尿型肾衰发生率均低于非监护组.结论 ICP和C PP监护在颅内血肿救治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脱水剂用量及相关并发症.

  • 脑氧监测进展

    作者:陈琦;尤新民

    脑对缺氧的耐性较差,因此发展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手段越来越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以往仅对平均动脉压(MAB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脑血流量(CBF)等基本参数进行监测来了解脑组织代谢状况是不够的,如重度贫血、低碳酸血症或动脉血氧饱和度较低时,虽然ICP、CPP和 CBF都正常,但脑组织缺血、缺氧依然存在[1].因此,为了能及早地发现脑缺血、缺氧,直接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很有必要.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苑玉清;李能德;毛庆;黄思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原发性脑损害多较严重.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有害递质的增加,常是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反应基础.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的变化可直接影响脑灌注压及脑血流的变化.本文监测了2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MABP的变化,并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作者:康新;伏光辉;王建伟;刘宇梁;王文学

    目的:探讨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气体交换、脑灌注、颅内压的影响.方法:以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GCS评分为3~8分,记录不同PEEP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当PEEP由4 cm H2O升至8 cm H2O时,ICP无明显变化,至12 cm H2O以上时ICP较PEEP为4 cm H2O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cm H2O时P<0.05,16 cm H2O时P<0.01).随PEEP增加,PaO2呈上升趋势,PEEP为8、12、16 cm H2O时同4 cm H2O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EP为8、12、16 cm H2O时同4 cm H2O时比较,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2/FiO2随PEEP增加增大,PEEP为8、12、16 cm H2O时同4 cm H2O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CPP随PEEP的升高,呈下降趋势,PEEP为8、12、16 cm H2O时同4 cm H2O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PEEP在4~16 cm H2O范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为相对安全范围,治疗应个体化调节.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的监测及其意义

    作者:曲虹;周丽娟;梁国标;李志清;高旭;王丹玲;赵丽萍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监测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伤后72 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非监护组和监护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非监护组采取常规治疗;监护组中伤后<24 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9.33 kPa)和B组(CPP<9.33 kPa),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MABP、PaO2、体温、PaCO2等)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伤后24 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为(8.33±1.08)kPa、血液PaO2为(7.88±2.78)kPa,明显低于A组的MABP(12.68±1.13)kPa 和PaO2(12.22±2.33)kPa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CP)为(4.04±0.12)kPa,较A组(2.55±0.09)kPa 明显增高(P<0.05).监护组与非监护组疗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动态CPP监护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旁路途径治疗肝衰竭高氨血症

    作者:余东山;谢青

    肝衰竭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和肝性脑病(HE).脑水肿主要发生在大脑皮质,亦可波及部分白质[1].虽然这些并发症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氮代谢扮演了重要角色.肝衰竭患者体内代谢中间产物堆积,缺氧及代谢紊乱等影响氨的清除,尿素循环过程极易失衡,加之组织炎症及大脑灌注压过低,加重了大脑功能障碍[2].高氨血症导致的综合征类似肝性脑病,包括纳差、呕吐、过度通气、昏睡、昏迷、脑水肿等.合并脑水肿的高氨血症患者,其体内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将影响大脑病理改变的可逆性及预后[3-5].因此,清除血液循环和脑中的氨成为治疗肝衰竭的关键之一.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分析

    作者:李良民;王现兴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神经外科1998年至2014年收治的86例PAD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保守治疗的52例患者和开颅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的颅内压(ICP)在入院后8h以后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保守治疗患者的48 h ICP降低值为(10.0±3.3)mm Hg,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的(19.0 ±4.1)mm Hg(t=11.225,P=0.000).保守治疗患者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脑灌注压(CCP)在入院后8h以后均呈现显著上升降趋势,保守治疗患者的48 h CCP升高值为(14.2±2.1)mm Hg与开颅手术的(13.8 ±2.4)mm H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816,P=0.275).保守治疗组死亡7例患者(13.46%),开颅手术组死亡5例患者(14.71%),保守治疗组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率50.00%与开颅手术组的47.06%相当(P>0.05).结论 PADBS患者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对ICP≥35 mm Hg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能够尽早降低患者的ICP,达到较好的疗效.

  • 甘露醇对颅内压、脑灌注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大东;魏莉;周劲建;赵轲;周君富

    甘露醇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脱水剂,但是对其脱水降颅内压(ICP)的应用时机、作用强度、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对平均动脉压(mABP)和脑灌注压(CPP)等参数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分歧.1999年1月~2004年10月,作者在800多例钻颅穿剌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29例重症脑出血患者脑室内持续的颅内压、脑灌注压参数进行监测,旨在探索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作用以及对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 肾上腺素泵在治疗心肺复苏后低血压症中应用

    作者:陈娜;杨争;刘丽红

    外源性肾上腺素的使用在进一步生命支持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1],盐酸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兴奋受体来增加主动脉舒张压及颈动脉压,从而提高冠状动脉压及脑灌注压增加左心室及脑血流,有利于进一步复苏.α肾上腺素作用能增加主动脉舒张压及颈动脉压,因而提高冠脉压和脑灌注压,增加左室及脑血流,促使心脏复跳[2].本文对54例心肺复苏(CPR)成功恢复有效心跳后出现低血压症患者进行肾上腺素泵微量泵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颅脑损伤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与微循环障碍

    作者:马德选;徐如祥

    脑微循环障碍是颅脑损伤后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存在脑缺血和脑充血两个过程.脑循环状态主要决定于脑血管阻力而与脑灌注压关系不大[1~2].神经、代谢等诸多因素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而影响脑血流.脑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少,α-受体密度也低,故脑微循环的血液灌流的调节主要受局部代谢因素的直接影响.许多因素对脑微循环的影响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本文就颅脑损伤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几种体液因子在脑循环障碍中的作用作一介绍.

  • 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钟河江;杨天德

    血管加压素能增加冠脉灌注压,提高心肌血流量,增加体循环系统阻力,提高脑血流量,增加心肺复苏成功率,在心肺脑复苏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 经颅多普勒与颅内压力监测及相关技术

    作者:马爱军;潘旭东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综合征,如不及时发现并解除,可导致严重的脑代谢障碍、灌注压下降或脑疝形成.文章综述了颅内压增高时TCD频谱、参数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阐明了TCD无创监测颅内压的可能性及临床意义.

  • 颅内病变的动态监测与评价

    作者:丁宏岩;董强

    颅内病变的监测方法包括颅内压力传感器、微透析导管、颈静脉氧饱和度测定和多参数感受器等有创监测技术,也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鼓膜移位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等无创监测方法.文章介绍了上述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实用性作了简单评价.

  • 经颅多普勒对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预测价值

    作者:安红伟;袁惠娟;王群;陆兵勋;赵德强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对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的128次腰穿测压前行TCD检查,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颅内感染组患者随着ICP升高,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波形普遍变尖,收缩期血流(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Vd)减慢,搏动指数(PI)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根据TCD参数及预测ICP(ICPe)及预测CPP(CPPe)的回归方程,ICPe及CPPe值与实测的ICP、CPP值呈正相关(r=0.594、0.910,均P<0.001).结论 TCD频谱参数可较准确预测颅内感染患者ICP、CPP的变化.

172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