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蛇毒酶对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作者:许继平;李玉莲;郭沂莲;尚伟;孙琳;毕建忠;来超

    帕金森病(PD)或帕金森综合征(PS)均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近几年对该病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发现P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基底神经节区局部脑血流灌注障碍.为此,我们在常规应用抗PD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蛇毒酶药物治疗后发现这些药物确实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多巴制剂的用量,现将我们治疗观察的结果给予报道.

  • 饮酒对长期酗酒者MCA血流灌注影响的TCCD对照研究

    作者:张铁山;刘兴姣;胡颖;范梅贞;毛骞;郭劲红;李一丹

    目的探讨饮酒对长期酗酒者脑血流灌注影响的规律.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对76例酗酒者(实验组)及52例非酗酒者(对照组)分别在饮酒前、饮酒后30 min、1 h、2 h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并观察频谱形态.采用同一品牌和批号的市售白酒,饮酒量按纯酒精折算(0.65 g/kg),实验于晚餐前2 h开始,20 min内饮入.结果 (1)酗酒者饮酒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础血流速度(Vp、Vd及Vm)均较正常减低、搏动指数(PI)增大(P分别<0.01或<0.05),以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明显.血流频谱形态圆钝,S1、S2峰融合,S2>S1.酗酒者饮酒后3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较饮酒前变化不明显,1 h后血流速度较饮酒前增高(P<0.01或<0.05),饮酒后2 h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到饮酒前状态;(2)非酗酒者饮酒后30 min脑血流速度明显增高,1 h后达到高峰,2 h后基本恢复到饮酒前状态;饮酒后脑动脉血流频谱S1峰较饮酒前尖耸.结论本研究显示:是否长期酗酒脑血流灌注情况有所不同、对急性酒精干预的反应不同;揭示了长期酗酒者对脑血流灌注的损害,对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灌注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作者:孟璇;王欣;袁耿彪;石正洪;周俊林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灌注(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探讨对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2例I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TCD、SPECT及MRA检查,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MRA对ICA狭窄或闭塞检测结果与DSA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8%、80.5%,对侧枝循环开放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2.2%、47.6%.TCD检测患侧和健侧MCA的Vs、P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SPECT阳性区与MCA的Vm、PI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58,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TCD、SPECT及MRA检查联合应用,从不同角度为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全面的客观依据,是可靠的综合性检查方法.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慢性酒精中毒者脑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波;韩艳;王熠;陈玉顺;刘雪梅;赵卫卫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规律.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68例慢性酒精中毒者和50例正常人,对比其脑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vm)的变化.结果:慢性酒精中毒者MCA、ACA、VA的血流速度减低,频谱S1、S2峰融合,波峰圆钝,以PICA较明显.结论:慢性酒精中毒者与正常人的脑动脉对一定量酒精摄人的反应不同,正常人较为敏感,而慢性酒精中毒者脑动脉对酒精的反应迟钝,且变化较小.慢性酒精中毒可以导致多支脑动脉血流速度减低.TCD为无创性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敏感方法.

  • 低速率脑血流灌注动态CT定量研究

    作者:梁建英;郭兴;余蕾;丁伟;李雪鹏;冯志刚;程秀梅;郭跃忠

    人脑的正常生理性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与脑血流变化密切相关.目前获取人类活体脑组织微循环血流的信息有多种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体层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氙-CT、MR灌注成像和CT灌注成像等.

  • 轻度认知障碍的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作者:袁瑛;魏文石;顾兆祥;杨莉芹;唐熙;姜建隽;张蓉;何薇;蒋茂松

    目的 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CI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老龄化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 MCI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期待其在MCI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 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减影法定位致痫灶的价值

    作者:郭勇;王泳胜;刘绍明;赵荣;彭静;张阳;郭亮;周颖

    目的:研究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减影法定位致癫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例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两次所得图像进行空间匹配后相减得到减影像,并与EEG、MRI、手术结果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与发作间期相比,13/14例发作期局部脑血流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减影像可显示血流改变的具体部位及形态;1例发作期血流低于发作间期,但病灶区表现明显.手术后病灶病理诊断包括胶质细胞增生、疤痕组织及胶质细胞瘤.术后13例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例效果不显著.结论:发作期与发作间期显像减影法定位致痫灶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 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进展

    作者:缪建平;潘燕红

    重型颅脑损伤(SBI)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且昏迷>6 h的颅脑损伤.此类患者伤后病理生理过程变化复杂,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有害递质增加,常导致继发性脑损害.近年来强调对继发的脑缺血缺氧致脑损害的干预和监护,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SBI监护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创伤系统、氧气供应、血压恢复、颅内压监测、营养、药物等多方面.本文主要对氧供、低血压、颅内压、脑灌注压、辅助过度通气、体液疗法等6个方面的监护进行综述.

  • 多种影像学方法在评估脑血流灌注中的价值

    作者:张桃;王城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众所周知,流经脑组织的血液占每分搏出量的20%,且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脑能量来源主要依赖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果脑组织的血供中断,2 min内脑电活动停止,5 min后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多种原因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中常见的原因是头颈部血管的狭窄,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或渐进性的胆固醇沉积引起。当出现脑血流灌注减低时,颅内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如颅底动脉环的前后交通支的开放、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等代偿机制维持脑细胞正常代谢所需。此时只要尽早恢复脑血氧供应,就可能保证脑组织细胞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恢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出现细胞代谢失常,会导致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下面就各种评估脑灌注的方法作一综述。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范变玲;冯利东;张向荣

    目的 对早期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后脑血流灌注的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脑血流灌注的状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评价

    作者:祁鹏;王大明;姚稚明;刘加春;王利军;李伟;陆军;翟乐乐;姜学丽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因素,分析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我院行SPECT检查且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颈动脉狭窄68例,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是否合并椎基底动脉狭窄(VBS)、侧支循环是否开放和支架成形术前后等情况时相关rCBF的变化.结果:单侧颈动脉狭窄按不同因素分组时相关rCBF下降例数的卡方检验:狭窄90%~99%分别与50%~69%和70%~89%患者比较,P值分别为0.046和0.020;合并VBS和不合并VBS患者比较,P值为0.927;侧支循环开放与无侧支循环患者比较,P值为0.222.颈动脉单侧狭窄与双侧狭窄患者比较,P值为0.046.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相关的rCBF下降区76%的患者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状况的改良Rankin评分由入院时(1.4±0.7)分降为术后的(0.4±0.3)分(P<0.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可能是影响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rCBF的因素,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狭窄相关rCBF,临床相关症状亦显著改善.

  •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合并大脑后动脉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

    作者:王莉;段炼;杨伟中;龙亚红;暴向阳;赵峰;咸鹏

    目的 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 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 结果 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 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 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李慧英;郑晓风;杨淑贞;甄伟兰;杨明宇;梅飞来;陈湘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将性别、年龄匹配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或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同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执行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包括听觉记忆力、视觉记忆力和逻辑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及视空间能力检查。结果(1)两组在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MoCA评分、视觉记忆、执行功能、结构能力及信息处理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SPECT静息显像+腺苷负荷试验共完成19例(对照组12例,病例组7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别为8.91(-2.48~15.87)与-6.21(-10.39~5.42)]及左侧额叶UR[分别为11.62(2.93~16.87)与1.04(-10.17~3.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TCD屏气试验完成26例(对照组与病例组各13例),病例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13±5);右侧(21±7)]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0.66±0.26);右侧(1.0±0.4)]与对照组的血管运动反应性[左侧(24±11);右侧(30±9)]和呼吸抑制指数[左侧(1.21±0.57);右侧(1.5±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 慢性脑缺血神经胶质细胞损伤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厚军;赵瑛

    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Binswanger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

  • 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邬刚;战丽萍;安明顺;李妍平;李杨;涂坤;王晋

    目的 研究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测量缺血区脑血流灌注参数,包括缺血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比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比值、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比值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比值.采用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BF比值、CBV比值较对照组提高,MTT比值和TTP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MoCA各亚项评分和总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CBV比值、CBF比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呈正相关(r=0.474,P=0.013;r=0.282,P=0.027),MTT比值、TTP比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呈负相关(r=-0.294,P=0.021;r=-0.382,P=0.019).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可提高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水平并提高MoCA评分.

  •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法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脑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作者:叶永强;张军;唐杰;沈钰;黄金兰;陈静;王晓慧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3D ASL)监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就诊的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试验组)以及20名年龄和性别相符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进行脑血流灌注成像扫描,试验组在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进行扫描,对照组在安静清醒状态下进行扫描,测量两者大脑局部脑血流量( rCBF )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试验组头痛发作期头痛侧颞叶脑血流rCBF值[(52.77±5.97) ml?100 g-1? min-1]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减少[(62.72±6.65) ml?100 g-1?min-1, t=3.780,P<0.01],头痛侧颞叶rCBF值[(53.97±5.87) ml?100 g-1? min-1]较健康对照组相应区域[(59.21±2.35) ml?100 g-1? min-1]呈现明显低灌注(t=4.449,P=0.001)。而试验组患者在发作间期未出现明显脑血流灌注减少。结论3D ASL可定量分析全脑血流灌注情况,监测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变化,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额叶癫癎12例的临床及脑血流灌注观察

    作者:王开颜;吕传真;洪震;刘兴党;侯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夜间额叶癫癎(Autosomal dominant 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ADNFLE)是很具临床特征的一种癫癎综合征,国外自1994年开始陆续有一些病例报道[1],Phillips等[2]报道散发病例.近年来,国内虽有个案病例报道,但临床对其认识仍不足,现将我们自2002年以来诊治的12例ADNFLE患者的临床及脑血流灌注进行回顾,报道如下.

  • 急性脑血管病与脑血流灌注

    作者:何世林

    目的 探索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恶化的不利因素,提出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既往住院的因脑灌注不良诱发病情恶化的16例各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寻找诱发因素和正确的干预措施.结果 各种原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者8例,不适当降压者5例,液体反应致低血压状态者3例.全部患者均在规范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扩溶、升压等处理,12例迅速好转,顺利康复,有效率为75%.结论 脑血流灌注不良为各类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恶化的共同诱发因素,强调应把改善脑血流灌注做为急性脑卒中的基础措施进行关注.

  • CT灌注成像评估Moyamoya病再灌注术后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实验研究

    作者:隋滨滨;高培毅;林燕;荆利娜;薛静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在Moyamoya病再灌注术后脑血流灌注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Moyamoya病患者,年龄8~46岁,平均年龄31.4±11.0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应用16层螺旋CT于颞浅-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手术前后分别行CT灌注扫描(CT perfusion,CTP)、重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灌注伪彩图.对术前、术后及复查灌注参数图进行比较;对于17例患者比较术后CTP图像与DSA结果.结果 32例Moyamoya病患者术前CTP检查显示,30例存在双侧额颞叶及基底节区不同程度的CBF降低,CBV增加,MTT及TTP延长区域,伴局部无灌注区;术后CTP检查显示30例术前显示低灌注患者中,16例显示低灌注区域缩小或消失,10例未见明显变化,4例局部可发现血流高灌注征象;17例CTP与DSA结果比较显示,5例结果符合度不佳.2例术前检查显示正常患者,1例较术前无变化,1例显示轻度高灌注征象.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CTP检查,其中4例较术后好转,3例与术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1例可见新发低灌注改变.结论 CT灌注成像检查可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对烟雾病患者术后血流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杨敏;唐明山

    目的 观察和研究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蚓激酶胶囊2粒/次,3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连续15 d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血管活性物的变化等进行对比.结果 ①82例患者中有75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1.46%;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蚓激酶胶囊治疗前[(10.85±3.26)分]与治疗后[(5.04±1.89)分]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③患者经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蚓激酶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的峰值流速(VP)、阻力指数(RI)、加速时间(AT)所得数值明显降低(P < 0.05、P < 0.01);⑤蚓激酶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1a含量、CGRP/ET、6-K-PGF1a/TXB2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