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脑损伤后理想的脑灌注压阈值

    作者:Paul Vespa;刘暌

    [编者按]<神经外科焦点>(Neurosurgical Focus)是由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Neurological Surgeons,AANS)创办的第1部电子版神经外科专业期刊,创刊于1996年7月,以月刊形式发行.

  • 丹参注射液联合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康孝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罂粟碱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30 mg/次,3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10 mL/次,1次/d,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等症状的出现例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两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的例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内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范围、脑灌注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范围和脑灌注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对颅脑创伤后颅内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细平;张馨予;涂悦;商崇智;王飞;张赛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HS)及20%甘露醇对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降颅压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7.5%HS组、3%HS组及20%甘露醇组,每组患者各20例.3组均按照颅脑创伤诊疗规范接受常规治疗,当颅内压(ICP)超过20 mmHg且持续时间达到5 min以上时,给予相应的高渗脱水治疗.连续监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内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每小时尿量、血钠浓度情况.结果 7.5%HS组、3%HS组及20%甘露醇均能降低ICP(P<0.05),但7.5%HS的起效时间、ICP降低幅度及有效降压时间均好于3%HS及20%甘露醇组(P<0.05);7.5%HS及3%HS均能升高MAP及CPP,对血钠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其利尿作用弱于20%甘露醇.结论 快速静脉滴注7.5%HS能显著降低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ICP,提高MAP,增加CPP,且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创伤后颅内高压的药物.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降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宏宇;赵明光;陈游力;魏学忠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70mmHg)和B组(CPP<70mmHg),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为(62.42±7.01)mmHg、血液PaO2(60.08±5.99)mmHg,明显低于A组的MABP(95.12±9.16)mmHg和PaO2(91.66±7.30)mmHg,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为(30.40±5.77)mmHg,较A组(19.22±2.80)mmHg明显增高(P<0.05).结论 CPP降低在伤后24h患者与低MABP和低氧血症有关,而伤后24~72 h与ICP增高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CPP监护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重型颅脑损伤的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测及意义

    作者:李春国

    4年来,我科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结合脑灌注压监测,结果表明同时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更能准确地掌握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有科学的指导意义,能准确地判断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 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有效脑灌注压无创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朱良付;黄如训;高庆春;陈颖贤;盛文利;曾进胜

    目的探讨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erebralperfusion pressure,CPP)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要求的青年健康志愿者32例,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动态压力流量关系法中的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CCP和CPP值.结果用常规法测定CCP有4例为负值,后经傅立叶变换法测定均为正值.常规法测定的CCP为(13.05±8.24)mm Hg(1 mm Hg=0.133kPa),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CCP平均为(19.68±9.30)mm Hg,较常规法测定值高(t=-2.904,P=0.005).常规法测定的有效CPP为(66.76±9.14)mm Hg,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有效CPP为(60.79±10.12)mm 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82,P=0.021).结论临床无创测定CCP和有效CPP应该采用傅立叶变换法.

  • 急性局灶性颅内压升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颅内压升高对经颅多普勒频谱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万景雯;吴钢;林建东;郑依勇

    目的 建立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探讨兔颅内高压状态下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TCD无创监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兔ICP、CPP及基底动脉TCD.结果 随着颅内压升高,依次出现5种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峰、舒张期逆向血流、极小的收缩峰、无血流.结论 根据TCD频谱变化能够定性判断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本动物模型简便、严密,具有推广价值.

  • Lund概念指导下颅内压、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磊;陈汉明;吕光宇;张友华

    目的 探讨Lund概念指导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5年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Lund概念指导下进行ICP、CPP监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甘露醇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3个月后预后.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癫痫、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神经源性肺水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Lund概念指导下进行ICP、CPP监测有利于减轻重型颅脑损患者脑水肿,降低患者ICP,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 重型颅脑外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应用

    作者:黄焱

    目的 探讨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意义.方法 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25例,监护组患者入院后2h 内或开颅术后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颅内压(ICP)监测,同时行脑灌注压(CPP)监测;并与25例伤情基本相似的非监护组病人比较研究.对照组未行ICP、CPP 监护.结果 监护组根据ICP 和CPP 变化及时行脱水降颅内压治疗,非监护组仅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0% 和36%(P<0.01),痊愈和生活自理者分别60%和32%(P<0.01).监护组5例死亡,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对照组死亡9例,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6/25),对照组为48.0%(12/25),两组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动态了解脑的血流灌注,能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病变,有助于临床赢得救治时间,对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宝鹏;代素敏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脑灌注压(CPP)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67例,根据通气策略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氧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 VC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 VO2)〕、机械通气参数〔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及吸入氧浓度(FiO2)〕及 CPP、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患者 PaCO2、Pj VCO2、PEEP、ICP 高于对照组,Vt、FiO2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 PaO2、SpO2、氧合指数、Sj VO2、CPP 及 MAP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EP 与 ICP 呈正相关(r =0.447,P =0.006);当 PEEP >10 cm H2 O 时,PEEP 与 CPP 呈负相关(r =-0.396,P =0.018);当 PEEP≤10 cm H2 O 时,PEEP 与 CPP 无直线相关性(r =-0.322,P =0.069)。PaCO2与 ICP 无直线相关性(r =0.302,P =0.081),与 CPP 呈正相关(r =0.417,P =0.022);Sj VO2与 ICP(r =-0.512,P =0.367)、CPP(r =0.281,P =0.098)、MAP( r =-0.194,P =0.296)无直线相关性,与 Pj VCO2呈负相关(r =-0.512,P =0.002)。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 CPP 及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脑室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徐国亭;姜丽华;赵永泉

    脑室镜手术与常规的开颅手术比较的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省时、恢复快等.但对麻醉处理有特殊要求.本研究拟采用异丙酚诱导,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全麻,通过监测ICP、CPP、MAP、HR和PETCO2等参数,来评价其用于脑室镜手术的可行性.

  • 异丙酚和普鲁卡因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陈萍;周泽军;陈敦敏;唐文渊;王波;朱继

    目的 观察异丙酚、普鲁卡因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 25例脑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异丙酚组(D组)和普鲁卡因组(P组).局麻下钻孔于颅骨及脑膜间安置SP-2000型颅内压监护仪,连续监测ICP,同时用Colin508连续监测MAP、HR及PETCO2.静注异丙酚2mg/kg后,输注异丙酚100~150pg·kg-1·min-1或普鲁卡因1mg·kg-1·min-130min,观察ICP、MAP及CPP的变化.结果 静注异丙酚2mg/kg后,两组病人ICP、MAP及CPP较诱导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病人维持期,ICP持续低于诱导前水平下降幅度18%~47%,MAP、CPP回升至诱导前水平,维持稳定.P组病人ICP也低于诱导前水平,下降幅度15%~30%,和D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20分钟,MAP、CPP及HR较诱导前和D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更适宜神经外科手术.

  •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进展

    作者:王恩真

    神经外科是医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九十年代是"大脑的十年",诸如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正电子扫描、导航技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新的监测仪正在进人手术室,使过去被认为所谓手术"禁区"均可以通过先进的神经影象学的精确定位,在严密的电生理监测下完成微创手术,与此相适应的近十年来神经外科麻醉的进步,先进的临床技能及贯穿在整个围术期的全方位的监护条件下,对维持围术期血液动力学、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稳定,保证脑氧供和氧耗的平衡,保持颅内顺应性和血脑屏障的功能完好提供了条件,把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到小[1].

  • 各种浓度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外伤后脑水肿的效果观察

    作者:梁碧先

    目的:探讨各种浓度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60例患者,按照应用高渗盐水的浓度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持续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颅内压,比较各组之间对于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的效果.结果:7.5%HS组颅内压降低幅度高于另外三组(P<0.05),7.5%HS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7.5%HS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7.5%HS组患者脑灌注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四种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降低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方面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7.5%HS效果佳.

  • 脑灌注压监控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国义民;刘俊国;陈建超

    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恒定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的基础,而稳定的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是CBF恒定的决定因素,CPP维持较高水平能使脑缺血的风险降至小[1].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随机选取格拉斯哥(GCS)评分3~8 分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CPP监测,控制CPP≥70 mm Hg,研究CP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 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仲爱玲;张强;王海波;张艳;戎捷骊;仲悦萍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病人在0°、10°、20°、30°床头高度时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水平随着床头角度的抬高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床头抬高至30°时,颅内压≥25 mmHg组病人不同床头抬高角度的脑灌注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颅内压水平病人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会随着床头角度的抬高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痛人的脑灌注压、颅内压有重要影响,床头抬高30°时能明显降低颅内压及平均动脉压,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干预.

  • 体位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徐梅华;田恒力;高文伟;陈浩;章左艳;吴瑛;严玉丽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病人都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抬高体位干预,记录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开骨瓣时与清除血肿后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81.8%,P<0.05),且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2.22分± 0.84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4.11分± 0.52分,均低于术前的7.30分± 1.11分和7.33分± 1.19分.[结论]术中抬高手术床头30°,有利于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从而提高预后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重度脑损伤补液探讨

    作者:靳涛

    重度颅损伤发生后,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极易发生脑缺血、缺氧,同时,伴发脑水肿与颅内高压是直接造成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1].如何补液提高脑灌注压,改善脑缺血,如何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成为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损伤手术后抢救过程中所有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临床与实验研究有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脑水肿与颅内高压患者不应该过分限制液体与钠的入量,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者,应该给予较多的液体,避免发生脱水状态,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否则可导致脑灌注压不足,脑缺血、缺氧.很多研究发现脑缺血、缺氧是颅脑外伤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还发现颅脑损伤一旦出现失血性休克,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无休克者成倍增加,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补高渗盐液及胶体液可使血压上升,并使脑压下降.小儿对应用脱水、利尿剂非常敏感,在脱水与补液不足的过程中,2~8 h内可发生血压明显下降,所以我们认为颅脑损伤在脱水疗法过程中,尿量畅者必须补足液体与电解质,不应限制液体与钠的用量,以保持血压与脑灌注压在正常范围.现将补液在临床应用的几个方面介绍如下.

  • 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鲁林;戴新娟;杨敏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测定头高位0°、10°、20°及30°时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根据公式测算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着床头抬高,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57±8.34)、(100.74±8.12)、(97.32±7.94)、(94.82±8.38)mmHg (1 mmHg=0.133 kPa),颅内压分别为(24.50±6.29)、(22.88±6.18)、(19.57±6.22)、(17.32±6.77) mmHg,呈逐渐降低,30°时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38、14.03,P<0.01);脑灌注压分别为(78.03±5.47)、(77.86±5.50)、(77.75±5.61)、(75.51±5.76)mmHg,呈轻微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P>0.05);颅内压中度增高(颅内压≥25 mmHg)的患者,头高位抬高至20°时,颅内压下降明显,为(27.46±5.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P<0.05),而脑灌注压(77.50±5.35)mmHg降低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03,P>0.05)。结论头高位30°能迅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保证其有效的脑灌注,是急诊抢救及护理同类患者时可推荐的安全治疗性体位。同时,对于颅内压中度增高的患者,采取床头抬高20°可减少患者颅内压适应能力降低、脑灌注不足的不利影响,增加护理的安全性,减少继发性脑损伤。

  • 新生儿颅内高压症的治疗

    作者:姚裕家

    新生儿颅内高压症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该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颅压增高常导致脑灌注压下降,加重或引起脑缺血缺氧及脑损伤.严重者迅速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引起新生儿颅内高压症的常见病因,为围产期窒息合并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内出血、脑积水、细菌性脑膜炎、产伤性颅内出血等所致的脑水肿、颅内高压.其它病因还有水、钠、酸碱平衡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72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