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990年和2010年中国3种细菌性脑膜炎疾病负担情况

    作者:孙谨芳;么鸿雁;于石成;胡跃华;王琦琦;皮晚笛;周脉耕;刘世炜;李镒冲

    目的 了解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3种细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负担.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数和率,YLL(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数和率,YLD(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数和率指标,描述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肺炎球菌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和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疾病负担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较1990年,我国3种细菌性脑膜炎的标化发病率降幅达50%左右,死亡率降低75%左右.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细菌性脑膜炎的DALY率高.2010年1岁以下婴儿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ALY率为97.82年/10万,肺炎球菌感染为49.49年/10万,脑膜炎球菌感染为32.22年/10万.随年龄增长,DALY率下降明显,但70岁及以上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DALY率又小幅升高.总体来看,2010年肺炎球菌脑膜炎的疾病负担重、b型嗜血杆菌脑膜炎次之,脑膜炎球菌感染低.结论 2010年较1990年,我国3种细菌性脑膜炎疾病负担明显下降.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是细菌性脑膜炎发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作者:朱长太;胡忠义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较为常见的疾病,约占结核病的0.5%~1.0%[1].全世界结核性脑膜炎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稳步下降,但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广泛传播及艾滋病的流行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使得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亦随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是死亡率高的肺外结核病,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但在临床工作中,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多不典型,易与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相混淆[1].因此,采取有效的实验室技术方法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评述如下.

  • 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娜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感染性脑膜炎患儿,其中病毒性脑膜炎54例,细菌性脑膜炎66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60名儿童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降钙素原情况.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C-反应蛋白(88.54±12.65)mg/L、血清降钙素原(5.15±5.87)ng/L、白细胞计数水平(15.57±1.18)×109/L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16.67±2.31)mg/L、(0.24±0.12)ng/L、(10.45±1.06)×109/L及对照组的(1.32±0.85)mg/L、(0.05±0.13)ng/L、(6.35±1.02)×109/L(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度95.45%,特异度96.30%,准确度95.83%.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价值显著,然而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升高有限.

  • 脑脊液乳酸和溶菌酶水平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凯歌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和溶菌酶水平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细菌性脑膜炎患儿56例作为研究组A,病毒性脑膜炎患儿49例作为研究组B,健康体检儿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A的脑脊液乳酸和溶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组B和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研究组A的脑脊液乳酸和溶菌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乳酸和溶菌酶水平明显增高,因此检验患儿脑脊液乳酸和溶菌酶水平对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广西南宁地区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董柏青;唐振柱;林玫;李翠云;谭冬梅;梁大斌;廖和壮;刘先知;权怡;方锦嵩;吴兴华;秦卫文;Kilgore PE;Kennedy WA;徐志一;Clemens JD

    目的分析南宁地区5岁以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流行特征、病原谱、后遗症等的特点.方法采取以监测区域所有医院、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为监测单位,以人口为基数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以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例作为研究病例;采集脑脊液(CSF)和血液标本,按照统一规程进行病原学分离和临床诊断.结果在26个月的监测期内,在5岁以下儿童中共收集到符合筛检标准的研究病例1272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265例,临床诊断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6.36/10万,病原确诊细菌性脑膜炎病例38例,年均发病率为12.38/10万.确诊病例的病原谱以葡萄球菌为主,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双球菌(Sp);年龄分布以1月龄以下年龄组为高,次为1~12月龄组,1~24月龄组是Sp和流感嗜血杆菌(Hi)所致脑膜炎的高发年龄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0.00%,病死率18.42%.实验室分别从1193份血培养标本和1211份CSF培养标本中分离出40株Hi和23株Sp等致病菌,但均未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Nm).结论首次证实广西存在Hi所致脑膜炎,年均发病率为0.98/10万,处于较低发病水平;确诊细菌性脑膜炎年均发病率12.38/10万,是当前危及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确诊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谱以葡萄球菌为主.

  •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脑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岳少杰;李乔俊;罗自强;汤飞鸽;冯德云;邓世林;虞佩兰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大肠杆菌脑膜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在采用氨苄青霉素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模型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在注菌前、注菌后16、26h分别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含量和脑组织水、钠、钾、钙含量,并观察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后可明显减轻单纯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兔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蛋白质及脑组织水、钠、钙含量的增加和钾含量的下降,减弱脑组织MMP-9的表达.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可防止单纯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时所引起的一过性炎症反应和脑损伤加重,其机制与钙拮抗作用和减弱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有关.

  • hs-CRP和PCT水平的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洁新;杨立杰

    目的 探讨hs-CRP和PCT水平的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和同期收治的40例病毒性脑膜炎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s-CRP和PCT水平的变化,以及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和误诊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性脑膜炎hs-CRP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5.0%和97.2%,误诊率为25.0%,PCT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6.7%和94.6%,误诊率为33.3%;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hs-CRP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50.0%和77.8%,误诊率为50.0%,PCT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40.0%和74.6%,误诊率为60.0%.结论 hs-CRP和PCT是临床上常用的感染性炎症标志物,因此联合检测hs-CRP和PCT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细菌性脑膜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者:任红宇;安淑一;李马超;徐丽;朱兵清;邵祝军

    目的 建立8种细菌性脑膜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猪链球菌、结核杆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基因,通过优化单-PCR扩增体系及扩增程序,建立M-PCR方法检测8种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检测M-PCR体系的灵敏度.结果 初步建立了检测8种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的M-PCR扩增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导致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结论 M-PCR方法较常规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快速的特点,适合临床疑似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病例的检测及筛查,提高临床细菌性感染脑膜炎病例的诊断阳性率.

  • 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作者:马丽莉

    使用联合疫苗使链球菌性肺炎及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大量减少,此后脑膜炎球菌就成为美国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早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曾建议在特定高危人群中使用4价多糖疫苗预防气溶胶引起的感染,这些高危人群包括到流行或高地方性流行的国家旅行的人士及暴露于脑膜炎球菌的实验室人员.此疫苗还被推荐用于控制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的爆发.之前已有允许在大学新生中使用4价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MPSV4)的相关建议公布于众.

  • 预防威胁儿童生命的疾病——美国默沙东公司疫苗部召开"儿童免疫领域新研究成果"通报会

    作者:董君

    北京参加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的学术权威专家们一致认为,安全、有效的免疫计划完全可能成功地防御儿童疾病,但前提是疫苗的应用必须经过长期监测,其安全性被证明有足够的保障.2001年9月10日,美国默沙东公司疫苗部召开的"儿童免疫领域新研究成果"通报会,在美国儿科学会成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学院国际健康中心教授兼主任玛苏兰姆*桑托山姆博士(Dr.Mathuram Santosham)的主持下,就儿童疾病防治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1 轮状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制默沙东公司生物制品-临床研究部副主任劳拉*第基里奥博士(Dr.Larua Digilio)介绍了默沙东公司目前进行的大规模有关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工作.轮状病毒是儿童严重腹泻的常见病因,每年导致约60万婴幼儿死亡.在中国,近62%因腹泻住院患者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在美国,有数据表明部分婴幼儿在接种Rotashield(一种轮状病毒疫苗)后1~2周发生肠套叠(肠梗阻).默沙东公司正在开发新的轮状病毒疫苗,可能可以帮助预防这种儿童性疾病,实际上所有5岁以下儿童都会感染这种疾病.在临床试验中证实,研究中的默沙东公司轮状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轮状病毒疾病显示出70%的有效性,而对严重的轮状病毒疾病则表现出接近100%的效果.默沙东公司将进行大规模试验,研究的样本为6万例,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尤其是肠套叠问题.2 亚洲地区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疾病的调查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引起侵袭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发生300万例严重疾病,同时数以万计的患者死亡.肺炎与脑膜炎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不幸的是,在大部分亚洲地区以及其它新独立的国家,尚未建立起有关Hib发病的人群数据,因此,目前没有一个亚洲国家将Hib疫苗纳入到常规免疫项目.韩国汉城国际疫苗研究所的流行病学家保罗*基尔乔博士(Dr.Paul Kilgore)认为,亚洲许多儿童正在为一种原本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在韩国天府道及越南河内持续1年进行的监测研究表明,Hib疾病的发病情况在亚洲地区被严重地低估了.只要批准应用Hib疫苗,就能迅速降低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发病率.3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和风疹的预防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儿科传染病学主任黑齐*佩尔陶拉博士(Dr.Heikki Peltola)是芬兰一项长达14年,针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联合疫苗接种后严重不良反应随访调查的重要研究学者.他认为,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是非常严重的疾病.麻疹每年导致90万儿童死亡,而腮腺炎比人们一般认识到的严重,因为它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和听力.风疹则会严重影响妊娠期妇女,导致婴儿智力发育迟缓.如果MMR联合疫苗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是可以被消灭的.但是,即使这些疾病已经得到控制,输入病毒也会成为一种威胁,所以免疫监测意义重大.14年的研究证实,MMR联合疫苗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且与这三种疾病所带来的危险性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DNA的研究

    作者:杨红梅;吕静;邹文菁;徐军强;占建波;江永忠;朱兵清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DNA,并对脑膜炎奈瑟菌进行基因分群. 方法 提取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标本中待检菌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扩增ctrA、bexA、lytA基因,对ctrA扩增阳性标本及部分流脑菌株进行基因分群. 结果 685份脑脊液标本中19份检出脑膜炎奈瑟菌、8份检出肺炎链球菌、2份检出b型流感嗜血杆菌DNA基因片段;2份血清标本脑膜炎奈瑟菌DNA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对ctrA基因扩增阳性标本进行A、B、C、W135、X及Y分群,有18份为C群,3份为B群;部分健康人群携带的流脑菌株有14份为B群,2份为C群,1份为X群. 结论 荧光定量PCR灵敏性高,检测快速,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的检测、鉴别及对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群.

  • IL-17 A在呼吸道细菌定植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郑凯;张楠;何秋水

    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是由CD4+的T细胞亚群Th17细胞所产生的一种促炎因子,在抵抗呼吸道细菌定植和感染的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动物模型已证实其通过多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募集中性粒细胞,发挥促炎效应。而IL-17A基因多态性通过调节血清中的表达和分泌量,造成肺炎链球菌在个体定植的差异。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报道对IL-17A的结构、功能和信号转导途径进行总结;对动物实验证实的抗感染免疫作用、IL-17A基因多态性对呼吸道病原菌易感性、临床特征及预后结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脑脊液酶类及白蛋白指数对儿童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意义

    作者:李月英;杨铭华;阚秀梅;赵志红

    脑膜炎包括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地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的生化酶学检查对各类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1].脑膜感染或脑组织受损时,引起CSF中某些酶浓度升高[2].CSF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SF白蛋白指数)升高可提示血脑屏障障碍及受损程度.本文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脑膜炎患儿CSF酶类及白蛋白指数变化,探讨其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 PCT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作者:卜雪瑞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脑膜炎患儿,分为A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B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每组50例.A、B两组患儿均于使用抗菌药物(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除外)前空腹抽静脉血,使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浓度,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Vital Monitor-100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两组患儿PCT浓度变化、灵敏性、特异性及误诊率.结果:检测后A组患儿的PCT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PCT检测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检测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美罗培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燕燕;潘燕;张小林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细菌性脑膜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惊厥、颅内高压、昏迷等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美罗培南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头孢曲松钠的疗效.

  • 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颖燕;孔黎明;王俊霞;王亚娟

    化脓性脑膜炎,也称为细菌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化脓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发热、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至今仍然属于危重症范畴,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其短期并发症包括败血症、休克等,长期并发症包括听力损害、认知缺陷、癫痫和脑水肿[1]。在20世纪初期,血浆治疗将该病病死率降至40%~50%;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氯霉素的应用,进一步将死亡率降低至5%~10%;此后尽管有不同新的抗生素出现,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没有明显下降[2]。在发达国家,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三种常见致病菌所致病死率分别是15.3%、7.5%和3.8%,总病死率低于10%,但是幸存者后遗症的发生率仍没有明显下降,约2.5%~27.7%存在后遗症[2]。目前研究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的存活患儿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如听力和视力损害、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运动障碍和惊厥,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患儿会出现学习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来自荷兰的一项回顾性研究[3]表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病死率为21%,存活者中半数出现了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自1949年皮质激素首次被引入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后,除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外,对重症病例开始尝试合并使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常见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在过去十年已经获得了广泛关注,它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后遗症发生率等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患儿都适用,故地塞米松在化脓性脑膜炎的应用引起了多方争议[4]。在此,我们结合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综述。

  •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现状

    作者:戴晓艳;刘正印

    细菌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年发病率为4/10万~6/10万[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因此,对病原菌治疗的方案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重点对目前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现状作-介绍.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彭艳松;常大芸;张兰华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meningitis ,简称化脑),亦称细菌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多见,2岁以内发病者约占该病的75%,发病高峰年龄是6~12个月,冬春季是化脑的好发季节。化脑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改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的化脓性改变等。近年来,该病的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该病预后的关键。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一例

    作者:杨申;赵林;秦丽晨

    李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多通过食物传播,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升高[1]。李斯特菌脑膜炎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比较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现报道本院应用青霉素成功救治的1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病例。

  • 降钙素原在鉴别不同类型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闫青;余玲;刘江;夏芳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膜炎患者90例,将患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42例与病毒性脑膜炎组48例,于患者入院前及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 T、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与病毒性脑炎组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及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血清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进行PC T检测有助于不同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并且通过PC T 的检测能够判定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57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