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静脉球部血气分析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徐兰娟;李保林;杨彩浮

    由于脑组织的生理活动需要大量耗氧,故脑组织对于缺氧极其敏感.对于正常机体,脑氧的供应取决于规律的持续性脑血流,而重型颅脑损伤会影响到脑血流,从而影响到脑氧的供应与分配.因此,监测脑组织氧代谢,预防和减少脑缺氧的发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jugular bulb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1],血乳酸(blood lactate,BLA)[2],脑组织氧分压,微透析[3]和近红外光谱技术[4].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近年来,应用颈静脉球部穿刺置管监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颈静脉球部血气分析指标,观察其在该类患者中的变化,并应用于指导治疗,为临床提供了客观可靠的数据.

  • 术前急诊钻颅引流对脑创伤脑疝病人脑氧及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方乃成;邵高峰;何玉领;赵明;杜国森;陈江利;陈飞;金星火;杨刚;王马军

    为提高脑创伤脑疝病人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我科于2003年3月以来对68例脑创伤脑疝病人在开颅术前采用急诊钻颅引流的方法迅速降低颅内压(ICP),暂时缩短脑疝时限,为病人争取抢救机会.本文还对钻颅引流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brain tissue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byO2)进行了监测,进一步论证急诊钻孔引流术在脑创伤脑疝病人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 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脑血流和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作者:梁海乾;只达石;张赛;陈广迪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HV)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的颅内压(ICP)、脑血流(CBF)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20例sTBI(GCS 3~8分)病人,伤后2~5d ICP超过20mmHg时,应用机械通气法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27~32mmHg之间30min,同时连续监测ICP、CBF和PbtO2.结果所有病人共进行了46次HV,HV可使ICP明显下降(43/46),而CBF和PbtO2对CO2的反应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试验(38/46)CBF和PbtO2明显下降,但仍然保持在各自的缺血阈值(50AU和10mmHg)之上;5次试验CBF和PbtO2下降低于各自的缺血阈值;3次试验ICP无明显变化,CBF轻度升高,而PbtO2下降.结论HV可降低ICP,但有导致或加重脑缺血的危险,应尽量避免早期长时程应用.HV应在CBF持续监测下应用.

  • 重型颅脑损伤中脑温脑组织氧分压持续监测

    作者:周里钢;只达石;张赛;刘敬业;陈荷红;肖绪林;毛瑞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中脑温(BT)、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持续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脑温、脑组织氧分压(PbtO2)探针脑白质温度、脑组织内物理性溶解的氧的压力.结果通过对1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研究分析发现:(1)在诱导低温后,直肠温度(RT)与BT的差异比正常体温时明显.(2)在重型颅脑伤后,PbtO2值降低,PbtO2<10mmHg时,可认为是脑缺氧的阈值.(3)伤后24小时内PbtO2<5mmHg预示病人预后不良.(4)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技术可指导过度换气的应用.结论在低温状态下,RT与BT的差异加大,因此,在研究低温对脑外伤的影响时,好能直接测量脑温.脑组织氧分压监测安全可靠,是脑组织氧合程度的一种灵敏的监测方法,它可以提示预后,并且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亚低温状态下脑多参数监测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用常规降颅压手段的评价

    作者:孙洪涛;涂悦;魏正军;程世翔;王延民;张赛

    目的 分析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进行脑多参数监测的结果,评估常规降颅压手段的临床意义.方法 42例sTBI患者(GCS<8分)进行亚低温治疗.对4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指标连续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后CPP、PbtO2和SjvO2水平明显上升,ICP水平明显下降.(2)亚低温状态下,以两种剂量(25 g及50 g)甘露醇对ICP> 20 mm Hg者进行脱水治疗.治疗30 min后,两组患者ICP均有显著降低,90 min后,25 g组ICP反弹明显,而50 g组ICP仍稳定在较低水平.(3)亚低温状态下,随着过度换气程度的不断增加,ICP降低的程度显著增加,但出现低PbtO2的比率也随之增高.(4)1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sTBI患者术后ICP明显下降,CPP、PbtO2及SjvO2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亚低温状态下,对于颅脑创伤后ICP增高的处理,可供选择手段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给予脑多参数监测,十分必要.

  • 重型颅脑创伤亚低温治疗中脑组织氧分压持续监测的应用

    作者:孙洪涛;程世翔;涂悦;吴焕成;李兆麟;张赛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重型颅脑创伤( sTBI)患者伤后早期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8例sTBI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连续监测Pbt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等指标,对监测结果以及PbtO2和其他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记录患者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在亚低温治疗初期,患者PbtO2、SjvO2和CPP明显上升,ICP明显下降,而治疗36 h和48 h后PbtO2及SjvO2无明显变化.亚低温治疗后IC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低PbtO2情况明显改善,ICP和PbtO2之间呈负相关;PbtO2及SjvO2水平明显上升,PbtO2与SjvO2呈直线正相关;PbtO2与CPP呈直线正相关.监测过程中,在SjvO2和CPP水平正常的情况下,仍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出现低PbtO2情况.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低PbtO2水平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PbtO2是监测sTBI患者局部脑组织氧合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很高敏感性,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PbtO2降低的情况.

  •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氧分压和脑温的影响

    作者:只达石;张赛;林欣;陈荷红;肖绪林;苏晨方;尚彦国;牛玉德;刘敬业;张楷文;毛瑞;曹海华;杨谨涛;马宁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脑温(BT)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PbtO2和BT变化的影响。方法 重型脑损伤病人18例,在伤后1~2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5℃~34.9℃,持续1~7天,平均57.7±28.4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PbtO2和BT等指标。PbtO2和BT监测使用LICOX-Ⅱ型(德国)PbtO2和BT代谢仪,分别用PbtO2和BT探头置于无明显损伤的额叶白质内(硬膜下27~36mm深处),持续监测1~5天,平均54.8±27.0小时。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预后。结果 本组18例病人脑损伤后24小时内PbtO2值(9.6±6.8mmHg)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水平(16~40mmHg)。亚低温治疗24小时后PbtO2显著提高到28.7±8.8mmI6,伤后第3天时仍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重型脑损伤急性期BT高于RT,亚低温治疗使BT与RT差距增大。过度换气(PaCO2=25mm-Hg左右)可降低脑损伤后的高颅压,但同时导致PbtO2明显下降。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应用PbtO2和BT直接监测技术,安全可靠,对于判定病情以及指导亚低温和过度换气等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胡胜利;金清东;刘智;朱刚;林江凯;王宪荣;冯华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TBI)大鼠行为学、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iO2)和脑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压氧预适应组,各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Moor 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LDF)和LICOX CMP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分别监测伤区rCBF和PbtiO2变化.结果:伤后24 h高原组较平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rCBF和PbtiO2下降,脑组织含水量增加,高压氧预适应组较高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 rCBF和PbtiO2升高(P<0.05和P<0.05),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使rCBF和PbtiO2升高,脑组织水肿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改善.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救治多模态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彦龙;常涛;罗涛;李立宏;屈延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重度残疾的主要疾病.当前TBI救治的监测手段以体格检查、影像检查为主,其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诊断、干预TBI的病理生理过程,缺乏明确的、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颅内压监测、脑组织氧监测、脑微透析技术、脑电监测以及脑血流监测是监测TBI的重要方法.多模态监测是对这些孤立监测手段的整合,其能够从不同角度评估TBI程度,相应的目标导向治疗能够指导临床医师采取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进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转归.

  • 不同通气状态下丙泊酚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作者:黄绍农;刘友坦;张嘉新;卢健芳;陈志聪;李维平

    过度通气可使颅内压(ICP)迅速下降.临床上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常用过度通气控制颅内高压,但过度通气可使腩血管收缩,有造成脑缺血,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1].

  • 重型颅脑损伤各项临床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焕芝;尹元桂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及脑灌注压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CT检查确诊重型颅脑损伤病例21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常规给予吸氧、脱水、利尿、止血、抗感染、抗消化道溃疡、血糖控制、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等对症治疗。保守治疗34例,手术治疗176例。均给予24 h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及脑灌注压监测,并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颅内压水平:24 h颅内压﹤20 mmHg、20~35 mmHg、36~50 mmHg与﹥50 mmHg在预后良好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90.9%、66.7%、43.5%和22.2%,在预后不良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9.1%、33.3%、56.5%和77.8%,预后良好与不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23,P﹤0.01)。(2)脑组织氧分压:24 h脑组织氧分压﹤5 mmHg、5~15 mmHg、16~40 mmHg和﹥40 mmHg在预后良好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72.7%、32.7%、75.0%和80.0%,在预后不良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27.3%、67.3%、25.0%和20.0%,预后良好与不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01,P﹤0.01)。(3)脑灌注压:24 h脑灌注压﹤40 mmHg、40~60 mmHg、61~80 mmHg和﹥80 mmHg在预后良好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20.0%、49.3%、74.3%和79.2%,在预后不良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80.0%、50.7%、25.7%和20.8%,预后良好与不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0,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脑组织氧分压及脑灌注压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3项指标均与患者预后有关,有效控制颅内压升高、促进脑灌注压和脑组织氧分压升高,将有利于提高预后。

  •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吴长武

    颅脑在受伤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脑水肿和颅内高压,造成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移位和脑疝等严重后果。根据(Monroe-Kellie)原理,颅内压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传统治疗颅内压升高的方法(包括过度通气、亚低温、巴比妥类药物和脱水剂的应用等)有一定的作用,但特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导致难控性颅高压,传统治疗措施无效。1901年,Kocher首次提倡为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减压。此后一个多世纪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组织灌注和提高脑组织氧分压。随着新兴材料和手术器械的应用以及手术技能的成熟,去骨瓣减压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因迟发性血肿或减压不充分而再次手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ilateral decompress craniectomy,BDC)。BDC由Miyazakih[1]在1966年首先提出,并在1971年以后逐渐普及。标准的B D C是指手术去除双侧额颞顶颅骨骨瓣,扩大颅内腔容积,使得脑组织有膨胀的空间,降低颅内压力,解放受压脑组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去骨瓣、去骨瓣的部位和骨瓣面积。

  •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病人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丽珠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治疗是指周期性呼吸超过一个大气压纯氧的治疗.HBO可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弥散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氧,使脑组织氧分压相应提高,同时HBO又可使脑组织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脑组织的修复.颅脑外伤病人由于病情复杂、危重、抢救成功率低,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多,我科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病人的效果观察

    作者:白丽爱;薛建芬;岂换芳

    高压氧治疗是指周期性呼吸超过一个大气压纯氧的治疗.高压氧可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弥散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氧,使脑组织氧分压相应提高,同时高压氧又可使脑组织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脑组织的修复[1].

  • 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作者:王金林;崔建忠;周开顺;王凯杰;刘爱军;余波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尼莫地平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除常规治疗外,于24小时内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持续监测PbtO2,并对不同时段PbtO2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患者于伤后3个月行CO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治疗8小时时段PbtO2无显著差异(P>0.05),但尼莫地平组在治疗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时段Pbt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COS评分显示尼莫地平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促进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PbtO2监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近期病情监测手段.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监测

    作者:王金林;尹立国;崔建忠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损害则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强调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干预和监护,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向军武;谢静;黄承光

    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预示着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和极高的死亡率,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可采取高渗性脱水,亚低温疗法,巴比妥昏迷治疗及外科手术干预等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由于亚低温治疗会增加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巴比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均已少用.近来研究发现,监测颅内压、脑灌注压、脑组织氧分压并指导临床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与改善预后.也有研究发现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与神经功能预后较差有关.目前关于颅内高压治疗的佳方案仍存在争议,未来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防继发性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本文就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高压的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黄绍农;赵大忠;李维平;刘友坦;陈建颜;高申山

    目的探讨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外伤(TBI)病人脑组织氧分压(PbrO2)的影响.方法比较12例TBI病人过度通气前后PbrO2、ICP、CPP的变化.结果过度通气前后PbrO2明显降低(P<0.05).结论过度通气降低PbrO2,使已降低的PbrO2进一步减少,有可能加重继发性脑缺血缺氧.

  • 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季晖

    目的 观察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rO2)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别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2h及7d的PbrO2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预后及不同时间PbrO2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β-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疗法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PbrO2、改善脑组织代谢.

  • 猪急性脑内血肿状态下脑组织PO2,PCO2和pH的变化

    作者:包映晖;江基尧;朱诚;张光霁;卢亦成;马驰原;蔡如珏

    目的:研究猪在急性脑内血肿所致颅内高压时,脑组织PO2,PCO2,pH值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泵注射法建立猪急性脑内血肿模型,注血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ti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tiCO 2),pH,HCO3-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颅内注血后,ICP急剧上升,CPP下降,PtiO2下降(P<0.01),PtiCO2升高(P< 0.05),pH值下降(P<0.05).PtiO2与CPP,ICP之间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脑组织氧分压监测能早期发现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 .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