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养阴解毒法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例

    作者:李保良;王灵台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解毒中药为主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益气养阴解毒为主中药汤剂(党参、茯苓、石斛、枸杞子、陈皮、生地、白花蛇舌草、蛇六谷等),每日一剂,配合熊去氧胆酸(15mg·kg-1·d-1,分3次服用),共治疗8周,根据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血酯改变以评定疗效.结果:临床基本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法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显著.

  • 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史文丽;张晓锋;李建宇;刘飞飞

    目的 观察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13 ~ 15 mg/(kg·d),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50 mg,每日3次,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豨莶二黄汤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治疗后12周及24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总胆汁酸(TBA)值在治疗后12周及24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治疗组ALT、AST、ALP、GGT、TBIL及TBA均较对照组同时间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4周,治疗组血清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能明显改善症状及肝功能,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且远期疗效好.

  • 扶正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5例

    作者:刘敏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是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在近年的临床中,笔者对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总结,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些经验.

  • 2.111胃动素、熊去氧胆酸对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调节

    作者:方萍;董蕾;罗金燕

    目的在大鼠清醒、空腹、自由活动的生理状态下,分别观察胃动素和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对大鼠MMC的影响,初步探讨它们在小肠MMC的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

  • 熊胆粉及其替代品对阿糖胞苷致血小板减少模型外周血象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青春;娜仁其木格;朱翔慧;王宏宇;白长喜

    目的:观察熊胆粉和熊去氧胆酸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巨核细胞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研究蒙药熊胆有效替代品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阿糖胞苷诱发血小板减少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泼尼松、蒙药熊胆(中、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中、高)剂量7组,并相应进行灌胃治疗.治疗10 d后,对比观察各组外周血象、脾及胸腺脏器指数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脾脏脏器指数增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第10天恢复正常;治疗后,各治疗组PLT、WBC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泼尼松组WBC计数减少,脾脏脏器指数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蒙药熊胆高剂量组和熊去氧胆酸高剂量组尤为显著.结论:熊胆粉及熊去氧胆酸对阿糖胞苷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均有治疗作用,熊去氧胆酸有望代替熊胆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

  •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剑明;刘蓉

    目的 观察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抗病毒治疗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者,症状及体征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10周.结果 治疗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4.14%(P<0.01).结论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抗病毒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强肝胶囊联合应用,比单用泛昔洛韦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Nrf2抗氧化、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雅斌;李语玲;张津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Nrf2抗氧化、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东方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的联合组、接受S-腺苷蛋氨酸治疗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测定机体血清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一氧化氮合酶(NOS)、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血骨桥蛋白(OPN)、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一氧化氮(NO)]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rf2抗氧化指标[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醌NADH脱氢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表达量.结果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组内治疗后血清中TBiL、ALT、AST、NOS、TNF-α、OPN、MIF、NO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rf-2、NQO1、HO1、GSH-Px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外周血中Keap1的表达强度以及血清中IL-10、sTNFR1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中TBiL、ALT、AST、NOS、TNF-α、OPN、MIF、NO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rf-2、NQO1、HO1、GSH-Px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Keap1的表达强度以及血清中IL-10、sTNFR1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抑制Nrf2抗氧化通路以及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

  • 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鲁冰冬;何萍;孟凡环;王锦华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均予保肝、降酶、退黄及对症支持等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0.25g/d3次口服,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TBIL、γ-GT、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084、5.168、8.277,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血脂检测、脂肪肝检测,观察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

  • 熊去氧胆酸治疗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作者:刘芳兵

    乙型肝炎(乙肝)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但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属散发.我国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目前,中国人口中有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会引起肝脏病变,乙肝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对乙肝的防治以疫苗接种为主,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要辅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 自拟方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作者:黄大跃

    <脉经>云:"肝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治疗肝胆病,当宗条达疏通为原则.在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中,总结出如下方药:金钱草30g、大黄20g 、鸡内金15g、郁金20g、木香15g、柴胡15g、枳实15g、虎杖15g、芒硝15g、元胡15g、川楝10g、龙胆草10g、茵陈20g、前仁20g(包煎)、甘草10g、琥珀6g(冲服).熊去氧胆酸2 片,3次/d.

  • 保肝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0例疗效

    作者:周晓丽

    目的:观察保肝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肝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NF-α、皮肤瘙痒、妊娠结局.结果:两组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治疗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在对症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保肝解毒汤,能够改善患者病情,短时间内缓解皮肤瘙痒情况,同时对母婴妊娠结局也有积极影响.

  • 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孙琴;黄桂琼;王晓东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一般治疗(维生素C、肌苷等)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治疗前后评价瘙痒评分、血总胆汁酸(TBA)、肝酶等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2.42±0.50 vs.0.53±0.51.t=11.45)、TBA[(48.39±10.47)μmol/L vs.(16.22±8.51)μmol/L,t=1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1.47±45.94)IU/L vs.(148.11±48.73)IU/L,t=8.36]、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40.79±42.07)IU/L vs.(133.74±46.11)IU/L,t=7.61]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ALT[(276.24±53.75)IU/L vs.(182.82±53.41)IU/L,t=5.96]、AST[(239.06±51.05)IU/L vs.(146.50±54.43)IU/L,t=5.10]也有明显改善(P<0.01),而瘙痒评分、TBA则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率(10% vs.40%,x2=4.68)、羊水胎粪污染率(10% vs.55%,x2=9.00)、因胎儿缺氧行剖宫产概率(5% vs.45%,x2=8.32)均较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ICP安全有效,可改善妊娠结局.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Gilbert综合征一例

    作者:胡中杰;刘颖;仇丽霞;聂巍;范作鹏

    患者男,55岁。主因“反复乏力、尿黄2年,加重伴食欲减退1个月”于201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肝病科。患者于2009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病表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病”,给予茵莲清肝、联苯双酯等治疗1年余,疗效欠佳,遂于2011年1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7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 U/L,碱性磷酸酶(ALP)262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338 U/L,自身抗体指标不详,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给予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等治疗,患者ALT、AST、γ-GT等指标均较前下降,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熊去氧胆酸治疗。但患者于2011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尿色加深,伴食欲减退,食量减少1/3,并出现尿色加深,就诊于我院门诊,实验室检查 ALT 47 U/L、TBIL 58.3μmol/L、DBIL 5.9μmol/L、DBIL/TBIL 0.10、γ-GT 132 U/L、ALP 156 U/L。遂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应用进展

    作者:郭芳;魏来

    胆汁淤积是指由于肝胆酸流受阻而导致的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胆道上皮病变导致胆汁酸转运障碍,增加了血清胆汁酸浓度,普遍特征是胆汁酸在肝脏和血液中蓄积伴胆汁流减少,慢性胆汁淤积肝损伤主要由肝内淤积的高浓度肝细胞毒性疏水胆汁酸(如石胆酸及其前体鹅去氧胆酸)介导,它们溶解胞膜脂质,致胞膜损坏、细胞完整性破坏及胞内成分漏出,并能引发免疫激活介导的肝损伤,以进展性肝内胆酸潴留导致肝损伤、肝硬化和死亡为特征.

  •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贾继东

    用熊的胆汁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有很长的历史.在我国,熊胆的药用价值至少在几百年前已被认识.20世纪初,瑞典学者Hammarsten从北极熊的胆汁中发现了一种胆酸,命名为熊胆酸(ursocholeinic acid);1927年日本Okayama大学的Shoda从中国进口的熊胆中也分离并结晶出这种胆酸,并把它命名为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

  • 熊去氧胆酸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Meta分析

    作者:崔德军;黄博;朱敏;任映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预防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癌变的有效性.方法:用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获得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12.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2统计软件分析UDCA预防UC癌变的有效性,效应量为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根据纳入标准纳入3个比较UDCA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UDCA组结直肠非典型性增生或癌的发病率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非典型性增生:OR=1.11,95%CI:0.22-5.73,P=0.90;癌:OR=0.54,95%CI:0.12-2.54,P=0.44).与安慰剂比较,UDCA可减少非典型性增生积分.结论:UDCA可阻止UC结直肠低度非典型性增生的进展,但不能降低UC相关性非典型性增生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雪林;苗千里;张晓刚;倪介平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病理、血清学特点.方法:对13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肝脏病理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均为女性,年龄32~69岁,临床以持续黄疸、皮肤瘙痒、肝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合并口干、眼干多见;血清球蛋白、r球蛋白、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酞酶、总胆固醇和IgM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均为阳性;9例肝脏病理符合胆管炎期5例,细小胆管增生期3例,瘢痕期l例;9例早期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结论:中年女性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害伴碱性磷酸酶、IgM升高,且AMA及AMA-M2阳性,可诊断为PBC,并非一定依据肝脏病理活检,熊去氧胆酸对早期PBC患者治疗有效.

  • 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韦;王枫;吕宗舜;张爱青

    目的:对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系统中检索已发表的关于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后对纳入的研究利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与熊去氧胆酸单用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23,95%CI:1.07-1.41,P=0.004),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WMD=-1.69,95%CI:-2.77--0.62,P=0.00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WMD=-1.01,95%CI:-1.59--0.43,P=0.000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WMD=-22.65,95%CI:-35.27--10.04,P=0.0004)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WMD=-21.93,95%CI:-23.74--20.12,P<0.00001).单用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清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WMD值分别为(WMD=-21.96,95%CI:-35.73--8.18,P=0.002); (WMD=-28.80,95%CI:-51.85--5.76,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26,95%CI:0.88-5.83,P=0.09).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NAFLD安全有效,但需联合其他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熊去氧胆酸减弱日本血吸虫诱导的肝纤维化

    作者:王学国;黎东明;赵红岩;林师佈;黄小龙;杨青壮;李旺;杨彦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正常6-8周龄♀C57B 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l、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UDCA溶液,灌胃8 wk后,检测血清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 wk后,UDCA处理后,血清AST、ALT、HA和LN有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用药后Col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这种结果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减弱肝纤维化的进程.

977 条记录 4/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