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度恶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艳丽;成继民;张文;陈玮;赵龙坡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于1939年先报道发生于肺脏或胸膜[1].病理学界刚开始认为它是非肿瘤性的,但现已证实它是一种独立肿瘤.目前报道的IMT大多属于良性病变,低度恶性IMT很少见.本文就3例低度恶性IMT病例,结合文献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

  • 颌面部肿瘤引起低磷抗D骨软化症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李红艳

    磷是人体含量多的元素之一.正常人体内含磷400 g~800 g,占体重的0.8%~1.2%,体内磷的85%存在于骨和牙,其余散在分布于横纹肌膜、肌组织、皮肤、神经组织以及其他脏器.磷的需要量为钙的1.5倍,成人需0.8 g/d~1.5 g/d.磷以磷蛋白、磷脂或无机磷形式广泛分布于食物内,如牛奶、乳制品、鱼肉类、小麦和谷类均含有丰富的磷.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李红兵;程寿林;李其祥;温伟春

    目的:探讨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 IM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肺部IM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根据肿瘤发生部位4例中3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3例中央型IMT中2例呈浸润性生长,累及胸膜及纵隔,与纵隔内大血管分界不清,邻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中2例肺不张,1例支气管受压变窄。2例出现斑片状及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例周围型表现浅分叶,边界清楚,呈“桃尖征”表现,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可见条状分隔及斑片状强化。结论肺部IMT无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可呈浸润性生长,尤其是中央型。CT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初步判断其良恶性倾向。儿童、中青年患者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时,即使为浸润性生长,IMT应包括在鉴别诊断中。

  • 皮肌炎肾损害一例

    作者:刘爱学;鲍春德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以横纹肌为主要病变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多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出现肌组织炎症、变性改变,导致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皮肌炎尚伴有特征性皮疹.作为系统性疾病,PM/DM还常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但是临床上PM/DM肾脏累及的患者少见,现报告1例DM肾损害患者.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草案)

    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其临床特点是以肢体近端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PM指无皮肤损害的肌炎,伴皮疹的肌炎称DM.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 增生性肌炎伴软骨化生一例

    作者:姜立杰;刘树荣

    患者女性,51岁,半年前曾于劳作中使用工具时挤压左大腿前侧,自觉疼痛不适,未经治疗休息后缓解。其后半年间每遇劳累时左大腿前侧疼痛,均于休息后缓解,未予重视及治疗。于2012年2月20日B超检查示左侧大腿肌层低回声团块,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2012年2月25日因左大腿前侧疼痛加重入院,骨科检查示:左下肢肌肉无明显萎缩,皮温不高,静脉无怒张,触左大腿上段前侧一约6cm×5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下肢皮肤感觉及肌力无异常,足趾活动灵活,足背动脉搏动有力。磁共振成像(M RI )检查示:左侧股直肌占位病变,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股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大腿肿物性质待定,行局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2012年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左大腿局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股直肌内,质硬,边界欠清,与周围肌肉浸润粘连。肉眼观察:送检肌组织1块,大小约5.5cm×4cm×2cm ,灰红、灰褐色,切面可见一灰白色质硬区,与肌组织境界不清。镜下所见:萎缩变性的横纹肌纤维周围见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神经节样大细胞体积大,呈不规则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形或卵圆形,偏向一侧,核仁明显;增生的成纤维细胞间有多处软骨化生,化生软骨基质嗜碱性,并见软骨陷窝。免疫表型:Vimentin 标记梭形成纤维细胞和嗜碱性神经节样大细胞呈强阳性,Actin阳性,Desmin 标记横纹肌组织阳性;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Myoglobin和S-100均为阴性。病理诊断:增生性肌炎伴软骨化生。

  • 上皮样肉瘤二例病理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明祥;肖芹

    例1患者女,23岁。左前臂肿块伴疼痛2个月就诊。3年前有左前臂上皮样肉瘤手术史。专科体检:左前臂软组织肿块,表面破溃、淡黄色分泌物,直径约8 cm,质硬,不易推动,触之疼痛,左前臂活动受限,桡动脉搏动良好。 X线检查:左前臂X线片示左尺骨中段缺损,左前壁软组织肿块,呈菜花样,大小约8 cm×7 cm,左侧桡骨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行左前壁肿块活检,活检病理示左前壁上皮样肉瘤(复发)。后行左上臂离断术。术后病理:镜检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灶区糜烂、缺失,于其下纤维横纹肌组织内见异型细胞片状排列,部分细胞梭形,胞浆红染;部分为瘤巨细胞,核大、深染,胞浆丰富红染。免疫组织化学:CK (+++)、EMA(+++)、CD34(+++)、Vimentin(+++)、S-100(+++);CK5/6(-)、SMA(-)、Desmin(-)。病理诊断:左前臂经典型上皮样肉瘤(ES,远端型),侵及深部纤维横纹肌组织。

  • 衰老骨骼肌中的兴奋—收缩偶联与MG29蛋白

    作者:瞿惠芳;潘文朝;闫万军

    背景:"兴奋-收缩偶联"是神经-肌肉功能的基本功能特点,在衰老过程中肌肉功能的衰退与肌细胞中的兴奋-收缩解偶联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针对衰老肌细胞功能退化的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目的:综述有关衰老肌细胞钙离子变化的机制以及MG29蛋白在钙离子及与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作用的有关文献,为进一步了解衰老骨骼肌功能退化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9-11)和PubMed数据库(2009-01/2009-12)与衰老肌细胞钙离子变化的机制以及MG29蛋白及兴奋-收缩偶联相关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兴奋-收缩偶联:肌组织;肌细胞;衰老;抗阻训练;MG29"和"excitation-contraction;muscle;muscle cell;senescence;resistance traininq;MG29".纳入和衰老肌细胞钙离子、兴奋-收缩偶联及MG29蛋白相关的研究,排除陈旧的、重复的以及缺乏可信度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初步检索到中英文文献共43篇,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排除9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终纳入3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许多研究已经证明MG29蛋白在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随增龄MG29会出现明显减少的规律,推断其在肌组织衰老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新近有研究者发现适宜的抗阻训练可以使肌组织中MG29表达量增加.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作者:吕绍茂;段少银;韩丹;王金岸;叶锋;梁昆如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3例行CT平扫,10例平扫后行多期增强扫描,2例行MR检查,1例行食道钡餐检查.结果:病变位于乳突窦1例,肺部2例,纵隔2例,鼻咽1例,鼻窦1例,食道1例,胃窦1例,肝脏1例,腹膜后1例,膀胱1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5例,大部分病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发生在头颈部及腹膜后的肿瘤及1例纵隔肿瘤影像表现具有侵袭性.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但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其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是诊断IMT的重要依据.

  •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张谷青;陈月芹;张新东;史志涛;王彦辉;王皆欢

    病例 男,31岁.既往体健,查体B超发现脾脏占位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表现:平扫(图1),脾脏体积增大,约8个肋单元,其内见团块样混杂密度影,内部密度欠均匀,见囊状低密度灶,周围伴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区,大小约7.6 cm×6.8 cm×9.0 cm,增强后大部分呈轻度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2~4)CT值分别约为48HU、55HU、70HU,内部囊状低密度未见强化.拟诊:脾脏占位性病变,不典型血管瘤可能,恶性病变不除外.

  • 肺及胸腔多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龚晓虹;袁玲玲;母华国

    病例 女,6岁,间断发热半月余,咳嗽10余天.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波动,发热每次持续2~3 d,无热期也达2~3 d,并出现间断刺激性咳嗽,痰少,无喘息及呼吸困难.体检左下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少量痰鸣音;双侧颈部可触及多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晰,质软,活动度可.血常规:WBC 11.7 G/L,RBC 3.97 G/L,血沉88 mm/h,呼吸道肿瘤标志物NSE 41.69,TBAb(-),肺吸虫皮试阴性.

  • 罕见胰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董进文;赵迅霞;王坦新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构成,是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的内脏和软组织的肿瘤,发生在成人的胰腺组织中十分罕见,国外文献报道1例[1],检索国内文献未见报道.现笔者报道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IMT,探讨其CT的影像表现特点并回顾复习相关文献.

  •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赵巧玲;李芬;尹益民

    病例女,44岁,已婚.因左乳腺肿块再次切除术后复发3月来诊.患者于2006年5月因左乳腺肿块在外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纤维腺瘤、左乳慢性炎".于2007年3月又发现左乳切口内侧上方有一无明显压痛的肿块,再次在外院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腺腺病伴慢性炎".

  • 左侧腹股沟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作者:谢惠;覃川

    病例 女,38岁.入院前半年发现左侧腹股沟区一约鸡蛋大小包块,渐进性生长,无疼痛,现约7cm×8cm大小,其形态、大小不受体位影响.患病后精神、饮食及睡眠均可,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7cm×8cm大小的包块.质硬,局部与皮肤粘连,无压痛,不可回纳腹腔.

  •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道

    作者:王梅;张龙江;路莉;卢光明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1-2].泌尿生殖系统中,IMT多发生在膀胱及前列腺,肾脏比较少见[3].肾脏IMT预后较好,但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极易误诊为肾癌.本文报道3例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IMT,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肾脏IMT的认识.

  •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

    作者:丁炎;周锋盛;周昊;吴鹏西

    病例例1,男,82岁.因进行性进尿不畅10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夜尿频,并且逐渐出现排尿迟缓,3个月前排尿不畅症状进行加重,伴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超声提示:膀胱壁局部增厚,表面不光滑.CT提示:膀胱腔内见结节影,平扫23~29HU,动脉期39~43HU,延迟期74-81HU.手术所见:三角区输尿管间嵴偏右见1.0cmm× 1.0cm半球形肿物,突入膀胱腔,表面黏膜光滑.术后病理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与病理关系分析

    作者:侯刚;夏钰弘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特征性CT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的关系,以提高对其认识与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消化道腔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6例中4例发生于胃,2例发生于小肠.平扫均呈软组织密度影,类圆形,无坏死,CT值30 ~40 HU.增强后动脉期均轻度强化呈杂乱短星芒状,至门脉期、延迟期则明显强化.6例病理均以肌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为主.结论:消化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具有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定性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

    作者:黄炎

    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发生很多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现就临床常见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介绍如下.1 蛋白质代谢紊乱1.1 骨质疏松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活力, 减少蛋白质及粘多糖的合成, 使骨基质形成障碍.病变以胸椎下段、腰椎及骨盆骨常见, 严重者可形成压缩性骨折.1.2 肌萎缩糖皮质激素可促使蛋白质消耗, 肌组织水肿及纤维变性, 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肌萎缩.临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 易疲乏.病变部位以腰部、骨盆和四肢近端的肌组织显著.1.3 创口愈合不良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肉芽组织形成, 阻碍成纤维细胞及新血管生成, 使创口早期修复困难.

  • 4例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沈鹏;唐少珊

    目的 分析总结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7年7月在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为HIMT(4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2 ~ 69岁,其中男性、女性各2例.4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物大径3.4 ~21.2cm.2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模糊.2例为实性,内呈不均质低回声,2例为囊实混合性,肿物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均可检出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较为明确地提示HIMT大小、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情况,但HIMT的超声图像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Ⅳ期B型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脑膜白血病护理体会

    作者:吕彩丽;王颖;付婷

    1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该患因自觉右上肢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并肿胀,屈侧面呈扁平样肿物增大来院就诊.以右上肢恶性淋巴瘤收入院.入院后重度贫血,肢体高度肿胀伴低热.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侵犯肌组织,继而出现周身不适、头晕、头痛.骨髓穿刺,查末稍血象见全血细胞减少,瘤细胞占80%以上.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Ⅳ期B型并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脑膜白血病.给予骨髓穿刺注药,全身化疗,(COBP,CHOP)方案,输血、保肝、抗炎、降颅内压等治疗,使病情进展缓慢,无并发症发生.

160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