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생물의학공정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090
  • 国内刊号: 12-132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杜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Oddi括约肌同步测压与肌电记录的新方法

    作者:李智华;刘永康;陈飞;禹建峰;徐世荣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适用于壁内型Oddi括约肌(SO)同步测压与肌电记录的黏膜接触电极. 方法 分别将家兔和犬麻醉后,打开十二指肠大乳头对侧的十二指肠对系膜缘,同时使用浆膜钩状电极和黏膜接触电极记录家兔SO的肌电活动,比较二者记录的肌电波;用自制黏膜接触电极进一步检测犬SO的肌电活动,比较SO肌电活动和压力波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黏膜接触电极和浆膜钩状电极记录到的家兔SO肌电活动的波形较为一致,黏膜接触电极准确记录到犬SO的快波和慢波,SO的肌电活动与压力波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结论 黏膜接触电极能够同步记录壁内型SO的肌电和压力,SO的快波是SO周期性收缩的电生理基础.

  • 壳聚糖-明胶-果胶膜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细胞行为研究

    作者:窦岩;李俊杰;姚康德

    目的 考察壳聚糖-明胶-果胶膜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作用,为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可望用于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 方法 将MSC接种到壳聚糖-明胶-果胶(CS-Gel-P)膜和壳聚糖-明胶(CS-Gel)膜上,观察其生长形态,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活性,并考察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 结果 在CS-Gel-P膜上接种的MSC表现出比在CS-Gel膜和组织培养板(TCPS)上更好黏附性能,同时在不同时间点的碱性磷酸酶表达也均高于CS-Gel膜,在两种不同膜上的MSC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果胶的加入可以促进MSC的黏附和生长,同时更能促进MSC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 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微球的制备及对脂蛋白吸附选择性的研究

    作者:赵丽瑞;孙多先;刘满英

    目的 制备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吸附微球,探讨影响微球对血清脂蛋白吸附选择性的因素. 方法 用静电滴液发生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交联微球,测定微球对血清脂蛋白吸附. 结果 增加羧甲基壳聚糖的浓度,微球的吸附速度及选择性均增加,增加交联剂用量,吸附剂对LDL的吸附性能先提高,而后降低.对HDL的吸附量则为先减小后增大. 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为3.5%、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为6%时,制备的微球对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去除率可达40%,而同时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吸附低于10%,且在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 聚氯乙烯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结构观察

    作者:叶联华;黄云超;杨达宽;李莉;许赓;赵光强;马千里;陈安宁

    目的 建立聚氯乙烯(PVC)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体外模型,并探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究BF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RP62A,在TBS培养基中,进行体外PVC材料表面BF形成实验动态观察,分别于培育6、12、18、24、30、48 h后,用CLSM观察BF的厚度、单位面积BF群落数量、断层扫描图像、BF中活和死菌荧光比例及其三维重建图像,用环境SEM观察BF表面精细结构. 结果 表葡菌BF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其中细菌密集,由活菌和死菌组成;PVC材料表面BF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12~18 h细菌黏附达到高峰,24 h形成成熟BF;成熟BF中,内层、中间层及外层的活、死菌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表葡菌生物膜结构复杂,CLSM与环境SEM的有机结合是观察PVC材料表面细菌BF的理想方法.

  • 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体内降解的研究

    作者:唐丽娜;宋存先;孙洪范;冷希岗;梅林

    目的 对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合成及体内降解进行研究,了解埋植剂材料的性能. 方法 Pluronic F68经乙酰封端处理后与己内酯单体(CL)混合,加入催化剂于N2保护的聚合釜中,在140 ℃~170 ℃条件下聚合48 h,用挤出机制成管材.研究致孔剂的工艺、微孔的形成.用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的结构.用氚标记的低相对分子量的聚己内酯胶囊植入大鼠皮下,测定其体内降解、吸收和排泄. 结果 含有F68的医用聚己内酯埋植剂材料(PCL/F68)在亲水介质中F68很快溶出,可形成多微孔结构.该材料起始相对分子量为66 000时,在体内可完整存在2年,2年后降解为低相对分子量碎片,可被机体吸收、排泄,不在体内积蓄. 结论 聚己内酯/F68埋植剂材料在体内可降解并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在体内积蓄,脏器中放射性极少.

  •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基底膜在修复兔角膜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林旭初;惠延年;孟浩;张勇杰;金岩

    目的 探讨脱细胞角膜基质支架材料表面保存基底膜样结构对修复角膜损伤的必要性. 方法 将采用反复冻融及酶消化法制备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移植到兔角膜损伤模型上,通过大体及组织学分别观察材料表面基底膜结构的有无对修复兔角膜基质损伤的影响. 结果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表面有基底膜的实验组(n=8)兔角膜损伤全部修复,无穿孔,支架材料与受体角膜整合.材料表面无基底膜的对照组(n=8)中,有6例植入的支架材料溶解,兔角膜穿孔.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脱细胞角膜基质支架材料表面具有基底膜样结构,有利于形成正常角膜上皮屏障,从而防止了生物材料的过快降解,有利于材料与宿主基质的整合和改建.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范毓东

    文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BDIs)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进行综述.LC发生BDIs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主要包括:主观上手术医师的培训和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对胆道和血管的解剖变异缺乏认识,外科医生胆道外科素质水平不高;客观上腹腔镜的二维平面图像、长臂操作;加之肝外胆道解剖变异及病理改变等因素.预防LC手术BDIs并发症发生措施主要包括:术前认真检查;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细轻柔的手术操作;辨清三管间关系;必要的术中胆道造影;正确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提高术者胆道外科素质等.BDIs应尽可能在术中及时发现,并在首次手术中正确修复处理,才能减少对病人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 电去离子高纯水系统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作者:马军;刘红斌;龚承元;赵红斌;苏建勇;朱孟府

    文章介绍了以EDI为核心,同时采用UF、RO等多种膜分离技术集成的高纯水生产工艺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在长期生产运行过程中,进行了系统产水水质和工艺过程TOC含量测定.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结果表明,EDI高纯水可以大幅度提高实验和分析检测的成功率,并对细胞生长的早期阶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的研制与体外实验

    作者:郑忠青;耿卫东;孙钟林;王邦茂

    目的 研制能连续48 h监测胆红素的检测仪器,并进行体外实验. 方法 利用分光光度仪原理,研制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样机.配制浓度为500 μmol/L标准胆红素溶液,依次等比稀释至3.91 μmol/L,用自行研制的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样机和Bilitec2000分别测定其吸光度,绘制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样机的吸光度值-胆红素浓度曲线,计算变异系数.应用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样机和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1份含胆汁胃液标本中胆红素浓度.抽吸含胆汁胃液标本2份,用样机连续6 d测定吸光度值,每天上、下午各5次. 结果 研制出能够连续监测48 h的便携式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样机.该样机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胆红素浓度关系如下:Y=-0.122 6+0.098 2lnX(Y为吸光度,X为胆红素浓度),F=215.59,P=0.000,决定系数R2=0.840.经样机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同一份含胆汁胃液标本中胆红素浓度分别为(165.18±2.94) μmol/L和(165.46±1.35) μmol/L,经t检验,t=0.00,P=0.90.经样机检测2份胃液标本可得批内变异系数(CV)为1.3%,批间变异系数(CV)为0.83%.实验仪器吸光度与Bilitec2000吸光度呈正相关,r=0.982,P=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3.81±1.97和0.28±0.17. 结论 该实验自行研制了动态胆汁反流监测仪样机,性能较好,但与国外进口产品仍有差距,需继续改进研制的产品样机.

  • 用于禽流感H7亚型检测的压电免疫蛋白芯片研制

    作者:刘毅新;刘仲明;王弘;孙远明

    目的 研制禽流感H7亚型检测的压电免疫蛋白芯片. 方法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黏附、戊二醛(Glu)交联的方法,将禽流感H7抗原固定于石英晶体的金电极表面.研究敏感材料的浓度、pH值对其固定量的影响. 结果 该芯片用于检测浓度范围为0.123~0.617 mg/ml的禽流感H7血清时,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78 5. 结论 检测阳性样品的响应值与阴性样品的噪声值之比大于2,可用于禽流感H7亚型定性定量检测.

  • 421例异位妊娠经腹B超诊断分析

    作者:李淑萍;王英红;张祖娟

    目的 探讨经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 方法 421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28.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停经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对其做经腹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超声检查的准确贩性. 结果 腹部超声诊断为宫外孕的患者415例,诊断符合率98.57%,误诊6例,占1.43%. 结论 经腹部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诊断异位妊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高频彩色超声在颈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青;顾鹏;曹礼庭;张敏惠;陈欧迪

    目的 分析颈部不同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进一步提高对颈部各种囊性病变的认识.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为33岁(12~71岁);其中甲状舌管囊肿6例,腮裂囊肿3例,囊性淋巴管瘤2例,淋巴结转移囊性变5例,颈部蔓状血管瘤4例,颈外静脉瘤2例,颈内静脉扩张5例,涎腺囊肿4例,甲状腺癌囊变6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 结果 颈部囊性病变形态多光滑规整,腮裂囊肿大多位于颈动脉鞘旁上颈部;转移淋巴结囊变均与颈淋巴链走行相关;甲状舌管囊肿与甲状软骨关系密切;涎腺囊肿位于涎腺内,表现为包膜清楚的无回声;甲状腺癌囊性变位于甲状腺内. 结论 不同颈部囊性病变的解剖位置起源各有其特点,综合分析各种超声表现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提高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

    作者:郭维琼;李明;刘英娜;钱维源;高启;李辉;徐宏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早期诊断较困难,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1].笔者报道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膀胱癌血流信号,以便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Tei指数评价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右心功能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刘珊珊;段云友;贾化平;陈洪茂;李娟;曹铁生

    目的 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右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随机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住院患者中多种原因所致不同程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连续病例50例(三尖瓣反流组),排除有明显心律不齐、中度以上心包积液、扩张性心肌病等相关心肌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7岁(标准差16.5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8岁(标准差15岁),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超声检测三尖瓣反流程度、速度,估算跨三尖瓣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同时启用组织多普勒,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组的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及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RT、ICT明显延长,ET明显缩短,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三尖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右心功能减低,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越重,右心功能减低越明显.

  • 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海涛;胡操寒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 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3例,女性13例,年龄18~50岁.病程6个月至5年.治疗前2次检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过正常值2~5倍,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 mg/L,凝血酶原活性(PTA)正常.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和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治疗前均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应用干扰素治疗6个月,然后分为两组:A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1年;B组,仅随访1年;两组各观察18个月.观察ALT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 结果 A组,治疗6、18个月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5%、59.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2.3%、61.5%;B组,治疗6、18个月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8.9%、29.6%,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7%、33.3%. 结论 干扰素与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HBeAg及HBV-DNA阴转率显著优于单一干扰素治疗.

  • 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胡纪根;许红阳;杨挺;梁凤鸣;王雁娟

    危重病患者由于治疗需要常常放置深静脉导管.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因其感染率低、固定方便及患者感觉舒适而成为保留较长时间静脉通路的重要途径[1].而误入颈内静脉为穿刺置管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中心静脉压读数错误和血栓性静脉炎.笔者观察了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报道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赫鹏;闫争强;郭云珍

    目的 避免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3000例.其中男性1 876例,女性1 124例,年龄23~91岁.胆囊息肉920例,慢性胆囊炎并结石1 743例,急性胆囊炎256例,胆囊中占位病变81例.病程1天~28年,既往有手术史15例,术前均经2次B超或B超+CT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愈,无死亡.手术时间15~10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2~500 ml,平均35 ml;术后无并发症者住院时间2~5 d,有并发症者住院7天~6个月. 结果 共处理并发症27例,其中中转开腹手术13例,保守治疗10例,再次手术2例,介入治疗2例.包括胆管横断损伤6例(发生率为0.20%),术中及时发现并转开腹手术行胆管对端吻合T管引流术;胆囊动脉出血转开腹手术止血7例(发生率为0.23%);胆瘘10例(发生率为0.33%),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术后腹腔反复感染1例(发生率为0.03%),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再次手术证实为胆囊结石遗留在胆囊窝引起;术后黄疸3例(发生率为0.10%),其中1例为反复腹腔感染引起,行胆肠吻合术,另2例为术中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手术行T管引流术后T管过早脱落或拔除,行DSA下PTC后,胆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愈率100%. 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熟练规范的操作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

  • 电子宫腔镜检查2401例分析

    作者:杨清;王光伟;王玉;孙蓓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资料,探讨宫腔内疾病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2401例患者,年龄18~83岁,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宫内异常等行宫腔镜检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宫腔未见异常397例,包括宫腔镜术后复查患者19例,各种疾病共2 004例,阳性检出率是83.5%.其中,宫腔镜下怀疑子宫内膜癌者77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者56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12例.术后240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通过分析2401例宫腔镜检查结果,可以大体了解宫腔内疾病在年龄和病种上的分布情况,进而指导临床诊断.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非肝外胆管损伤性胆漏的分析

    作者:高军业;臧金锋;曹赣;陈曦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泰州市人民医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施行的3 000例LC中,出现的非肝外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并发症进行分析.共有9例发生胆漏,5例为急诊手术病例,4例为择期手术病例.5例为迷走胆管胆漏,4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其中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迷走胆管胆漏,均在术后B超引导下穿刺,细管引流;4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2例行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 结果 9例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夹闭不满意,以及迷走胆管胆漏.预防胆漏主要是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迷走胆管.多数迷走胆管胆漏可在B超引导下局部引流.不能排除胆管损伤者,应及时剖腹手术探查.

  • 模拟心室驱动曲线变化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影响

    作者:褚银平

    目的 研究在生理条件下模拟心室驱动曲线变化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合理评价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脉动流模拟循环装置,设定模拟心输出量为4 L/min,模拟心率为75次/分,观察5种心室驱动曲线对机械瓣平均跨瓣压差(△P)、有效瓣口面积(EOA)、关闭量(CLV)和泄漏量(LKV)的影响. 结果 生理范围内,心室驱动曲线形态上的改变,对测试瓣膜的△P可产生2.9%的变异,EOA的变异为1.5%,CLV为6.6%,LkV为3.6%. 结论 机械瓣的流体动力学性能受心室驱动曲线的影响,从而对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产生不利作用.

  • 新型导电球囊电极导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康宁宁;王秀洁;郑方胜

    目的 评价导电球囊电极导管经食管心室起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60例需做经食管心脏起搏电生理检查的病人,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8.0岁.有10例病人既往曾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分别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和普通电极导管进行电生理检查,对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检查成功起搏57例,平均起搏电压(23.4±3.7)V;应用普通电极导管检查成功起搏35例,平均起搏电压(36.7±2.9)V.比较两种导管的起搏成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2.54,P<0.01);比较两种导管的平均起搏电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8.16,P<0.01);两种导管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心室起搏,所需起搏阈值较普通电极导管低,且起搏成功率高;用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可以对室性心动过速进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

  • 身高、体质量、年龄对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影响

    作者:崔红岩;陆瓞骥;胡勇

    目的 研究脊柱侧凸病人体质量、身高、年龄与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关系. 方法 以70例脊柱侧凸病人为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51例;年龄4~35岁,平均年龄17.5岁;身高100~188 cm,平均159.44 cm;体质量15.5~84 kg,平均44.39 kg.分析术中皮层和下皮层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在不同手术阶段的百分比变化率与体质量、身高、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监护阶段SEP波峰潜伏期和波幅的百分比变化率与病人的体质量、身高和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0.35,P>0.05). 结论 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术中脊髓监护过程中,病人的身高、体质量和年龄不会对SEP监护结果产生影响.

  • 基于定位尺寸板口腔矫正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曾海环;谢于鹏;胡颖;刘灵洁;孙福财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定位尺寸板口腔矫正器的制作方法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定位尺寸板进行下颌定位,制作口腔矫正器,矫正器主要由托槽、上颌垫、定位垫片、定位尺寸板和填充塑料组成.3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36~54岁,轻度13例,中度25例;用定位尺寸板口腔矫正器观察其对患者的疗效. 结果 矫正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满意,使AHI值降低,低SaO2值升高,氧减指数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基于定位尺寸板口腔矫正器为下颌的精确定位提供了依据,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