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생물의학공정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090
  • 国内刊号: 12-132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杜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丙烯酸液晶树脂基质作为新型口腔修复材料的初步研究

    作者:贺晓萍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丙烯酸液晶树脂基质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自制的丙烯酸液晶树脂基质单体[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甲酸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甲酯,ALCRM]和传统树脂基质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单体作为复合树脂基质的主单体,分别与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以质量比7∶3混合,然后加入光引发体系樟脑醌1 wt%/N,N-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酸乙酯2 wt%,光固化条件下引发聚合.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技术检测单体聚合转化率,用光固化灯照射测定固化时间、固化深度,用膨胀计测定体积收缩率.结果 ALCRM型树脂聚合转化率为68.19%,Bis-GMA型树脂聚合转化率为45.86%.与Bis-GMA型树脂比较,ALC RM型树脂固化时间(3.18 min±0.20 min)相对较短,固化深度(3.62 mm±0.25 mm)较厚,体积收缩率(3.32%±0.28%)也较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CRM可以与口腔常用稀释单体TEGDMA发生共聚,在常规固化条件下,固化时间短,固化深度高,聚合收缩率低,具有较理想的口腔材料的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胶原基人工骨基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汤祥忠;孙小莉;谢磊;汤晓阳;刘向辉;周静;高文静

    目的 研究胶原基人工骨基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动态过程.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78只,雌雄不限,兔龄1岁,体质量2.5~3.0 kg.切除桡骨中段15 mm造成长骨缺损,用庆大霉素反复冲洗后,其中50只在左侧植入条状胶原基人工骨基质(A组),右侧植入颗粒胶原基人工骨基质(B组),同时另取28只兔同法制成左侧骨缺损模型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右侧骨缺损植入市售人工骨作为阳性对照组(D组).实验组(A、B组)分别于术后1、2周各处死2只,4、8周各处死5只,12、16周各处死18只,对照组(C组、D组)在1、2、4、8周各处死2只,12、16周各处死10只,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片、组织学、骨密度测定和生物力学实验等观察桡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除2只因自身撕咬包扎纱布延误愈合外,其余76只全部为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0 d;愈合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片显示:实验组术后7d已有少量骨痂,对照组在术后14 d后开始形成骨痂;实验组90 d骨缺损处新骨已基本填平,可见明显骨皮质和髓腔,对照组个别仍可见到骨缺损;实验组术后120 d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个别仍可见部分骨缺损.骨密度测量结果表明:在骨缺损愈合早期(术后30 d),A、B组较C、D组骨密度值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所用材料具有明显促进成骨作用.除术后60 d,B组较C组骨密度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缺损愈合中后期(术后60 d以后),A、B组与C、D组骨密度值逐渐趋于大体一致.组织学结果显示: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组兔桡骨骨缺损处细胞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修复处在轴向抗压缩和外抗断裂方面略高于对照组.3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术后90 d以后,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弯曲刚度、弯曲强度、弯曲大力和弯曲断裂力等4项指标均无明显增高.结论 实验组所用材料在骨缺损愈合早期具有促进成骨作用,在后期(术后90 d)具有加速愈合、缩短修复时间的作用.这与胶原基人工骨基质独特的制备方式有关,胶原基人工骨基质是在低温下是通过有机相对无机相调节钙化,自组装而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均匀沉积于胶原的纤维网络中.其分子结构和结晶度与天然骨相近,造成了胶原基人工骨基质在骨缺损修复时的优异效果.

  • PET/CT成像中的呼吸运动衰减校正仿真实验

    作者:傅磊;贺建峰

    目的 衰减效应是影响肺部诊断图像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 CT),研究衰减校正对于基于PET/CT门控数据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 使用仿真PET/CT成像的软件GATE (Geant4 Application Tomographic Emission)和像素体模仿真软件NCAT(NURBS cardiac-torso),模拟肺部在PET/CT扫描过程中的运动.然后,利用得到的GATE仿真数据进行门控处理并进行衰减校正.结果 经过衰减校正后的门控图像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少呼吸运动对PET/CT成像的影响,其图像质量好于未经过衰减校正的门控图像质量,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得到提高.结论通过利用在GATE仿真平台上进行NCAT像素体模的仿真研究,验证了基于PET/CT门控数据的呼吸运动衰减校正的图像相比于运动模糊的图像和仅仅经过门控校正后的图像,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 单臂外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典型方案的比较及优化

    作者:徐先纯;王岩;段瑞昌;单明明;张少军;王东锋;钟伟弘

    目的 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优化外固定方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5岁男性健康人下肢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机图片.通过三维重建软件,使用逆向工程技术将患者CT文件转换成三维实体模型,并模拟实际手术条件,与3种外固定方案(平行式方案、交叉式方案、内聚式方案)进行装配,导入有限元软件进行相应的应力、应变分析.分别选取弹性模量为正常皮质骨的0.1%、1.0%、10.0%、20.0%、40.0%、60.0%、80.0%、100.0%,即取10、100、1 00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 MPa,模拟骨折处在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分析3种外固定方案的利弊和佳内聚角.结果 分析内聚式方案得到骨折区切片应力变化敏感.以内聚式方案为例,分别对内聚式方案、交叉式方案、平行式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在3种外固定方案下,大应力平行式方案119.327 MPa,交叉式方案110.981MPa,内聚式方案35.556 MPa.3种外固定方案在愈合初期的应力变化均比较明显,大约在愈合20%以后,应力变化平缓,并终趋于一定值.此时,内聚式方案的大应力值小.佳内聚角度为10°~12°.结论 在3种现有的外固定方式下,以连接骨折区的2枚钢钉在同一平面且成一定角度的内聚式大应力小,手术方案的佳优化角度在11°左右.其中大应力出现在钢钉与股骨的连接处.

  • 云芝多糖增强人NK细胞杀伤功能的体外研究

    作者:孙飞;陶正中;周忠海;吕小婷;陈娜云;陈玲;姚仁南

    目的 探讨云芝多糖(PSK)对体外培养的人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含白细胞介素(IL)-2的NK细胞培养液.培养第10天时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75、50、25、10、5μg/mL)的PSK诱导NK细胞48 h,收集细胞检测.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NKG2D受体表达(PSK诱导为实验组,同时设不加药物及无细胞的空白对照孔为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对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取质量浓度25 μg/mL PSK诱导48 h后NK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L作为效应细胞;调整红白血病肿瘤细胞株K562细胞浓度至5×107/L,按效靶比为5∶1、10∶1、20∶1、40∶1、80∶1的比例混合培养于96板内,同时设单独效应细胞孔、单独靶细胞(实验组)和空白孔(对照组).结果 培养10d后NK细胞纯度达到78.70%左右.经PSK诱导48 h后,NK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PSK质量浓度在25 μg/mL对NK细胞的增殖率(51.62%±3.20%)为明显(P<0.01),之后逐渐下降.在质量浓度0 ~ 100 μg/mL可以促进NK细胞的生长和增加NK细胞表面穿素、颗粒酶B、CD107a和NKG2D受体表达,以及增强对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尤其是当PSK质量浓度为25 μg/mL时,颗粒酶B、穿孔素、NKG2D和CD107a表达为55.42%±2.34%、70.49%±1.87%、83.45%±1.77%和85.00%±2.02%,显著高于对照组(25.83%±1.31%、40.79%±1.59%、70.66%±2.39%和72.79%±2.31%)(P<0.01).在效靶比80∶1时,实验组杀伤活性为57.63%±3.42%,高于对照组(24.78%±2.47%)(P<0.01).结论 PSK在一定质量浓度下能促进NK细胞的生长,且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功能.

  • 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肝病无创评估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健;韩涛

    近年来慢性肝病的无创评估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研究发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脏硬度值与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相关.磁共振弹性成像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可定量检测组织的机械特性,在慢性肝病的肝脏弹性硬度检测方面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文章就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原理、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评估、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预测门静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肝脏肿瘤的无创评估及磁共振弹性成像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联锁的检修

    作者:叶红强;康少锋;丁伟;孔伟

    1 故障现象执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时,机架旋转到340°至60°之间报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mators,MLC)联锁.2 故障分析加速器型号为瓦里安iX,MLC型号为瓦里安MLC-120[1,2].出现该故障时查看MLC的位置,发现叶片A25实际位置与计划位置不符,多次尝试来回旋转机架后可消除MLC联锁.

  • 浅谈一体化PET/MRI设备衰减校正技术

    作者:郭辉;樊虹;李昂;尹赛赛;杨刚

    一体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MRI设备是PET/CT设备之后先进的分子影像成像设备.文章简要介绍一体化PET/MRI设备基于磁共振的衰减校正(MRA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上常用的利用MRI信号进行图像重建时PET数据的衰减校正方法,重点介绍新的MRI超短回波时间(UTE)技术和零回波时间(ZTE)技术实现MRAC的精准定量化衰减校正方法,不仅可以提高PET的扫描速度,而且可以获得精准定量化的PET图像,从而大大提高图像质量.随着新的MRI序列的研制和序列的优化配合新算法和软件的使用,有可能促进PET衰减校正量化方法质的飞跃,成为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决策的有力工具.

  • PLGA为佐剂的螨变应原纳米疫苗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研究

    作者:杨贵;邱书奇;祝小红;马世博;胡田勇;马莉;程保辉;刘志强

    目的 探讨螨变应原Der p2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合成的纳米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取雄性SPF级BALB/c小鼠30只,4~6周龄.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空白PLGA治疗组、螨抗原纳米疫苗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及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每组6只.按常规方法建立尘螨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空白PLGA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和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分别使用空PLGA、PLGA-Der p2纳米疫苗(含50 μg Der p2蛋白)和50μg螨重组蛋白Der p2经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每隔3d注射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取螨变应原粗浸液200 μg分别滴鼻激发小鼠,激发结束后处死小鼠.在小鼠激发后的30 min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鼻部症状(喷嚏次数、搔鼻及鼻分泌物量)评分情况;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P2载药量13.6%,包封率88.4%;纳米粒直径为200~ 400 nm.治疗后小鼠鼻部症状评分,PLGA-DP2治疗组鼻痒(0.67±0.52)分,喷嚏(1.00±0.63)分,清涕(1.67±0.41)分;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分别为(0.83±0.41)分、(1.50±0.55)分、(0.83±0.75)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PLGA-DP2治疗组和螨重组蛋白Der p2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特异性IgE及IL-4水平方面均明显降低,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IL-2、IL-10和INF-γ水平显著增加,PLGA-DP2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PLGA-DP2治疗组小鼠鼻黏膜病理表现,上皮细胞基本排列整齐,组织结构清晰,相对模型组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减少,鼻黏膜纤毛结构相对比较完整,黏膜基层肿大程度减轻;基本与正常组一致.结论 尘螨变应原纳米疫苗加以PLGA为佐剂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极大地提高了过敏原疫苗的疗效.

  • 缺氧、缺血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对Slit2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玉云;王晓鹤;黄晓慧;马学玲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诱导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神经导向因子Slit2表达的变化,证实缺氧、缺血诱导可促使其表达增加,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生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雄性SD大鼠1只,鼠龄4~6周龄,体质量在120~160 9,清洁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SC,用10%胎牛血清达氏修正依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至第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取第3代细胞通过缺氧预处理不同时间(12、24、48 h)进行分组,缺氧预处理后进行缺血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lit2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预处理组缺血培养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及Slit2蛋白表达形态.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成功;缺氧预处理后BMSC对缺血耐受能力增强,缺氧预处理48 h组细胞存活率较高(80%);ELISA结果显示,缺氧预处理24h组Slit2分泌水平是(422.66±24.42) ng/L,缺氧后缺血培养24 hSlit2分泌水平是(521.10±20.16) ng/L;与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Slit2分泌水平[(279.63±14.91) ng/L,(326.70±14.85)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缺氧预处理组BMSC较正常对照组BMSC细胞形态大,且荧光强度增强.结论 当缺氧、缺血诱导后,BMSC分泌Slit2增加,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 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及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获取心脏标准化切面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

    作者:雷文嘉;张颖;张东雨;胡古月;孙雪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断层超声显像(STIC-TUI)技术对法洛四联症(TOF)胎儿心脏标准切面和重要解剖结构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胎儿经尸检、产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确诊为TOF,其中孕妇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8岁;孕周20~ 36周,平均孕周31.9周.回顾性分析心脏容积数据,根据孕周分组.利用该技术结合五步分析法分析容积数据,获取标准切面并统计分析各切面和具有诊断价值的解剖征象的成像率.结果 各切面总成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心室流出道切面(97.33%)>四腔心切面(96.00%)>动脉导管弓切面(89.33%)>三血管切面(86.00%).四腔心切面和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可观察室间隔缺损,左心室流出道切面上成像率达100%,高于四腔心切面(46%).动脉导管弓切面和三血管切面均可观察肺动脉狭窄,其中三血管切面成像率为86.67%,高于动脉导管弓切面(82.00%)(x2=4.61,P< 0.05).86.67%例在三血管切面上观察到主动脉/肺动脉>1.主动脉骑跨征象总成像率97.33%.结论 STIC-TUI技术可对TOF胎儿心脏标准切面和解剖结构成像,为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 彩色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诊断骨化性肌炎及分期

    作者:钟静;尹家保;杨浩;张康;徐平;吴鑫

    目的 研究骨化性肌炎的超声表现,分析各期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证据.方法 选择37例骨化性肌炎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28岁.应用彩色超声及多平面成像技术筛查,经实时动态超声联合精确断层技术确诊,37例均行病理检查;结合确诊后病例的声像图,总结诊断依据.结果 病理诊断为骨化性肌炎.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其于病变早期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清晰非均质实性稍低回声;中期为含稍强回声的非均质等回声;后期为含钙化的非均质稍强回声.结论 彩色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以依据各时期声像图表现诊断骨化性肌炎并确诊病变分期;为临床指导佳治疗时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初步改变

    作者:江佩;张平洋;吴文芳;马小五;董静;方玲玲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左心室心肌力学变化,探讨3D-STI在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CRT且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7岁.于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3D-STI测量左心室整体3D应变(D3S)、纵向应变(LS)、环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左心室整体旋转角度峰值(LVrot)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LVtw)、左心室整体大径向位移(Dr)、纵向位移(Dl)、三维位移(D3d)等指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将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T术后D3S、LS、CS、RS较术前显著提高,LVrot、LVtw、Dr、D1和D3d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D3S、LS、CS、RS、LVrot、Dr、D1和D3d与LVEF均相关(r=-0.63、-0.56、-0.51、0.60、0.38、0.80、0.49及0.45,P<0.01),LVtw与D3S、LS、CS、RS、Dr、D3d间均有良好相关性(r=-0.45、-0.35、-0.39、0.37、0.37、0.45,P< 0.01).结论 3D-STI能有效观察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对评价CRT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 一例高流量内瘘减流术治疗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作者:苏瑾;史振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为其首选长期血管通路.具有满意的血流量是保证患者透析充分性、生活质量乃至长期存活的关键[1].而具有过高血流量的动静脉内瘘可导致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增加,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发生高输出量心力衰竭[2],必要时需采取手术干预措施[3].笔者报道应用人造血管行高流量内瘘减流术治疗透析通路相关高输出量心力衰竭.术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三维打印链珠模型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荆延峰;韩天宇;纪振刚;周大鹏

    目的 探讨三维(3D)打印链珠模型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17~ 61岁,平均年龄43.1岁.其中6例采用3D打印链珠模型制作抗生素链珠(观察组),6例采用常规手工制作抗生素链珠(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抗生素链珠的制作时间、外形、所需人力及空腔占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制作4串链珠平均时间57.50 s,对照组平均时间为218.7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链珠外形规则,空腔占位更加充分.平均手术次数2~5次.观察组手术时间105 min,短于对照组(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链珠模型应用于慢性骨髓炎中,能够实现精准制作、减少人力、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效果等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3种配准方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对配准结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猛;王远军

    目的 研究配准方式对鼻咽癌(NPC)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3例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NPC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24 ~ 79岁,中位年龄59岁.获得其放射治疗期间的CBCT扫描图像.采用医科达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协作组推荐的配准范围,分别采用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3种配准方式进行图像配准.以2名影像医生手动配准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的结果分别与其比较,并记录配准时间.结果 共获得13例NPC患者的65套CBCT扫描图像.2名影像医生的手动配准结果在X、Y,、Z轴三个方向虽然都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数据可信度极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92(P< 0.01).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的平移误差结果与手动配准的平移误差结果在X、Y、Z轴三个方向也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配准的旋转误差结果在X、Y、Z轴三个方向上大于灰度配准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配准时间方面,手动配准的平均时间在5 min左右,而骨性配准与灰度配准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s和23 s,明显短于医生手动配准,骨性配准的时间稍短于灰度配准.配准后的图像结果均能满足放射治疗医生的要求.结论 在NPC放射治疗摆位时,配准范围选择医科达IGRT协作组推荐范围的条件下,建议采用骨性配准方式,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 CT血管成像指导下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并脑内血肿

    作者:黄新;姚霖;祝斐;杨勇;徐国平;陈坤山

    目的 研究CT血管成像(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并脑内血肿在急诊术前诊断和手术评估中的价值,以及急诊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收治的经CT和CTA检查确诊为AVM并脑内血肿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4~57岁,平均年龄33.1岁.发病至住院时间1~36h.根据CTA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28例急诊行畸形血管切除术加脑内血肿清除术,4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随访3~ 12个月,对患者神经功能按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急诊行畸形血管切除术者均存活,术后DSA或MRA检查,脑AVM血管团均消失.4例仅行血肿清除术者,1例术后6h死亡(畸形血管团位于基底节区,术前双侧脑疝),另外3例后期行介入或放射治疗.31例随访3~12个月,ADL Ⅰ级13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3例.结论 手术是脑AVM并急性脑内血肿的首选治疗方法.CTA检查对脑AVM并急性脑内血肿的诊断及急诊手术评估有重要的价值,能作为判断手术方式的依据,指导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书聪;闫淯淳;郭宏伟;袁新宇;孙海林

    目的 比较应用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技术进行儿童胸部CT扫描与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BP)重建在图像质量、噪声和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别,评价ASiR技术在儿童胸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病例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32岁.B组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2.41岁.A组采用ASiR技术进行扫描,ASiR权重值0%~50%由设备在扫描过程中自动获得.B组采用传统的FBP进行数据重建.测量所有病例左心室大层面及同层面、同面积背部肌肉的客观噪声值,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2组图像均由2名高年资儿科影像医师采用4分制方法主观评价图像质量,所得数据利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病例中ASiR权重为10%2例(6.7%),20%7例(23.3%),30%10例(33.3%),40%6例(20%),50%5例(16.7%).A组客观噪声值为23.71±4.72,B组为24.62±5.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名医师的相关性较好(%=0.80),A组评分均值为3.50±0.73,B组评分均值为3.60±0.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vol为(0.61±0.06) mGy,B组为(1.08±0.91) mGy;与B组相比,A组辐射剂量平均降低了44.6%,大降幅为59.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儿童胸部CT扫描中,应用ASiR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40%以上的辐射剂量.

  • 鼻咽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时剂量率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高璇;李克新;鞠永健;曹丽媛

    目的 分析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时剂量率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50岁.计划采用9野(0°、40°、80°、120°、160°、200°、240°、280°、320°)均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在计划设计通量优化结束后,选取200、400、600 MU/min 3个剂量率分别进行剂量计算,分析总处方剂量、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和射野验证通过率的差异.结果 剂量率的增加导致总处方剂量增加,出束时间减少.剂量率为200、400、600 MU/min时,其计划肿瘤靶区(PGTV)1平均剂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度指数(CI)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TV2平均剂量虽逐渐下降,但200 MU/min与600 MU/min的PGTV2平均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I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剂量率的增加,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甚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剂量率增加,射野验证通过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剂量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多方面的影响,应该提高对剂量率的关注.

  • 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作者:史桂桃

    目的 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96只眼),其中男性28例(38只眼),女性44例(58只眼).将患者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6例(48只眼),观察组男性16例(24只眼),女性20例(24只眼),年龄49 ~ 75岁,平均年龄57.6岁;对照组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24例(34只眼),年龄50~ 75岁,平均年龄58.5岁.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人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随访时间为4~ 18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密切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对比眼压控制方面的术后疗效,观察患者在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降低幅度分别为(4.10±1.69) kPa、(2.84±1.00)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8,P< 0.05).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和房角形态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分别为(1.810 4±0.347 0)mm、(2.168 4±0.283 5)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62,P< 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虹膜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炎症、术后浅前房、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8%、3%、2%,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在眼压控制更具有优势;在临床疗效方面,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房角分离术在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幅度、房角形态变化和术后并发症控制更具有优势;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多于对照组.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罗年安;陈玉宝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0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97例,年龄26 ~ 76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100例行LC治疗(LC组),50例采用传统OC治疗(O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f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LC组短于OC组[(40.50±6.21) min vs (62.35±13.52) min];术中出血量LC组少于OC组[(15.84±10.65)mLvs(68.86±15.61)mL];疼痛VAS评分LC组低于OC组[(2.26±1.10)分vs (6.03±1.83)分];下床活动时间LC组少于OC组[(13.58±6.65)hvs(24.27±10.36) h];LC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0.05±4.96)hvs(30.86±7.33)h]及住院时间[(4.56±1.39)d vs(7.56±2.29)d]均小于O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胆管损伤l例,并发症发生率1%.OC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胆管损伤及腹腔感染分别为1例、2例、2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12%.3例(两组)胆管损伤的部位均为胆囊,原因为部分胆囊水肿明显,胆囊壁张力过大,以致于手术时损伤胆囊.结论 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