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생물의학공정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090
  • 国内刊号: 12-132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杜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表面置换珊瑚人工骨的培养

    作者:付昆;孟志斌

    目的 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表面置换珊瑚羟基磷灰石(SCHA)培养,研究SCHA与细胞黏附、增殖的情况.方法 将海南天然滨珊瑚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部分水热反应,制成SCHA.将SCHA薄片(SCHA组)和盖玻片(玻片组)分别与eGFP标记的人骨髓MSC体外培养,分别于4、8、12、16d进行死活细胞染色和AlamarBlue实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细胞增殖.结果 人骨髓MSC在SCHA的表面和孔道内生长良好,第8天、第16天与玻片组达同样水平,之后超过玻片组并保持稳定状态.结论 SCHA无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一种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心音分裂时间计算方法

    作者:虎乐乐;赵加祥;倪虹;顾超

    目的 应用现代信号处理的方法定量计算心音分裂的时间间隔,为某些心脏早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在频率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声谱图和香农能量.提取出第1心音(S1)的主要成分二尖瓣关闭音(M1)、三尖瓣关闭音(T1)及第2心音(S2)的主要成分主动脉瓣关闭音(A2)、肺动脉瓣关闭音(P2).然后,在时间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瞬时能量密度包络图,计算出心音分裂的时间间隔.结果 对南开大学医学院提供的心音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精确地计算出房间隔缺损(ASD)、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及其他常见心音分裂类型的分裂时间.结论 笔者提出的计算心音分裂时间间隔的方法比已有的方法更简单快捷,其结果能够为某些心脏早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定量依据.

  • 蜿蜒型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仿真

    作者:乔爱科;顾兆勇;贯建春;孟宪龙;张宏斌

    目的 分析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蜿蜒型脑动脉瘤的血液流动情形、压力和壁面切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方法 构建了二维理想化的蜿蜒型脑动脉瘤(有2个动脉瘤)几何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生理性脉动流进行了数值仿真.选择6个相继的心动时刻来显示流腔内的流动.结果 2个流腔内的流动情形和壁面切应力分布呈现相似的特征,而第2个动脉瘤的末端瘤口则呈现非常高的壁面切应力和很高的压力梯度,这将更易于导致动脉瘤的发展和破裂.结论 血液流动特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在S形弯曲动脉上滋生的在体蜿蜒型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 新生鼠嗅鞘细胞培养的几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作者:胡志俊;马迎辉;王拥军;舒冰;周重建

    目的 对文献报道的嗅鞘细胞(OEC)纯化方法进行比较,寻找一种较优化的纯化方法,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提供高纯度的种子细胞.方法 实验分别比较了3种纯化方法:差速贴壁法、差速贴壁法联合阿糖胞苷化学纯化法、差速贴壁法联合NGFRp75抗体纯化法纯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的OEC,并对纯化的OEC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特性等进行观察.结果 与另两种纯化方法相比,差速贴壁法联合NGFRp75抗体纯化法得到的OEC不仅纯度高而且细胞活性好.结论 该实验找到了一种纯化OEC的较优化方法--差速贴壁法联合NGFRp75抗体纯化法,此法得到的细胞较符合细胞移植的要求,为下一步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打下了细胞学基础.

  • 流体切应力促进组织工程骨成骨和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仰白;孙洪邈;李建军;吕厚山

    流体切应力在组织工程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模拟流体切应力作用于骨组织后对感应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达到骨量增多和快速血管化的目的 .通过阐述流体切应力对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为促进组织工程骨的成骨和血管化提供思路和依据.

  •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作者:于长鹿;贺能树

    文章首先描述了肝癌形成肝动静脉瘘(HAVF)的原因.并造成肝细胞癌容易侵犯门静脉、肝静脉而形成动静脉瘘.可造成门静脉高压,加速肝细胞癌(HCC)的肝内播散和肝外转移,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危险.在详细介绍超声、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HAVF不同的影像表现和分型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不同诊断方法存在的优劣之处,总结出DSA诊断HAVF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因此,DSA被看作是诊断HAVF的"金标准".治疗方面,中晚期肝癌在没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多数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对于肝癌合并HAVF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对肝癌合并HAVF的病灶处理不但为肝癌本身治疗提供比较好的治疗基础,对合并门静脉高压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也有比较明确的治疗价值,采用微波治疗后瘘口消失的现象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 瑞氏染液混配机的设计

    作者:刘志兰;赵宝忠

    目的 设计一种可替代传统人工操作的瑞氏染液混配机.方法 瑞氏染液混配机由混配罐、水箱、电机、电控箱和基座等构成.工作模式采用动力电机减速驱动混配罐翻转,借助于混配罐内壁摩擦撞击和研磨材料碰撞,使粉粒状瑞氏色素粉碎分散溶解成均一的极细小的微粒以至混配成瑞氏染液.通过实际配液和染色比较瑞氏染液混配机配液与人工配液的差异.结果 瑞氏染液混配机混配的染液色素颗粒微细,质量优良,染色效果好,便于标本片的会诊和图像采集,避免了人工配制造成的染液质量不稳定和甲醇的毒副作用.结论 该设计装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配液效率高,是一种特别适宜配制瑞氏染液的实验室实用新型设备.

  • Ad-BMP-2和Ad-TGF-β1共转染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顾海伦;刘莉;王欢;段景柱;李建军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腺病毒表达载体(Ad-TGF-β1)共转染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后对aggrecan和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至第2代.为检测转入目的 基因后蛋白表达情况,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目的 基因组和共转染组,细胞分别转染Ad-BMP-2(50MOI)、Ad-TGF-β1(50 MOI)及共转染(各50 MOI),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目的 蛋白的表达;为探讨目的 基因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将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Ad-BMP-2 100MOI(B组)、Ad-TGF-β1100 MOI(C组)、Ad-BMP-2和Ad-TGF-β1各50 MOI(D组),用EUSA法分别检测转染第3天和第6天细胞上清液中aggrecan和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第6天髓核细胞内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转染目的 基因载体后,目的 蛋白表达增加.在转染后第3天和第6天各转染组细胞培养基中aggrecan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与转染单个基因组相比,共转染组的aggrecan和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并且在转染后第6天共转染组髓核细胞内aggrecan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结论 转染Ad-BMP-2、Ad-TGF-β1能促进aggrecan和Ⅱ型胶原合成,同时上调aggrecan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共转染Ad-BMP-2和Ad-TGF-β1对细胞外基质的mRNA和蛋白合成有协同作用.

  • 功能化Fe3O4的制备及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

    作者:邓迎春;张志培;程庆书;王小平;周永安;陆远;李小飞

    目的 探讨修饰了多聚赖氨酸的超顺磁性葡聚糖Fe3O4纳米粒子(简称功能化Fe3O4,DMNP)的制备及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碱沉淀法一步合成了外包葡聚糖的磁性纳米粒子,并用多聚赖氨酸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使之通过静电作用吸附连接DNA.同时应用扫描电镜、红外分光光度计对该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及成分进行表征,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结合质粒DNA的能力进行测量,该复合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转入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并进一步将载肺癌耐药基因ABCG2-PCDNA3.1质粒转入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结果 该复合纳米粒子分散性好,大小较均一,与质粒DNA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用PCR技术检测到了耐药基因ABCG2的表达.结论 该复合纳米粒子能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基因载体在体外将载肺癌耐药基因ABCG2-PCDNA3.1质粒转入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并表达.

  •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一例

    作者:皮淑芳;王怀祯;王禹;刘艳红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1岁,主因"突发胸痛2h"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6.4/9.73kPa(123/73mmHg),心率每分钟76次,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顿抑的临床观察

    作者:侯文广;贾文军;程立松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顿抑发生情况,为急性期心功能的维护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62例首次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76岁.3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患者(药物治疗组),于术后或入院后0(即刻)~2d及10~14d静息状态下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内径(舒张末前后径)、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监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找出酶峰值.结果 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术后0(即刻)~2d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加(P<0.01),心输出量明显减少(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心肌酶峰值提前出现,且低于药物治疗组酶峰值(P<0.05);治疗前后比较,PCI组术后10~14d较前左心室内径明显减小(P<0.01),心输出量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1),而药物治疗组入院后10~14d较治疗前左心室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有效减少心肌坏死面积,但存在心肌顿抑.因此术后心功能的维护非常重要.

  • 应用熵指数监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深度

    作者:孟春;梁禹

    目的 探讨应用熵指数(entropy)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使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进行比较,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5岁;体质量60~75 kg;ASAⅡ~Ⅲ级,动脉瘤分级Ⅱ~Ⅳ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均应用丙泊酚靶控-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A组为对照组,参考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B组为熵指数指导组,通过维持熵指数值于40~60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记录麻醉诱导期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熵指数值、BIS、麻醉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4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介入治疗过程.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分别与麻醉诱导期OAA/S评分具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和r=0.96(P<0.0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熵指数和BIS在诱导后、气管插管及术中均显著下降(P<0.05),于术毕呼之睁眼时回升,但未达到基础值,SE和RE分别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和r=0.90(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丙泊酚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少于A组(P<0.05),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 熵指数作为一项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可被有效地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监测,实现给药个体化,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 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作者:高满;范一木;闫世鑫;靳松

    目的 探讨应用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与弹簧圈栓塞相结合治疗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患者(35个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1岁.采用Neuroform支架与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结合栓塞治疗.通过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将另一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腔以GDC栓塞动脉瘤.结果 全部病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GDC栓塞,其中28例致密栓塞,7例部分栓塞.仅2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24例术后3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 19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5例动脉瘤颈有残留.结论 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安全,适用于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特别适用于迂曲的脑血管.

  • 血浆吸附胆红素治疗肝功能衰竭体会

    作者:孙兴安;金福东

    肝功能衰竭是肝病的危重症阶段,病死率较高[1],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胆红素、内毒素对肝功能的损害,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血浆吸附疗法治疗肝功能衰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评价颅内动脉瘤——与DSA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天昊;闫世鑫;崔世民;靳松

    目的 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42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检查及DS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透视(VR)等.通过3D-CTA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及是否有血栓和钙化等信息,并与DSA对比评价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3D-CTA共发现62例患者的68个动脉瘤,根据DSA的检查结果,发现1例动脉瘤被3D-CTA漏诊.在位置、大小等方面,3D-CTA与DSA及手术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而3D-CTA显示空间征象、血栓和钙化的能力明显高于DSA.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来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 入院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国红;王伟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因急性心肌梗死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56例,其中男性319例,女性137例,年龄29~85岁,平均年龄61.30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7.8mmol/L为A组248例,7.8mmol/L≤SG≤11.1mmol/L为B组156例,SG>11.1mmol/L为C组52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既往高血压、心房纤颤、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胸痛发作至PCI时间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多于一个部位心肌梗死、入院Killip's分级≥2级的比例明显多于A、B两组(P<0.05);C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CK/CK-MB)及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C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亦高于A组,而B、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C组46.2%和13.7%,B组34.0%和4.5%,A组19.0%和1.6%,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提示预后不良.

  • 全身麻醉单向活瓣肺减容支架放置与取出技术

    作者:范勇;吴琦;梁春宝;吴先杰;田静;沈淑敏;孙建中;武俊平;史丽霞;赵崇法;李玉萍;于蕾;贺能树

    目的 应用国产单向活瓣支架进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肺减容术(BILVR)临床研究,初步探讨支架的放置与取出技术.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8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3~70岁.在全身麻醉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支架置入,其中对2例患者行全部或部分取出支架.结果 8例患者在单侧上叶支气管段或亚段放置4~6个支架,手术时间为(124.00±63.26)min.术后2h可自行活动,呼吸困难明显减轻.1例患者在术后2d出现非靶区下叶肺炎、1例患者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24个月,2例部分支架远端出现肺炎,行全身麻醉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架取出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单向活瓣肺减容支架的放置与取出术操作简单.较为安全.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临床价值

    作者:田超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影像、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的比较,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方法 17例脑AVM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35.8岁.对其行64排螺旋CTA,对畸形血管团的数目、位置、范围、供血动脉的分布及引流静脉的方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A共发现17个病灶,与DSA和手术所见比较,1个直径1.2 cm的病灶被漏诊.CTA诊断脑AV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4%、100%、94.4%.CTA在显示细小供血动脉的清晰程度低于DSA,其判断脑AVM供血动脉的敏感度为83%.CTA对引流静脉的显示与DSA影像和手术所见一致.结论 64排螺旋CTA能够清晰显示直径>1.5 c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和引流静脉,已接近并达到DSA的水平.能够作为诊断脑AVM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的细小分支.

  • 3D-CTA与3D-DSA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影像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戴伟英;闫世鑫;范一木;靳松

    目的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瘤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6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4岁.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它们的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 16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共213个病灶,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5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9个,椎基底交界及基底动脉瘤18个,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9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瘤各2个.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三维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在三维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二维影像的测量值.

  • 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心肺疾患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段大为;李形;赵成秀;张文芳;胡晓旻;张强;吴鹏;稂与恒

    目的 总结危重心肺疾病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例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47岁),体质量53~87kg(平均体质量69.6kg).5例患者病因不同,分别为:例1,男性,29岁,爆炸伤,心肺功能衰竭;例2,男性,82岁,急性心肺功能衰竭;例3,女性,34岁,急性心源性休克复苏后支持;例4,男性,27岁,心脏外伤,心脏手术后低心排血量;例5,女性,63岁,联合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采用静脉-动脉转流,辅助流量40~70ml/(kg·min);间断检测激活凝血时间(ACT)160~200 s.结果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时间22~61 h(平均39.4h).1例未能脱机而死亡,4例成功脱机,3例康复出院.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是抢救危重心肺功能衰竭及心脏手术心功能支持有效方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