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생물의학공정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090
  • 国内刊号: 12-132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杜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3D-SC人工皮肤材料体内降解实验研究

    作者:陈敏;廖隆理;但卫华;李志强;王坤余;曾睿;陈驰;但年华

    目的测试3D-SC人工皮肤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性.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材料真空干燥后植入动物背部皮下,分阶段取出植入材料,观察材料及周围组织情况,将取出的材料真空干燥至恒重.计算材料的质量损失百分率.结果未见材料周围组织异常,第3天材料质量增加3.39%,以后逐渐降低,第7、14、28、42、56、70、84、98天材料质量损失百分率分别为2.06%、7.58%、14.31%、26.83%、37.45%、38.08%、85.45%、87.26%.结论3D-SC人工皮肤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降解性能的材料,降解产物无毒性,在体内降解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70d内降解相对较慢,70d后降解速度加快,降解产物被动物吸收.

  • 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修复兔跟腱的研究

    作者:韩可瑜;杨文婕;韩曼瑜;姚康德

    目的以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用于兔的肌肉植入和兔跟腱修复实验,了解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UHMW PE F/PLA)、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聚乳酸(PAN CF/PLA)的特性,并进行了兔的肌肉植入实验和跟腱修复实验.按周期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植入物,了解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肌腱修复的康复进程.结果经电镜观察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确定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及显微、超显微结构.拉伸实验测知,聚乙烯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和生物力学特性.观察肌肉植入90 d后,炎性细胞反应和囊壁形成均在Ⅰ级以下.兔跟腱修复6周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形成了类腱组织.结论动物实验显示超高相对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有望用于临床肌腱修复.

  • 婴儿痉挛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奇异性初步分析

    作者:崔林阳;姜楠;陈世畯

    目的运用建立在子波变换基础上的Lipschitz指数和模极大值两种奇异性检测方法分析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试图解释婴儿痉挛症患儿智能迟滞的原因,从神经电生理的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证明脑干是责任病灶.方法本实验病例分为2组,正常组12例,平均年龄(6.325±3.210)岁;婴儿痉挛症组13例,平均年龄(4.638±3.986)岁.所有病例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用建立在子波变换基础上的Lipschitz指数和模极大值两种奇异性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ipschitz指数尖峰在正常幼儿0~2 ms和5~7ms各出现1次,在婴儿痉挛症患儿尖峰出现在0~2ms和5~7 ms之后.正常幼儿模极大值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性好,而在婴儿痉挛症患儿则中断.结论研究发现在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脑干、尤其是上部脑干对上行传导的信息耦合性差,从而影响患儿的智能发育.

  •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促SD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沙;金岩;吴红;邓天政;宋绍华

    目的考察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SD-Ag)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观察其对SD大鼠深Ⅱ°烧伤模型的作用.63只SD烧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21只)以HEMA抗菌药缓释膜治疗,B组(21只)以磺胺嘧啶糊剂治疗,C组(对照组,21只)无治疗.结果实验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可有效促进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 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康德智;林章雅;余良宏;林元相;陈佳

    目的评价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脑立体定向靶点定位和导向技术,以及微创开颅技术,完成36例次脑肿瘤靶向微创手术,分析其临床诊疗效果.结果立体定向活检13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开放定向微创手术17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分流术6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能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以实现对脑肿瘤诊疗手术的微创化,特别对深部病灶性质的诊断和脑内小肿瘤的切除及囊性病变的分流有实际应用价值,具有简便、易行和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刘晓辉;李桂良;陈建富;谢开斌;宋文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739例胆囊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生胆管损伤5例(0.68%),其中胆管穿洞性损伤1例,副肝管损伤1例,电灼伤致胆管缺损1例,胆管横断伤2例.1例穿洞伤行开腹侧壁修补,T管支撑引流,恢复良好;1例副肝管损伤行开腹副肝管结扎,T管引流治愈;胆管缺损1例及胆管横断2例行肝门空肠围套式吻合,2例效果良好,1例发生胆管狭窄,予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正规手术操作技术.发生胆管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腹痛43例分析

    作者:李安文;周筱筠;胡三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腹痛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腹痛患者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除2例住院再手术外,余均经门诊抗炎、利胆、对症支持处理后腹痛缓解或消失.结论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严格操作,高度重视,避免胆囊破裂、胆汁和结石漏入腹腔及胆囊管留置过长是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痛的重要措施.

  • 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作者:吴平勇;张庆红;张建鄂;李涛;张永;王顺华;李新华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HPD组患者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患者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检测首次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K+、Na+、Cl-、Ca2+、P3-、甲状旁腺素(PTH),以及透析前后血浆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a)和透析开始20 min后透析废液中上述细胞因子含量,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主诉,动态检测透析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透析治疗1年后,复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结果①HPD组对PTH、p3-清除高于CHD组(P<0.05),透析1年后,HPD组血浆PTH、p3-水平明显低于CHD组(P<0.05).②透析后即刻HPD组透析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CHD组(P<0.05);透析治疗1年后HPD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透析后即刻,HPD组与CHD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均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透析1年后,HPD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较透析前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透析清除、且对红细胞生成和成熟有抑制作用的蛋白类大中分子物质,主要是PTH、精胺、聚胺、细胞因子等有关.

  • 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径路垂体肿瘤切除术

    作者:乔明哲;胡卫星;李立新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径路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在现有文献[1~5]报道几种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4 mm 0°、30°硬性鼻内镜及在配套摄录系统监测下,经右侧鼻腔,用双极电凝烧灼过大之右中鼻甲中后段.于蝶窦前壁前方约1 cm处与前壁平行切开鼻中隔右侧黏骨膜,于黏骨膜下向后分离达蝶窦前壁.于黏骨膜切口稍后方切开筛骨垂直板及部分梨骨,经骨性切口向后分离左侧黏骨膜.经右侧鼻腔置入专用撑开器,充分暴露两侧蝶窦前壁、蝶窦开口、蝶嵴及蝶嘴.在显微镜下去除蝶骨嵴、蝶嘴及蝶窦前壁.双极电凝去除蝶窦前壁黏膜,咬除蝶窦间隔及鞍底骨质.电灼硬脑膜并"十"字切开,将肿瘤分次切除.结果16例肿瘤全部切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多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方法简便,进入蝶窦腔后在显微镜下双手操作便利,立体感强,准确性高,鼻腔结构损伤小,术中视野清晰,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垂体肿瘤切除术的径路和方法.

  • 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附26例报告)

    作者:孙华;董永安;王苏蜂;马淑琴

    目的对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栓塞肝血管瘤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6例肝血管瘤患者,男11例,女15例,年龄30~68岁,中位年龄44岁.肝左叶9例,右叶7例,两叶均有者10例;肝内单发病灶6例,多发者20例.有上腹隐痛、闷胀不适、贫血及腹部包块等症状者8例,无症状18例,均为查体时行B超探及.全部病例经B超、CT、核素扫描、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DSA设备,以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9例行2次栓塞,17例为1次栓塞.栓塞材料采用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明胶海绵混合乳剂.结果随访3个月~3年,8例有症状者均逐渐减轻、消失;CT复查示病灶内碘油沉积尚致密,范围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显示钙化斑,16例缩小10%,6例缩小32.7%.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微创伤、操作安全、简便、恢复快,可重复治疗;肝动脉造影对临床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生物活性人工骨结合CAD/CAM技术重建颅骨板制作系统

    作者:陈德敏;刘义荣;刘俊;袁建兵;王成焘

    目的通过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并结合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的应用,建立个性化设计制造具有良好骨融合性的颅骨板制作系统.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快速成型机加工,制成与患者颅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相同的个性化实体模型,应用石膏翻模工艺和EH复合人工骨材料,制成患者骨修补治疗用颅骨板.结果CAD/CAM技术重建的人工骨颅骨板几何外形与骨缺损部位非常吻合,与健康侧对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生物活性人工骨结合CAD/CAM技术重建颅骨板制作系统为治疗颅骨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修复美学效果.

  • 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安平;温宜清;鲁美丽;高珂;刘安;肖宏;黄纪伟

    目的探讨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液电碎石技术处理梗阻性或嵌顿性结石,扩张导管技术对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结石梗阻部位施行扩张术,支架技术对胆总管下端梗阻为主的良恶性狭窄施行支撑内引流术或联合T管外引流术.结果液电碎石技术处理梗阻性或嵌顿性结石27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扩张导管技术扩张膜状狭窄43例均获成功,处理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6例成功13例,胆漏2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残石3例经术中放置的T管引流术后2个月胆管镜取出,无中转开腹、肠穿孔、胆管穿孔、胆管大出血、胰腺炎,无死亡.支架技术治疗56例病人中49例手术获成功(无胆漏,支架位置正确、引流通畅、黄疸减轻或消退),1例中转开腹,2例胆漏,1例残石,2例支架位置错误,1例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液电碎石、扩张导管、支架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均有效、安全、简便、可行.

  • 以血管为靶向的肿瘤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筱雯

    血管是肿瘤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侵袭、转移的重要途径.与直接以肿瘤细胞为靶点相比,以血管内皮细胞上整合素和酪氨酸酶为靶点的显像和治疗有其独特之处.放射性核素显像及PET可以评价血管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对治疗中的患者进行监测.目前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药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②抑制这些血管生成因子的活性;③防止细胞外基质降解.此外,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运用,使有效并选择性地将基因或药物运输到肿瘤血管成为可能.

    关键词: 肿瘤血管 显像 治疗
  • 视网膜到大脑系统视力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王玲;金成鹏

    视网膜到大脑系统视力检测技术主要基于maxwellian-view理论进行视网膜潜在视力测量.其临床应用主要分为干涉条纹视力计(laser interferometer)和潜在视力测量仪(potential acuity meter),能够定量测量视网膜视力.本文阐述了根据此技术研制的视网膜视力检测仪器基本原理和临床检测方法,并根据不同眼部疾病分别总结了视网膜视力测量仪器在眼科临床的具体应用研究,为其在眼科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生物型人工肝的在线快速细胞监测系统

    作者:项红升;刘剑峰;李明;霍荣岭

    目的在不破坏生物反应器内细胞生存环境的条件下,在线快速了解反应器内肝细胞的生存状态、功能活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改变传统的大型分析仪器离线检测的方法,采用以单色光源、集成光电传感器为测量元件的单片机控制的专用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白蛋白、尿素的在线快速检测.结果实验证明,该系统结构新颖简单,能够满足生物型人工肝系统的细胞功能活性检测任务.结论该方案实际可行,为生物型人工肝的开发评价提供了及时的依据,从而使生物型人工肝脏的闭环控制实现成为可能.

  • 微透析技术系统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作者:只达石;黄慧玲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是一种微创并连续在线监测活体内完整细胞间液物质如神经递质及其他活性物质动态的方法,自从1972年美国耶鲁大学[1]首次报道了猴脑的微透析研究后,微透析技术用于脑部研究已有30多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