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신경손상여공능중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117X
  • 国内刊号: 42-17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47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王伟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VEGFR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宁芳;唐国传;余祖辉;颜钟生;唐尚伟;陈强;李汶桎;劳显丽;黄芫;方丛丽;宋志强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VEGFR)的含量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脑梗死治疗,治疗组还给予PNS。采用ELISA法测定VEGF和VEGFR于入院时和治疗第14天血清含量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4 d,治疗组的VEGF、V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PNS能提高ACI患者的VEGF和VEGFR表达水平,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双黄通腑颗粒对大鼠脑出血水肿的治疗作用

    作者:安斌;康旭卉;江运超;曹峰;黄先苟;张卫东;胡薇;夏敏;陈国华

    目的:研究双黄通腑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区脑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药物灌胃组和盐水对照组各30只,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术后第2天药物灌胃组开始灌入双黄通腑颗粒药液,对照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各分3、5、8 d三个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测各组脑含水量,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脑组织MMP9、AQP4的表达。结果:药物灌胃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血肿周围水肿MMP9、AQP4表达降低(<0.05)。结论:双黄通腑颗粒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治疗作用。

  • 活检骨骼肌对肌糖原累积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贺宏梅;靳陶然;李娜;赵哲;邴琪;李楠;胡静

    目的:总结肌糖原累积病(MGSD)临床与活检骨骼肌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MGSD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肌力下降、运动不耐受、肌痛、肌张力减低等,可合并多系统受累;血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肌电图正常或呈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活检骨骼肌病理分析:典型病理表现为细胞浆内散在不定形空泡和/或PAS染色空泡内糖原流失或蓄积;2例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1例磷酸化酶活性缺失;电镜下可见大量糖原颗粒聚集,MGSDⅡA病患者可见双膜自噬泡、髓样小体、溶酶体聚集和糖原颗粒蓄积。结论:骨骼肌活检对MGSD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细胞浆内糖原空泡、糖原蓄积是重要病理诊断依据,酸性磷酸酶、磷酸化酶特殊染色有助于分型诊断,指导致病基因测序;电镜下溶酶体髓磷脂样改变支持MGSDⅡA型诊断。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

    作者:高春华;黄杰;王盛强;肖锋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组同期应用Brunnstrom、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等治疗技术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DS)、Brunnstrom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或0.05),康复组低于对照组(<0.05);2组患者MBI评分、FMA上下肢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0.01或0.05),康复组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白三烯C4的影响

    作者:吴乐;黎红华;武强;刘子建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各8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普罗布考组在基础饲料中加入1%的蛋氨酸;普罗布考组从第12周起用普罗布考(1 g/d)灌胃;饮食量200 g/d,均喂养20周。第20周末用RT-PCR检测动脉血管中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的mRNA表达,用ELISA检测动脉血管中LTC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腹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及LTC4的含量较对照组增高(<0.05),普罗布考组腹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水平及LTC4含量低于模型组(<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降低主动脉LTC4的含量,该作用可能为其抗AS的机制之一。

  • 丁基苯酞对脑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

    作者:彭凯润;邓兵梅;刘晓燕;杨红军;黎振声;徐习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丁基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及基础治疗,丁基苯酞组加用丁基苯酞,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及DTI扫描,分别测量梗死灶、梗死同侧大脑脚及对侧相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0.01),丁基苯酞组低于对照组(<0.05);2组患者梗死灶及同侧大脑脚水平锥体束的FA值均较治疗前下降(<0.01),丁基苯酞组的梗死灶、同侧大脑脚FA值均大于对照组(<0.01)。结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减轻梗死后远隔损害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 慢性低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淀粉样物质的表达

    作者:魏微;徐琴;黄勇华

    目的:研究慢性低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淀粉样物质A茁40表达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24只,缺血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MMP-9和A茁40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大鼠低灌注后7 d,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MP-2和A茁40在皮质的静脉内皮上有阳性表达;低灌注后14 d,MMP-2和A茁40在较小动脉内皮上阳性表达;低灌注后30 d在相对较大的动脉内皮上阳性表达;MMP-9在血管内皮未见表达。结论:慢性低灌注后A茁40在血管内皮沉积,MMP-2表达增加。

  • 持续硬膜外镇痛用于防治硬膜穿破后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勇;王同春;严达红;吴斌;董福华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EA)用于防治硬膜穿破后头痛(PDPH)的疗效。方法:30例意外出现硬膜穿破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CEA等方法,对照组则采取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生理盐水等方法,对2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段的相关评分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为13.33%、头晕恶心发生率6.67%,呕吐0例,均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0.05);且术后第2、3、4、5天观察组的头痛评分、头晕恶心评分和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CEA用于防治PDPH疗效确切。

  • 痴呆患者院内走失事件原因分析

    作者:陈黛琪;范胜兰

    目的:分析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走失的原因。方法:对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走失事件的痴呆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走失前因、时间、寻获地点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5%的患者为血管性痴呆或老年痴呆;75%的患者走失的前因为照料者不在现场或医生(护士)未宣教;70%的走失时间发生于12:00~18:00;所有走失患者均被寻获,75%的寻获地点位于院内;本组走失事件均导致不同程度伤害。结论:痴呆的病理生理特点、护士对痴呆认知程度的不足及医院管理方面的不足是住院痴呆患者发生走失事件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不良事件 痴呆 走失
  • 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胜利;季炜鹏;黄怀宇

    目的:探讨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头痛患者76例随机平分为电刺激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8例,2组均采用枕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还给予针灸治疗,评估总体疗效及头痛症状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头痛症状评分均优于电刺激组(<0.05或0.01)。结论:采用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高压氧对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林开颜;李沐;谢泽宇;杨剑玲;周文;黄钦国;许梓壁;王英博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外伤性癫痫(PTE)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及HBOT组(18只),通过注射氯化亚铁制作PTE模型,HBOT组予HBOT 3个疗程,观察各组癫痫发作的行为及脑电图表现,RT-PCR检测c-myc mRNA的表达。结果:HBOT组的癫痫发作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脑电图上痫样放电潜伏期延长,频率减慢和波幅降低;模型组中c-myc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0.01)。与模型组比较,HBOT组中c-myc表达显著减少(<0.01)。结论:HBOT对PTE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RF-MDM2-p53通路及Bcl-2的表达有关。

  •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倪厚杰;刘娜;李新华;唐洲平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NGF组24只、脑出血组12只和假手术组12只。Ⅶ型胶原酶尾状核注射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NGF组给予NGF血肿内注射,脑出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进针。分别于术后1、3及7d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灶周Nes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后7 d, NG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低于NGF组1 d及3 d时的评分(<0.05),且低于脑出血组7 d时的评分(<0.05)。各时间点NGF组Nestin及VEGF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01),高于脑出血组(<0.05);NGF组7 d时Nestin及VEGF阳性细胞数高于同组1 d及3 d时(<0.05)。结论:外源性NGF有助于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脑出血大鼠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及促进脑组织分泌VEGF有关。

  • 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茁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谢南昌;陈晨;王翠;张倩;张宏伟;夏建华;连亚军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茁淀粉样蛋白(A茁)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con组、A茁组、mdi组和A茁+mdi组,con组不做特殊处理,mdi组培养基中加入10滋mol/L mdivi-1,A茁组培养基中加入20滋mol/L A茁,A茁+mdi组培养基分别加入2、5、10、20滋mol/L mdivi-1和20滋mol/L A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CytC和Caspase-3蛋白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CA11b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A茁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显著增加,CA11b mRNA上升,线粒体Drp1、细胞浆CytC和激活的 Cas-pase-3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A茁组相比,A茁+mdi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凋亡显著减少,CA11b mRNA下降,线粒体Drp1、细胞浆CytC和激活的Caspase-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A茁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线粒体/CytC/Caspase-3凋亡途径。

  • MRS2179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MMP-9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张秋佳;杨锦珊;刘阳;王伟

    目的:观察P2Y1受体抑制剂MRS2179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MMP-9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RS2179组各15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经侧脑室注射5滋L人工脑脊液(aCSF),MRS2179组侧脑室注射5滋L MRS2179(2 nmol)。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血。缺血再灌注24 h后,应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染料(EB)溢出量定量检测BBB通透性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假手术组、MRS2179组的脑含水量分别为(81.72依0.23)%、(77.65依0.27)%、(79.92依0.24)%(n=6),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0.01);MRS2179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0.01)。模型组梗死侧脑组织血管外EB溢出量为(1737.60依67.46)ng/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24.18依63.35)ng/g(<0.01);MRS2179组梗死侧脑组织血管外EB溢出量为(1165.15依93.26)ng/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0.01)(n=6)。假手术组、模型组、MRS2179再灌注24 h梗死边缘区脑组织中相对MMP-9蛋白含量分别为(0.52依0.05)、(1.69依0.08)、(0.99依0.10)(n=3),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0.01),MRS2179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0.01)。结论:P2Y1R抑制剂MRS2179可能通过降低MMP-9表达,降低BBB通透性,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程度。

  • 人神经生长因子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检测

    作者:张飞;吴建红;杜义恒;刘海涛;夏术阶

    目的: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验证NGF是否可以过表达。方法:将NGF基因克隆至慢病毒穿梭质粒Ubi-MCS-3FLAG-SV40-EGFP,然后利用酶切鉴定、PCR鉴定及测序验证后,同两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检测慢病毒的转染效果,用Western Blot检测NGF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PCR扩增鉴定和对重组慢病毒进行测序,提示重组慢病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可见强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目的基因可正常表达。RT-PCR测得病毒滴度达到可利用标准。结论:人NGF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 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并发脑静脉窦回流障碍的分析

    作者:王文浩;林洪;林俊明;郁毅刚;黄巍;李君;罗飞;胡连水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发生脑静脉窦回流障碍(CVFO)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跨窦硬膜外血肿和/或骨折患者403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MRV检查,部分行CTV检查。对CVFO患者给予早期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损伤占位效应明显且早期出现脑疝的患者,积极手术解除机械压迫。结果: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131例,CVFO 107例(81.7%);单纯跨窦线形骨折242例,CVFO 100例(41.3%);跨窦凹陷骨折30例,CVFO 24例(80.0%)。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与跨窦凹陷骨折患者的CVFO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跨窦线形骨折患者(<0.001)。231例CVFO患者中有88例影像学随访3月,再通良好53例,好转18例,无明显改变16例,变差1例。结论: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后并发CVFO的机率较高,且其风险随损伤程度而增大。早期诊断和尿激酶干预是静脉窦回流恢复通畅的关键。

  • 脊髓多发性硬化斑块周围组织的重塑

    作者:

    关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斑块的病理以及MS患者灰白质的弥散性改变,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深入研究报道。但对于脱髓鞘斑块周围组织的改变,尤其对是脊髓MS斑块周围组织的病理研究,目前几乎没有报道。本研究即对进展性脊髓MS患者的脊髓脱髓鞘病灶周围组织(periplaque demyelinated lesions,PDLs)进行分子免疫病理方面的研究。纳入初发或复发进展型脊髓MS患者21例,尸检得到其颈髓组织,对其PDLs的神经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DLs存在大面积的不完全性脱髓鞘现象,而且存在促炎症和抗炎症的叠加分子反应。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聚集在PDLs,但对脱髓鞘碎片的吞噬作用很弱。下调PDLs的少突胶质细胞基因,胶质细胞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水通道蛋白(aquaporin)-4、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及谷氨酸转运子(glutamate transporter )EA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本研究还显示,在进展型脊髓MS患者的脊髓组织中,伴随脱髓鞘斑块的形成,PDLs内的组织重塑早已开始并一直伴随着斑块的形成。笔者推测脊髓病灶PDLs内,组织重塑的过程一定伴随着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改变、较轻的炎症反应,共同促进了脱髓鞘的发生和进展。

  • 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治疗晚期面瘫

    作者:徐逸;王喻;花卉;朱舟;潘邓记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治疗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颞肌联合颞肌筋膜瓣,动态恢复患侧面部表情肌功能,对19例晚期面瘫患者(手术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选取内科非手术治疗面瘫患者22例为对照组。随访6~18月。结果:对照组和手术组治疗后的改良Portmann量表评分分别为(11.2依4.1)分、(15.1依3.3)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23%、84.17%,手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是一种治疗面瘫的良好手术方式,尤其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晚期面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 53例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

    作者:唐娜;叶茂斌;李志军;胡晓晴;唐荣华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CTS患者53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其特点。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44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电位7例,正中神经传导正常2例;正中神经SCV测定消失17例,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6例,SCV减慢10例。拇短展肌可见正峰及纤颤自发电位1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改变

    作者:石磊;张曙光;潘天鸿;李晓良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脑外伤患者126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63例,中型组53例,重型组46例。于伤后6 h内检测患者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伤后6个月对患者预后程度进行评价;比较不同病情患者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分析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结果:轻型组外周血血浆白蛋白为(40.37依3.62)g/L,前白蛋白(320.36依23.17)mg/L;中型组外周血血浆白蛋白为(38.13依7.27)g/L,前白蛋白(260.33依37.12)mg/L;重型组外周血血浆白蛋白为(32.17依2.36)g/L,前白蛋白(213.67依21.16)mg/L。轻型组和中型组的血浆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重型组和其他2组之间急性期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组预后良好107例,预后不良55例。脑外伤后血浆白蛋白(=0.731)和前白蛋白(=0.903)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明显相关(<0.05)。结论:脑外伤后急性期血浆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对坐骨神经痛的疗效

    作者:李江

    目的:观察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的方法对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坐骨神经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取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疗法,对照组患者只采取药酒外擦内服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从疼痛程度、腰腿压痛、直腿抬高实验及生活质量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78%(<0.05);2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

  • 长期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心理疏导

    作者:方晶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干预对长期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方法:将长期透析并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疏导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疏导组同时实施心理疏导干预措施,治疗时间1个月。于入组前1周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并比较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疏导组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1),且低于同组治疗前(<0.05)。结论: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 减重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

    作者:宋金辉;王普清;罗韵文;丁旭东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监测2组步行参数(步频、步长、步速),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6min步行测试(6minwT)评价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训练组治疗后步长大于对照组(<0.05),步频小于对照组(<0.05)。训练组UPDRS II、UPDRS III、6minwT及BBS治疗后的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改善PD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王金芳;彭惠;王万铭

    目的: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连续7 d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服药前及治疗后第8天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判断是否存在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结果:光学比浊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4.09依9.22)%及(72.11依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6,<0.05)。TEG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79.51依8.59)%及(68.11依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7,<0.05)。根据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判断本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均为6例。结论:使用75 mg/d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头部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梅瑰;梁奕;陈玉华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结论: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 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健;扬丽;王雄伟;汪雷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颅底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及B12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H-B分级标准进行面神经功能的评估和分级,比较2组面瘫发生率、发生时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2组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均为100%。对照组入院后(4.8依0.4)d出现面瘫,治疗组入院后(8.3依0.2)d出现面瘫,治疗组面瘫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0.05)。对照组有效率38.1%,治疗组有效率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

    作者:凌芳;华梅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方法:连续收集我院住院确诊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支架组20例,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照组60例,接受传统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4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一般心理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2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0.05),支架组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能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急性应激状态。

  •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英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是一种非创伤性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对CES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认知障碍、物质戒断综合症和疼痛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莉莉;李继梅

    内皮祖细胞(EPCs)是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特性的未成熟细胞,参与内皮细胞修复和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EPC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已取得较好成果。本文就EPCs目前的研究概况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

    作者:何吉洪;龙江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严重并发症,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来源。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若不治疗,整体生存中位时间约2~3个月。传统治疗包括:系统性化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及手术切除,但患者总体生存中位时间也不超过1年。近几年,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靶向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几乎都出现耐药现象,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茁淀粉样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雯;王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中常见的类型。茁淀粉蛋白(A茁)被认为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毒性物质,但具体是A茁纤维丝还是寡聚体存在着争论。本综述以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为线索,阐述不同状态的A茁的神经毒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以A茁为靶点的AD治疗有重要意义。

  • 基层医院开展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姚文林;孙定文;杨明楚;李兵;欧志荣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技术(percutaneous micro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并发症少,安全、不易复发,操作简单,对于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更是首选方法[1-3]。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仅个别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县级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更在少数。我院自2011年从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引进PMC技术以来,共开展此项手术42例,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PM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42~78岁,平均56岁。病患均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疼痛持续6个月~15年;其中左侧疼痛13例,右侧疼痛22例,双侧疼痛7例;疼痛分布于眼支6例,上颌支27例,下颌支9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30例,不能耐受长期服药者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颅脑MRI检查以除外肿瘤性疾病所致三叉神经痛可能。

  • 过敏性休克致进展性脑梗死1例

    作者:肖展翅;郑喜英;程志忠;高聚;王佳君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4 d”于2013年12月5日14:00入我院。患者于4 d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肢体无力,吐词欠清,无意识障碍,无头昏、头痛及呕吐;入院前未进行特殊治疗。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体检:血压160/9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6次/min,律齐。神清,构音障碍,左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偏身浅感觉减退,腱反射活跃,巴宾斯基征(+)。门诊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机制、心电图均正常;颈动脉彩超示两侧颈动脉硬化;头颅CT(2013年12月5日)提示右侧放射冠梗死。入院诊断:右侧放射冠脑梗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降脂(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并予以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患者于入院当天下午16:10输入疏血通组液体20 mL (滴速60 gtt/min)时,诉皮肤瘙痒,全身出现散在荨麻疹。16:20患者颜面潮红,诉胸闷、心悸,随之神志较模糊,打哈欠,测血压40/20 mmHg,心率64次/min,呼吸14次/min,面色转为苍白,四肢冷,脉搏弱,双肺可及哮鸣音。考虑过敏性休克,当即停用疏血通组液体,予以心电监护、面罩吸氧(8 L/min)、肾上腺素0.5 mg及地塞米松20 mg静脉推注、异丙嗪25 mg肌注、并予以0.9%氯化钠250 mL+多巴胺80 mg、羟乙基淀粉500 mL等静脉滴注。17:00患者神志清楚,血压160/90 mmHg,心率108次/min,呼吸15次/min,血氧饱和度100%,左侧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巴宾斯基征(-)。12月7日复查头颅CT示右侧放射冠梗死,病灶较前扩大。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降脂(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并予以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60 mg/d)静脉滴注,同时行康复理疗、高压氧治疗。12月18日患者神志清楚,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巴宾斯基征(+),复查头颅CT与12月7日比较右侧放射冠梗死病灶相仿,基本痊愈出院。

  • 脑梗死病灶同侧肢体瘫痪2例报道

    作者:祁文静;周新会;刘扬;郭淮莲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75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4 d”于2013年5月21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4d前清晨站起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右臂不能上抬,站立、行走不稳,不能言语,否认语言理解障碍、头晕、意识不清。急诊行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提示右侧顶、颞、额、岛叶及基底核区脑梗死(急性期),见图1A,诊断“急性脑梗死”,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当天下午症状好转,但言语仍欠流利,次日肌力及言语恢复正常。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入院时(起病4d)神经系统查体:右利手(右手写字、持筷,左手持剪刀),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左侧鼻唇沟浅,其余颅神经检查及高级智能、肢体运动、感觉系统、共济运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同型半胱氨酸16.14滋mol/L(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2.71 mmol/L,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糖、颈动脉彩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Holter心电监测均未见异常,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提示脑动脉硬化,见图1B。起病3周后复查头部MRI提示右侧颞叶、额叶交界处脑梗死(急-亚急性期),见图1C。经过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 mg Qd),多种维生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5 mg Qd、维生素B610 mg ;Bid、维生素B120.5 mg Tid)及改善循环等治疗2周后出院。

  • 桥本氏脑病临床及影像的动态演变1例报道

    作者:王东升;梅蕊

    桥本氏脑病(Hashimoto encephalopathy,HE)也称甲状腺炎相关脑病,具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且对激素治疗敏感的特点[1]。患病率低(2.1/10万)[2],且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常常误诊。本文报道1例历经1年明确诊断的病例,结合既往病例报道,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的动态演变特点,增进对此病的认识。

  • 补充声明

    作者:

    经作者补充,发表于本刊2014年第9卷第2期的文章《应用SOAR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不良预后风险》和第9卷第3期的文章《iScore、PLAN和ASTRAL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结局风险预测价值探讨》为北京市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省部级项目)-自主创新项目(首发2011-6031-04)资助。

  • 第14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通知

    作者: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举办的第14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riental Conference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OCIN)将于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秉承“沟通、合作、规范、创新”的大会宗旨,以“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科合作”为目标,致力于创建国际化学术交流、高端科研展示、多学科高峰对话、实战型技术演示、个性化临床讨论、全方位培训等为一体的神经介入领域精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新增设了急性卒中管理模式与再通策略论坛、护理论坛等,就急性卒中内外科联合救治模式的开展、实施和疗效评估以及护理管理、专科介入治疗护理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将继续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剖析科学问题,以专业的视角关注技术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倾听世界的声音。在此,我们也诚挚的向您发出邀请,您的加入会使大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诠释古老华夏智慧的青春篇章。

  •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

    作者:

    关键词: 论文写作 作者署名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木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依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 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在大鼠脑出血致肠屏障改变中表达的变化

    作者:武国艳;张继龙;王智超;汪连珍;潘磊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在大鼠脑出血致肠屏障改变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只。脑出血组建立急性脑出血模型。HE染色观察空肠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肠粘膜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15只大鼠脑出血造模成功;脑出血组大鼠空肠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平均光密度低于假手术组(<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时,空肠组织出现病理改变,紧密连接破坏,肠粘膜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

  • 肉苁蓉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作者:尹刚;龚道恺;刘帮会;姚长江

    目的:探讨肉苁蓉多糖(CDP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DPS低剂量组、CDPS中剂量组和CDPS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后4组采用A茁1-40侧脑室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CDPS低剂量组、CDPS中剂量组和CDPS高剂量组在制模后分别每天以50、100、200 mg/kg CDPS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等量玉米油灌胃,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灌胃28 d,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比色法测定皮质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结果:CDPS可缩短AD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增加大脑皮质及海马AChE的含量,提高皮质中ChAT的活性。结论:CDPS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有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